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016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水井抽排水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车库各集水井均单独设置,每个集水井内均设置1台自动水泵抽排水。但常因个别水泵故障,导致对应的集水井积水外溢。

此外,在土建施工过程中,集水井水泵即自动水泵未安装前,常会因降雨影响导致地库底板大面积水,抽排水时需在集水井间不停移动临时水泵,消耗大量劳动力,且抽排水速度较慢慢。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集水井积水外溢以及降低土建施工过程中抽排水难度、减少抽排水人工、太高抽排水效率的抽排水系统,已成为建筑施工界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解决现有集水井积水外溢问题以及土建施工过程中抽排水难度高、抽排水效率低、抽排水人工耗费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包括若干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分别水平预埋于基坑底板内,所述底板设有多个集水井,每根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的两个集水井内,通过排水管将多个集水井连通在一起。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中,各所述排水管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中,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底板的下层钢筋上方,且排水管与所述底板的下层钢筋通过扎丝绑扎固定。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中,所述排水管伸入集水井的端部设置有滤网。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中,所述排水管伸入集水井内部的长度为80-120mm。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中,所述排水管为刚性管。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中,所述排水管为硬质塑料管。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中,每个集水井内配置一台集水井水泵。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该包括若干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分别水平预埋于基坑底板内,所述底板设有多个集水井,每根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的两个集水井内,通过排水管将多个集水井连通在一起。由于所有集水井在排水管的连接下连通在一起,形成一个连通器,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当基坑大面积积水时,选择靠近基坑边缘的集水井通过临时水泵抽排水,其他集水井的积水能够通过对应的排水管分别流入所述靠近基坑边缘的集水井内,从而将基坑的大面积积水快速抽除干净。选择靠近基坑边缘的集水井使用临时水泵抽排水,可以方便施工人员操作,施工人员可以站在基坑外侧的地面进行抽排水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且施工人员也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集水井间不停移动临时水泵,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提高了抽排水效率。

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由于所有集水井在排水管的连接下连通在一起形成一个连通器,在交付使用时,若任一集水井内的集水井水泵发生故障,该集水井的积水能通过排水管流入就近的集水井中,并藉由就近的集水井中的集水井水泵及时排出,避免发生集水井水泵故障的集水井出现积水外溢现象。

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由于所有集水井在排水管的连接下连通在一起形成一个连通器,在交付使用时,若出现大面积积水,所有集水井水泵能够同时工作,实现将积水快速抽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水井连通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水井侧壁示意图。

图中:1-排水管、2-底板、3-集水井、4-底板的下层钢筋、5-底板的上层钢筋、6-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是:为避免集水井3积水外溢以及降低土建施工过程中抽排水难度并减少抽排水人工,实用新型了一种集水井3连通后快速降排水的方法,底板2施工时,在基础底板的下层钢筋4上预埋铺设硬塑料排水管1,用扎丝将排水管1与底板的下层钢筋4绑扎固定,排水管1两端伸入就近集水井3内,使地库内所有集水井3连通,伸入集水井3的排水管1端头设置过滤网6。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包括若干排水管1,所述排水管1分别水平预埋于基坑底板2内,所述底板2设有多个集水井3,每根排水管1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的两个集水井3内,通过排水管1将多个集水井3连通在一起。由于所有集水井3在排水管1的连接下连通在一起,形成一个连通器,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当基坑大面积积水时,选择靠近基坑边缘的集水井3通过临时水泵(未图示)抽排水,其他集水井3的积水能够通过对应的排水管1分别流入所述靠近基坑边缘的集水井3内,从而将基坑的大面积积水快速抽除干净。选择靠近基坑边缘的集水井3使用临时水泵抽排水,可以方便施工人员操作,施工人员可以站在基坑外侧的地面进行抽排水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且施工人员也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集水井3间不停移动临时水泵,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提高了抽排水效率。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中,在交付使用前,每个集水井3内配置一台集水井水泵。在交付使用时,若任一集水井3内的集水井水泵发生故障,该集水井3的积水能通过排水管1流入就近的集水井3中,并藉由就近的集水井3中的集水井水泵及时排出,避免发生集水井水泵故障的集水井3出现积水外溢现象。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中,各所述排水管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使得所有集水井3的保持相同的水位,便于同时控制所有集水井3的水位。在交付使用时,若任一集水井3内的集水井水泵发生故障,该集水井3的积水能通过排水管1流入就近的集水井3,从而通过就近的集水井3的集水井水泵及时将积水排除,从而避免发生集水井水泵故障的集水井3积水外溢。

为了降低排水管1的标高,确保集水坑的水位安全,同时为了提高排水管1的安装稳定性,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中,所述排水管1位于所述底板的下层钢筋4上方,且排水管1与所述底板的下层钢筋4通过扎丝绑扎固定。底板的下层钢筋4即下皮钢筋和底板的上层钢筋5即上皮钢筋分别为双向钢筋。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中,所述排水管1伸入集水井3的端部设置有滤网6。通过设置滤网6,可以防止集水井3内的杂物流入排水管1中导致排水管1堵塞,从而确保排水管1通畅,提高排水效率。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中,所述排水管1伸入集水井3内部的长度为80-120mm。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1伸入集水井3内部的长度为100mm,即所述排水管1伸出集水坑的混凝土内壁100mm。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中,所述排水管1为刚性管。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1为硬质塑料管,使用硬质塑料管的排水管1具有足够的强度且具有成本优势。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例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安装如上所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管1预埋于底板2内且与底板的下层钢筋4即下层钢筋绑扎固定,所述排水管1的两端伸入相邻的集水井3内且分别设置一滤网6,通过排水管1将多个集水井3连通在一起,所有集水井3通过排水管1形成一个连通器。

第二步,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当基坑大面积积水时,选择靠近基坑边缘的集水井3通过临时水泵抽排水,由于所有集水井3通过排水管1连通在一起,其他集水井3的积水能够通过对应的排水管1分别流入所述靠近基坑边缘的集水井3内,经由临时水泵排出,从而将基坑的大面积积水快速抽除干净。选择靠近基坑边缘的集水井3使用临时水泵抽排水,可以方便施工人员操作,施工人员可以站在基坑外侧的地面上进行抽排水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且施工人员也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多个集水井3间不停移动临时水泵,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提高了抽排水效率。

第三步,在交付使用前,每个集水井3配置一台集水井水泵,在交付使用时,若任一集水井3内的集水井水泵发生故障,该集水井3的积水能通过排水管1流入就近的集水井3,避免出现集水井水泵故障的集水井3积水外溢。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方法中,在交付使用时,若出现大面积积水,所有集水井水泵能够同时工作,以将积水快速抽除。

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多集水井底板的抽排水方法中,所述集水井3分为电梯基坑专用集水井3和普通集水井3,由于在交付使用时,不希望所述电梯基坑专用集水井3与其余集水井3连通,故所述电梯基坑专用集水井3与其余集水井3的连接采用单独分支形式,从而,在土建施工时,电梯基坑专用集水井3与其余集水井3中的一个集水井3通过排水管1连通,电梯基坑专用集水井3与其余集水井3中的一个集水井3通过排水管1连通一起协同排水,在交付使用时,将电梯基坑专用集水井3与其余集水井3中的一个集水井3之间的排水管1封堵,避免其余集水井3中积水流入电梯基坑专用集水井3中,以确保电梯安全。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