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水源保护区桥梁的危化品收集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3404发布日期:2018-07-07 20:36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水源保护区桥梁的危化品收集池。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里程和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由公路交通引发的环境事件也不断增多,其中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在跨越水源保护区路段发生泄漏事故时,对环境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公路工程由于具有穿越范围大,跨越水体多等特点,导致公路工程新建时不可避免的会有桥梁跨越水源保护区。当危化品运输车辆在桥上发生交通事故,危化品发生泄漏时,危化品会经桥面径流后通过桥梁两侧泄水孔排到河流,污染水体,尤其是对于饮水水源地和南水北调输水干线等敏感水域水体的污染会造成严重后果,直接影响人类生命安全。尤其是在雨时发生事故,危化品会随雨水迅速排到河流,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进行应急处理。现有跨域水源保护区的桥梁大部分均未设施危化品收集池,部分设置的收集池不具备雨后及时排空、随时接收事故的功能。

当今现有的跨越水源保护区的桥梁危化品收集池大部分均未设置溢流孔、排空管、检查孔等相关装置。雨时,收集池很快被雨水充满。若危化品密度小于水,此时危化品和雨水一起从池顶溢流出,排入受保护水域;且雨后存留在池内的水若无法及时排出,会导致下次降雨时集水池已被前场降雨的雨水占据,丧失接受危化品泄漏事故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水源保护区桥梁的危化品收集池,其解决了现有危化品收集池的不足,避免跨越水源保护区的桥梁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时危化品流入受保护水域,保证水体不受污染。

技术方案:一种跨水源保护区桥梁的危化品收集池,包括收集池本体,收集池本体为带有长方体腔体的敞口式长方体收集池,长方体腔体的四侧为池壁,收集池本体的长方体腔体中设有一道隔板进而形成第一收集池和第二收集池,第一收集池和第二收集池通过隔板底部等间距设置的多个隔板孔相连通;

所述第一收集池与隔板相对的一侧的池壁的底部设排空管,排空管上设有闸阀;

所述第二收集池与隔板相对的一侧的池壁的上部位置设有溢流管;

第一收集池的顶侧两端、第二收集池顶侧各设一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一进水孔,与隔板相邻的两个顶板上各设有一检查孔。

进一步地,在检查孔位置处的池壁上设有踏步。

进一步地,沿池壁顶部四周设置栏杆。

进一步地,所述排空管为内径为30cm的圆管。

进一步地,第一收集池的底板靠近排空管的位置处设置一个沉砂池。

更进一步地,所述沉砂池为一长方体,所述沉砂池的长度为 100cm,所述沉砂池的宽度为100cm,所述沉砂池的深度为50cm。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管为内径为15~45cm的圆管。

更进一步地,进水孔为内径为15~45cm的圆孔。

更更进一步地,溢流管的数量与进水孔的数量相等。

进一步地,检查孔为内径为70cm的圆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跨水源保护区桥梁的危化品收集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对跨越水源保护区的桥梁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时,可以妥善收、储存泄露的危化品,为应急救援赢得足够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允许雨水径流排放,避免跨越水源保护区的桥梁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时受保护水域不受污染,保证附近居民饮水安全;

2、危化品收集池体积小,环保经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跨水源保护区桥梁的危化品收集池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跨水源保护区桥梁的危化品收集池的立面图;

其中:

1-第一收集池 2-第二收集池

3-隔板 4-隔板孔

5-池壁 6-排空管

7-闸阀 8-沉砂池

9-溢流管 10-顶板

11-进水孔 12-检查孔

13-踏步 14-栏杆

15-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跨水源保护区桥梁的危化品收集池,包括收集池本体,收集池本体为带有长方体腔体的敞口式长方体收集池,长方体腔体的四侧为池壁5,收集池本体的长方体腔体中设有一道隔板3进而形成第一收集池1和第二收集池2,第一收集池1和第二收集池2通过隔板3底部等间距设置的多个隔板孔4相连通;

第一收集池1与隔板3相对的一侧的池壁的底部设排空管6,排空管6上设有闸阀7;

第二收集池2与隔板3相对的一侧的池壁的上部位置设有溢流管9;

第一收集池1的顶侧两端、第二收集池2顶侧各设一顶板10,顶板10上设有一进水孔11,与隔板3相邻的两个顶板10上各设有一检查孔12。

进一步地,在检查孔12位置处的池壁上设有踏步13。

进一步地,沿池壁5顶部四周设置栏杆14。

进一步地,排空管6为内径为30cm的圆管。

进一步地,第一收集池1的底板15靠近排空管6的位置处设置一个沉砂池8。

更进一步地,沉砂池8为一长方体,沉砂池8的长度为100cm,沉砂池8的宽度为100cm,沉砂池8的深度为50cm。

进一步地,溢流管9为内径为15cm的圆管。

更进一步地,进水孔11为内径为15cm的圆孔。

更更进一步地,溢流管9的数量与进水孔11的数量相等。

进一步地,检查孔12为内径为70cm的圆孔。

应用说明:

1、非雨时在跨越水源保护区的桥上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时,危化品通过在桥梁两侧设置的纵向排水管,通过进水孔11进入第一收集池1内暂时储存,等待应急事故救援。

2、雨时在跨越水源保护区的桥上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且危化品密度大于水时,危化品跟随雨水沿桥面径流至桥梁两侧设置的纵向排水管,然后通过进水孔11进入第一收集池1内,危化品处于第一收集池1底部,水处于第一收集池1上部。若危化品在收集池1内的厚度小于中间隔板孔4的高度时,水和危化品会通过隔板孔4进入到第二收集池2中,水满后,雨水通过第二收集池2右侧的溢流管9溢出,危化品暂时储存在第一收集池1和第二收集池2内;若危化品在第一收集池1内的厚度大于中间隔板孔4的高度时,水无法进入到第二收集池2内,水满后,雨水通过第一收集池1顶部溢出,危化品暂时储存在第一收集池1和第二收集池2内。

3、雨时在跨越水源保护区的桥上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且危化品密度小于水时,危化品跟随雨水沿桥面径流至桥梁两侧设置的纵向排水管,然后通过进水孔11进入第一收集池1内,危化品处于收集池1上部,水处于危化品下部,并且通过中间隔板3底部的隔板孔4 流入右侧第二收集池2内,当第二收集池2内水位高度达到第二收集池2右侧溢流管9的高度时(溢流管9的标高要低于收集池1池壁顶的标高),水会从溢流管9溢出,而危化品会暂时储存在第一收集池 1内部。这样就可以在雨时发生危化品泄露事故,达到暂时储存危化品的目的。

4、桥梁不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时,若第一收集池1和第二收集池2内雨水已满,雨后养护及环保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可打开左侧排空管6上的闸阀7,及时排空池内雨水;若池内雨水较少,第一收集池1仅在两端各设宽度为2m的顶板10,第一收集池1中间位置不设顶板10,可靠自然蒸发蒸干第一收集池1和第二收集池2内的雨水。

5、为防止非工作人员攀爬发生危险,在池壁5顶部四周设置栏杆14。同时又考虑到后期养护时工作人员进入池内,在第一收集池1 和第二收集池2靠近隔板3处的顶板10上各设置一个检查孔12,并在检查孔12位置的池壁5上设置踏步13,方便工作人员进入池内检查养护。

6、为防止随雨水进入收集池内的沉沙过多,阻塞排空管6及中间隔板孔4,在第一收集池1内靠近排空管6的位置设置一个沉砂池 8。

具体实施例2

与具体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仅仅在于:

溢流管9为内径为45cm的圆管。

进水孔11为内径为45cm的圆孔。

具体实施例3

与具体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仅仅在于:

溢流管9为内径为30cm的圆管。

进水孔11为内径为30cm的圆孔。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