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洗手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747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水洗手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手盆,具体涉及一种节水洗手盆。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造成我国缺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为的浪费和挥霍、没有合理利用以及水源污染等问题,使水资源更加缺乏。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水,滴水成河,如果人人节约用水,积累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主要用水的地方主要是厨房和卫生间,家庭节水的方法很多,尤其是洗衣用水的节约,很多家庭都能够做到。但是,将卫生间水盆或洗菜盆中的水进行循环利用,这是目前很多家庭都是做不到的。

现有的技术中,公告号为CN 201386301Y,申请日为2009.4.2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双出水口的洗手池、洗菜池。公告号为CN 201172850Y,申请日为2008.3.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双排出口的洗手盆。都公开了在洗手盆的底部设置双排水口,但是两个专利的双排出口都位于洗手盆的同一水平高度。但是这样的设计都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果在不小心开错排水口的情况下,脏水会直接进入节水桶,造成节水桶中的清水被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水洗手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水洗手盆,包括盆壁为弧形的洗手盆本体,所述洗手盆本体底壁上设有两个排水口,所述两个排水口间隔距离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包括废水排水口和清水排水口,所述废水排水口设置于洗手盆本体的最底端,所述清水排出口设置于洗手盆本体的侧壁上,所述废水排出口和清水排出口的水平距离间隔4-7cm。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排水口下端连接废水排水管,所述废水排水管上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清水排水口下端连接有清水排水管,所述废水排水管的尾端与清水排水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排水管与清水排水管连通处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排水口和清水排出口的口径大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可拆卸的连接于废水排水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内从上到下包括过滤网层和吸附层,所述吸附层间隔距离设置为两层。

更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层为活性炭层。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节水洗手盆结构新颖,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节水效果显著,可有效的避免废水流入清水排出口。即使不小心忘记关掉清水排出口,因两排水口之间的高度差,也能提供一定的缓冲,而不是废水直接进入清水排出口。在缓冲的期间可以迅速将清水排出口关闭。

本实用新型中的洗手盆中的废水排出口设置于洗手盆本体的底端,清水排出口设置于洗手盆本体的侧壁上,两排水出口的水平距离间隔4-7cm,这个间隔是申请人通过不断的试验最终得到的最适的间距。当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两个排水口存在一定的水平高度差,当水盆中存在废水,忘记将清水排出口关闭时也能给出一个缓冲的时间将清水排出口关闭,以避免后续废水进入节水桶,对节水桶中清水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中为进一步节水,在废水排水管中设置有过滤装置,可以将洗漱后的废水通过过滤装置后将废水成清水,并最终与清水管道连通将清水流入蓄水池中。为避免废水排水管底端的水回流,在废水排水管与清水排水管连通处设置单向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装置5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洗手盆本体;2、清水排出口;3、废水排出口;4、废水排水管;41、单向阀;5、过滤装置;51、过滤网层;52、活性炭层;6、清水排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述,一种节水洗手盆,包括盆壁为弧形的洗手盆本体1,所述洗手盆本体1底壁上设有两个排水口。所述两个排水口间隔距离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包括废水排水口3和清水排水口2。所述废水排水口3设置于洗手盆本体1的最底端,所述清水排出口2设置于洗手盆本体1的侧壁上。所述废水排出口3和清水排出口2的水平距离间隔4-7cm。所述废水排水口3和清水排出口2的口径大小相同,方便安装和更换。

通过在洗手盆排水口旁边再设置一个排水口,是一个非常适合的节水方法。关闭原有的废水排水口,打开清水排水口,比较清洁的下水就可以再次利用。如果两个排水口开在一个平面,在忘记关清水排水口的情况下,脏水会直接流到节水桶中。在侧面开口,相当于做了一个保护。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节水洗手盆,包括盆壁为弧形的洗手盆本体1,所述洗手盆本体1底壁上设有两个排水口。所述两个排水口间隔距离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包括废水排水口3和清水排水口2,所述废水排水口3设置于洗手盆本体1的最底端,所述清水排出口2设置于洗手盆本体1的侧壁上。所述废水排出口3和清水排出口2的水平距离间隔4-7cm。所述废水排水口3和清水排出口2的口径大小相同。

所述废水排水口3下端连接废水排水管4,所述废水排水管4上设置有过滤装置5,所述清水排水口2下端连接有清水排水管6,所述废水排水管3的尾端与清水排水管6连通。所述废水排水管3与清水排水管6连通处设置有单向阀41。所述过滤装置5可拆卸的连接于废水排水管3上。所述过滤装置5内从上到下包括过滤网层51和活性炭层52,所述活性炭层52间隔距离设置为2层,便于废水的进一步过滤。

本实施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排水口下端设置有排水管,并且在废水排水管中设置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清水流入蓄水池。实现在将清水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将废水也经过处理可以进行循环利用,节水效果更加显著。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