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拼接式分流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518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构件拼接式分流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流井领域,具体来讲涉及一种预制构件拼接式分流井。



背景技术:

分流井是一种实现清污分流的排水设施,通过该设施,可以将脏水截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或调蓄池储存,将干净的雨水排放到自然水体。目前,分流井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现场浇筑的施工方式受到天气和温度的影响很大,存在施工工期长的问题;另外,分流井施工场地比较狭小,导致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架难度大,增大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构件拼接式分流井,通过预制构件拼接而成,施工难度小,减少施工工期。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一种预制构件拼接式分流井,包括:

门室构件,其底端封闭、顶端开口,内部形成一个容纳下开式堰门的门室;

下部构件,其拼接于门室构件顶部,下部构件包括侧壁和底壁,且顶端开口;下部构件的内部通过一个第一挡壁分为下进水室和下出水室两个部分,第一挡壁设有一个连通两部分的开槽,所述下进水室的侧壁设有进水口,下出水室的侧壁设有出水口,且下出水室位于所述门室上方,并与门室连通;

上部构件,其拼接于下部构件顶部,上部构件包括侧壁和顶壁,且下端开口,顶壁设有吊装孔;上部构件内部通过一个第二挡壁分为上进水室和上出水室两部分,第二挡壁同样设有一个连通上进水室和上出水室的开槽,上进水室和上出水室分别与所述下进水室和下出水室匹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门室构件自下而上由多个门室节段拼接而成,多个门室节段结构相同,且最下端的门室节段底端封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部构件由第一纵向构件和第二纵向构件拼接而成,第二纵向构件包括第一挡壁和下出水室,下部构件的其余部分为第一纵向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部构件由第三纵向构件和第四纵向构件拼接而成,第四纵向构件包括第二挡壁和上出水室,上部构件的其余部分为第一纵向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四纵向构件由上至下横向分为至少两个小构件,第四纵向构件由小构件拼接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进水室的侧壁还设置截污管接口、初雨池接口和在线池接口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拼接式分流井通过企口结构拼接,企口结构包括设置拼接面的凸榫或对应的凹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拼接的凸榫和凹槽之间垫有密封材料,凸榫和凹槽之间的缝隙填塞有防水连接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拼接式分流井的拼接处布置有多对不锈钢钢板,每对不锈钢钢板分别相对设置于拼接处的内、外侧壁,每对不锈钢钢板的四角均通过对拉螺杆对拉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个构件均设有垂直于拼接面的安装预留槽,安装预留槽与拼接面之间设有贯穿孔,两相邻构件的贯穿孔连通,且有锚杆设置于连通的贯穿孔内,锚杆的两端均通过螺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分段的形式浇筑各个构件,满足运输对于轮廓尺寸的要求,易于事先控制各个构件的质量;避免在施工现场的狭小空间立模板、布钢筋,减小施工难度;施工受现场天气影响很小,大大减少现场的工作量及养护周期,安装简便高效,缩短整个施工的工期。

2、各个构件的拼接面均采用企口结构,确保拼接后无位移;凸榫和凹槽之间垫有密封材料,缝隙使用防水连接剂填塞,使拼接更加紧密,提高密封效果。

3、相邻两个构件的拼接处可以采用不锈钢板配合对拉螺杆结合的方式固定,还可以采用安装预留槽和螺杆的方式固定,加强预制构件之间的牢固性和拼接式分流井的整体性,并且固定方式多样,适应性强。

4、下进水室的侧壁还设置截污管接口、初雨池接口和在线池接口中的至少一个,加上侧壁的进水口,以及下出水室侧壁的出水口,分流井可以是一进二出、一进三出或一进四出多种结构,实用性较强,适用性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构件拼接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一种固定方式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二种固定方式剖面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门室构件1,门室11,门室节段12;

下部构件2,第一挡壁21,下进水室22,进水口221,接口222,下出水室23,出水口231,开槽24,第一纵向构件25,第二纵向构件26;

上部构件3,吊装孔30,第二挡壁31,上进水室32,上出水室33,管线孔34,第三纵向构件35,第四纵向构件36,小构件361;

凸榫4,凹槽5;

不锈钢钢板6,对拉螺杆7,螺母8,预留槽9,锚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预制构件拼接式分流井包括门室构件1、下部构件2和上部构件3,下部构件2拼接于门室构件1的顶部,上部构件3拼接于下部构件2的顶部。各构件之间通过企口结构拼接,企口结构包括设置在拼接面的凸榫4或凹槽5,凸榫4和凹槽5相匹配。本实施例中,下部构件2的顶端拼接面具有凸榫4,上部构件3的底端拼接面具有与之配合的凹槽5。为了提高密封效果,拼接的凸榫4和凹槽5之间垫有密封材料,凸榫4和凹槽5之间的缝隙填塞有防水连接剂。

门室构件1的底端封闭、顶端开口,内部具有一个门室11,用来容纳下开式堰门。下部构件2包括侧壁和底壁,并且顶端开口,其内部通过一个第一挡壁21分为下进水室22和下出水室23两个部分,第一挡壁21还设有一个连通下进水室22和下出水室23的开槽24,开槽24由上至下贯通设置,将第一挡壁21分为两个部分。下进水室22的一个侧壁设有进水口221,下出水室23的一个侧壁设有出水口231,下出水室23位于所示门室11的上方,并与门室11连通。优选的,下进水室22和下出水室23分别为顶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31相对设置,下进水室22的相邻进水口221相邻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接口222,接口222为截污管接口、初雨池接口和在线池接口中的一个,本实施例中,只有一个截污管接口。上部构件3包括侧壁和顶壁,且下端开口,顶壁设有吊装孔30,用于吊起拼装。上部构件3通过一个第二挡壁31分为上进水室32和上出水室33两部分,第二挡壁31同样设有一个连通上进水室32和上出水室33的开槽24,开槽24由上至下贯通设置,将第二挡壁31分为两个部分。上进水室32和上出水室33分别与下进水室22和下出水室23匹配,因此上部构件3扣合在下部构件2上之后,上进水室32和下进水室22、上出水室33和下出水室23形成两个独立的容纳空间,并通过开槽24连通。优选的,上部构件的侧壁上还有用来穿入管线的管线孔3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拼接式分流井各部分拼接时,拼接处可以采用钢板配合对拉螺杆的方式固定,为了更加清楚的表示,图4中有一处突出显示对拉螺杆7。具体的,拼接处布置有多对不锈钢钢板6,每对不锈钢钢板6有两块,一个位于拼接处的内侧壁,并搭接在拼缝边的两个构件上,另一个设置于拼接处的外侧壁,每对不锈钢钢板6相对设置。优选的,每块不锈钢钢板6为矩形,相对设置的一对不锈钢钢板6的四角均穿过一根对拉螺杆7,每根对拉螺杆7的两端都通过一个螺母8与对应的不锈钢钢板6固定。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拼接式分流井各部分拼接时,相邻两构件在拼接处还可以采用锚杆对拉的方式固定,为了更加清楚的表示,图5中只显示拼接后的门室结构。具体的,每个预制构件均设有垂直于拼接面的安装预留槽9,安装预留槽9并没有贯穿拼接面,还可拼接面之间留有一段距离。安装预留槽9和拼接面之间设有一个垂直且贯穿至拼接面的贯穿孔(图未示),两个相邻预制构件的贯穿孔相接并连通。锚杆10设置在连通的两个贯穿孔内,将两个相邻预制构件串在一起。并且,锚杆10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螺母15固定,螺母15设置在对应的安装预留槽9中。

本实施例的拼接式分流井,各部分通过钢筋混凝土预制,然后在施工工地拼装完毕后,吊装到指定位置,可以在门室11中安装下开式堰门,通过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31,能够实现清污分流。

第二实施例:

如图6所示,门室构件1自下而上可以由多个门室节段12拼接而成,多个门室节段12结构相同,只有最下端的门室节段12底端封闭。本实施例中,门室节段12为长方体结构,各门室节段12之间也通过企口结构拼接,企口结构包括设置在拼接面的凸榫4或凹槽5,本实施例中,各门室节段12的顶端拼接面具有凸榫4,除了最下方的门室节段12,其余门室节段12的底端拼接面都具有与凸榫4对应的凹槽5。

下部构件2可以由第一纵向构件25和第二纵向构件26拼接而成,第一纵向构件25为第一挡壁21一侧的长方体,并且不包括第一挡壁21;第二纵向构件26为包括第一挡壁24的另一侧长方体,即第二纵向构件26包括第一挡壁21和下出水室23。

上部构件3可以由第三纵向构件35和第四纵向构件36拼接而成,第三纵向构件35位于第一纵向构件25上方,并与之匹配;第四纵向构件36包括第二挡壁31和上出水室33,位于第二纵向构件26的上方,并与之匹配。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原理和施工方式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结构类似,区别之处在于,下部构件2的一个侧壁上设有两个接口222,具有接口222的侧壁与带有进水口221的侧壁相邻,两个接口22是截污管接口、初雨池接口和在线池接口中的两个,本实施例中,一个是截污管接口,另一个是初雨池接口,且两个接口222和进水口221均为圆形。并且,同一个侧壁的两个接口221可以并排设置,也可以高低设置于同一列。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原理和施工方式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实施例: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结构类似,区别至于在于,下部构件2中,与具有进水口221相邻的两个侧壁上,一个相邻侧壁上设有两个接口222,另一个相邻侧壁上设有一个接口222,这3个接口分别是截污管接口、初雨池接口和在线池接口。优选的,截污管接口和初雨池接口设置在同一个侧壁上,初雨池接口设置在另一个侧壁。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原理和施工方式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实施例: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结构类似,区别之处在于,上部构件3中,第四纵向构件36由上至下横向分为两个小构件361,位于上部的小构件361顶端具有吊装孔30,位于最下部的小构件361与第二纵向构件26拼接。当然,小构件361也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为多个。

第六实施例: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结构类似,区别之处在于,下部构件2的一个侧壁上设有两个接口222,具有接口222的侧壁与带有进水口221的侧壁相邻,两个接口22是截污管接口、初雨池接口和在线池接口中的两个,本实施例中,一个是截污管接口,另一个是初雨池接口,且两个接口222和进水口221均为圆形。并且,同一个侧壁的两个接口221可以并排设置,也可以高低设置于同一列。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第五实施例相同,原理和施工方式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实施例: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第六实施例结构类似,区别至于在于,下部构件2中,与具有进水口221相邻的两个侧壁上,一个相邻侧壁上设有两个接口222,另一个相邻侧壁上设有一个接口222,这3个接口分别是截污管接口、初雨池接口和在线池接口。优选的,截污管接口和初雨池接口设置在同一个侧壁上,初雨池接口设置在另一个侧壁。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第六实施例相同,原理和施工方式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