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9824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城市地下道路工程领域与市政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交通建设如火如荼,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战略,我国大中城市掀起地下工程建设的新一轮高潮,由于地下空间的稀缺性,对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快速公路、城市地下建筑空间”的需求巨大。

日本和欧美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建设处于领先地位,最先倡导并提出地下城市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化和立体化开发理念,1990年提出东京宣言: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2010年国际隧道协会扩展到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并宣告: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

地下交通管廊是距离很长又很错终复杂的,那么在地下管廊的使用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地下管廊发生移动,水平的移动或者是竖直的沉降。造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土体的不适合、还有工程质量的不达标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地下管廊的移动。那么如果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发生了移动很有很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威胁人们的人身安全。那么如何能够保证地下管廊不移动、不水平移动、不竖直移动就被提上人们关注的日程、也值得研究和深思。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构造简单、安全可靠且节约材料,可有效防止地下管廊放生水平位移和竖直沉降变形。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由混凝土主体(1)、钢筋笼(2)、橡胶层(3)、锥形固定端(4)和混凝土底板(7)五部分组成;内骨架为钢筋笼(2),外骨架为混凝土主体(1)和混凝土底板(7);在混凝土主体(1)的下端位置设置有锥形固定端(4),锥形固定端(4)的下部位置与混凝土底板(7)相连接;在混凝土主体(1)和混凝土底板(7)形成的的内壁设置有橡胶层(3);所述的橡胶层(3)的横截面为上部敞口的矩形,钢筋笼(2)设置于混凝土主体(1)的三个面中,且三面各不相连;钢筋笼(2)竖直的高度与混凝土主体(1)除掉锥形固定端(4)的高度一致;橡胶层(3)竖直的高度与地下管廊(10)的高度一致;在混凝土主体(1)地上的固定部分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孔(5)。

进一步地,所述的混凝土主体(1)采用防水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孔(5)、螺栓(6)和橡胶层(3)进行防水处理。

一种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在施工的位置挖出支护桩的位置,将两块混凝土主体(1)放入,混凝土主体(1)既是本体系的构件又可以充当施工时的支护结构,用螺栓(6)通过固定孔(5)将混凝土主体(1)固定住,接着在地面的位置,两块混凝土主体(1)之间设置多根第一道钢支撑(8),横向相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根,继续开挖土体,到达混凝土主体(1)中部的位置,与第一道钢支撑(8)平行按照第一道钢支撑(8)设置的方法,同样设置数根第二道钢支撑(9),继续开挖土体直到到达将要设置的混凝土底板(7)的位置,将预制的混凝土底板(7)放入底部,进行防水处理和混凝土主体(1)的连接;在混凝土底板(7)都设置完之后,从这个长区间的端部位置开始,取一个小区间开始拆卸第一道钢支撑(8)和第二道钢支撑(9),将预制的跟小区间一样长度的地下管廊(10)放入其中,此时地下管廊(10)的外部是粘有橡胶层(3)的,充当这个小区间的支护结构;从端部的这个小区间开始施工向另一侧扩展,依次按照以上的方法,把多个小区间的地下管廊(10)设置好,并做出相连防水等处理,最后进行土的回填压实等后续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安装方便、制作简单,施工效率高、安全性高,避免了明挖法施工工期长、占用面积大以及噪声污染大的问题;施工现场无污染,绿色环保,工业化拆分十分便利,提高地下管廊的使用寿命,承载力高,保障地下管廊不发生水平位移、竖向沉降变形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整体示意图。

图2为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剖面示意图。

图3为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平面示意图。

图4为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安装后示意图。

图5为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施工时的支撑、底板设置示意图。

图6为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施工时俯视示意图。

图中,1为混凝土主体;2为钢筋笼;3为橡胶层;4为锥形固定端;5为固定孔;6为螺栓;7为混凝土底板;8为第一道钢支撑;9为第二道钢支撑;10为地下管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由混凝土主体1、钢筋笼2、橡胶层3、锥形固定端4和混凝土底板7五部分组成;内骨架为钢筋笼2,外骨架为混凝土主体1和混凝土底板7;混凝土主体1采用防水混凝土;在混凝土主体1的下端位置设置有锥形固定端4,锥形固定端4的下部位置与混凝土底板7相连接;在混凝土主体1和混凝土底板7形成的的内壁设置有橡胶层3;所述的橡胶层3的横截面为上部敞口的矩形,钢筋笼2设置于混凝土主体1的三个面中,且三面各不相连;钢筋笼2竖直的高度与混凝土主体1除掉锥形固定端4的高度一致;橡胶层3竖直的高度与地下管廊10的高度一致;在混凝土主体1地上的固定部分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孔5;固定孔5、螺栓6和橡胶层3进行防水处理。

实施例2

如图5和6所示,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在施工的位置挖出支护桩的位置,将两块混凝土主体1放入,混凝土主体1既是本体系的构件又可以充当施工时的支护结构,用螺栓6通过固定孔5将混凝土主体1固定住,接着在地面的位置,两块混凝土主体1之间设置多根第一道钢支撑8,横向相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根,继续开挖土体,到达混凝土主体1中部的位置,与第一道钢支撑8平行按照第一道钢支撑8设置的方法,同样设置数根第二道钢支撑9,继续开挖土体直到到达将要设置的混凝土底板7的位置,将预制的混凝土底板7放入底部,进行防水处理和混凝土主体1的连接;在混凝土底板7都设置完之后,从这个长区间的端部位置开始,取一个小区间开始拆卸第一道钢支撑8和第二道钢支撑9,将预制的跟小区间一样长度的地下管廊10放入其中,此时地下管廊10的外部是粘有橡胶层3的,充当这个小区间的支护结构;从端部的这个小区间开始施工向另一侧扩展,依次按照以上的方法,把多个小区间的地下管廊10设置好,并做出相连防水等处理,最后进行土的回填压实等后续工作;防护地下管廊变形的固定体系是预制的混凝土构件,事先在工厂制作完毕;根据具体的施工设计来确定本发明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长、宽、高等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