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式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258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式堤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桩式堤。



背景技术: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很多海岸线的滩涂都可以进行围垦,用于水产养殖及农作物种植等,其中围垦堤坝是最为重要的设施,由于滩涂土质水分较高,土质较软,采用传统的吹填等方法形成的堤坝稳定性差,易出现堤坝坍塌的现象,堤坝使用寿命较短;而完全采用混凝土浇注的方式进行围垦将大大提高成本。

在深水软土地基上筑堤,传统的土石堤结构体积大,需耗用大量的砂石料,挖山采石影响自然环境,对于砂石外购的地区来说,砂石的费用非常高,从而造成筑堤成本高。土石堤占地面积大,对于土地缺少的地区来说,筑堤占用过多的土地实在可惜。

目前,检索到的一篇公告号为cn2021704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桩式堤,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两排平行封闭设置且插入地基中的钢筋混凝土板桩;设置在两排钢筋混凝土板桩之间且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桩桩顶连接的堤顶;填充在两排钢筋混凝土板桩间的泥面线以上的填充物;设置在两排钢筋混凝土板桩外侧的护滩结构。

上述方案中解决了传统土石堤结构体积大,耗费砂石料多的问题,但是上述钢筋混凝土桩式堤通过两排平行的钢筋混凝土板桩形成竖直的堤坝,导致海水直接冲击堤坝,存在海水容易损坏堤坝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式堤,具有提高堤坝稳定性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桩式堤,包括两排竖直设置于地基中的灌注桩,两排所述灌注桩之间的桩顶处连接有堤顶,所述灌注桩侧壁上设置有加固墙,所述加固墙外侧设置有漂浮于海水中的挡浪板,所述加固墙内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挡浪板之间连接有使发电机发电的连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排竖直设置在地基上的灌注桩和设置在桩顶上的堤顶形成稳定的堤坝结构,在灌注桩侧壁上设置的加固墙进行加固,且在加固墙外侧设置的挡浪板,当海水冲击加固墙时,通过挡浪板抵消部分的海水冲击力,减少海水对堤坝的冲击力,提高堤坝的稳定性,且通过连接组件将海水推动挡浪板移动的驱动力供发电机发电,充分利用海水冲击堤坝的能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推动杆、铰接杆以及转盘,所述加固墙内开设有安装室,所述发电机安装于安装室,所述转盘固定于发电机的转轴,所述铰接杆一端铰接于转盘侧壁边缘,另一端铰接于推动杆,所述推动杆水平延伸出加固墙,所述推动杆端部设置于挡浪板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水推动挡浪板前后移动,使连接在挡浪板上的推动杆推动铰接杆,使铰接杆驱动转盘转动,进而使发电机发电,具有结构简单,充分利用海水势能的优点。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浪板沿堤坝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浪板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在减少海水冲击堤坝的同时,提高对海水势能的利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浪板下侧设置有垂直于挡浪板且漂浮于海水中的漂浮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浪板下侧设置的漂浮板,增加与海水的接触面积,使挡浪板稳定竖直的漂浮在海水中进行挡浪。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浪板侧壁竖直开设有t形滑移槽,所述推动杆端部滑移连接于t形滑移槽,且与t形滑移槽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杆滑移连接在挡浪板中竖直开设的t形滑移槽中,适配不同高度的海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排相邻所述灌注桩之间均相互咬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灌注桩相互咬合,提高相邻灌注桩的稳定性,且相邻灌注桩相互咬合达到止水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堤坝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墙上设置有套设于推动杆上的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在套筒上的推动杆,使推动杆在往复伸缩过程中,更加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灌注桩前侧的地基上间隔插入有多排加固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灌注桩上设置的多排加固桩,对地基进行加固,提高地基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堤坝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多排所述加固桩延伸出地基,且沿靠近灌注桩的方向逐渐升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桩延伸出地基形成挡浪杆,抵挡部分海水的冲击力,且多排灌注桩逐渐升高,提高的挡浪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排所述灌注桩之间的地基上插入有加强桩,位于所述加强桩上方由下到上依次回填有碎石层和土工布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加强桩,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且回填的碎石层和土工布层,加强堤坝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两排竖直设置在地基上的灌注桩和设置在桩顶上的堤顶形成稳定的堤坝结构,在灌注桩侧壁上设置的加固墙进行加固,且在加固墙外侧设置的挡浪板,当海水冲击加固墙时,通过挡浪板抵消部分的海水冲击力,减少海水对堤坝的冲击力,提高堤坝的稳定性,且通过连接组件将海水推动挡浪板移动的驱动力供发电机发电,充分利用海水冲击堤坝的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堤坝整体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灌注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灌注桩;11、砼护面;2、堤顶;21、防浪墙;3、加固墙;31、安装室;32、发电机;33、推动杆;34、铰接杆;35、转盘;36、套筒;4、挡浪板;41、漂浮板;42、t形滑移槽;5、地基;6、支撑桩;7、加固桩;8、加强桩;9、碎石层;10、土工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桩式堤,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两排竖直设置于地基5中的灌注桩1,两排灌注桩1之间的桩顶处连接有堤顶2,堤顶2面向海浪一侧设置有防浪墙21。两排灌注桩1外侧壁上浇筑有砼护面11,位于海浪一侧的灌注桩1侧壁上设置有加固墙3,加固墙3外侧设置有漂浮于海水中的挡浪板4,加固墙3内设置有发电机32,发电机32与挡浪板4之间连接有使发电机32发电的连接组件。

连接组件包括推动杆33、铰接杆34以及转盘35,加固墙3内开设有安装室31,发电机32安装于安装室31,转盘35固定于发电机32的转轴,铰接杆34一端铰接于转盘35侧壁边缘,另一端铰接于推动杆33,推动杆33水平延伸出加固墙3,推动杆33端部设置于挡浪板4侧壁,加固墙3上设置有套设于推动杆33的套筒36。

挡浪板4沿堤坝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且挡浪板4下侧设置有垂直于挡浪板4且漂浮于海水中的漂浮板41,挡浪板4下侧设置的漂浮板41,增加与海水的接触面积,使挡浪板4稳定竖直的漂浮在海水中,提高消浪的效果。

挡浪板4侧壁竖直开设有t形滑移槽42,推动杆33端部滑移连接于t形滑移槽42,且与t形滑移槽42相适配,使挡浪板4可以跟随海水涨潮高度变化,上下移动,而推动杆33在竖直方向不动。

如图1和图3所示,背向海水的灌注桩1一侧倾斜设置有插入地基5的支撑桩6,灌注桩1前侧的地基5上间隔插入有多排竖直的加固桩7,且多排加固桩7延伸出地基5,且沿靠近灌注桩1的方向逐渐升高,加固桩7延伸出地基5形成挡浪杆,抵挡部分海水的冲击力,且多排灌注桩1逐渐升高,提高的挡浪效果。

两排灌注桩1之间的地基5上插入有加强桩8,位于加强桩8上方由下到上依次回填有碎石层9和土工布层10,增强地基5的稳定性,提高堤坝的结构强度。

两排相邻灌注桩1之间均相互咬合设置,相邻的灌注桩1相互咬合,提高相邻灌注桩1的稳定性,且相邻灌注桩1相互咬合达到止水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堤坝的稳定性。

设计原理:通过两排竖直设置在地基5上的灌注桩1和设置在桩顶上的堤顶2形成稳定的堤坝结构,在灌注桩1侧壁上设置的加固墙3进行加固,且在加固墙3外侧设置的挡浪板4,当海水冲击加固墙3时,通过挡浪板4抵消部分的海水冲击力,减少海水对堤坝的冲击力,提高堤坝的稳定性,且通过连接组件将海水推动挡浪板4移动的驱动力供发电机32发电,充分利用海水冲击堤坝的能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