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2523发布日期:2018-10-02 20:3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市政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分,在保证居民正常的生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道路排水结构是防止路面积水、保障道路正常通车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年降雨量高的城市而言。目前道路结构常采用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并在路边设置排水槽,将雨水回收至下水道内。排水槽开口处常常会放置雨水篦子,以避免人们踩空而掉入排水槽。大部分城市在经历暴雨时仍存在路面积水的情况,严重影响交通,原因一方面在于排水通道流量小于降雨量,另一方面在于排水通道被落叶等异物堵塞。

公开号为cn10726876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应急排水功能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路面上的下水槽,下水槽的上端口设有雨水篦子;埋设在地底的排水管道;竖向导流管道,竖向导流管道位于下水槽的下方,竖向导流管道的上端口与下水槽的底面相连通,竖向导流管道外侧面下部设有导流管道排水口,竖向导流管道内并位于导流管道排水口的上方设有过滤网装置;下水连接管道,下水连接管道的上端与导流管道排水口相连接,下水连接管道的下端与排水管道相连通;以及应急排水装置、自适应清理机构和垃圾收集装置。

上述道路排水结构中的过滤网装置和自适应清理机构能够对流入竖向导流管道内的垃圾进行清除,避免垃圾堵塞竖向导流管道的麻烦;应急排水装置能够分担一部分的降雨量,增加排水通道流量。但是上述结构仅能清除流入管道内的垃圾,而大片落叶等部分异物会雨水篦子阻挡,进而无法流入管道内部,反而将雨水篦子通孔堵塞,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落叶、垃圾等异物不会堵塞雨水篦子,保证雨水顺利流走,避免路面积水的麻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两侧均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沟底连通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沟开口处设置有若干雨水篦子,所述排水沟开口两侧均设置有供雨水篦子卡入的卡槽,所述雨水篦子包括外框,所述外框两个相对内壁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转动套接有截面呈圆环状的拨料套,所述拨料套下侧紧贴有与外框连接的刮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从道路本体上方流向排水沟时,拨料套受到水流的冲击而绕固定轴转动,因此雨水篦子上的落叶、垃圾等异物能够被拨料套推动而移动至雨水篦子一侧;而沾附在拨料套上的异物转动至刮刀处时会被刮刀刮下,进而掉落至排水沟内。因此雨水篦子上的异物不会堆积而造成堵塞,保证雨水顺利流走,避免路面积水的麻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料套外侧绕其轴心线设置有若干v形槽,所述固定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外框内壁设置有供固定座卡入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下侧壁和固定座之间固定连接有顶紧弹簧,所述刮刀垂直于拨料套与刮刀接触处的切面,所述v形槽槽底设置有防护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脚踩在雨水篦子上时,固定轴受压而带动固定座下移,使得顶紧弹簧压缩,刮刀卡入v形槽,进而使得拨料套受到刮刀的阻碍而无法转动,因此行人通过雨水篦子时不会因拨料套转动而摔倒。若人脚踩在雨水篦子上时刮刀并未正对v形槽,人脚对拨料套施加以转动力后,拨料套转动一定角度便能使刮刀卡入v形槽,而转动的角度较小,人脚并不会因此打滑。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篦子两侧均设置有锁定件,所述固定槽上侧壁连通有锁定孔,所述锁定件包括位于锁定孔处的锁定杆,位于同侧的所有所述锁定杆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锁定板,所述锁定板与外框上侧面紧贴时刮刀能够卡入v形槽,所述外框两侧均套接有供锁定板和外框卡入的固定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锁定板朝向外框按压直至与外框紧贴,再将固定框套上,锁定杆能够对固定座产生挤压而使固定轴朝向刮刀移动,进而使得刮刀卡入v形槽,拨料套受到锁定,适应于长期没有强降雨天气的情况,避免雨水篦子频繁受压而导致刮刀变形破裂的麻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框下侧设置有供刮刀卡入的刀槽,所述刀槽朝外框下侧连通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处设置有紧固螺丝,所述刮刀设置有供紧固螺丝穿过的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下紧固螺丝后,刮刀便能取下,进而便于损坏的刮刀进行更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通道一侧通过过滤通道连通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远离蓄水通道一侧的底部通过蓄水通道连通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上方连通有抽水通道,所述抽水通道开口处设置有管道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水通道积水而要满出排水沟时,积水能够沿着过滤通道进入过滤腔,过滤完成后沿着蓄水通道进入蓄水腔,进而避免积水满至道路本体表面而对正常交通造成影响。打开管道盖后,蓄水腔内的水抽出后能够用在浇灌植物、补给洒水车等方面,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通道朝向排水通道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所述过滤腔内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碎石层、细沙层、活性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入蓄水腔内的水能够得到较好的过滤,满足浇灌用水的水质需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底部通过顶升孔连通有顶升腔,所述顶升孔处设置有顶升杆,所述顶升杆于顶升腔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升板,所述顶升板下方设置有气囊,所述顶升腔和蓄水腔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处设置有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量较大而导致道路本体表面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入排水沟时,将蓄水腔内的水抽入顶升腔,气囊受到水的浮力而上升,进而带动顶升板和顶升杆上移,雨水篦子从而被顶起,排水沟的开口完全打开,增大雨水流通面积,避免道路本体表面积水的麻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框下侧设置有供顶升杆卡入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升杆将雨水篦子顶起时,限位槽能够对顶升杆限位,避免雨水篦子相对顶升杆移动而掉下的麻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通道包括竖直通道,所述竖直通道一侧通过倾斜通道与下水道连通,所述竖直通道底部设置有过滤篮,所述过滤篮将倾斜通道和竖直通道交界处覆盖,所述过滤篮上方连接有提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入排水通道的异物能够堆积过滤篮内,当过滤篮内的异物堆积过多时,通过吊钩将过滤篮从竖直通道内吊出后倾倒即可,避免排水通道内异物过多而堵塞的麻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拨料套和刮刀的设置,雨水篦子上的异物不会堆积而影响道路本体表面的雨水正常流入排水沟,保证雨水顺利流走;

2.通过蓄水腔的设置,能够增加道路的雨水容纳能力,同时能够回收利用雨水;

3.通过顶升杆的设置,雨水篦子能够被顶起,进而增大排水沟开口,便于雨水流入;

4.通过过滤篮的设置,避免排水通道被落叶、垃圾等异物堵塞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雨水篦子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拨料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雨水篦子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道路本体;2、排水沟;3、排水通道;31、竖直通道;32、倾斜通道;4、雨水篦子;41、外框;411、固定槽;412、锁定孔;413、刀槽;414、螺纹孔;415、限位槽;42、固定轴;43、拨料套;431、v形槽;44、刮刀;441、圆孔;45、固定座;46、顶紧弹簧;47、防护垫;48、锁定件;481、锁定杆;482、锁定板;483、固定框;49、紧固螺丝;5、卡槽;6、过滤通道;61、滤网;7、过滤腔;71、碎石层;72、细沙层;73、活性炭层;8、蓄水通道;9、蓄水腔;10、抽水通道;11、管道盖;12、顶升孔;13、顶升腔;14、顶升杆;15、顶升板;16、气囊;17、连接管;18、水泵;19、过滤篮;191、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中间高两边低的道路本体1,道路本体1两侧均设置有排水沟2,排水沟2沟底连通有排水通道3。雨水落在道路本体1上时,流入两侧的排水沟2,并沿着排水沟2流入排水通道3。排水沟2开口处设置有若干并排设置的雨水篦子4,雨水篦子4用于防止人们踩空而掉入排水沟2的麻烦。

如图1、图2所示,排水通道3包括竖直通道31,竖直通道31一侧通过倾斜通道32与下水道连通,竖直通道31底部设置有过滤篮19,过滤篮19将倾斜通道32和竖直通道31交界处覆盖,雨水先流入竖直通道31再流入倾斜通道32,而流入倾斜通道32时异物会受到过滤篮19的阻拦而堆积在过滤篮19内。过滤篮19上方固定有提手191,当过滤篮19内的异物堆积过多时,通过吊钩将过滤篮19从竖直通道31内吊出后倾倒即可,避免排水通道3内异物过多而堵塞的麻烦。

如图2所示,排水通道3靠近排水沟2的一侧通过过滤通道6连通有过滤腔7,过滤腔7远离蓄水通道8一侧的底部通过蓄水通道8连通有蓄水腔9,蓄水通道8与蓄水腔9上侧连通。当排水通道3堵塞时,雨水满至过滤通道6时流入过滤腔7,再通过蓄水通道8流入蓄水腔9,从而增加道路排水能力,避免积水满至道路本体1表面而对正常交通造成影响的麻烦。蓄水腔9上方连通有抽水通道10,抽水通道10开口处设置有管道盖11,打开管道盖11后,蓄水腔9内的水抽出后能够用在浇灌植物、补给洒水车等方面,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

如图2、图3所示,过滤通道6朝向排水通道3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61,过滤腔7内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碎石层71、细沙层72、活性炭层73。流入蓄水腔9内的水能够得到较好的过滤,满足浇灌用水的水质需求。

如图3所示,排水沟2开口两侧均设置有供雨水篦子4卡入的卡槽5,雨水篦子4能够直接拿起而便于工作人员疏通排水沟2。卡槽5底部通过顶升孔12连通有顶升腔13,顶升孔12处设置有顶升杆14,顶升杆14于顶升腔13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升板15,顶升板15下方设置有气囊16,顶升腔13和蓄水腔9之间通过连接管17连接,连接管17处设置有水泵18。连接管17绕过排水通道3和过滤通道6,因此附图中呈断开的状态。当降雨量较大而导致道路本体1表面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入排水沟2时,将蓄水腔9内的水抽入顶升腔13,气囊16受到水的浮力而上升,进而带动顶升板15和顶升杆14上移,雨水篦子4从而被顶起,排水沟2的开口完全打开,增大雨水流通面积,避免道路本体1表面积水的麻烦。

如图4所示,雨水篦子4包括方框状的外框41,外框41两个相对内壁之间间隔设置有三个固定轴42,固定轴42转动套接有截面呈圆环状的拨料套43,拨料套43下侧紧贴有与外框41连接的刮刀44。雨水从道路本体1上方流向排水沟2时,拨料套43受到水流的冲击而绕固定轴42转动,因此雨水篦子4上的落叶、垃圾等异物能够被拨料套43推动而移动至雨水篦子4一侧;而沾附在拨料套43上的异物转动至刮刀44处时会被刮刀44刮下,进而掉落至排水沟2内。因此雨水篦子4上的异物不会堆积而造成堵塞,保证雨水顺利流走,避免路面积水的麻烦。

如图6所示,外框41下侧设置有供顶升杆14卡入的限位槽415,顶升杆14将雨水篦子4顶起时,限位槽415能够对顶升杆14限位,避免雨水篦子4相对顶升杆14移动而掉下的麻烦。

如图6、图7所示,固定轴42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5(如图4所示),外框41内壁设置有供固定座45卡入的固定槽411,固定槽411下侧壁和固定座45之间固定连接有顶紧弹簧46,刮刀44垂直于拨料套43与刮刀44接触处的切面,拨料套43外侧绕其轴心线设置有若干v形槽431,v形槽431槽底设置有防护垫47(如图5所示)。当人脚踩在雨水篦子4上时,固定轴42受压而带动固定座45下移,使得顶紧弹簧46压缩,刮刀44卡入v形槽431,进而使得拨料套43受到刮刀44的阻碍而无法转动,因此行人通过雨水篦子4时不会因拨料套43转动而摔倒。若人脚踩在雨水篦子4上时刮刀44并未正对v形槽431,人脚对拨料套43施加以转动力后,拨料套43转动一定角度便能使刮刀44卡入v形槽431,而转动的角度较小,人脚并不会因此打滑。

如图7所示,外框41下侧设置有供刮刀44卡入的刀槽413,刀槽413朝外框41下侧连通有螺纹孔414,螺纹孔414处设置有紧固螺丝49,刮刀44设置有供紧固螺丝49穿过的圆孔441。拧下紧固螺丝49后,刮刀44便能取下,进而便于损坏的刮刀44进行更换。

如图4所示,雨水篦子4两侧均设置有锁定件48,固定槽411上侧壁连通有锁定孔412,锁定件48包括位于锁定孔412处的锁定杆481,位于同侧的所有锁定杆481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锁定板482,锁定板482与外框41上侧面紧贴时刮刀44能够卡入v形槽431,外框41两侧均套接有供锁定板482和外框41卡入的固定框483,固定框483呈门字形。先将锁定板482朝向外框41按压直至与外框41紧贴,再将固定框483套上,锁定杆481能够对固定座45产生挤压而使固定轴42朝向刮刀44移动,进而使得刮刀44卡入v形槽431,拨料套43受到锁定,适应于长期没有强降雨天气的情况,避免雨水篦子4频繁受压而导致刮刀44变形破裂的麻烦。

工作过程:

雨水落在道路本体1上后,滑至两侧的排水沟2处,接着进入竖直通道31,再沿着倾斜通道32进入下水道。当排水通道3堵塞时,雨水满至过滤通道6后流入过滤腔7,再通过蓄水通道8流入蓄水腔9。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