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长300‑400mm的复合配筋方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0133阅读:8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长300‑400mm的复合配筋方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桩,具体是涉及一种边长300-400mm的复合配筋方桩。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方桩具有节约木材和钢材、经久耐用、造价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水工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港口和桥梁的基础工程,还常用于边坡及基坑支护的抗滑或隔水。预制混凝土桩的质量较灌注桩更有保证,单方混凝土的承载力也高于灌注桩。但现有技术中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工艺较传统落后,钢筋骨架一般是通过手工绑扎而成,费时、费力,人工操作的不稳定性导致钢筋骨架的尺寸精度控制难以保证,质量波动较大,而且箍筋损耗率较大,在后面的运输及施工过程中的破损率也较高;生产周期长,质量差,产品品质不稳定;混凝土强度低,桩身承载力低,没有充分发挥材料力学性能。

因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边长300-400mm的复合配筋方桩,其提高了桩身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及桩身受水平荷载时的延性,可应用于动荷载要求的抗拔、抗水平力要求较高的基桩,对于抗震要求基桩应用可有效减小建筑物由于桩身质量带来的抗震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边长300-400mm的复合配筋方桩,包括钢筋组件,所述钢筋组件的两端均连接有桩套箍,所述的桩套箍上连接有端板,所述钢筋组件、桩套箍和端板上均浇筑有混凝土,从而形成复合配筋方桩,所述复合配筋方桩的边长B为300-400mm;所述的钢筋组件包括螺旋箍筋,所述的螺旋箍筋形成方形,方形螺旋箍筋的四个角上设有预应力钢筋,所述的预应力钢筋之间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根非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位置Bp为200-300mm,所述非预应力钢筋的位置Bs为195-295mm。

所述的端板设有若干个端板预应力筋孔,且每两个端板预应力筋孔之间设有端板预留塞焊孔。

所述的桩套箍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设有凹槽,且第一段与第二段的截面呈一条直线,所述的第三段和第二段连接,且第三段和第二段之间呈一定角度。

所述的螺旋钢筋在复合配筋方桩的两端部2000mm范围内间距为50mm,螺旋钢筋在复合配筋方桩其余部分的间距为100mm。

所述复合配筋方桩的桩周转角处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的半径为0-35mm。

本实用新型边长300-400mm的复合配筋方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边长可根据目前生产制作、施工等情况,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及受力状况等因素在300-400mm之间选择,增加了可选择性;

2、本实用新型的两端部均设有桩套箍,可防止产生桩套漏浆,施工时可阻止桩头受锤击产生的横向变形;

3、本实用新型加设预应力钢筋,赋予桩身一定的初始预压应力,提高了桩身的抗裂弯矩、极限弯矩、抗裂拉力及桩身耐久性等性能指标;且将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设置在一起,提高了桩身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及桩身受水平荷载时的延性,可应用于动荷载要求的抗拔、抗水平力要求较高的基桩,另外对于抗震要求基桩应用可有效减小建筑物由于桩身质量带来的抗震影响;

4、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旋钢筋在复合配筋方桩的两端部2000mm范围内间距为50mm,螺旋钢筋在复合配筋方桩其余部分的间距为100mm,即两端部的螺旋钢筋加密设置,提高了抗震性能及桩结合部位的水平应力承受能力,另外锤击施工时可承受桩上部产生的一部分拉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钢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钢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桩套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端板和桩套箍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为螺旋箍筋、2为预应力钢筋、3为非预应力钢筋、4为桩套箍、41为第一段、42为第二段、43为第三段、44为凹槽、5为端板、51为端板预应力筋孔、52为端板预留塞焊孔、6为混凝土、B为复合配筋方桩的边长、Bp为预应力钢筋的位置、Bs为非预应力钢筋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的复合配筋方桩,包括钢筋组件,钢筋组件的两端均连接有桩套箍4,桩套箍4上连接有端板5,钢筋组件、桩套箍4和端板5上均浇筑有混凝土6,从而形成复合配筋方桩。

本实施例1的复合配筋方桩的边长B为300-400mm,可根据目前生产制作、施工等情况,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及受力状况等因素选择,如选择300mm、350mm或400mm等,增加了可选择性。

本实施例1中的钢筋组件包括螺旋箍筋1,螺旋箍筋1形成方形,且螺旋钢筋1在复合配筋方桩的两端部2000mm范围内间距为50mm,在其余部分的间距为100mm。即两端部的螺旋钢筋1加密设置,提高了抗震性能及桩结合部位的水平应力承受能力,另外锤击施工时可承受桩上部产生的一部分拉应力。方形螺旋箍筋1的四个角上设有预应力钢筋2,预应力钢筋2之间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根非预应力钢筋3,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1中,两根预应力钢筋2之间设有一根非预应力钢筋3;预应力钢筋2的位置Bp为200-300mm,如201mm、249mm或297mm等,非预应力钢筋3的位置Bs为195-295mm,如196mm、244mm或292mm等。加设预应力钢筋2,赋予桩身一定的初始预压应力,提高了桩身的抗裂弯矩、极限弯矩、抗裂拉力及桩身耐久性等性能指标;且将预应力钢筋2和非预应力钢筋3设置在一起,提高了桩身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及桩身受水平荷载时的延性,可应用于动荷载要求的抗拔、抗水平力要求较高的基桩,另外对于抗震要求基桩应用可有效减小建筑物由于桩身质量带来的抗震影响。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1中的端板5与桩套箍4连接,两端部均设桩套箍4后,可防止产生桩套漏浆,施工时可阻止桩头受锤击产生的横向变形。端板5设有若干个端板预应力筋孔51,且每两个端板预应力筋孔51之间设有端板预留塞焊孔52。桩套箍4包括第一段41、第二段42和第三段43,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之间设有凹槽44,且第一段41与第二段42的截面呈一条直线,第三段43和第二段42连接,且第三段43和第二段42之间呈一定角度。

进一步设置的,本实施例的复合配筋方桩的桩周转角处设置有倒角,倒角的半径为0-35mm。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2中,两根预应力钢筋2之间设有两根非预应力钢筋3,进一步提高桩身的承载力。

本实施例2中的其它部件及其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