一种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6494阅读:10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取水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



背景技术:

世界上沙漠面积占陆地面积的50%,沙漠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沙漠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钻石、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资源。然而沙漠中由于严重缺水,给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经济开发、科学考察以及军事部署带来巨大困难。很多科学家都曾致力于研究沙漠中空气取水技术,主要沿袭空气的冷却、结露取水法。法国人把太阳能单效吸附式制冷技术和空气冷却、结露取水法相结合,提出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技术,该技术的取水过程历经太阳能集热、吸附式制冷、空气冷却、水蒸气冷凝以及冷凝水的再蒸发5个环节,因此最终得到的系统取水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透光良好、冷凝迅速、吸附彻底、集热高效,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包括太阳能聚光罩,所述太阳能聚光罩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架,且支架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相变蓄冷冷凝罩,通过相变蓄冷冷凝罩便于和空气分层的水蒸气及时冷凝,所述相变蓄冷冷凝罩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集水槽,且相变蓄冷冷凝罩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吊钩,所述相变蓄冷冷凝罩内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取水管和取水阀,所述吊钩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金属网球,且金属网球的内部填充有吸附剂,通过金属网球既可对吸附剂进行导热、均温从而提高集热效率,所述金属网球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透光罩,通过透光罩避免了水蒸气在其内表面的凝结以维持原有透光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采用不锈钢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相变蓄冷冷凝罩夹层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光罩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橡皮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透光良好、冷凝迅速、吸附彻底、集热高效的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冷凝罩在上布置,便于和空气分层的水蒸气及时冷凝;冷凝罩夹层内所填相变材料的蓄冷,加速冷凝过程,透光罩在下布置,避免了水蒸气在其内表面的凝结,以维持原有透光率。金属网球既可对吸附床内的吸附剂导热、均温,从而提高集热效率;又可在吸附床内均布气道,加速吸/脱附过程,解决了沙漠地区的淡水补给问题,避免了淡水运输的困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聚光罩;2-支架;3-相变蓄冷冷凝罩;4-集水槽;5-吊钩;6-取水管;7-取水阀;8-金属网球;9-吸附剂;10-透光罩;11-橡皮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包括太阳能聚光罩1,所述太阳能聚光罩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架2,且支架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相变蓄冷冷凝罩3,通过相变蓄冷冷凝罩3便于和空气分层的水蒸气及时冷凝,所述相变蓄冷冷凝罩3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集水槽4,且相变蓄冷冷凝罩3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吊钩5,所述相变蓄冷冷凝罩3内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取水管6和取水阀7,所述吊钩5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金属网球8,且金属网球8的内部填充有吸附剂9,通过金属网球8既可对吸附剂9进行导热、均温从而提高集热效率,所述金属网球8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透光罩10,通过透光罩10避免了水蒸气在其内表面的凝结以维持原有透光率,所述支架2采用不锈钢材料,所述相变蓄冷冷凝罩3夹层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透光罩10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橡皮圈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该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相变蓄冷冷凝罩3在上布置,便于和空气分层的上部较热、较轻水蒸气及时冷凝;利用相变蓄冷冷凝罩3夹层内所填相变材料的蓄冷,加速冷凝过程,透光罩10在下布置,就可避免上部分层的较热、较轻水蒸气在其内壁冷凝,以维持透光罩10的原有透光率,从而提高集热效率,透光罩10由于部分吸收太阳直射辐射,其温度相对于密封在相变蓄冷冷凝罩3和透光罩10中空气露点要高,就可确保透光罩10内壁无水蒸气冷凝,从而使其透光率维持原有水平,金属网球8既可对吸附剂导热、均温,从而提高集热效率;又可在金属网球8内均布气道,加速吸附过程,然后依重力和表面张力作用沿相变蓄冷冷凝罩3的内壁向下流人其下边缘设置的集水槽4中,集水槽4底部的集水通过取水管6和取水阀7,流人外部用户的存水器中,以实现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