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围堰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06864发布日期:2018-08-21 10:00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围堰结构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

在河湖等水域内进行的改造施工中,为保证沿线在施工期间不停水,一般在河道中间布置传统的草土围堰,先右岸后左岸的施工顺序,以满足最大过水流量6m3/s的要求。草土围堰顶高程在水面以上30cm设计围堰断面,水深2.5m,堰高2.8m,按堰顶宽度1.0m,边坡坡比1:0.75~1.0考虑,围堰断面在8.68m2~10.64m2之间。草土围堰断面较大,不能满足需要流量的过水要求。有时很可能出现渠道内的草土围堰被淹没,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另外,还有一种重力式钢架防渗膜围堰,由片状三角形钢架、挡水钢模板和防渗膜组成。所述的片状三角形钢架为脚手架钢管和直角扣件、回转扣件连接成的单片三角形钢架,平行排列的单片三角形钢架之间固定联结横向钢管,构成立体钢架;在立体钢架迎水坡面上满铺钢模板并固定,钢模板面上摊铺防渗膜,防渗膜延伸铺至立体钢架前方上游水底面。这种钢架防渗膜围堰缺点是:横截面大,占用水道横截面比例大,不适合用于水道的施工;钢架庞大,只适于在无水场地施工,不适于在水下施工,由于钢架庞大,导致施工非常不便。

此外,还有桩膜围堰与草土围堰相结合的结构形式,缺点在于:不能适应于复杂的地质条件,稳定性较差。

总之,现有技术中,面对地质条件复杂、水深较大的环境,现有技术均存在稳定性不足、无法干槽作业施工、不环保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围堰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围堰,其特征是包括桩膜围堰、土石围堰以及止水帷幕,其中:

所述桩膜围堰,包括钢管桩,钢管桩的迎水面上铺设有第一防渗膜布;

所述土石围堰,设置于所述桩膜围堰的背水侧,在土石围堰的迎水面上铺设有第二防渗膜布;

所述止水帷幕,是在对应于所述土石围堰的中心位置,向河底打入双排多根高压旋喷桩,所述多根高压旋喷桩相互咬合而形成帷幕,从而在土石围堰内形成夹心墙。

所述的组合式围堰,其中:所述第一防渗膜布沿河底向迎水侧延伸一定长度,并在第一防渗膜布上压有第一砂袋。

所述的组合式围堰,其中:所述桩膜围堰包括打入河底的双排钢管桩,双排钢管桩的外露段之间采用横向钢管加固。

所述的组合式围堰,其中:前排钢管桩与后排钢管桩之间形成有集水槽。

所述的组合式围堰,其中:所述土石围堰呈梯形。

所述的组合式围堰,其中:所述第二防渗膜布沿河底延伸至所述钢管桩位置,在第二防渗膜布上压有第二砂袋。

所述的组合式围堰,其中:钢管桩的迎水面上设有竹胶板,在竹胶板上铺有所述第一防渗膜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合式围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先形成桩膜围堰,包括打入钢管桩,并在钢管桩的迎水面上铺设第一防渗膜布;

再在所述桩膜围堰的背水侧形成土石围堰,并在土石围堰的迎水面上铺设第二防渗膜布;

最后在对应于所述土石围堰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止水帷幕,是向河底打入双排多根高压旋喷桩,所述多根高压旋喷桩相互咬合而形成帷幕,从而在土石围堰内形成夹心墙。

所述的组合式围堰的施工方法,其中:先在钢管桩的迎水面上设竹胶板,再在竹胶板上铺所述第一防渗膜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将三种不同形式的围堰结构予以结合,达到阻水、止水、围堰加强以及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式围堰的剖视结构图。

图2是高速公路方涵下穿河道以及围堰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表示组合式围堰与主体结构的位置关系。

附图标记说明:钢管桩1;横向钢管2;第一防渗膜布3;第一砂袋4;集水槽5;土石围堰6;第二防渗膜布7;第二砂袋8;高压旋喷桩9;主体结构10;方涵11;河道12;围堰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围堰及其施工方法,是依次形成桩膜围堰、土石围堰以及止水帷幕,其中:

所述桩膜围堰,包括利用浮船上的打桩机部分打入河底的双排钢管桩1,双排钢管桩1的外露段之间采用横向钢管2加固,在前排钢管桩1的迎水面上设竹胶板再铺设有第一防渗膜布3,第一防渗膜布3沿河底向迎水侧延伸一定长度,并在第一防渗膜布3上压有第一砂袋4;前排钢管桩1与后排钢管桩1之间形成有集水槽5;后排钢管桩还向后设有支撑杆,以增强抗压能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管桩1的直径为200mm,间距为750mm,横向钢管2的直径为48mm,间距为500mm;所述一定长度为15m;

所述土石围堰6,设置于所述桩膜围堰的背水侧,先填筑马道,再清理淤泥、水草等杂物,再进行土石填筑,逐层碾压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土石围堰6呈梯形,高5m,上底宽6m,下底与后排钢管桩1的最小距离大于5m,斜边的坡度比为1:2;在土石围堰6的迎水面上铺设有第二防渗膜布7,所述第二防渗膜布7沿河底延伸至所述钢管桩1位置,在第二防渗膜布7上压有第二砂袋8;

所述止水帷幕,是在对应于所述土石围堰5的中心位置,向河底打入双排多根高压旋喷桩9,所述多根高压旋喷桩9相互咬合而形成帷幕,从而在而所述土石围堰6内形成夹心墙。

本发明提供将三种不同形式的围堰结构予以结合,达到阻水、止水、围堰加强以及环保的目的。

具体来说,这种结构形式可以减少土石围堰在搭设和拆除时对河道内水质的影响。止水帷幕(即高压旋喷桩)如果在河道内直接施工,河道内土质及淤泥会影响高压旋喷桩施工的精度,而且在河道内高压悬喷桩施工存在诸多不便;而本发明中的高压旋喷桩布置在土石围堰的中心位置,第一有利用于高压旋喷桩的施工,第二有利于保证高压旋喷桩的施工精度,第三有利于增强土石围堰的长期稳定性和不透水性,第四能够减少高压旋喷桩在施工时产生的废浆对水质的污染。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高速公路方涵11下穿河道12的施工,需要在河道12一侧布置围堰13,而图3是本发明的组合式围堰与主体结构的位置关系图,本实施例中的主体结构就是指下穿河道12的高速公路方涵11,在主体结构10的两侧各形成有组合式围堰,使主体结构10所在位置即使深入地下,仍然不会有渗水、不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还保障了环保要求:利用枯水期或者协调水务管理部门短期降低水位先进行桩膜围堰的施工,这时会形成一个闭合施工区域,这时在施工区域内进行土石围堰是填筑施工,这样就不会造成直接将土石填进水里对水体产生的扰动与污染。同样,在拆除围堰时,也利用枯水期或者协调水务管理部门短期降低水位,利用外侧桩膜围堰挡水,可实现干槽拆除土石围堰,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可见,外层的桩膜围堰的作用是:第一是在土石围堰施工前先形成一个闭合的没有水的封闭区域;第二是在拆除土石围堰时减少河底淤泥扰动及土石围堰废料对水体的污染。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