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3588发布日期:2019-03-05 19:2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建筑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用的天线的建筑机械。在日本特开2015-21320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建筑机械中,天线设置于驾驶室的后侧的设备室的上表面以及工作油油箱的上表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3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建筑机械具备多个卫星测位信号接收用的天线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测位精度,要求使天线在左右方向上尽量分离地配置。

在小型的建筑机械中,车身框架的面积小。在后方小回转型液压挖掘机中,车身的后方侧的车身框架在从上方观察时形成为以回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因此,车身的后方侧的车身框架的面积特别小。因此,难以将多个天线配置在彼此分离的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配置多个卫星测位信号接收用的天线的建筑机械。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建筑机械具备车身、载置于车身的驾驶室以及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多个卫星测位信号接收用的天线。第一天线安装于驾驶室。第二天线以不经由驾驶室的方式安装于车身。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适当地配置多个卫星测位信号接收用的天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概要地示出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液压挖掘机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液压挖掘机的后视图。

图4是从右后方观察图1所示的液压挖掘机的立体图。

图5是使发动机罩以及砂土罩敞开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是将副天线的支承结构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7是将主天线的支承结构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再重复针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建筑机械的一例,针对后方小回转型的液压挖掘机1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对其他种类的建筑机械应用实施方式的思想。

图1是概要地示出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液压挖掘机1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液压挖掘机1的后视图。图4是从右后方观察图1所示的液压挖掘机1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主要具有行驶体2、回转体3以及工作装置4。由行驶体2和回转体3构成液压挖掘机1的车身。

行驶体2具有左右一对履带2a。构成为通过左右一对履带2a旋转驱动而液压挖掘机1能够自主行驶。回转体3设置为相对于行驶体2回转自如。回转体3主要具有驾驶室5、外装板6以及配重7。

驾驶室5配置在回转体3的前方左侧(车辆前侧)。驾驶室5载置于液压挖掘机1的车身。在驾驶室5的内部形成有操作室。操作室是用于供操作员操作液压挖掘机1的空间。在操作室内配置有用于供操作员落座的驾驶席。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工作装置4为基准对各部分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工作装置4的动臂4a相对于回转体3以动臂销为中心而旋转移动。相对于回转体3转动的动臂4a的特定部分、例如动臂4a的前端部所移动的轨迹为圆弧状,包含该圆弧在内的平面被确定。在俯视观察液压挖掘机1的情况下,该平面表示为直线。该直线延伸的方向是车辆主体的前后方向或者回转体3的前后方向,以下也仅称作前后方向。车辆主体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或者回转体3的左右方向是指在俯视下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也仅称作左右方向。左右方向是动臂销延伸的方向。车辆主体的上下方向或者回转体3的上下方向是指与由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决定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以下也仅称作上下方向。

在前后方向上,工作装置4从车辆主体突出的一侧为前方向,与前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方向。在观察前方向时的左右方向的右侧、左侧分别为右方向、左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地面所在的一侧为下侧,天空所在的一侧为上侧。

前后方向是指落座于驾驶室5内的驾驶席的操作员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是指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的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是指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的上下方向。与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正对的方向为前方向,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的背后方向为后方向。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正对于正面时的右侧、左侧分别为右方向、左方向。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的脚底侧为下侧,头顶侧为上侧。

外装板6具有发动机罩6a、砂土罩6b以及钣金罩6c。发动机罩6a、砂土罩6b以及钣金罩6c构成回转体3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发动机罩6a构成比驾驶室5靠后方的回转体3的上表面。砂土罩6b以及钣金罩6c构成比驾驶室5靠右方的回转体3的上表面的一部分。钣金罩6c构成回转体3的上表面上的除去发动机罩6a以外的部分的右后方角部分。砂土罩6b相对于钣金罩6c配置于左侧以及前侧。

发动机罩6a以及砂土罩6b由轻质的树脂材料形成。比驾驶室5靠后方的液压挖掘机1的上表面由树脂材料构成。钣金罩6c由钢铁材料等金属材料形成。

发动机罩6a的前缘沿左右方向延伸。发动机罩6a构成为能够以其前缘为支点而相对于回转体3相对地旋转。发动机罩6a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液压挖掘机1的车身而开闭。通过发动机罩6a旋转而向上方移动,发动机室14被敞开。通过发动机罩6a向下方移动,发动机室14被发动机罩6a覆盖而不向外部露出。发动机罩6a构成为能够使发动机室14开闭。

砂土罩6b的后缘沿左右方向延伸。砂土罩6b构成为能够以其后缘为支点而相对于回转体3相对地旋转。砂土罩6b能够与工作装置4的动臂4a平行地旋转。砂土罩6b从上方覆盖用于收容燃料箱以及工作油油箱等的收容空间。砂土罩6b构成为能够使该收容空间开闭。需要说明的是,图5是将发动机罩6a以及砂土罩6b敞开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当打开发动机罩6a时,发动机室14露出。在图5中,被砂土罩6b覆盖的收容空间内以及发动机室14内所收纳的结构、例如发动机12、燃料箱等的图示省略。

能够相对于回转体3相对移动的发动机罩6a以及砂土罩6b由轻质的树脂材料形成,因此,欲对发动机罩6a以及砂土罩6b进行开闭的作业者无需使用特殊的设备就能够通过手动作业进行开闭。发动机罩6a以及砂土罩6b为树脂成型品,能够容易地成形为所希望的形状,因此,液压挖掘机1的外观设计性提高。

钣金罩6c从上方以及右方覆盖收容主阀等的收容空间。钣金罩6c固定于回转体3。在液压挖掘机1的组装时将钣金罩6c固定于回转体3之后,钣金罩6c相对于回转体3不能够相对移动。

砂土罩6b以及钣金罩6c配置在比发动机罩6a靠前方的位置。砂土罩6b以及钣金罩6c相对于发动机罩6a的前缘配置在前侧。发动机罩6a从上方覆盖发动机12,因此,砂土罩6b以及钣金罩6c配置在发动机12的前方。

发动机罩6a以及配重7分别配置在回转体3的后方侧(车辆后侧)。发动机罩6a以覆盖发动机室14的上方以及后方的方式配置。在发动机室14内收纳有发动机单元(发动机12、排气处理单元等)。发动机罩6a配置在发动机12的上方。在发动机罩6a形成有将发动机罩6a的一部分切掉而成的开口6a1。用于将发动机12的废气向大气中排出的排气筒8经由开口6a1向发动机罩6a的上方突出。

配重7配置在发动机室的后方,以便在采掘时等保持液压挖掘机1的主体的平衡。液压挖掘机1形成为将后表面的回转半径设定得较小的小回转型的液压挖掘机。因此,俯视下的配重7的后表面在从上方观察时形成为以回转体3的回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

砂土罩6b以及钣金罩6c配置在回转体3的右侧。砂土罩6b以及钣金罩6c相对于工作装置4设置在右侧。

工作装置4用于进行砂土挖掘等作业。工作装置4安装于回转体3的前方侧。工作装置4例如具有动臂4a、斗杆4b、铲斗4c、液压缸4d、4e、4f等。通过利用液压缸4f、4e、4d分别驱动动臂4a、斗杆4b以及铲斗4c,从而能够驱动工作装置4。

动臂4a的基端部经由动臂销而与回转体3连结。动臂4a以能够以动臂销为中心相对于回转体3向两个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回转体3。动臂4a能够沿上下方向工作。斗杆4b的基端部经由斗杆销而与动臂4a的前端部连结。斗杆4b以能够以斗杆销为中心相对于动臂4a向两个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动臂4a。铲斗4c经由铲斗销而与斗杆4b的前端部连结。铲斗4c以能够以铲斗销为中心相对于斗杆4b向两个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斗杆4b。

工作装置4相对于驾驶室5设置在右侧。需要说明的是,驾驶室5与工作装置4的配置不局限于图1、2所示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在配置于回转体3的前方右侧的驾驶室5的左侧设置工作装置4。

驾驶室5包括覆盖驾驶席而配置的车顶部分和支承车顶部分的多个支柱。各个支柱具有与驾驶室5的地面部连结的下端以及与驾驶室5的车顶部分连结的上端。多个支柱具有前支柱40和后支柱。前支柱40配置在相对于驾驶席处于前方的驾驶室5的角落部。后支柱配置在相对于驾驶席处于后方的驾驶室5的角落部。

前支柱40具有右支柱41和左支柱42。右支柱41配置在驾驶室5的前方右角。左支柱42配置在驾驶室5的前方左角。在相对于驾驶室5的右方配置有工作装置4。右支柱41配置在靠近工作装置4的一侧。左支柱42配置在远离工作装置4的一侧。

由右支柱41、左支柱42以及一对后支柱围成的空间形成驾驶室5的室内空间。驾驶席收容于驾驶室5的室内空间。在驾驶室5的左侧面设置有用于供操作员进出驾驶室5的门。

在右支柱41与左支柱42之间配置有前窗47。前窗47相对于驾驶席配置在前方。前窗47由透明材料形成。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能够通过前窗47视觉确认驾驶室5的前方的外部。例如,落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能够通过前窗47直接观察挖掘砂土的铲斗4c以及施工对象的现况地形等。

驾驶室5具有构成驾驶室5的上方的外表面的上表面5a和构成驾驶室5的后方的外表面的后表面5b。上表面5a构成驾驶室5的车顶部分。后表面5b的一部分由后窗48构成。后窗48相对于驾驶席配置在后方。后窗48由透明材料形成。操作员能够通过后窗48视觉确认驾驶室5的后方的外部。

在回转体3安装有一对天线9。一对天线9设置于回转体3的上表面。天线9是gnss用的天线。天线9是卫星测位信号接收用的天线。

一对天线9具有主天线9a和副天线9b。主天线9a以及副天线9b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回转体3的后方侧。一对天线9中的主天线9a配置在回转体3的左方,副天线9b配置在回转体3的右方。主天线9a以及副天线9b配置于在俯视下未从回转体3伸出的位置。主天线9a以及副天线9b配置在回转体3的回转半径内。

主天线9a安装于驾驶室5。主天线9a经由托架10而安装于驾驶室5。主天线9a安装于驾驶室5的后部。主天线9a安装于驾驶室5的上部。

主天线9a配置在驾驶室5的外部。主天线9a未被驾驶室5的外装罩覆盖。主天线9a配置在比驾驶室5的后表面5b靠后方的位置。主天线9a配置在比配重7靠前方的位置。主天线9a配置在发动机罩6a的上方。主天线9a配置于在俯视下与发动机罩6a重叠的位置。

主天线9a未支承于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发动机罩6a以及砂土罩6b。主天线9a未安装在相对于液压挖掘机1的车身能够开闭的发动机罩6a以及砂土罩6b上。

主天线9a配置在驾驶室5的上表面5a以下的高度位置。主天线9a配置在比驾驶室5的上表面5a靠下方的位置。主天线9a配置在比驾驶室5内的驾驶席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从后方观察时,主天线9a配置在与后窗48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主天线9a与后窗48的上缘部分附近的一部分重叠。后窗48的上缘配置在与主天线9a的一部分相同的高度位置。

主天线9a向上方露出。主天线9a配置在驾驶室5的后表面5b未成为妨碍主天线9a的上空视场的障碍物的位置。主天线9a为了接收来自gnss卫星的电波而配置为能够确保最低高度角15°。

副天线9b以不经由驾驶室5的方式安装于液压挖掘机1的车身。副天线9b设置于钣金罩6c的上方。在俯视下,副天线9b与钣金罩6c重叠。副天线9b由桅杆13支承。桅杆13沿上下方向延伸。桅杆13从钣金罩6c向上方突出。桅杆13贯穿钣金罩6c。副天线9b固定于桅杆13的上端。副天线9b向上方露出,从而副天线9b的上空视场得以确保。

副天线9b未支承于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发动机罩6a以及砂土罩6b。副天线9b未安装在相对于液压挖掘机1的车身能够开闭的发动机罩6a以及砂土罩6b上。

副天线9b配置在比发动机罩6a的前缘靠前方的位置。发动机罩6a从上方覆盖发动机12,因此,副天线9b配置在发动机12的前方。在发动机12上直接连结有液压泵。发动机罩6a从上方覆盖收容该液压泵的机械室,能够使机械室开闭。副天线9b配置在比收容液压泵的机械室靠前方的位置。

副天线9b配置在比配重7靠前方的位置。副天线9b配置在比驾驶室5的后表面5b靠前方的位置。副天线9b配置在比主天线9a靠前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驾驶室5的后表面5b介于主天线9a与副天线9b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发动机罩6a的前缘介于主天线9a与副天线9b之间。在前后方向上,钣金罩6c的后缘介于主天线9a与副天线9b之间。

副天线9b配置在比驾驶室5的上表面5a低的高度位置。副天线9b配置在比主天线9a低的高度位置。

在行驶体2的履带2a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图1~4所示的配置中,主天线9a在俯视下与左侧的履带2a重叠。在图1~4所示的配置中,副天线9b在俯视下与右侧的履带2a重叠。

在驾驶室5,经由撑杆11b安装有反射镜11a。撑杆11b固定于驾驶室5的后表面5b,且从驾驶室5的后表面5b向后方延伸。反射镜11a安装于撑杆11b的前端部。反射镜11a相对于驾驶室5配置在后方。反射镜11a配置在比驾驶室5的后表面靠后方的位置。反射镜11a配置在比驾驶室5的构成车顶部分的上表面5a靠下方的位置。

图6是将副天线9b的支承结构放大示出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回转体3具有回转框架50。驾驶室5以及图6中未图示的工作装置4、发动机12等搭载在回转框架50上,且配置于回转框架50的上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仅图示出搭载在回转框架50上的各结构中的一部分。包括发动机罩6a、砂土罩6b以及钣金罩6c在内的外装板6在图6中省略图示。

回转体3具有分隔板51。分隔板51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的大致形状。分隔板51构成发动机室14的前方的侧壁。分隔板51将驾驶室5与发动机室14分隔。发动机室14规定为被发动机罩6a、分隔板51以及配重7覆盖上方以及侧方。

在分隔板51的右方的缘部设置有柱构件52。柱构件52沿上下方向延伸。柱构件52具有固定于回转框架50的上表面的下端部。柱构件52对分隔板51进行支承。柱构件52是构成用于支承分隔板51的支承结构的构件。

在柱构件52的上端部固定有平板状的支承部53。支承部53直接或经由其他构件也固定于分隔板51。支承部53具有供桅杆13的下端部固定的上表面。桅杆13在下端部具有固定板部13a。固定板部13a使用多个螺栓固定于支承部53。通过桅杆13平面地固定于支承部53的上表面,从而桅杆13被支承部53牢固地固定。

桅杆13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分与固定板部13a由肋部13b连结。通过形成肋部13b,桅杆13的强度提高。

副天线9b固定于桅杆13的前端部(上端部)。副天线9b经由桅杆13而固定于分隔板51。副天线9b经由桅杆13以及分隔板51而固定于回转框架50。副天线9b以不经由驾驶室5的方式固定于回转体3。

桅杆13以较高的强度固定于回转体3,并且桅杆13自身的强度也被提高,由此支承于桅杆13的副天线9b的相对于回转体3的定位精度也被提高。

图7是将主天线9a的支承结构放大示出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托架10具有固定部10a。固定部10a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形状,且使用多个螺栓固定于驾驶室5的上表面5a。

托架10具有固定部10b。固定部10b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形状。固定部10b与固定部10a的后缘相连。固定部10b具有相对于固定部10a弯折的形状。固定部10b相对于固定部10a弯曲。固定部10b从固定部10a向下方弯曲。通过将固定部10a固定于驾驶室5的上表面5a,从而固定部10b以及下述的搭载部10c从驾驶室5的上表面5a向下方弯曲。

固定部10b面向驾驶室5的后表面5b而配置。固定部10b使用螺栓固定于驾驶室5的后表面5b。通过将固定部10a固定于驾驶室5的上表面5a,且将固定部10b固定于驾驶室5的后表面5b,从而托架10被更加牢固地固定于驾驶室5。

将固定部10b切掉一部分而形成贯通孔。用于安装反射镜11a的撑杆11b通过该贯通孔而配置,且固定于驾驶室5的后表面5b。固定于驾驶室5的后表面5b且从后表面5b向后方延伸的吊具贯穿形成于固定部10b的贯通孔而配置。

托架10具有搭载部10c。搭载部10c与固定部10b的下缘相连。搭载部10c配置在比驾驶室5的上表面5a低的高度位置。搭载部10c具有相对于固定部10b弯折的形状。搭载部10c相对于固定部10b弯曲。搭载部10c从固定部10b向后方弯曲。通过将托架10形成为使板材弯折多次的形状,从而托架10的强度提高。

固定部10b与搭载部10c由肋部10d连结。通过形成有肋部10d,从而托架10的强度提高。

主天线9a载置于搭载部10c的上表面。主天线9a固定于搭载部10c。主天线9a具有固定于搭载部10c的固定部9a1。主天线9a的固定部9a1配置在比驾驶室5的上表面5a低的高度位置。主天线9a经由托架10安装于驾驶室5。主天线9a的固定部9a1经由托架10的搭载部10c固定于驾驶室5。主天线9a经由托架10以及驾驶室5固定于回转体3。

托架10以较高的强度固定于驾驶室5,且托架10自身的强度也被提高,由此支承于托架10的主天线9a的相对于回转体3的定位精度提高。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如图4所示,主天线9a安装于驾驶室5,副天线9b以不经由驾驶室5的方式安装于液压挖掘机1的车身。通过像这样设置主天线9a以及副天线9b,能够将主天线9a与副天线9b配置于在回转体3的左右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液压挖掘机1的当前位置的测位精度。

若在主天线9a的接收范围内存在工作装置4,则工作装置4会遮挡主天线9a要接收的电波信号而使主天线9a无法接收电波,或者反射电波而使主天线9a接收的电波信号发生紊乱。尤其是,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为后方小回转型,因此为了减小回转半径,最上升的状态下的工作装置4配置在回转体3的更靠后方。如图4所示,通过将主天线9a安装于驾驶室5的后部,从而使主天线9a配置在回转体3的后方侧。由此,能够抑制工作装置4成为向主天线9a发送的电波信号的遮挡物。由于能够将工作装置4对主天线9a的接收环境造成的影响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抑制液压挖掘机1的当前位置的测位精度的降低。

另外,就安装于驾驶室5的主天线9a而言,为了使驾驶室5自身不成为电波信号的遮挡物,需要采用在主天线9a的接收范围内不存在驾驶室5的配置。因此,如图4所示,通过将主天线9a安装于驾驶室5的上部,能够抑制驾驶室5成为妨碍主天线9a的上空视场的障碍物。由于能够将驾驶室5对主天线9a的接收环境造成的影响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抑制液压挖掘机1的当前位置的测位精度的降低。

另外,通过将主天线9a安装于驾驶室5的上部,从而抑制设置于驾驶室5的窗、例如后窗48被主天线9a堵塞。因此,能够确保搭乘于驾驶室5内的操作室的操作员观察驾驶室5的外部的直接视场。

另外,如图1、3所示,主天线9a具有相对于驾驶室5固定的固定部9a1,固定部9a1配置在比驾驶室5的上表面5a低的高度位置,由此,能够在相对于驾驶室5的上表面5a而相对低的位置处配置主天线9a。如图1、3所示,通过将主天线9a配置于驾驶室5的上表面5a以下的高度位置,能够可靠地避免主天线9a从驾驶室5的上表面5a向上方突出而超过液压挖掘机1的输送高度限制的情况。

另外,如图4、7所示,主天线9a经由托架10安装于驾驶室5。托架10具有:固定于驾驶室5的上表面5a的固定部10a;以及从驾驶室5的上表面5a向后方延伸且向下方弯曲的固定部10b及搭载部10c。通过在位于比驾驶室5的上表面5a靠下方的位置的搭载部10c载置主天线9a,能够更加可靠地将主天线9a配置于驾驶室5的上表面5a以下的高度位置。

另外,如图2所示,由于主天线9a以及副天线9b配置在回转体3的回转半径内,因此,在回转体3的回转时,能够抑制主天线9a或副天线9b、或者与这些天线连接的线缆类与异物接触。因此,能够提高液压挖掘机1的可靠性。

另外,如图2所示,比驾驶室5靠后方的液压挖掘机1的上表面由发动机罩6a构成,发动机罩6a为树脂材料制。在驾驶室5的后方配置主天线9a时,通过采用将主天线9a安装于驾驶室5的结构,从而无需变更树脂材料制的发动机罩6a的形状。因此,能够在具备天线9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和不具备天线的液压挖掘机中使发动机罩6a共通化。无需为了使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6a成型而重新准备模具,因此,能够降低液压挖掘机1的制造成本。

另外,如图2所示,通过将副天线9b配置于发动机12的前方,从而无需变更从上方覆盖发动机12的发动机罩6a的形状。能够在具备天线9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和不具备天线的液压挖掘机中使发动机罩6a共通化,因此能够降低液压挖掘机1的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钣金罩6c由以钢铁材料为代表的金属材料形成,因此加工容易。如图2、4所示,能够配置为将钣金罩6c切掉一部分而使用于支承副天线9b的桅杆13贯穿钣金罩6c。因此,通过采用将副天线9b配置于钣金罩6c的上方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将副天线9b安装于回转体3。

另外,如图4、5所示,发动机罩6a相对于回转体3能够开闭。在相对于回转体3相对移动的结构物上固定有天线9的情况下,由于天线9伴随着该结构物的移动而移动,因此,必须频繁地校正,是非常繁琐的。实施方式的主天线9a安装于驾驶室5,实施方式的副天线9b配置在发动机室14的前方,主天线9a以及副天线9b未安装于发动机罩6a。因此,即便为了使发动机室14开闭而使发动机罩6a移动,主天线9a以及副天线9b也不会移动,无需重新校正。因此,能够避免天线9的校正频率的增加,能够减轻与维护作业相伴的作业者的负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托架10具有固定于驾驶室5的上表面5a的固定部10a和固定于驾驶室5的后表面5b的固定部10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也可以构成为,托架10仅固定于驾驶室5的后表面5b,且从驾驶室5的后表面5b向后方延伸。主天线9a不局限于经由托架10固定于驾驶室5的结构,也可以直接固定于驾驶室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主天线9a的整体配置在驾驶室5的上表面5a以下的高度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驾驶室5的上表面5a上搭载有在液压挖掘机1的输送时也不被卸下的结构物的情况下,液压挖掘机1的输送高度限制由该结构物的上端部决定。在该情况下,若将主天线9a配置于该结构物的上端部以下的高度位置,则不超过输送高度限制,因此,主天线9a的一部分也可以配置在比驾驶室5的上表面5a靠上方的位置。

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均是例示,不应认为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请求保护的范围示出,而非上述的说明,包括与权利请求保护的范围同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液压挖掘机,2行驶体,2a履带,3回转体,4工作装置,4a动臂,4b斗杆,4c铲斗,4d、4e、4f液压缸,5驾驶室,5a上表面,5b后表面,6外装板,6a发动机罩,6a1开口,6b砂土罩,6c钣金罩,7配重,8排气筒,9天线,9a主天线,9a1固定部,9b副天线,10托架,10a、10b固定部,10c搭载部,10d、13b肋部,11a反射镜,11b撑杆,12发动机,13桅杆,13a固定板部,14发动机室,40前支柱,41右支柱,42左支柱,47前窗,48后窗,50回转框架,51分隔板,52柱构件,53支承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