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马桶的发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2751发布日期:2018-06-12 22:39阅读:27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坐便器的配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智能马桶的发泡装置。



背景技术:

坐便器因其具有舒适、美观及卫生干净的优点被广大居民家庭所所使用,但是坐便器在长时间使用后,污物就会残留与结垢在坐便器内,没被冲洗干净的污物产生的异味就会污染室内的空气,而且残留与结垢在坐便器内的污物容易产生细菌,人们在方便时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一般在坐便器上安装泡沫发生器,泡沫发生器产生的泡沫覆盖在坐便器的便池中,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污物结垢在在坐便器上的问题,而且泡沫还能有效的封住便池,防止便池内的异味进入到室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泡沫的存在,防止便器内的水溅到屁股上。但是现有的泡沫发生器内设置的预溶解区和发泡区的结构复杂,占用的空间大,不利于便座装置的小型化布局及整体美观;二是由于发泡用的液体成股的流出,导致发泡效果不好,泡沫产生的效率低下,产生的泡沫大小不均、质量差,使坐便器的防臭、清洁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能够将发泡剂与水充分混合,且产出泡沫大小均匀、质量更佳的智能马桶的发泡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智能马桶的发泡装置,包括有盒体及固定设置在盒体内的发泡石,上述盒体上还设置有出泡管和通液管,上述发泡石上设有与外设气源相连的通气管,其中,上述发泡石位于盒体内腔的底部,上述盒体内腔的上部设置有三组对应反向的缓流板,上述缓流板呈勾形,上述通液管位于盒体的顶部,通液管的管口指向缓流板,上述盒体上对应缓流板的勾状部均设置有喷水管A,上述盒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喷水管B,上述喷水管B的轴芯延长线与通液管轴芯延长线交叉且位于缓流板上,上述勾状部的底部开设有通孔。

作为优化,上述盒体内设置有分隔板,该分隔板的一侧边缘与盒体内壁间隔设置且形成一出口。

作为优化,上述分隔板一侧边缘高于出泡管,对应的另一侧边缘低于出泡管。

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大幅缩小了发泡盒的体积,节约了空间,有利于其他装置的安装,更有利于实现智能马桶的小型化布局及整体美观;喷水管A、喷水管B及对应的缓流板设置能够使得发泡剂与水更加充分的混合,以此产出质量更佳、大小均匀的泡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马桶的发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盒体,2为出泡管,3为发泡石,4为通气管,5为通液管,6为缓流板,7为勾状部,8为通孔,9为喷水管A,10为喷水管B,11为分隔板, 12为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智能马桶的发泡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智能马桶的发泡装置,包括有盒体1 及固定设置在盒体1内的发泡石3,上述盒体1上还设置有出泡管2和通液管5,所述发泡石3上设有与外设气源相连的通气管4,其中,上述发泡石3位于盒体 1内腔的底部,为的是发泡剂与水充分混合后的混合液能够浸没发泡石3,以便更有利于泡沫产生;上述盒体1内腔的上部设置有三组对应反向的缓流板6,上述缓流板6呈勾形,上述通液管5位于盒体1的顶部,通液管5的管口指向缓流板6,上述盒体1上对应缓流板6的勾状部7均设置有喷水管A9,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喷水管A9共设置有三个,上述盒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喷水管 B10,上述喷水管B10的轴芯延长线与通液管5轴芯延长线交叉且位于缓流板6 上,上述勾状部7的底部开设有通孔8。

上述盒体1内设置有分隔板11,该分隔板11的一侧边缘与盒体1内壁间隔设置且形成一出口12;上述分隔板11一侧边缘高于出泡管2,对应的另一侧边缘低于出泡管2。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泡剂从通液管5通入到盒体1内并积于缓流板6上,此时,喷水管B10通水,对喷射在缓流板6上的发泡剂进行初步冲刷混合,初步混合后的混合液顺着倾斜设置的缓流板6流向勾状部7,并从开设在勾状部7 的通孔8处流出;此时,喷水管A9从上往下依次开始喷水,喷水管A9喷出的水流速比喷水管B10喷出的水流速快,经初步混合后的混合液在三个喷水管A9 依次的喷射冲刷下进一步混合,并对应的通孔8中流出,最终喷淋在分隔板11 上,当然,当然加大三个喷水管A9的喷水量,混合液将满过勾状部7直接溢出,在实际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喷淋在分隔板11上的混合液沿分隔板11从出口12处流向盒体1底部,逐步浸没发泡石3,此时外设气源启动,将压缩气体通入发泡石3,使浸没在混合液中的发泡石3产出泡沫,泡沫则充满盒体1内腔并从出泡管2输出;由此产出的泡沫不仅质量更佳,而且大小均匀,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大幅缩小了发泡盒的体积,节约了空间,有利于其他装置的安装,更有利于实现智能马桶的小型化布局及整体美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