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市政矩形交汇排水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9843阅读:1407来源:国知局
塑料市政矩形交汇排水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市政矩形交汇排水检查井,属于排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应用在市政道路下的大管径有支管接入的塑料排水检查井。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分为雨水和污水,排水体制分为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大部分城市都是采取分流制,即雨水、污水分别排放。城市道路沿线的单位或居住区一般都是有组织排水,将雨水、污水汇集排至城市道路下的排水管道,俗称市政排水管。雨水、污水再通过市政排水管道排至水体或污水处理厂。在市政排水管道每隔一定间距、管道转弯、支管接入处需要设置检查井。《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对检查井的井室高度、流槽的设置、转弯处检查井流槽半径都做出了规定。在进行排水管道设计时,设计人员都是采用国家标准图《排水检查井》02S515,或者《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后者是前者的修订合订版。市政排水检查井根据管径的不同分为圆形、矩形、扇形等。圆形检查井只适用于管径小于1000mm的管道,大于等于1000mm的管道一般都使用矩形井,市政排水管的特点是管径较大,尤其是城市道路下的雨水管道,汇集了较大范围的汇水面积,管道流量很大,很多管道都会大于等于1000mmm,使用的检查井也较大,应采用矩形检查井,在路口或者沿线街区有排水管道接入处,接入的支管与下游主管连接的流槽需要有一定的转弯半径,规范规定应不小于下游管道的直径,因此,矩形交汇检查井的尺寸会更大。交汇检查井即在排水管道的一侧或者两侧有支管接入,一侧交汇也称三通检查井,两侧交汇也称四通检查井。

现有技术的矩形交汇排水检查井都是采用标准图,分砖砌和混凝土浇筑两种结构形式,在实际工程中大多数是采用砖砌结构,相对于混凝土结构,砖砌有施工简便、工期短等优点。但砖砌排水检查井的砌筑要求非常高,砌缝砂浆应饱满,井内防水砂浆抹面要密实。排水管道回填前要进行闭水试验,检验管道的密闭性能。闭水试验要求带井试验,即管道连同检查井一起闭水试验。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存在检查井砌筑砖缝不严,尤其是管道与检查井之间比较难砌筑,井内抹面不密实等质量隐患。标准图雨水检查井内抹面高度为管内顶上200mm,污水检查井内抹面高度至井室顶,闭水试验的水位为试验段最上游的检查井管内顶以上2m,就有可能存在水位高于抹面高度的现象,检查井很容易造成漏水尤其是盖板与井体的座浆是出现漏水的主要部位,漏水造成闭水试验是达不到要求,需要重新抹面甚至拆除检查井重新砌筑。混凝土现场浇筑的检查井振捣不密实也会出现漏水现象。因此,设计人员一般会在套用标准图时,要求雨水检查井内抹面至井口,污水检查井内外抹面至井口。砖砌和混凝土检查井工艺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现场施工受人员技术水平影响大,施工质量参差不齐,施工周期长,密闭性能不如塑料检查井。由于大口径排水管道的矩形井尺寸较大,塑料检查井承载能力有限,现有技术没有塑料矩形交汇排水检查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市政矩形交汇排水检查井,用于管径大于等于1000mm的排水管道工程中的有支管接入的交汇检查井,该检查井根据支管接入的方向分一侧交汇和两侧交汇。以现行标准图检查井的构造尺寸为依据,满足规范的流槽、工作台及下井维护要求。主要由塑料井体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组成,塑料井体包括井座、井身、底模、井筒采用塑料制作成的构件,这些塑料构件现场装配而成,在塑料井体的周围是基础、井室柱、盖板、井筒柱、井圈构成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组成一个由塑料构件装配而成的防水塑料井体,钢筋框架为承重结构的塑混结构检查井。地面荷载及井周围的土压力由钢筋混凝土承担,这种塑混结构具有塑料良好的密闭性,钢筋混凝土较强的承载力。框架的混凝土浇筑利用塑料井体作模板,无需支模和拆模,节省了支模拆模的材料和人工。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塑料强度低不适应制作大口径排水管矩形交汇检查井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的砖砌或混凝土检查井密闭性差,容易出现漏水现象,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的弱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塑料市政矩形交汇排水检查井,包括井座1、井身2、底模3、井筒4塑料制作成的构件,装配成而成塑料井体,所述的检查井还包括基础5、井室柱6、盖板7、井筒柱8、井圈9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设置钢筋,采用混凝土浇筑。井座1和井身2共同组成用于检查井维护的空间井室10,井室10的水平横截面为矩形,四角设有井室柱内模11,井室10的四个角形成方形孔道,用于设置设置井室柱6。井座1两端分别为上游管12和下游管13,上游管12和下游管13之间为流槽15,流槽15的两侧至少有一侧有一根支管14接入;上游管12、下游管13和支管14与井室柱内模11之间为工作台16;塑料井体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组成一个由塑料构件装配而成的防水井壁,外围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作为承载结构的复合结构检查井。

所述的井座1上部设置有连接井身2的承口,承口内设有电热丝。井室柱内模11之间设有井室横向加强肋17。井身2安装在井座1的上部,井身2的下部插入井座1上部的承口内。

所述的底模3的底板内侧设有的底模加强肋18,四个角有形状与井室柱6断面一致的底模角孔,井室柱6的钢筋可以从底模角孔伸入盖板7内,底模3的下部设有承口,承口内设有电热丝,承口向下,用于与井身2连接,上部对应井筒4处设置承口,承口内设有电热丝,承口向上,用于与井筒4连接。

所述的井筒4的水平横截面内侧为圆形井筒内壁19,外侧为与圆形井筒内壁19相切连接的方形井筒外壁20,圆形井筒内壁19和方形井筒外壁20的四个角形成圆弧斜边的三角形的孔道,用于设置井筒柱8。井筒4的下端井筒内壁19伸出井筒外壁20,用于插入底模3上部的承口,井筒4的上端井筒内壁19也伸出井筒外壁20,用于设置井圈9。

所述的基础5设有基础钢筋21,井室柱6设置井室柱钢筋22,井室柱钢筋22埋设在基础5内,与基础钢筋21绑扎连接。盖板7设有盖板钢筋23,与下部伸入的井室柱钢筋22绑扎连接。井筒柱8设置井筒柱钢筋24,下部埋设在盖板7内,与盖板钢筋23绑扎连接,上部伸入井圈9,与井圈钢筋25绑扎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工厂化制造的塑料井体构件,塑料井筒的各构件分体制造,方便运输,现场装配组合,结合浇筑钢筋混凝土框架形成的塑混结构检查井。浇筑框架混凝土时,利用塑料井体作模板,无需支模和拆模,节省了支模拆模的材料和人工。省去了现有技术市政排水检查井砌砖或者支模浇筑混凝土的繁琐工序,施工速度,质量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向立剖面图1的A-A剖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向立剖面图1的B-B剖面;

图4为井身位置水平剖面图;

图5为盖板底模水平剖面图;

图6为井筒位置水平剖面图;

图7为井圈位置水平剖面图;

图8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立剖面图1的C-C剖面。

图中:1-井座、2-井身、3-底模、4-井筒、5-基础、6-井室柱、7-盖板、8-井筒柱、9-井圈、10-井室、11-井室柱内模、12-上游管、13-下游管、14-支管、15-流槽、16-工作台、17-井室横向加强肋、18-底模加强肋、19-井筒内壁、20-井筒外壁、21-基础钢筋、22-井室柱钢筋、23-盖板钢筋、24-井筒柱钢筋、25-井圈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由塑料构件组成的井体,现场装配组合,井体周围设有钢筋混凝土框架作为承载的塑混结构的检查井。本实用新型由塑料井体和钢筋混凝土框架两部分组成,塑料井体包括包括井座1、井身2、底模3、井筒4塑料制作成的构件,装配成而成塑料井体。钢筋混凝土框架包括基础5、井室柱6、盖板7、井筒柱8、井圈9组成,设置钢筋,采用混凝土浇筑。塑料井体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组成一个由塑料构件装配而成的防水井壁,外围设置钢筋混凝土作为承载结构的复合结构检查井。井座1和井身2共同组成用于检查井维护的空间井室10,井室10的水平横截面为矩形,四角设有井室柱内模11,井室10的四个角形成方形孔道,用于设置设置井室柱6。井座1两端分别为上游管12和下游管13,上游管12和下游管13之间为流槽15,流槽15的两侧至少有一侧有一根支管14接入,一侧接入支管14的为三通检查井,也可以是两侧接入支管14,为四通检查井。在上游管12、下游管13和支管14的外侧与井室柱内模11中间为工作台16,便于检修人员下井操作。本实用新型平面图见图1,图1所示的为两侧接入支管14的四通检查井。检查井的最下部为基础5,采用混凝土浇筑,见纵向立剖面见图2、横向立剖面见图3,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1是沿着管道中心水平剖切,即井座1的位置,是反映检查井的水平投影,井筒4位于检查井的上部,并未剖切到,为了表示与井座1的位置关系,采用虚线表示。

井座1采用HDPE聚乙烯塑料制成,安装在基础5的上部。井座1的上部设置有连接井身2的承口,承口内设有电热丝,井室柱内模11之间设有井室横向加强肋17;井身2采用HDPE聚乙烯塑料制成,安装在井座1的上部,井身2的下部插入井座1上部的承口内。井身2的水平剖面图见图4,水平横截面为矩形,四角设有井室柱内模11,用于设置设置井室柱6,井室柱内模11之间也设有井室横向加强肋17。井身2插在井座1上部的承口内,电热熔连接。井座1和井身2共同组成用于检查井维护的空间井室10,见图2、图3。

底模3采用HDPE聚乙烯塑料制成,底模3水平剖面图见图5,底模3安装在井身2的上部,见图2、图3。底模3用于浇筑盖板7的混凝土作模板,底模3的底板内侧设有的底模加强肋18,以增强底部的强度,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底模3变形。底模3四个角有形状与井室柱6断面一致的底模角孔,井室柱6的钢筋可以从底模角孔伸入盖板7内,浇筑盖板7混凝土时与井室柱6牢固结合。底模3的下部设有承口,承口内设有电热丝,承口向下,用于与井身2连接,上部对应井筒4处设置承口,承口内设有电热丝,承口向上,用于与井筒4连接。

井筒4采用HDPE聚乙烯塑料制成,井筒4的水平剖面图见图6,井筒4安装在底模3的上部,见图2、图3。井筒4的水平横截面内侧为圆形井筒内壁19,外侧为与圆形井筒内壁19相切连接的方形井筒外壁20,圆形井筒内壁19和方形井筒外壁20的四个角形成圆弧斜边的三角形的孔道,用于设置井筒柱8。井筒4的下端井筒内壁19伸出井筒外壁20,伸出的长度等于底模3上部的承口的深度,用于插入底模3上部的承口,井筒4的上端井筒内壁19也伸出井筒外壁20,用于设置井圈9,伸出的长度等于井圈9的高度。

检查井的最上部为井圈9,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井圈9的水平剖面图见图7。

钢筋混凝土框架是现场施工结合塑料井体装配时浇筑。基础5设有基础钢筋21,井室柱6设置井室柱钢筋22,井室柱钢筋22埋设在基础5内,与基础钢筋21绑扎连接。盖板7设有盖板钢筋23,与下部伸入的井室柱钢筋22绑扎连接。井筒柱8设置井筒柱钢筋24,下部埋设在盖板7内,与盖板钢筋23绑扎连接,上部伸入井圈9,与井圈钢筋25绑扎连接。钢筋混凝土框架立剖面图见图8,该图是图1的C-C剖面。

塑料井体的井座1、井身2、底模3、井筒4并非运作现场先组合装配,而是结合钢筋混凝土框架浇筑分步装配热熔连接。本实用新型现场装配施工步骤如下。

1)制作绑扎基础钢筋21、井室柱钢筋22、盖板钢筋23、井筒柱钢筋24、井圈钢筋25。

2)在挖好的检查井地基上浇筑基础5,将绑扎好的井室柱钢筋22与基础钢筋21绑扎好,井室柱钢筋22预埋在基础5的混凝土内。

3)基础5混凝土终凝后,将井座1安装在基础5上面,井室1四个角方孔道套住井室柱钢筋22,调整上游管12、下游管13和支管14的位置和高程,将井座1固定好,底部与基础5之间的缝隙采用砂浆密封,浇筑井座1四角井室柱6的混凝土,流槽15的底部是与井室柱6连通的,浇筑井室柱6的同时也将流槽15的底部充填混凝土,流槽15下部与井室柱6的混凝土连为一体,采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浇筑至流槽15的顶沿时停止,形成工作台16。

4)井座1四角的井室柱6和流槽15底部的混凝土终凝后,将井身2安装在井座1的上部,井身2四个角方孔道套在井室柱钢筋22上,将井身2插入井座1的承插口,给电热丝通电,井座1与井身2熔合,浇筑井身2四角的井室柱6混凝土。

5)井身2四角的井室柱6混凝土终凝后,将底模3安装在井身2的上部,底模3下部的承口套在井身2上,井室柱钢筋22从底模3四角的底模角孔穿入,给电热丝通电,井身2与底模3熔合。放置盖板钢筋23,并与伸入盖板7的井室柱钢筋22绑扎牢固,安装井筒柱钢筋24并与盖板钢筋23绑扎牢固,浇筑盖板7混凝土,将井筒柱钢筋24预埋在盖板7内。

6)盖板7混凝土终凝后,井筒4安装在底模3上部,将井筒内壁19和井筒外壁20之间的四个角圆弧斜边三角形孔道套在井筒柱钢筋24上,井筒柱钢筋24上部从井筒外壁19伸出,用于与井圈钢筋25连接。井筒4插入底模3上部的承口内,给电热丝通电,井筒4与底模3熔合,浇筑井筒柱8混凝土。

7)井筒柱8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在检查井的外围回填土方并夯填密实,填至井圈9的底部时,放置井圈钢筋25,并与伸入井圈9内的井筒柱钢筋24绑扎牢固,浇筑井圈9的混凝土。

8)井圈9混凝土终凝后,将井盖采用砂浆座浆安装在井圈9上面,铺筑检查井周围的路面。

本实用新型申请文件附图所描述的构造仅是一个实施例,以塑料构件作井体,以钢筋混凝土框架作承重结构的矩形交汇排水检查井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