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水坑浇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018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水坑浇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模具,特别涉及一种集水坑浇筑模具。



背景技术:

集水坑排水法又称明排水法,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然后利用水泵将水抽走,这种方法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建筑施工当中,其中排水坑的浇筑是必不可少的。

现有的集水坑模板2,如图1所示,包括四块侧模板21及底模板22,侧模板21及底模板22均设置在自然地面1上开设的坑内,在相对的两块侧模板21之间均设置有多根长度相通的支撑柱211,在侧模板21与自然地面1之间存在有浇筑空隙11。

现有的技术在工作时,首先将侧模板21及底模板22固定在自然地面1上开设的坑内,然后将支撑柱211固定在相对的侧模板21之间,最后再将混凝土从侧模板21与自然地面1之间的浇筑空隙11中灌入,经过养护形成集水坑。

但是现有技术在浇筑过程中,通常是先对一侧的浇筑空隙11填充混凝土,然后再对其他几个方向的浇筑空隙11内填充混凝土;在填充的过程中,混凝土在浇筑空隙11内不断的堆积,会对该侧的侧模板21产生朝向对侧的压力,容易使得整个浇筑的模板发生偏移,导致集水坑的垂直度出现较大的偏差,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水坑浇筑模具,其优点是在对集水坑进行浇筑时,使得填充的混凝土能够比较均匀的分成四个部分向浇筑空隙内滑落,使得四个方向的侧模板的受力均匀,不影响集水坑的垂直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集水坑浇筑模具,包括呈矩形的集水坑模板,所述集水坑模板包括四块侧模板及底模板,所述侧模板的底端均固定在底模板上;所述集水坑模板上方还设置有呈四棱台形的分流模板,所述分流模板包括矩形的底板、由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导流板、及导流板上端围成的倾倒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集水坑时,首先将集水坑模板设置在自然地面内,然后将分流模板架设在集水坑模板上方,并使得导流板的下端朝向集水坑模板与自然地面之间的空隙;最后将混凝土由倾倒区朝向分流模板倾倒,混凝土可由倾倒区比较均匀的朝向四周的导流板进行流动,并沿导流板向下滑落,使得集水坑模板与自然地面之间的空隙能够同时受到浇筑,使得四个侧模板的受力比较均匀,可以有效的保证集水坑的垂直度。

较佳的,所述倾倒区包括由每一个导流板上端向下延伸形成的过渡板及固接于多个过渡板上远离导流板一端的接料板;所述过渡板与导流板连接处形成溢出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时将混凝土倾倒至接料板上,混凝土可以在倾倒区内进行堆积,当堆积至一定高度时会从溢出区向四个导流板上溢出,并沿导流板向下滑落,可以将混凝土更加均匀的分成四份,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四个侧模板的受力,更加有效的保证了集水坑的垂直度。

较佳的,所述接料板上表面固设有若干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呈半球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球型的缓冲垫能够对下落的混凝土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可以减小混凝土对接料板的冲击力,使得接料板不会轻易损坏。

较佳的,所述缓冲垫由橡胶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缓冲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接料板下表面与底板之间固接有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可以对接料板进行有效的支撑,更进一步的防止了接料板的损坏。

较佳的,所述导流板上均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上端连通于溢出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在向导流板上溢出时,会优先沿引流槽向下滑落,进一步保证了混凝土在四块导流板上下落速度及份量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四块侧模板受力的均匀。

较佳的,所述过渡板由粗帆布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倒区可以从分流模板内部向分流模板外部取出,方便对倾倒区内部进行残留的混凝土进行清理。

较佳的所述接料板上固接有提杆,所述提杆的上端高于导流板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向上提起提杆即可将倾倒区进行清理,方便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通过分流模板可以在对集水坑进行浇筑时,使得填充混凝土能够比较均匀的分成四个部分向浇筑空隙内滑落,使得四个方向的侧模板的受力均匀,不影响集水坑的垂直度;

2.完成混凝土的倾倒后,可以比较方便的对倾倒区内进行清理,使得下次使用不会存在废料对施工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分流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翻转倾倒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自然地面;11、浇筑空隙;2、集水坑模板;21、侧模板;211、支撑柱;22、底模板;3、分流模板;31、底板;311、支撑杆;32、导流板;321、引流槽;33、倾倒区;331、过渡板;332、接料板;34、溢出区;4、缓冲垫;5、提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集水坑浇筑模具,包括呈矩形的集水坑模板2及呈四棱台型的分流模板3,集水坑模板2设置在开设与自然地面1上的坑内,且集水坑模板2与自然地面1之间形成有浇筑空隙11;分流模板3设置于集水坑模板2的上方,且分流模板3的边缘均位于浇筑空隙11的上方;在进行集水坑浇筑时,将混凝土从分流模板3的正上方进行倾倒,混凝土即可比较均匀的分成四个份并沿分流模板3朝向浇筑空隙11内进行滑落,使得集水坑模板2受到的力比较均匀,从而保证集水坑的垂直度。

集水坑模板2包括四块侧模板21及底模板22,侧模板21均固定在底模板22上,且相对的侧模板21之间均设置有若干支撑柱211,在进行浇筑集水坑时,侧模板21不会因混凝土在浇筑空隙11内的堆积而产生倾斜,可以保证集水坑的完整性。

分流模板3架设在侧模板21的上端,分流模板3包括矩形的底板31,底板31的边缘均向上延伸,并形成导流板32;四个导流板32的上端均朝向分流模板3内部延伸有过渡板331,四个过渡板331上远离导流板32的一端固接有接料板332,过渡板331及接料板332共同组成朝向分流模板3内部凹陷的倾倒区33;混凝土由倾倒区33上方向分流模板3上进行倾倒。

接料板332的上表面固接有若干半球形的缓冲垫4,缓冲垫4由橡胶制成,且接料板332的下表面与底板31之间固接有支撑杆311,在朝向倾倒区33内倾倒混凝土时,缓冲垫4能够减小混凝土对接料板332的冲击力,而支撑杆311可以对接料板332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有效的防止接料板332受到冲击而产生损坏。

结合图3所示,过渡板331与导流板32的连接处,形成供混凝土外流的溢出区34;在溢出区34与导流板32的末端之间,沿导流板32的高度方向平行设置有若干引流槽321,混凝土在倾倒区33内堆积后,会从溢出区34朝向导流板32上进行流动,且在流动时会首先通过引流槽321向下滑落,引流槽321可以进一步对混凝土进行等分,使得混凝土在四块导流板32上滑落的速度及份量更加平均,更进一步的使混凝土在浇筑空隙11内的堆积速度相同,从而使得四个侧模板21的受力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工作时,首先将集水坑模板2固定在自然地面1上的坑中,然后再将分流模板3架设在集水坑模板2的上方,并将混凝土从倾倒区33上方进行倾倒,混凝土在倾倒区33内会不断堆积,并在堆积至一定程度后从溢出区34向外溢出,并沿导流板32向下滑落,最终掉落在浇筑空隙11内;混凝土向外溢出的过程中,可以比较均匀的分成四个部分沿导流板32向下滑落,从而保证了四个方向的侧模板21受力比较均匀,保证了集水坑的垂直度。

实施例二:

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倾倒区33内的过渡板331由粗帆布制成,且接料板332的上表面固定有提杆5,提杆5的高度高于导流板32的上端;由粗帆布制成的过渡板331受到外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形变,在完成浇筑工作后,通过提杆5可以带动接料板332向上运动,从而使得过渡板331向外翻转,从而可以对残留在倾倒区33内的混凝土进行清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