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稻田自动灌水闸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4192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稻田自动灌水闸门。



背景技术:

目前,稻田田间灌水普遍采用人工挖掘水口、堵截水口的方式完成往田间灌水,并进行等待观察灌水的深度,当灌水达到深度以后,再将进水口堵截好,非常占用时间,经常会造成灌水过多、水层过深,或灌水不及时,错过灌水供水时间,在实际生产中是投入劳动较多,效率很低,不适应现有水稻种植管理现代化发展。使用小型稻田自动灌水闸门,能够替代人工灌水管理,实现稻田灌溉自动化,按设定的水层深度自动灌水,达到设定深度后闸门自行关闭,不会发生灌水过深浪费水的问题,保证灌水质量,比人工灌水管理更优越,灌水管理效率比人工管理提高数倍,为水稻灌溉管理向自动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保证。现有稻田自动灌溉设备能够符合实际应用需要的较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需要一次性投入费用高,与实际收益相比难以承受,用户不能接受;第二点是,需要为自动灌溉系统提供电能,运行管理成本高,所以广大农民用户宁愿采用落后的人工灌水管理方式。

综上所述,现有稻田自动灌溉设备存在投入费用高,运行管理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稻田自动灌溉设备存在投入费用高,运行管理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小型稻田自动灌水闸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型稻田自动灌水闸门,所述小型稻田自动灌水闸门设置有:

一个第一闸门板;

一个第二闸门板;

所述第一闸门板的顶端通过螺栓与连接杆连接;

所述第一闸门板和第二闸门板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闸门板、第二闸门板的表面开有多个过水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闸门板、第二闸门板之间通过螺栓和弹簧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引水闸门槽通过胶圈固定第二闸门板。

进一步,浮子通过转轴固定在水深调节杆的底部,水深调节杆通过固定架与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水深调节杆上刻有刻度,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杆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闸门板、第二闸门板的表面开有三个过水口。

进一步,所述过水口为扇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使用廉价、耐久、易得板材,降低产品成本,单个成本降到50元以下,使用户能够接受使用,使用效率和效益都得到显著提高。利用板式旋转结构,解决闸门开闭问题,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易于操作管理。闸门开闭不需要电能提供动力,是利用稻田水产生的浮力感应和重力原理,通过受力杆件传递实现对闸门的开闭过程。通过对受力杆件的调整,实现对稻田灌水水层深度的设定,结构简单,易于掌握,操作简单便利,容易被广大农民和用户接受使用。

本实用新型不需提供动力和能源,现有同类自动灌溉闸门都需要提供动力或电能,限制了田间使用、增加了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和维护保养费用;对野外田间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特别是在生产成本、使用维护费用方面大大降低,成为老百姓喜欢用、用得起的产品,具备的优势是其他同类产品不可比的。

本实用新型不需提供动力,生产成本低,使用维护费用低,稳定可靠耐久,有利于广大基层生产单位和广大农民接受使用;结构简单,巧妙,填补了同类产品的空白;组成简易,构件少而精,为产品转化和批量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水稻生产灌溉管理自动化、现代化一直没有适合技术产品作支撑,不能得到有效推广应用,解决了过去同类产品诸多弊端,为推广普及水稻自动化灌溉管理提供最有力支持和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型稻田自动灌水闸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闸门板;2、第二闸门板;3、引水闸门槽;4、螺栓;5、连接杆;6、固定架;7、水深调节杆;8、浮子;9、转轴;10、过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型稻田自动灌水闸门包括:第一闸门板1、第二闸门板2、引水闸门槽3、螺栓4、连接杆5、固定架6、水深调节杆7、浮子8、转轴9、过水口10。

第一闸门板1、第二闸门板2通过转轴9活动连接在一起,第一闸门板1、第二闸门板2之间通过螺栓4和弹簧固定在一起,引水闸门槽3通过胶圈固定第二闸门板2,连接杆5通过螺栓与第一闸门板1的顶端连接,浮子8通过转轴固定在水深调节杆7的底部,水深调节杆7通过固定架6与连接杆5连接,第一闸门板1、第一闸门板2的表面开有多个过水口10。

水深调节杆7上刻有刻度,固定架6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杆5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闸门开启状态进行灌水工作

(1)第一闸门板与第二闸门板均为光滑、平整坚硬防水材质板,厚度10~20毫米,第二闸门板比第一闸门板宽40~50毫米、比第一闸门板低30~50毫米;第一闸门板宽200~240毫米,高400~450毫米;两块闸门板上设有同心、同半径3个扇形过水口,3个扇形过水口间隔处也是相同圆心、半径扇形,必须比扇形过水口宽度大6~10毫米、高度达20~30毫米,保证在绕扇形圆心转轴旋转(6~9)后能够把第二闸门板的3个过水口全部封闭。

第二闸门板与第一闸门板在转轴处设有固定螺栓和调节两板固定紧度的弹簧,保持第一闸门板与第二闸门板即封闭良好,又不过紧影响启闭。

(2)引水闸门槽材质与构造:引水闸门槽材质为廉价易得材料,可用水泥、树脂等胶凝材料预制,过水槽净宽250~300毫米,深250~350毫米,在出水端设直角翼墙,预留螺栓孔,用来固定第二闸门板。第二闸门板与引水闸槽设胶圈封闭,保证不漏水。

(3)闸门开启过水:在田间缺水时,浮子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使第二闸门板与第一闸门板的3个过水口重合或部分重合,水渠中的水流在静水压力作用下进入引水闸槽穿过闸门过水口流入田间。

(4)灌溉水层设定:用户能够根据水稻或其他作物对灌溉水层深度要求设定要灌溉的水层深度,通过调节浮子离田面的垂直距离确定,浮子底面离田面距离缩小1毫米灌溉水层就变小1毫米,浮子底面离田面距离缩小2毫米灌溉水层就变小2毫米,以此类推;反之,浮子底面离田面距离增大1毫米,灌溉水层就增加1毫米,浮子底面离田面距离增大2毫米,灌溉水层就增加2毫米,以此类推;灌溉水层调节精度为1毫米。灌溉水层设定好以后,应将水深调节杆的固定夹拧紧,确保水深调节杆不松动,影响灌溉水深度。

(5)闸门关闭:水渠中水通过闸门进入田间后,随着灌水量增加,引起田间水深增加,水位上涨,带动浮子上升,通过水深调节杆传递,带动连接杆和第一闸门板以转轴为中心轴转动,当达到设定的灌溉水层深度时,第一闸门板的过水口与第二闸门板过水口完全错开,不相重合,过水口被第一闸门板和第二闸门板互相封闭,完成闸门的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构思精巧、新颖,稳定可靠,原理清晰明了,结构简单,组成构件少而精,易生产、组装和使用,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