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接缝的复合防水胶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189发布日期:2018-07-11 01:3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接缝的复合防水胶条,属于密封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空间等矛盾的日益突出,发展地下空间结构成为解决矛盾的重要战略出发点。装配式预制构件具有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优点,将装配式预制构件应用于地下结构也是发展趋势。在现有的技术中,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过程中,接缝处的防水处理一直是个为解决的难题,多采用粘接防水胶条,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达到防水密封的目的。因此主要是靠防水胶条来满足防水密封性能的要求,防水胶条的设计显得关键。传统的密封胶条一般设计为与相接触体是线接触或面接触来密封,当胶条的接触部位出现小颗粒尘土或在水压较大的情况下,预制构件接缝处还是容易产生进水或漏水状况,不能达到很好的防水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目前现有防水胶条无法达到较好防水密封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接缝的复合防水胶条,该复合防水胶条设置预嵌体、密封体,可实现提升了防水胶条的防水密封功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接缝的复合防水胶条由EVA防水胶条本体、凹槽、预嵌体、密封体组成。所述EVA防水胶条上设有水平内凹的凹槽,预嵌体和密封体分别通过热压的方式与凹槽固定连接。

(2)所述预嵌体由预嵌胶条、粘结腔体、橡胶粘结剂、固定端组成,所述固定端通过热压的方式与凹槽连接,固定端上固定连接预嵌胶条;所述预嵌胶条中间部位的直径略大于预嵌胶条两端直径,在预嵌胶条右端固定设置中空的粘结腔体;所述粘结腔体的厚度比密封溶腔的厚度小,粘结腔体内设有橡胶粘结剂。

(3)所述密封体包括密封胶条、密封容腔、固定端,所述固定端通过热压的方式与凹槽连接,固定端上固定连接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在预嵌胶条的方向设置有贯通的中空的密封容腔。

(4)所述预嵌体和密封体的数量至少十组;所述预嵌体的材料为添加聚环氧乙烷吸水性树脂的吸水膨胀橡胶;所述密封体的材料为硅胶发泡胶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接缝的复合防水胶条,该实用新型的防水胶条本体、预嵌体和密封体的材质不同,可以起到复合防水效果。当预嵌体置于密封体内的密封腔时,直径不同的预嵌胶条会延展变形而使得预嵌体与密封体可更为密合,提升了防水密封功效;再者因预嵌体的材料为吸水膨胀橡胶,当与水接触时立即吸收水分体积迅速膨胀并充塞于密封腔体,堵塞、切断水流通道而达到止水密封效果;由硅胶发泡胶条材料组成的密封体以及密封容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水胶条本体的缓冲能力;粘结腔体内的橡胶粘结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 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EVA防水胶条本体,2.凹槽,3. 预嵌胶条,4. 密封胶条,5. 粘结腔体,6. 橡胶粘结剂,7. 固定端,8. 密封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一种用于预制构件接缝的复合防水胶条由EVA防水胶条本体、凹槽、预嵌体、密封体组成。所述EVA防水胶条(1)上设有水平内凹的凹槽(2),预嵌体和密封体分别通过热压的方式与凹槽(2)固定连接。所述预嵌体由预嵌胶条(3)、粘结腔体(5)、橡胶粘结剂(6)、固定端(7)组成,所述固定端(7)通过热压的方式与凹槽(2)连接,固定端(7)上固定连接预嵌胶条(3);所述预嵌胶条(3)中间部位的直径略大于预嵌胶条(3)两端直径,在预嵌胶条(3)右端固定设置中空的粘结腔体(5);所述粘结腔体(5)的厚度比密封容腔(8)的厚度小,粘结腔体(5)内设有橡胶粘结剂(6)。所述密封体包括密封胶条(4)、密封容腔(8)、固定端(7),所述固定端(7)通过热压的方式与凹槽(2)连接,固定端(7)上固定连接密封胶条(4),所述密封胶条(4)在预嵌胶条(3)的方向设置有贯通的中空的密封容腔(8)。所述预嵌体和密封体的数量至少十组;所述预嵌体的材料为添加聚环氧乙烷吸水性树脂的吸水膨胀橡胶;所述密封体的材料为硅胶发泡胶条。

在使用时,首先使用胶条粘结剂将分别带有预嵌体和密封体的两条EVA防水胶条本体(1)粘接在预制构件上,当预制构件进行拼接时,预嵌体插入密封体中,因预嵌胶条(3)中间部位的直径略大于预嵌胶条(3)两端直径,所以通过机械挤压方式,预嵌胶条(3)可以向内挤压变形,容易进入密封容腔(8)内,在与密封胶条(4)的紧密配合后,增加防水胶条的防水性和密封性。当机械挤压到一定程度时,预嵌胶条(3)右端固定设置的中空粘结腔体(5)厚度比密封容腔(8)的厚度小,会发生破裂或产生缝隙,腔体内的橡胶粘结剂(6)流出,粘接预嵌胶条(3)和密封胶条(4),增加牢固性。若有水分深入,预嵌胶条(3)立即吸收水分体积迅速膨胀并充塞于密封容腔(8),堵塞、切断水流通道而达到止水密封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