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1960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



背景技术:

扩底锚栓是建筑行业常用的锚固件,通常被用于锚固混凝土。扩底锚栓在使用时先被置于混凝土的孔内,然后在扩底锚栓和混凝土的孔壁之间添加结构胶,或者先在混凝土的孔内灌注结构胶,然后再将扩底锚栓插进混凝土的孔内,使扩底锚栓被周向固定于混凝土的孔内。最后通过扩底锚栓底部的锥母将牙套(膨胀套)撑开,使扩底锚栓在轴向上被固定。

但是,在扩底锚栓和混凝土的孔壁之间被浇筑结构胶时,结构胶往往会与扩底锚栓的螺纹接触,并进入螺纹槽内,导致出现扩底锚栓在结构胶凝固后不容易拆卸的问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可更换型扩底锚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到混凝土中的扩底锚栓在结构胶凝固后不容易拆卸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所述扩底锚栓包括:锚栓,所述锚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其中所述第一螺纹段能够被置于固定物内;牙套,其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段上;锥母,其通过内螺纹旋拧在所述第一螺纹段上,所述锥母与所述牙套相邻并且位于所述牙套的背离所述第二螺纹段的一侧,通过旋拧所述锚栓,所述牙套临近所述锥母的一端能够被所述锥母沿径向撑开;所述锚栓还包括第一凸台,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段的背离所述第二螺纹段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一凸台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于所述锥母内。

在上述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凸台的长度设置成使得在所述锥母将所述牙套撑开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凸台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锥母内。

在上述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扩底锚栓还包括锚栓套,所述锚栓套将所述牙套、所述锥母和所述第一凸台包裹在内。

在上述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锚栓套是塑料膜或塑料套。

在上述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螺纹段和所述第二螺纹段之间设置有圆台,并且所述圆台靠近所述第一螺纹段的一端的直径小于靠近所述第二螺纹段的一端的直径,所述圆台靠近所述第一螺纹段的一端与所述牙套远离所述锥母的一端相抵靠。

在上述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螺纹段和所述第二螺纹段之间设置有圆柱,所述圆柱靠近所述第一螺纹段的一端与所述牙套远离所述锥母的一端相抵靠。

在上述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锥母远离所述牙套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锥母靠近所述牙套的一端的直径,并且所述锥母远离所述牙套的一端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凹槽。

在上述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螺纹段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凸台。

在上述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牙套临近所述锥母的一端具有多个能够被所述锥母撑开的膨胀片。

在上述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物是混凝土。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螺纹段的端部设置第一凸台,并且使第一凸台在锥母被拧动到将牙套撑开的位置处时仍有一部分位于锥母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在被置于固定物的孔内并填充结构胶时,结构胶只能与第一凸台接触而不会与第一螺纹段的螺纹发生接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在结构胶凝固后也能够很容易地拆卸。

进一步,通过锚栓套将牙套、锥母和第一凸台进行包裹,对第一螺纹段进行二次保护,有效地避免了结构胶与螺纹发生接触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效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在牙套的膨胀片被撑开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应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实施例的锥母的效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实施例的牙套的效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锚栓;11、第一螺纹段;111、第一凸台;12、圆台;13、第二螺纹段;131、第二凸台;2、锥母;21、凹槽;3、牙套;31、膨胀片;311、凸缘;4、垫圈;5、螺母;6、锚栓套;7、结构胶;8、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的各部件之间是按一定比例关系绘制的,但是这种比例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主要包括锚栓1、锥母2和牙套3。其中,牙套3和锥母2依次安装在锚栓1的下端。具体地,锚栓1主要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螺纹段11、圆台12和第二螺纹段13。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螺纹段11、圆台12和第二螺纹段13分体设置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到一起,以便于第一螺纹段11、圆台12和第二螺纹段13的加工制造。牙套3套设在第一螺纹段11上,并且在安装好的状态下,牙套3的上端面能够与圆台12的下端面相抵触。设置有螺纹孔的锥母2与第一螺纹段1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并且在安装好的状态下,锥母2上端面能够与牙套3的下端面相抵触。进一步如图2所示的,通过继续拧紧锥母2,锥母2能够将牙套3的下端撑开,从而能够增大牙套3下端的直径。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螺纹段11的下端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凸台111,并且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第一凸台111的一部分始终位于锥母2的螺纹孔内,即在锥母2刚拧到第一螺纹段11上时和在锥母2将牙套3的下端完全撑开时,第一凸台111上段的一部分始终位于锥母2的螺纹孔内。并且优选地,在锥母2刚与圆台3抵触时,第一凸台111能够从锥母2的下端伸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第一螺纹段11被插进结构胶7内时,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一螺纹段11的螺纹与结构胶7发生接触、粘合。因此,第一凸台111的直径应略小于锥母4内的螺纹孔的直径,尤其以第一凸台111刚能够穿过锥母4内螺纹孔内时的直径为最佳,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保证结构胶7不能够通过第一凸台111和锥母4之间的环形缝隙与第一螺纹段11的螺纹发生接触的前提下,对第一凸台111进行适当调整。

继续参阅图1和图2,第二螺纹段13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凸台131,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夹持或敲击第二凸台131将本实用新型的扩底锚栓进行安装,防止第二螺纹段13上的螺纹被破坏。为了使垫圈4和螺母5能够被安装到第二螺纹段13上,第二凸台131的直径应小于螺母5的螺纹孔的直径。进一步,第二凸台131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且能够实施的任何结构和任何形状,例如圆柱形、椭圆柱型和长方体型等。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省去第二凸台131。

如图1至图3所示,圆台12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以便于锚栓1在从结构胶7中取出时,只需沿着螺纹松动的方向少量拧动锚栓1就可使圆台12和结构胶7脱离接触,从而减少了锚栓1和结构胶7之间的摩擦力,使锚栓1的拆卸更加方便。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圆台12设置成圆柱,只是此种结构会增加锚栓1和结构胶7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锥母2的上端的直径小于下端的直径,并且锥母2的上端的壁厚比较薄,以便锥母2的上端能够插入牙套3的下端并因此将牙套3的下端撑开。进一步,锥母的2下端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凹槽21,以便于在本实用新型的扩底锚栓插进具有结构胶7的混凝土8的孔内时,结构胶7能够通过该凹槽21从锥母2的下侧流向锥母2的上侧,从而减小了扩底锚栓插进混凝土8的孔内时的阻力。并且,滞留在凹槽21内的结构胶7凝固后还能够对锥母2起到周向固定的作用,防止锚栓1在拆卸时,锥母2发生转动。此外,凹槽21的结构和数量并不仅限于图3中所示的结构和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很明显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牙套3的下端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膨胀片31。锥母2被拧紧时能够将该多个膨胀片31撑开,从而沿轴向增加了膨胀片31与结构胶7的接触面积,使牙套3沿轴向被固定在结构胶7中,进一步,每一个膨胀片31上还设置有凸缘311,以便将牙套3沿轴向卡紧到结构胶7中。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还包括锚栓套6。在装配好的状态下,锚栓套6能够将第一凸台111、锥母2和牙套3完全包裹,用于防止结构胶7与第一凸台111、锥母2和牙套3接触,进而避免了结构胶7与第一螺纹段11的螺纹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锚栓套6是薄塑料套或者薄塑料膜,并且在装配好的状态下,锚栓套6能够与凹槽21的槽壁紧密贴合,以便形成出胶槽(图中未标示),从而增加结构胶7的流通面积(锚栓套6与混凝土8径向之间的缝隙)。进一步,锚栓套6优选地通过吸塑密封的方式将第一凸台111、锥母2和牙套3进行包裹。

下面结合图3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的使用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在使用时,先要在混凝土8上钻出一个孔(图中未标示),然后向该孔内灌注适量的结构胶7。随后将扩底锚栓插入结构胶7中,直至扩底锚栓插入的深度到达标刻线(如圆台12的上端面与混凝土8的上表面相平行)。最后在结构胶7凝固之前拧动锚栓1,使锥母2将牙套3的膨胀片31撑开(如图2所示的撑开状态)。待结构胶7凝固后即完成了扩底锚栓的安装与固定。当锚栓1需要更换时,只需将当前的锚栓1拧出,将新的锚栓1拧入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锚栓1被拧动的过程中,第一凸台111的端部会顶破锚栓套6,但是由于第一凸台111为圆柱体结构,所以其与结构胶7的接触面积小,进而摩擦力也小。进一步,还可以在第一凸台111和圆台12的外表面上涂抹一层润滑油,从而能够减少第一凸台111、圆台12与结构胶7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螺纹段11上的螺纹和第二螺纹段13上的螺纹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结构胶7的灌注量与孔的直径、孔的深度和扩底锚栓的尺寸相关。在扩底锚栓插入到标刻线处时,结构胶7过少则不能将扩底锚栓和混凝土8之间的空间完全填充,结构胶7过多就会溢出造成浪费。

除了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省去圆台12,将第一螺纹段11和第二螺纹段13设置成一个整体,使牙套3能够完全包裹位于结构胶7内的第一螺纹段11,在牙套3和/或锥母2的外圆周上设置多个沿径向延伸的金属片,用于在结构胶7凝固时对牙套3和/或锥母2进行轴向固定。修改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螺纹段11的端部设置第一凸台111,并且使第一凸台111在锥母2被拧动将牙套3的膨胀片31撑开时仍有一部分位于锥母2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在被置于混凝土8的孔内时,结构胶7只能与第一凸台111接触而不会与第一螺纹段11的螺纹发生接触。进一步,通过锚栓套6将牙套3、锥母2和第一凸台111进行包裹,对第一螺纹段11进行二次保护,有效地避免了结构胶7与螺纹发生接触的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在结构胶凝固时也能够很容易地拆卸。

更进一步,通过在锥母2上设置凹槽21,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原位更换型胶粘模扩底锚栓在安装时锥母2与结构胶7之间的阻力。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