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1336发布日期:2018-07-20 20:11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水器。



背景技术:

下水器是指浴缸,面盆下水道等处安放的排水装置,现有的下水器如公告号为CN201915462U的一种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下水器,包括漏水杯、排水管,漏水杯下沿管身的末端设有连接管,漏水杯与连接管相互连通以排水。

上述下水器中的漏水杯下沿管身套设于连接管上,使下沿管身的内侧壁与连接管的外侧壁进行抵接,这种下水器进行排水时仅靠漏水杯下沿管身的管口与连接管的管口相连通以进行排水,整体的排水口较小,下水器的整体排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水器,其具有排水效率高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下水器,包括下水器本体、设置于下水器本体下方的连接管,所述下水器本体呈中空状且下水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内设有翻盖,所述下水器本体的外侧壁上延伸有环形凸块,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块抵接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以固定下水器本体;所述环形凸块下方的下水器本体侧壁上周向贯穿有若干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与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通水间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浴缸中的水排出时,将进水口内的翻盖打开,使翻盖与浴缸的底部形成排水空间,浴缸中的水从排水空间内流入到进水口内,在经过下水器本体的内部到达出水口后,再进入到连接管中并从连接管内排出;在水流经过下水器本体的内部时,水流不单只从出水口进入到连接管内以排出,同时会从下水器侧壁上的通水孔再经由通水间隙进入到连接管内以排出,有利于增大下水器本体的排水空间,进而使浴缸中的水快速排出,增强排水效率。

优选的,所述下水器本体端部的外侧壁上周向延伸有盖板,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连接管的端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下水器本体安装于连接管内时,仅靠环形凸块与环形凹槽的底部相抵接以进行固定,盖板的设置有利于增大下水器本体的端面与连接管端面的接触面积,以增大连接管对下水器本体的支撑力。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盖板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通水孔相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下水器本体安装于面盆底部,由于面盆远离下水器本体的侧壁上设有通水口,面盆内部水过多时,水可流入通水口内,以减缓水从面盆中溢出的速度,此时导流孔的设置,使水从通水口内流出后,可经由导流孔进入到下水器本体内以排出,以避免水从面盆内溢出。

优选的,所述环形凸块的底部向下延伸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限位块,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可插入所述限位槽中以抵接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下水器本体安装于连接管内时,环形凸块与环形凹槽的底部相抵触,此时,可通过将限位块插入至限位槽内,以实现限位块与限位槽的相互抵接,以限制下水器本体与连接管之间的周向转动,以增加下水器本体与连接管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同时可减少下水器本体上的盖板与连接管端面的摩擦,以减少下水器本体的磨损。

优选的,所述环形凸块的上方开设有环形抵接槽,所述环形抵接槽内设有环形橡胶圈,所述环形橡胶圈与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相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下水器本体安装于浴缸底部时,环形橡胶圈的两个相对侧壁分别抵紧于环形抵接槽的槽底以及连接管的内侧壁,以增加环形橡胶圈与下水器本体之间,以及环形橡胶圈与连接管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下水器本体与连接管之间的抵接稳固性;同时环形橡胶圈的设置可减少从通水孔内流出的水流入通水孔上方的下水器本体与连接管的接触壁空隙中并滞留,进而可减少这部分水长时间的滞留对连接管以及下水器本体侧壁的腐蚀。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的周向侧壁上向内延伸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贯穿设有漏水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在洗漱时,身上的一些比较贵重,如戒指等体积较小的饰品未及时拿下,掉落在浴缸或面盆中,使得在排水的过程中被冲入到下水器本体内,此时挡板的设置有利于减少饰品直接被冲入到连接管内的几率,以减少饰品丢失的几率,且挡板上贯穿设有漏水孔,减少了对排水效率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翻盖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内槽,所述环形内槽的槽底设有水平贯穿于所述翻盖的若干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翻盖安装于下水器本体内时,翻盖主要起到对进水口进行封闭的作用,减少水在浴缸或面盆中积累的过程中流走,通孔的开设有利于减少翻盖制作的所用的材料,节省的材料可制作更多的翻盖,进而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环形内槽中套设有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圈的端部紧贴于下水器本体的内侧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翻盖转至与下水器本体贴合以减少漏水时,环形密封圈可增加翻盖与进水口内壁之间的密封性,以减少水的流失;同时在翻盖转动的过程中,环形密封圈可减少翻盖与下水器本体的刚性摩擦,进而使翻盖的转动更加轻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下水器本体的侧壁上周向贯穿有通水孔,通水孔与连接管之间形成通水间隙,可增加下水器本体与连接管之间的排水空间,有利于增加排水的效率;

2、环形凸块底部向下对称延伸两个限位块,环形凹槽底部开设有限位槽,可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抵接以限制下水器本体与连接管的相对转动,以增加下水器本体与连接管的连接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用于重点展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

图2为实施例的爆炸图,用于重点展示下水器本体以及连接管;

图3为实施例的剖视图,用于重点展示实施例的内部结构;

图4为实施例中环形凸块与环形凹槽的剖视图,用于重点展示限位块与限位槽的抵接结构。

附图标记:1、下水器本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环形凸块;131、限位块;14、通水孔;15、盖板;2、连接管;21、环形凹槽;211、限位槽;22、导流孔;23、抵接板;3、翻盖;31、环形内槽;32、通孔;33、环形密封圈;4、通水间隙;5、环形抵接槽;51、环形橡胶圈;6、挡板;61、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下水器,包括下水器本体1、套设于下水器本体1外侧的连接管2,下水器本体1的端部沿外侧壁的周向方向延伸有盖板15,连接管2与盖板15接触的端部沿外侧壁的周向方向延伸有抵接板23,盖板15的直径大于抵接板23的直径,并覆盖于抵接板23上,以增大连接管2对下水器本体1的支撑力;下水器本体1内部呈中空状且下水器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11、出水口12,进水口11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翻盖3,以用于闭合进水口11。

参见图2、图3,下水器本体1靠近盖板15的外侧壁上延伸有环形凸块13,连接管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21,环形凸块13抵接于环形凹槽21的槽底以将下水器本体1固定于连接管2内;环形凸块13的上方开设有环形抵接槽5,环形抵接槽5内套设有环形橡胶圈51,环形橡胶圈51与连接管2的内侧壁相抵,以增大下水器本体1与连接管2内侧壁的摩擦。

环形凸块13下方的下水器本体1的外侧壁上贯穿有若干通水孔14,通水孔14周向均匀分布于下水器本体1的外侧壁上,通水孔14与连接管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通水间隙4,以增大排水空间。

参加图2、图4,环形凸块13的底部向下对称延伸有两个限位块131,限位块131远离盖板15的两个边角呈倒角设置,环形凹槽21的槽底对称开设有两个与限位块131抵接的限位槽211,可通过限位块131与限位槽211的相互抵接以限制下水器本体1与连接管2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增加下水器本体1与连接管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参见图1、图4,连接管2靠近抵接板23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导流孔22,导流孔22与通水孔14相连通;下水器本体1出水口12的周向侧壁上向内延伸有挡板6,挡板6上贯穿设有若干漏水孔61。

翻盖3外侧壁的中部开设有环形内槽31,环形内槽31的槽底设有若干水平贯穿于翻盖3的通孔32,以减少翻盖3制作所需的材料;环形内槽31中还套设有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环形密封圈33,环形密封圈33的两侧分别紧贴于下水器本体1的内侧壁以及环形内槽31的槽底。

实际工作过程:

当需要将浴缸或面盆中的水排出时,转动进水口11内的翻盖3,使翻盖3与进水口11之间形成排水空间,水流由排水空间进入到下水器本体1内,并到达出水口12以及下水器本体1侧壁上的通水孔14处,此时,水流经由出水口12处的漏水孔61以及通水孔14与连接管2之间的通水间隙4内排至连接管2内,再经过连接管2以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