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865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井加固和道路同步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检查井的维修加固传统做法包括铣铇铺油和常规水泥混凝土加固两种,其中铣铇铺油适用于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仅在表面层,具体操作为当沥青路面表面层破损时,铣表面层沥青混凝土,撒布粘层后铺筑新的表面层沥青混凝土,碾压密实。

当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深入基层后,简单的铣铇铺油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常规水泥混凝土加固,其在双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检查井维修加固结构如图1所示,本作法适用于曾经过加固和未加固的检查井井周加固,但其维修工序较多,且此法虽然能把检查井加固,但表面层沥青混凝土很难与水泥混凝土加固圈粘结好,使用一段时间又会出现新的病害,并且加固圈会影响检修井周边道路大修时铺筑下面层沥青混凝土。

为了简化常规水泥混凝土加固工序和减弱路面颜色差异,近年来很流行黑色纤维混凝土加固检查井,加固工序是:使用铣铇机铣刨破除井周约200mm厚的路面→清除破除的渣土→使用楔型垫块调整井圈和支模,确保井圈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浇灌黑色纤维混凝土→对混凝土进行拉毛处理,增强摩擦系数→对井边进行封边处理,防止雨雪对道路及检查井侵蚀→养生2小时后开放交通。本作法使用于各种检查井井周加固,维修快捷,路面色差有所减弱但仍然是明显的补丁,此法仍然不美观,且价格过于昂贵,使用寿命也并不长,后期道路大修也存在两难选择:若将没使用几年的加固圈挖除是极大的浪费,若不挖除加固圈其周边下面层沥青混凝土不易摊铺碾压密实而容易留下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以解决现有检查井加固结构不能与周边道路结构层同步施工而施工繁琐、使用寿命短、与检查井周边道路色差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检查井包括路基井筒以及设置在路基井筒上方的加固井筒,所述加固井筒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内壁对齐设置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至少一层调高上井筒、加固模块,其中,所述加固模块的宽度不小于检查井周边道路病害的宽度且大于调高上井筒的宽度,所述加固模块的上方对应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调高上井筒的外周壁的外围依次是沥青混凝土面层、基层,所述加固模块的下方对应所述路基井筒的外周壁的外围是第一防水加强层。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井筒还包括设置在加固模块与路基井筒之间的与所述路基井筒的内侧壁对齐设置的调高下井筒,所述加固模块的宽度大于所述调高下井筒,所述加固模块的下方对应所述调高下井筒的外周壁的外围是第二防水加强层。

进一步地,: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层数与检查井周围道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层数相同,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包括若干层上下设置的支座,支座的层数与检查井周围道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层数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调高上井筒的层数与所述加固模块以上基层的层数一致,每层调高上井筒的高度与其对应的基层的相应层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调高上井筒、所述加固模块以及所述调高下井筒均为钢筋混凝土加固环。

进一步地,所述调高上井筒,加固模块以及调高下井筒依次通过企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加强层、第二防水加强层均为2:8或3:7的灰土铺筑压实而成。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通过在井壁的周围修筑与检查井附近道路结构层一致的结构,不仅消除了检查井加固结构与周边道路存在色差的问题,同时在加固模块的上方顺延了道路基层,由于基层可以与沥青混凝土面层实现良好的粘性连接,从而加强了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粘结强度,避免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破坏,延长了检查井加固结构和道路结构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在路基井筒的外周壁的外围上设置了第一防水加强层,可以有效的保护路基和井筒,避免其浸水破坏,从而进一步延长了检查井加固结构的使用寿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检查井的常规水泥混凝土加固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道路检修井加固结构具有一层基层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道路检修井加固结构的调高下井筒为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中:1: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2:限位锚筋和焊接筋;3:第一调高上井筒;4:路基井筒;5:上层沥青层;6:下层沥青层;7:上基层;8:下基层;9:路基层;10:细石或豆石混凝土;11:第二调高上井筒;13:第一防水加强层;14:第一调高下井筒;15:第二调高下井筒;16:第二防水加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针对的是检查井病害较浅的情况进行的设置。

其检查井包括路基井筒4以及设置在路基井筒4上方的加固井筒,所述加固井筒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内壁对齐设置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1、调高上井筒,加固模块12,其中,所述加固模块12的宽度不小于井周病害范围且大于调高上井筒的宽度,所述加固模块12的上方对应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1、调高上井筒的外周壁的外围依次设置有沥青混凝土面层、基层,所述加固模块12的下方对应所述路基井筒1的外周壁的外围设置有第一防水加强层13。

上述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1可以是双层支座结构的铸铁检查井,路基井筒4指的是原检查井的井筒结构,而加固井筒就是为了防止道路结构层不稳定而通过人工设置在路基井筒4上的加固结构。

本实施例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通过在加固模块12的上方设置基层,其中基层可以是通过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铺筑压实而成,其与沥青混凝土面层具有较好的粘性,避免了现有结构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直接连接在加固模块的防水粘结层的上方,沥青混凝土面层与下层的粘性不好造成沥青混凝土面层容易破坏的情况。同时,在路基井筒4的外周壁的外围上设置第一防水加强层13,第一防水加强层13优选采用2:8或3:7的灰土铺筑压实而成,这种结构的第一防水加强层13可以加固路基井筒4的强度,避免其由于雨水的侵蚀而造成路基井筒4出现病害。

本实施例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是根据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层数和厚度决定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的分层数和高度,例如,路面是5cm+7cm两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则采用有效外露高度是5cm+7cm的两层支座模块,支座模块安装后的顶面高程等于或略低于相应沥青混凝土层的顶面高程。如图2所示,具体给出沥青混凝土面层为两层的结构,两层混凝土沥青层分别为上层沥青层5和下层沥青层6,上层沥青层5和下层沥青层6分别与其周围路基的沥青层平齐设置。

所述基层包括对应调高上井筒的外周壁依次上下设置的两层基层,两层基层分别为上基层7和下基层8,两层基层分别与其周围路基的同基层平齐设置。

本实施例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基层的结构能够与检查井周围路基的结构形式一致,这样不仅维持了检查井加固结构与道路结构的色彩一致,同时加固模块至少是在上基层的下方,在检查井周围路基进行大修维护时,可以方便的挖去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基层,而不需要挖除加固模块,避免了加固模块材料的浪费也避免了检查井的再拆再建。

本实施例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的调高上井筒、加固模块均为钢筋混凝加固环,其中,为了方便两层基层的设置,所述调高上井筒包括第一调高上井筒3和第二调高上井筒11,第一调高上井筒3对应与上基层7平齐,第二调高上井筒11对应与下基层8平齐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调高上井筒采用两部分组成,这样在施工时,可以先放置第二调高上井筒11,然后在第二调高上井筒11的外周壁的外围铺设下基层8并压实,而后再在第二调高上井筒11的上方放置第一调高上井筒3,在第一调高上井筒3的外周壁的外围铺设上基层7并压实,避免采用较高且一体成型的调高上井筒导致上基层和下基层铺设麻烦并且不能压实的问题。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调高上井筒3、第二调高上井筒11、加固模块12依次通过企口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采用的是依次上下连接的多支座结构,并且在第一调高上井筒内设置有限制多支座结构底层底座的限位锚筋和焊接筋2。

多支座结构可以先将底层支座放置好铺设下层沥青层6,再将上层支座放置在底层支座上,铺设上层沥青层5,这样方便了两层沥青层连续铺设,同时也可以保证沥青层的压实强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适用于检修井病害较深的情况。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加固井筒还包括设置在加固模块下方的与所述路基井筒的内侧壁对齐设置的调高下井筒,所述加固模块12的宽度大于所述调高下井筒,所述加固模块12的下方对应所述调高下井筒的外周壁的外围设置有第二防水加强层16。

也即在加固模块与路基井筒之间再设置一个调高下井筒和第二防水加强层16,以满足检修井病害的深度要求。其中调高下井筒也为钢筋混凝加固环,其与加固模块同样采样企口对接。

根据检查井病害的深度,调高下井筒可以设置为第一调高下井筒14和第二调高下井筒15,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方便其周围路基的分层同步施工压实。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基层不限于通过石灰和粉煤灰稳定碎石铺筑压实而成;第一防水加强层13也不限于采用2:8或3:7的灰土铺筑压实而成,也可以是其它适宜路基填料的不透水材料填筑压实或浇筑而成。

调高上井筒、调高下井筒不限于实施例中给出的上下两部分,根据检修井病害的深度可以设置为相互连接的多部分,(但是每部分的厚度不大于现有技术路基能够压实的厚度)也可以是一部分,例如图5给出的调高上井筒只有一部分的结构,相应的基层也只有一层基层;第一防水加强层中的防水加强层的层数也不限于一层,可以根据路基井筒的强度和病害深度设置两层或多层,每层的厚度以现有技术能够压实为准;第二防水加强层的防水加强层的层数与调高下井筒的组成部分一致,也即调高下井筒的分段数与第一防水加强层一一对应,以方便每层第二防水加强层的压实,且第二防水加强层不限于实施例中给出的两部分形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部分(如图6所示)或者相互连接多部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方法,针对的是实施例1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检查井病害深度确定需要的加固结构为采用实施例1的加固形式。

步骤2:根据确定的加固结构制作相应的铸铁检查井、调高上井筒以及加固模块。其中,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优选多支座结构的检查井,调高上井筒采用第一调高上井筒和第二调高上井筒组合的结构,第一调高上井筒的高度与检修井周围路面加固结构的上基层厚度一致,第二调高上井筒的高度与检修井周围路面加固结构的下基层厚度一致。

步骤3:挖除检查井及周边道路的原有加固结构层,挖除范围不小于检查井周病害区域。

步骤4:挖除路基井筒外周壁外围的有病害的路基层,并将底层路基处理并夯实。针对路基井筒尚未有病害的情况,可直接将底层路基夯实。

步骤5:在路基井筒外周壁外围分层铺筑2:8或3:7的灰土形成第一防水加强层,第一防水加强层的上表面与路基井筒的上表面平齐;第一防水加强层可以根据现有的路基夯实或压实能力选择每层加强防水层的厚度,其层数也根据路基井筒的井害深度合理设置。

步骤6:在所述第一防水加强层的上方安放钢筋混凝土的加固模块,且将加固模块的内侧壁与路基井筒的内侧壁对齐设置。

步骤7:在加固模块的上方安放调高上井筒,所述调高上井筒的内侧壁与加固模块的内侧壁对齐设置,对应所述加固模块的上方,在所述调高上井筒的外周壁的外围铺筑基层,基层的上表面与调高上井筒的上表面平齐设置。其中,对应实施例1中具体的形式,需要先在加固模块上安装第二调高上井筒,再在第二调高上井筒外围铺设下基层夯实或压实后,再在第二调高上井筒上方安装第一调高上井筒,并在第一调高上井筒外围铺设上基层并夯实或压实。

步骤8:在调高上井筒的上方浇筑细石或豆石混凝土10固定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的内侧壁与调高上井筒的内侧壁对齐设置。对于采用多支座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的形式,只需先将底层支座固定在调高上井筒的上方。

步骤9:基层养生期满后在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的外周壁的外围上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对应多支座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井模块其铺设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方法为,先安装底层支座,然后在支座的外围铺设一层厚度相当的沥青层,再在底层支座的上方设置上层支座,而后在上层支座的外围铺设上层沥青层。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确定需要的加固结构是以检查井病害的深度来确定,一般较浅的井害均采用实施例1的结构形式,较深的井害采用实施例2的形式。

其中,步骤6中所述钢筋混凝土的加固模块是预制完成的成品;也可以是在施工现场制作完成,具体步骤为:在第一防水加强层的上方绑扎若干环形的钢筋,井内支设模板再浇筑混凝土。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方法是针对检查井的病害较深的情况,选用实施例2的道路检查井固定结构进行维修加固。

本实施例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方法与实施例3的不同仅在于在步骤1中确定采用实施例2的固定结构,在步骤2中同时制作调高下井筒;相应的在步骤6之后加入以下步骤:在路基井筒的上方设置调高下井筒,在调高下井筒的外周壁的外围对应第一防水加强层的上方铺设第二防水加强层,其中,第二防水加强层的上、下面与调高下井筒的上、下面平齐设置。

与此相应的加固模块就设置在了所述第二防水加强层和调高下井筒的上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检查井维修加固与道路结构层分层同步施工结构以及维修加固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高质量,一次性大型机械化施工,没有反挖接茬;

(2)节省工期,检查井各道工序施工均不占用关键线路的工期;

(3)节省成本,没有反挖浪费材料,一次性施工完成;

(4)绿色环保,不产生渣土垃圾,不再使用新材料修补;

(5)避免了沥青混凝土直接铺筑在水泥混凝土面上粘接不牢固易出;

(6)方便维修,道路铣刨时分层拆下,铺筑新面层时再分层组装予以重复利用,无成品损耗、无涨井施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