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井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8848阅读:10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井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沉井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建建设日益完善,工程环境日益复杂,施工期间需要确保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沉井基础是以沉井法施工的地下结构物和深基础的一种形式,因此在对沉井施工时,更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确保不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沉井一般是在地表制作成一个井筒状或矩形的结构物,然后在井壁的围护下通过从井内不断挖土,使沉井在自重作用下逐渐下沉,达到预定设计标高后,再进行封底,构筑内部结构,但这种沉井施工方法,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不能确保周边安全问题,很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随着城市建筑规模的扩大和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污水收集输送泵站的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沉井以其挖土量少,对邻近建筑物影响比较小,稳定性好,能支承较大荷载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异型沉井因结构复杂,平面形状不规则,沉井刃脚地标高不等,给沉井制作、下沉、防偏、封底等施工带来较多困难。

现有钢筋混凝土沉井支撑结构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不可重复利用。钢筋混凝土沉井支撑只在顶管进管过程中起作用,待顶管管道施工完毕,钢筋混凝土沉井支撑就废弃了,造成大量的钢筋混凝土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井支撑结构,采用拼装式沉井基础,装配容易,可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沉井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砂垫层上的枕木,在枕木上搭设支模,支模由木板和刃脚模板构成;刃脚模板不规则设置,其上部圆形设置,其下部锥形设置,刃脚模板底部设置有一个平坦部,平坦部内侧固定有角钢;刃脚模板外侧设有木板,木板沿刃脚模板周向铺设,刃脚模板与木板之间设有垫架,垫架设置在刃脚模板锥形部外侧;木板外安装有铁板架,铁板架底部与枕木装配,铁板架径向通过对拉螺栓与木板连接,铁板架与木板之间设置若干龙骨隔离;铁板架分体设置,铁板架包括若干铁板架单元插接构成,对拉螺栓分段设置,对拉螺栓包括若干螺栓单节连接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拼装式沉井基础,装配容易,可重复利用;铁板架和对拉螺栓分体设置,可以根据需求增减,铁板架包括若干铁板架单元插接构成,对拉螺栓包括若干螺栓单节连接构成,拆装方便,使用灵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板架单元的一端设有插接块,铁板架单元的另一端设有插接口,相邻两个铁板架单元通过插接口与插接块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方便,装配容易,可以根据需求增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栓单节的一端设有螺纹连接头,螺栓单节的另一端设有螺纹连接槽,相邻两个螺栓单节通过螺纹连接槽与螺纹连接头配合连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拉螺栓分体设置,其螺栓单节可以根据需求增减,使用方便,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木板为多层板,所述木板包括设置在其中心的岩棉板结构层,设置在岩棉板结构层两侧的钢板层,以及涂设于钢板层表面的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板采用多层板,不易变形开裂,结构稳定,经久耐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拉螺栓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堵头和两个固定螺母,堵头设置在铁板架的内侧壁,固定螺母设置在铁板架的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不同厚度部件的连接和调节,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螺母与木板之间设有双层钢管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具有隔离和过渡的作用,一方面增强横向抗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拉螺栓中间设有橡胶止水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混凝土现浇时设在施工缝及变形缝内与混凝土结构成为一体的基础工程,有良好的弹性,耐磨性和抗撕裂贤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拼装式沉井基础,装配容易,可重复利用;铁板架和对拉螺栓分体设置,可以根据需求增减,铁板架包括若干铁板架单元插接构成,对拉螺栓包括若干螺栓单节连接构成,拆装方便,使用灵活;

其二,铁板架单元的一端设有插接块,铁板架单元的另一端设有插接口,插接方便,装配容易,可以根据需求增设;

其三,螺栓单节的一端设有螺纹连接头,螺栓单节的另一端设有螺纹连接槽,相邻两个螺栓单节通过螺纹连接槽与螺纹连接头配合连接设置,螺栓单节可以根据需求增减,使用方便,结构稳定;

其四,木板为多层板,木板包括设置在其中心的岩棉板结构层,设置在岩棉板结构层两侧的钢板层,以及涂设于钢板层表面的涂层,不易变形开裂,结构稳定,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沉井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铁板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对拉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木板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枕木;2、木板;21、岩棉板结构层;22、钢板层;23、涂层;3、刃脚模板;4、平坦部;5、角钢;6、铁板架;61、铁板架单元;62、插接块;63、插接口;7、对拉螺栓;71、螺栓单节;72、螺纹连接头;73、螺纹连接槽;74、堵头;75、固定螺母;76、橡胶止水片;77、钢管垫;8、龙骨;9、垫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沉井施工方法,参照图1,包括以下步骤:测量放样定位、基坑开挖、砂垫层和素砼垫层施工、沉井第一节制作、第一节拆模、沉井第二节制作、第二节拆模、沉井下沉、沉井封底及底板施工、底板回填土、顶管施工、内部结构和顶板施工,以及顶板回填土。

在沉井第一节、沉井第二节拆好模后,需要进行砼养护,以及施工缝处理。

顶管施工过程中,当顶管发生误差,需要对顶管纠偏处理。

1、地基处理

在松软地基上进行沉井制作,应先对地基进行处理,以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井身裂缝。处理方法一般采用砂、砂砾、碎石、灰土垫层,用打夯机夯实或机械碾压等措施使密实。

2、刃脚支设

沉井制作下部刃脚的支设,视沉井重量、施工载荷和地基承载力等情况,采用垫架法。垫架的作用:一、使地基均匀承受沉井重量,使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产生突然下沉,使刃脚裂缝破坏其结构;二、保持沉井位置不致倾斜,便于调整;三、便于支撑和拆除模板。

3、井壁制作

沉井制作方式采用在基坑中制作,分三次制作,制作与下沉交替进行的方式;接着通过模板支设;然后通过钢筋绑扎;最后通过混泥土浇筑。

4、沉井下沉

沉井下沉包括以下步骤:下沉准备工作、验算下沉系数、垫架拆除、井壁孔洞的处理、挖土下沉、土方运输。

5、沉井封底

采用排水封底法。当沉井下沉到距设计标高0.1m时,应停止井内挖土和抽水,使其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或接近设计标高,再经过2-3d下沉稳定,或经观测在8h内累计下沉不大于10mm 时。即可进行沉井封底。

6、顶管施工方法

顶管采取分段顶进,顶管进洞及出洞采用高压旋喷桩做止水及护臂。

7、顶管纠偏

顶管误差校正是逐步进行的,形成误差后不可立即将已顶好的管子校正到位,应缓缓进行,使管子逐渐复位,不能猛纠硬调,以防产生相反的结果。常常使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纠偏方法:超挖纠偏法,偏差为1-2cm时,可采用这种纠偏方法,即在管子偏向的反侧适当超挖,而在偏向侧不超挖甚至留坎,形成阻力,使管在顶进中向阻力小的超挖侧偏向,逐渐回到设计位置。

第二种纠偏方法:顶木纠偏法,偏差大于2cm,在超挖纠偏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可以此法。用原木或龙骨的一端顶在管子偏向的另一侧内管壁上,另一端斜撑在垫有钢板或木板的管前土壤上,支顶牢固后,即可顶进,在顶进中配合超挖纠偏法,边顶边支。利用顶进时斜支撑分力产生的阻力,使顶管向阻力小的一侧校正。

第三种纠偏方法:千斤顶纠偏法,方法基本与顶木纠偏法相同,只是在顶木上用小千斤顶强行将管慢慢移位校正。

实施例二:一种沉井支撑结构,参照图2,沉井支撑结构可重复多次使用。在砂垫层上放置有枕木1,在枕木1上搭设支模,支模由木板2和刃脚模板3构成,木板2内设置刃脚模板3;刃脚模板3上部圆形设置,下部锥形设置,其底部设置有一个平坦部4,平坦部4 内侧固定有角钢5,刃脚模板3与木板2之间设有垫架9,垫架9设置在刃脚模板3锥形部外侧;木板2外安装有铁板架6,铁板架6与木板2通过对拉螺栓7固定,铁板架6与木板2 之间设置龙骨8隔离。

参照图3,铁板架6分体设置,铁板架6包括若干铁板架单元61插接构成,在铁板架单元61的一端设有插接块62,在铁板架单元61的另一端设有插接口63,相邻两个铁板架单元61通过插接口63与插接块62配合连接。

参照图4,对拉螺栓7分段设置,对拉螺栓7包括若干螺栓单节71连接构成,螺栓单节71的一端设有螺纹连接头72,螺栓单节71的另一端设有螺纹连接槽73,相邻两个螺栓单节71通过螺纹连接槽73与螺纹连接头72配合连接设置。

参照图2,对拉螺栓7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堵头74和两个固定螺母75,对拉螺栓7中间设有橡胶止水片76。

参照图5,堵头74设置在铁板架6的内侧壁,固定螺母75设置在铁板架6的外侧壁,固定螺母75与铁板架6之间设有双层钢管垫7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