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路基壁板式挡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0876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路基壁板式挡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路基壁板式挡墙结构。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广泛运用于公路、铁路边坡、水利工程岸堤防护、建筑物四周、矿山坑道等工程中,在公路工程中挡土墙可用以稳定路堤和路堑边坡,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占地面积,防止水流冲刷路基等。现有的针对公路挡土墙施工复杂,铺设强度高,在施工过程中对地基的破坏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简便,在改善土体结构,提高土体稳定性的同时保证路基的排水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路基壁板式挡墙结构,包括若干个均匀布置在土体上的挡体,所述挡体包括一个第一挡板、插接在所述第一挡板上的两个第三挡板以及插接在所述第三挡板上的四个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呈L状,四个所述第二挡板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一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三挡板上开设有一个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卡紧定位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槽卡紧定位在所述第三卡槽内,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连接孔,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植筋孔,所述连接孔内安装有连接杆,所述植筋孔内固定设置有植筋,所述植筋穿过第二挡板水平延伸至土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凸台,对应的所述凸台贴紧定位在所述矩形槽内,所述第二挡板的四周开设有密封槽,所述矩形槽与所述密封槽内注射有防水灰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挡板的间距在1mm~3mm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板的厚度的两倍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三卡槽的槽宽,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宽等于第二卡槽的槽宽,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宽等于第三挡板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圆角,所述圆角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切,所述圆角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形成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槽底注射有防水灰浆。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为螺纹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设计采用预制挡板进行铺设,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对地基进行过多的施工,只需开挖出纵向和横向的沟槽,将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置入,并利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的插接方式,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有效的保证了土层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施工强度,同时通过连接杆实现了相邻两个挡体之间的稳固性,通过植筋增加挡体与土体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提高了挡体与土体之间的有效连接,保证了土体的稳定性;此外第三挡板与第一挡板垂直的设置方式,增加了挡体在土体内的稳定性,增加了挡体与土体表面的摩擦力,第三挡板与土体的结合能够有效的阻止挡体在坡面上产生的下滑力,与植筋一起构成多个方向上的支撑,大大提高了对土体的保护,同时第二挡板上的圆角与第一挡板形成导流槽,保证了对积水的顺利排出,避免了积水对土体的破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路基壁板式挡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部分挡体拼接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挡体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挡板、11-第一卡槽、12-连接孔、121-连接杆、13-矩形槽、2-第二挡板、21-第二卡槽、22-植筋孔、221-植筋、23-密封槽、24-圆角、3-第三挡板、31-第三卡槽、4-土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道路路基壁板式挡墙结构,包括若干个均匀布置在土体4坡面上的挡体,挡体包括一个第一挡板1、插接在第一挡板1上的两个第三挡板3以及插接在第三挡板3上的四个第二挡板2,第一挡板1、第二挡板2以及第三挡板3均为预制的混凝土板,第二挡板2呈L状,四个第二挡板2对称分布在第一挡板1的两侧,第三挡板3与第一挡板1相垂直设置,该种垂直方式的设置增加了挡体在土体4内的稳定性,增加了挡体与土体4表面的摩擦力,第三挡板3与土体4的结合能够有效的阻止挡体在坡面上产生的下滑力,第一挡板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卡槽11,第二挡板2上开设有一个第二卡槽21,第三挡板3上开设有一个第三卡槽31,第三卡槽31卡紧定位在第一卡槽11内,第二卡槽21卡紧定位在第三卡槽31内,第一挡板1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连接孔12,第二挡板2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植筋孔22,连接孔12内安装有连接杆121,植筋孔22内固定设置有植筋221,植筋221穿过第二挡板2水平延伸至土体4内,其中连接杆121实现相邻两个挡体之间的稳定性,植筋221增加挡体与土体4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提高了挡体与土体4之间的有效连接,保证了土体4的稳定性。

第一挡板1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13,第一挡板1的另一端设置有凸台,对应的凸台贴紧定位在矩形槽13内,矩形槽13和凸台的设置保证了相邻的两个第一挡板1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实现了相邻的两个挡体之间的稳定性,第二挡板2的四周开设有密封槽23,矩形槽13与密封槽23内注射有防水灰浆,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2的间距在1mm~3mm之间,密封槽23的设置保证了防水灰浆的注入量,进而保证了挡体的防水性,避免了积水的下渗,同时间距的设置保证了防水灰浆的顺利注入。

第二挡板2的厚度的两倍与第一挡板1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三卡槽31的槽宽,第一卡槽11的槽宽等于第二卡槽21的槽宽,第一卡槽11的槽宽等于第三挡板3的厚度。

第二挡板2上设有圆角24,圆角24与第一挡板1相切,圆角24与第一挡板1之间形成导流槽,导流槽的槽底注射有防水灰浆,导流槽保证了对积水的顺利排出,避免了积水对土体的破坏。

连接杆121为螺纹杆,连接杆121通过螺母与第一挡板相固定,螺母分布在第一挡板1的两侧并抵紧在第一挡板1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S1:将路基坡面的土体进行平整,按照施工尺寸开挖出横向和纵向的沟槽,铺设方式从坡底往上逐层铺设;

S2:进行第一个挡体的安装,将第一挡板放置在纵向沟槽内,第三挡板放置在横向沟槽内,完成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第三挡板插接工作;

S3:进行第二个挡体的安装,第二挡体的安装方法同S2,在第二个挡体安装完成后通过连接杆将其与前一个挡体连接,通过植筋孔将植筋穿入土体内;

S4:当两个挡体连接好之后,并对该两个相邻的挡体进行混凝土浆灌注,在注浆前,对挡体与坡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保证挡体与坡面的充分接触,随后在进行下一个挡体的安装,并在其安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浆灌注;

S5:在挡体铺设完成后,对相邻的两个第一挡板的连接处注射防水灰浆(即凸台与矩形槽的连接处),对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进行注射防水灰浆,对导流槽的槽底注射防水灰浆。

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制挡板进行铺设,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对地基进行过多的施工,只需开挖出纵向和横向的沟槽,将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置入,并利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的插接方式,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有效的保证了土层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施工强度,同时通过连接杆实现了相邻两个挡体之间的稳固性,通过植筋增加挡体与土体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提高了挡体与土体之间的有效连接,保证了土体的稳定性;此外第三挡板与第一挡板垂直的设置方式,增加了挡体在土体内的稳定性,增加了挡体与土体表面的摩擦力,第三挡板与土体的结合能够有效的阻止挡体在坡面上产生的下滑力,与植筋一起构成多个方向上的支撑,大大提高了对土体的保护,同时第二挡板上的圆角与第一挡板形成导流槽,保证了对积水的顺利排出,避免了积水对土体的破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