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36625发布日期:2018-11-24 10:0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地下室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室的广泛应用,如商城、住宅区常有地下两层作为停车场。由于地下室处于地面之下,顶面、侧面和底面均处于有水环境下,不注重施工方法,很容易导致地下室漏水,影响使用。

目前的地下室防水常采用两道防水设计,外层的柔性防水材料和内层的混凝土防水。如cn102535520a公开了一种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在素土层上设置混凝土垫层和水泥砂浆,然后黏贴沥青防水卷材,再设置混凝土保护层,最后浇注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和建筑面层,通过沥青防水卷材和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双重防水。但混凝土垫层容易透水,导致沥青防水卷材长时间与水接触,容易造成粘性下降或防水性能变差,而防水钢筋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收缩容易造成裂纹,或者浇筑时间不同而出现的施工缝导致渗水的发生。另外,为了防止内层混凝土长久处于有水环境的包围中,还有技术人员在外层和内层之间设置夹腔和集水池,通过抽水泵将夹腔内的水抽出,从而避免渗水。如cn102677706a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防水防潮系统,在地下室地板以下以及地下室外墙和基坑侧壁之间回填一定粒径的中粗粒砂土,来控制地下室周边地下水渗流路径,使地下水汇聚起来集中抽出,达到地下室防水防潮的效果。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内墙外侧有地下水流过,虽然能够抽出,但无法避免与内墙的接触而导致的渗水,特别是大雨天气,抽出速度可能跟不上地下水渗透的速度。另外,施工缝也容易导致内层混凝土的渗水。cn101403218a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方法:(1)施工缝的设置:施工缝有两部分组成,在墙体内部成阶梯状,外侧施工缝与底板一起施工;内侧施工缝设置在底板上,与上部墙体一起施工;(2)止水板的设置:在墙体高于底板的外侧水平施工缝上垂直设置止水钢板;(3)混凝土的浇筑:外侧施工缝与底板混凝土施工一同完成;内侧施工缝以上墙体混凝土施工。可以增加防水混凝土的渗透路径,有效增强了防水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地下室防水施工中,外层防水层很容易产生渗漏,但可以起到阻止大量地下水的作用因而内层混凝土起决定作用,但内层混凝土收缩和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现有技术对内层混凝土的处理不足。为了解决上述内层混凝土收缩和施工缝导致渗水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内层混凝土收缩影响、防止施工缝渗水、防水性能好的地下室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夯实素土层,并在地下室侧面砌筑防水墙,然后在顶部、底部和防水墙内侧设置c15细石混凝土垫层,然后用水泥砂浆找平,铺贴聚合物防水卷材,再设置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在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内侧浇筑钢筋混凝土,确定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缝位置,在施工缝的位置设置薄板,分段浇筑钢筋混凝土;

(3)钢筋混凝土凝固收缩后,施工缝处扩大,取下薄板,在施工缝处与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接触部位注射防水涂料,用膨胀混凝土填满施工缝,并在施工缝内侧涂覆防水涂料密封;

(4)设置地下室建筑面层。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砂浆为1:2.5的水泥砂浆;

进一步地,聚合物防水卷材为沥青防水卷材;

进一步地,在铺贴聚合物防水卷材前,在水泥砂浆表面刷上防水涂料;

进一步地,钢筋混凝土的混凝土中加入增强纤维;

进一步地,增强纤维的种类为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石棉纤维和碳纤维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膨胀混凝土为膨胀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或加入过量膨胀剂的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涂料为聚氨酯防水涂料。

进一步地,取下薄板后,将施工缝内两侧钢筋混凝土处理成粗糙界面,如阶梯状、锯齿状、打孔等,清理干净。

进一步地,施工缝界面设置成锯齿状、阶梯状或界面打孔。

内层混凝土是防水的关键,但由于施工缝的存在和混凝土固化收缩,容易造成渗水,施工缝的性能无法精确控制。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没有刻意避免施工缝的存在,而是用薄板确定施工缝,再利用后期对施工缝的填充处理和防水处理,避免了施工缝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混凝土为了减少或避免施工缝的存在,通常采用一体式浇筑,但并不适合大面积的地下室防水。而且一体式浇筑,在混凝土后期收缩阶段,容易造成裂缝。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采用分段浇筑的方法,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多留施工缝,再采用分段浇筑有利于该段混凝土内部结构稳定,避免后期的裂缝。另外,使用加入增强纤维的混凝土,受增强纤维的应力作用,分段浇筑钢筋混凝土收缩时往内部收缩,能够得到无内部缺陷的分段钢筋混凝土。通过对施工缝注注射和涂覆防水涂料,使用膨胀混凝土填充,以及施工缝界面的处理,有效防止施工缝的渗水,又能消除施工缝对混凝土整体性能的影响。膨胀混凝土固化后会微膨胀,能够有效对施工缝填充,而且填充后可以保持施工缝界面结合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两道防水设计,外层的柔性防水材料和内层钢筋混凝土防水,并加强了内层钢筋混凝土的防水性能。(2)用薄板确定施工缝,再利用后期对施工缝的填充处理和防水处理,避免了施工缝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3)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留施工缝,采用分段浇筑有利于该内部结构稳定,避免后期裂缝产生。(4)使用膨胀混凝土填充,以及施工缝界面的处理,有效防止施工缝的渗水,保证施工缝的结合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下室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施工缝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钢筋混凝土,2-施工缝,21-膨胀混凝土,22-防水涂料,3-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4-聚合物防水卷材,5-水泥砂浆层,6-c15细石混凝土垫层,7-建筑面层,8-防水墙,9-素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夯实素土层9,并在地下室侧面砌筑防水墙8,然后在顶部、底部和防水墙内侧设置c15细石混凝土垫层6,然后用水泥砂浆5找平,水泥砂浆干燥后,铺贴厚度为4mm的沥青防水卷材4,晾放24h,再设置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其中c15细石混凝土的配比为水泥:砂:碎石:水=273:844:1074:210;c20细石混凝土的配比为水泥:砂:碎石:水=304:839:1121:210。采用p·o42.5水泥、中砂、规格为5-16mm的碎石。水泥砂浆为1:2.5的水泥砂浆。

(2)在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内侧浇筑钢筋混凝土3,确定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缝2位置,侧面钢筋混凝土设置水平施工缝,距离纵横墙的交接处50mm以上。在施工缝2的位置设置薄板,然后浇筑一段钢筋混凝土3,用振动棒震动均匀,再浇筑施工缝另外一侧的钢筋混凝土3,其中所述混凝土为加入5%的玄武岩纤维的混凝土;

(3)钢筋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14d凝固收缩后,施工缝处扩大,此时取下薄板,将施工缝界面处理成锯齿状,清理干净,在施工缝处与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接触部位注射聚氨酯防水涂料22,用膨胀混凝土21填满施工缝,初步干燥固化后,在施工缝内侧再涂覆聚氨酯防水涂料22密封;其中膨胀混凝土的配比为:水泥:砂子:碎石:水:减水剂:膨胀剂=497:610:1184:159:6.461:59.76;采用p·o42.5水泥、中砂、规格为5-16mm的碎石、nsf-2型高效减水剂和uea-y膨胀剂。

(4)设置地下室建筑面层。

竣工完成后12个月,未发现钢筋混凝土裂纹或渗水现象,施工缝结合结合良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