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015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属于基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深基坑工程中,常采用布置若干减压井对基坑内进行减压降水,来满足基坑抗突涌能力。地下承压水层联系密切,基坑内部的承压水抽取,往往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为减少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常采用坑外回灌的措施来补偿基坑外承压水的水位差。

目前,基坑工程中存在的一种回灌措施为利用自来水回灌,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基坑内抽出的地下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未得到良好的利用。另一种回灌措施为,对减压井中抽取的水体进行净化后回灌,该回灌措施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然而目前仍存在回灌体系结构复杂、成本高、净化效果差的缺陷,需要对回灌体系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基坑施工中利用基坑降水进行地下水回灌中存在的回灌体系结构复杂、成本高、净化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包括位于基坑内的若干减压井、位于减压井中的水泵、位于所述基坑外的若干回灌井,还包括蓄水池、净化罐和回灌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蓄水池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一端连接有多通管一,所述净化罐内设置有净化滤网,水流由进水端口流入经净化滤网过滤后由出水端口流出;所述回灌控制系统包括多通管二及设置于多通管二上的水阀和水表。该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能够实现基坑减压井降压、蓄水池初步沉淀、净化罐对水体进行净化、回灌控制系统控制回灌井水位的一体化操作,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包括位于基坑内的若干减压井、位于减压井中的水泵、位于所述基坑外的若干回灌井,还包括:

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一端连接有多通管一,所述多通管一包括一根进水主管和多根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间隔设置并与所述进水主管连通,所述水泵通过抽水管与所述进水支管连通,所述进水主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净化罐,所述净化罐内设置有净化滤网,将所述净化罐分割为底部仓和上部仓,所述底部仓设置有进水端口,所述上部仓设置有出水端口;所述蓄水池的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净化罐的所述进水端口连通;以及,

回灌控制系统,包括多通管二,所述多通管二包括一根回灌主管和设置于所述回灌主管上的若干回灌支管,所述出水端口与所述回灌主管连通,所述回灌支管通过回灌水管连接至所述回灌井中;每个所述回灌支管上均设置有控制水流流速的水阀和监测水流流量的水表。

优选为,所述蓄水池的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净化罐的所述进水端口之间设置有增压泵。

优选为,所述净化罐的所述上部仓设置有反冲洗进水端口,所述底部仓设置有反冲洗出水端口。

优选为,所述增压泵与所述进水端口之间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分别与所述增压泵、进水端口、反冲洗进水端口连通,所述三通管与所述反冲洗进水端口之间、以及所述三通管与所述进水端口之间设置有阀门。

优选为,所述净化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优选为,所述蓄水池在靠近顶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泄水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利用减压井抽取的地下水,经过净化罐净化后回灌至回灌井中,实现了基坑降水、水质净化、地下水回灌一体化操作,从而使减压井中抽取的水得到有效利用;

(2)回灌控制系统可以同时有效控制多个回灌井中的水位,从而使基坑周边的地下水位线满足要求;

(3)多通管一可以将多个减压井中抽取的水汇集至蓄水池中,使一个蓄水池可以对应若干个减压井;

(4)流入蓄水池的水在蓄水池中进行初步沉淀,然后在底部仓中进行再次沉淀,之后通过净化滤网进行过滤,可有效去除水中泥沙等固体杂质,使水质满足回灌要求;

(5)在增压泵与净化罐之间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分别与增压泵、进水端口、反冲洗进水端口连通,通过三通管可以相应调整净化罐处于净化状态或反冲洗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G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中标号如下:

基坑100;减压井110;回灌井120;水泵130;抽水管140;多通管一230;进水主管231;进水支管232;蓄水池200;泄水口201;进水口210;出水口220;增压泵240;三通管250;净化罐300;净化滤网301;底部仓310;进水端口311;排污口312;反冲洗出水端口313;上部仓320;出水端口321;反冲洗进水端口322;排水沟330;回灌控制系统400,多通管二410;回灌主管411;回灌支管412;水阀420;水表430,回灌水管4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和局部放大图。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包括位于基坑100内的若干减压井110、位于减压井110中的水泵130、位于基坑100外的若干回灌井120,还包括蓄水池200、净化罐300和回灌控制系统400。

其中,蓄水池200一端设置有进水口210,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220,进水口一端连接有多通管一230,多通管一230包括一根进水主管231和多根进水支管232,进水支管232间隔设置并与进水主管231连通,水泵130通过抽水管140与进水支管232连通,进水主管231与进水口210连通。

其中,净化罐300内设置有净化滤网301,将净化罐300分割为底部仓310和上部仓320,底部仓310设置有进水端口311,上部仓320设置有出水端口321;蓄水池200的出水口220与净化罐300的进水端口311连通。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过滤网301上设置有石英砂,石英砂之间的空隙可以对水质起到过滤作用;过滤网301上还可以设置多层粒径不同的砂石材料,过滤效果更佳。

其中,回灌控制系统400,包括多通管二410,多通管二410包括一根回灌主管411和设置于回灌主管411上的若干回灌支管412,出水端口321与回灌主管411连通,回灌支管412通过回灌水管440连接至回灌井120中;每个回灌支管412上均设置有控制水流流速的水阀420和监测水流流量的水表430。通过调节水阀420,可以调整流入每个回灌井120中的水的流速和流量,从而控制回灌井120的水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利用减压井110抽取的地下水,经过净化罐300净化后回灌至回灌井120中,实现了基坑100降水、水质净化、地下水回灌一体化操作,从而使减压井110中抽取的水得到有效利用;(2)回灌控制系统400可以同时有效控制多个回灌井120中的水位,使回灌井120中的水位线满足要求;(3)多通管一230可以将多个减压井110中抽取的水汇集至蓄水池200中,使一个蓄水池200可以对应若干个减压井110,同时蓄水池200还可以起到沉淀池的作用,对水质进行初步净化;(4)净化罐300中设置有净化滤网301,可以对水质进行净化,从而过滤水中的泥沙,使水质满足回灌要求。

为了增加净化罐300中的水压,使多通管二410的水阀420具有较大的调节范围,优选为,蓄水池200的出水口220与净化罐300的进水端口311之间设置有增压泵240。

优选为,净化罐300还具有反冲洗功能。具体为:净化罐300的上部仓320设置有反冲洗进水端口322,底部仓310设置有反冲洗出水端口313。在净化罐300处于净化水的状态下,水流由进水端口311流入底部仓310,经净化滤网301进入上部仓320,然后由出水端口321流出。在净化罐300净化功能弱化后,需要对净化罐300进行反冲洗,使净化滤网301上附着的杂质及净化罐300中沉淀的杂质排出,反冲洗时,水流由反冲洗进水端口322流入上部仓320,冲刷净化滤网301后流入底部仓310,然后由反冲洗出水端口313流出,进入排水沟330。更优选为,增压泵240与进水端口311之间设置有三通管250,三通管250分别与增压泵240、进水端口311、反冲洗进水端口322连通,三通管250与反冲洗进水端口322之间、以及三通管250与进水端口311之间设置有阀门。增压泵240可以用于净化水质时对净化罐300增压,以及对净化罐300反冲洗时增加冲刷水流的作用力,使反冲洗效果更佳。

经过一段时间,净化罐300的底部仓310中沉淀的泥沙会堆积在净化罐300的底部,优选为,净化罐300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312,在对净化罐300进行反冲洗之前,可以先排出底部仓310中沉淀的泥沙。

为了防止蓄水池200中的水溢出,优选为,蓄水池200在靠近顶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泄水口201,通过泄水口201可以导出蓄水池200中多出的水。更优选为,基坑100外设置有排水沟330,蓄水池200的泄水口201通过水管连接至排水沟330中,净化罐300的反冲洗出水端口313通过水管连接至排水沟330中。

参图4所示,并结合图1至3中标号,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深基坑降水、净化、回灌一体化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固定设置并依次连接水泵130、多通管一230、蓄水池200、增压泵240、三通管250、净化罐300、回灌控制系统400;在多通管一230的进水支管232上设置单向阀(未示出),在三通管250与反冲洗进水端口322之间、以及三通管250与进水端口311之间设置有阀门(未示出)。多通管一230可以将多个减压井110中抽出的水汇集至蓄水池200中,三通管250分别与增压泵240、进水端口311、反冲洗进水端口322连通,分别对应净化罐300的净化或反冲洗操作,多通管二410可以同时向多个回灌井120回灌,并结合水阀420分别控制进入每个回灌井120中的水量。

S2.开启三通管250与净化罐300的进水端口311连接的阀门,关闭三通管250与净化罐300的反冲洗进水端口322连接的阀门,开启水泵130、增压泵240,并开启水阀420、水表430,使减压井110中抽取的水经蓄水池200汇集、沉淀后,经净化罐300净化后,回灌至回灌井120中。蓄水池200可以对抽出的水进行初步沉淀,净化罐300的底部仓310可以对流入的水进行再次沉淀,净化滤网301可以进一步对流经的水进行净化,从而过滤水中泥沙等,使水质满足回灌要求。

S3.对回灌井120中的水位进行监测,并依据监测水位数据调节水阀420的流量,从而控制回灌井120中水位满足要求。为了保证抽取减压井110中的水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需要控制回灌井120中的水位及不同回灌井120中的水位差,可以利用水位传感器,监测回灌井120中水位,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水阀420的水流速度,控制流入每个回灌井120中的水量。

因净化罐300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底部仓310会有泥沙堆积,净化滤网301也会有泥沙堵塞网孔,降低净化效果。因此,需要对沉淀的泥沙通过排污口312排出,然后利用反冲洗程序对净化滤网301及底部仓310进行冲洗。因此,优选为,还包括对净化罐300排污及反洗步骤:

S4.关闭增压泵240,关闭三通管250与净化罐300的进水端口311连接的阀门,打开净化罐300的排污口312进行初步排污。

S5.开启三通管250与净化罐300的反冲洗进水端口322连接的阀门,开启增压泵240,使水流由净化罐300的反冲洗进水端口322流入,冲刷净化滤网301,并由反冲洗出水端口313排出,并汇入排水沟330中。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