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方法与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34245发布日期:2020-02-14 22:22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方法与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田地面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地基,指的是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土体。矩形地基为其形状为矩形的地基,为了工程的实施,需对矩形地基的承载力进行验证。对承载力验证可以包括验证其承载力是否满足预设的承载力要求。

现有的相关技术中,对承载力的验证需验证多样的承载力数据,例如不同位置的承载力、平均的承载力、最大承载力、最小承载力等,仅在以上承载力数据均满足对应的要求数据时,才认为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是满足承载力要求的。

以上方式中,数据处理的负担较大,所需消耗的时间与资源均可能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方法与装置,以解决数据处理的负担较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矩形地基的偏心距、所述矩形地基的基础底面的第一长度、所述矩形地基上的载荷量,以及所述矩形地基的基础底面的面积;所述第一长度指所述基础底面的平行于偏心方向的长度;

根据所述偏心距、所述第一长度、所述载荷量,以及所述面积,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最大承载力与最小承载力;

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矩形地基的平均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承载力要求;所述平均承载力是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与所述最小承载力确定的;

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要求。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矩形地基的平均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承载力条件,包括:

若所述平均承载力满足第一公式,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条件;

所述第一公式为:pk≤fa;

其中:

pk表示所述平均承载力;

fa表示预设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要求,包括:

若所述最大承载力满足第二公式,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条件;

所述第二公式为:pkmax≤1.2fa;

其中:

pkmax表示所述最大承载力

fa表示预设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偏心距、所述第一长度、所述载荷量,以及所述面积,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最大承载力与最小承载力,包括:

若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根据第三公式,确定所述最大承载力,并根据第四公式,确定所述最小承载力;

所述第三公式为:

所述第四公式为:

若所述比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根据第五公式,确定所述最大承载力,并确定所述最小承载力为0;

所述第五公式为:pkmax=4n/[3a(1-2x)];

其中:

pkmax表示所述最大承载力;

pkmin表示所述最小承载力;

n表示所述载荷量;

a表示所述面积。

可选的,所述第二阈值为1/6。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矩形地基的偏心距、所述矩形地基的基础底面的第一长度、所述矩形地基上的载荷量,以及所述矩形地基的基础底面的面积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对应的区域无脱空区;

若所述比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对应的区域中脱空区的占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比例阈值;

若所述比值大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对应的区域中脱空区的占比大于所述比例阈值。

可选的,所述比例阈值为15%。

可选的,所述第三阈值为0.217。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为1/3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矩形地基的偏心距、所述矩形地基的基础底面的第一长度、所述矩形地基上的载荷量,以及所述矩形地基的基础底面的面积;所述第一长度指所述基础底面的平行于偏心方向的长度;

承载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偏心距、所述第一长度、所述载荷量,以及所述面积,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最大承载力与最小承载力;

要求满足模块,用于:

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矩形地基的平均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承载力要求;所述平均承载力是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与所述最小承载力确定的;

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要求。

可选的,所述要求满足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平均承载力满足第一公式,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条件;

所述第一公式为:pk≤fa;

其中:

pk表示所述平均承载力;

fa表示预设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可选的,所述要求满足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最大承载力满足第二公式,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条件;

所述第二公式为:pkmax≤1.2fa;

其中:

pkmax表示所述最大承载力

fa表示预设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可选的,所述承载力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根据第三公式,确定所述最大承载力,并根据第四公式,确定所述最小承载力;

所述第三公式为:

所述第四公式为:

若所述比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根据第五公式,确定所述最大承载力,并确定所述最小承载力为0;

所述第五公式为:pkmax=4nk/[3a(1-2x)];

其中:

pkmax表示所述最大承载力;

pkmin表示所述最小承载力;

nk表示所述载荷量;

a表示所述面积。

可选的,所述第二阈值为1/6。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无脱空区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对应的区域无脱空区;

第一脱空区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比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对应的区域中脱空区的占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比例阈值;

第二脱空区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比值大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对应的区域中脱空区的占比大于所述比例阈值。

可选的,所述比例阈值为15%。

可选的,所述第三阈值为0.217。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为1/30。

本发明提供的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方法与装置,通过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矩形地基的平均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承载力要求;以及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要求,仅利用平均承载力或者最大承载力,即可完成承载力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判断,无需处理过多的承载力数据,进而,可有效简化数据处理量,降低数据处理的负担。同时,本发明是基于其发现了最大承载力与平均承载力之间在表征整体承载力上的关联性,才能够克服技术偏见,对承载力数据进行取舍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104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105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版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梯形分布的基底压力的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三角形分布的基底压力的原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考图1,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方法,包括:

s101:获取所述矩形地基的偏心距、所述矩形地基的基础底面的第一长度、所述矩形地基上的载荷量,以及所述矩形地基的基础底面的面积。

其中的偏心距、第一长度、载荷量、面积等,可根据实际检测确定。所述第一长度指所述基础底面的平行于偏心方向的长度。

s102:根据所述偏心距、所述第一长度、所述载荷量,以及所述面积,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最大承载力与最小承载力。

若以pk表示所述平均承载力,pkmax表示所述最大承载力,则:

由材料学可知:pk=nk/a+mk/w;

其中:

nk表示所述载荷量;

a表示所述面积;

mk表示作用于所述矩形地基的力矩值,具体可以为: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形心的力矩值;

w表示所述矩形地基的抵抗矩。

针对于承载力数据需满足的条件,可例如:

pk≤fa(1);

pkmax≤1.2fa(2);

若以此为例,则现有相关技术中,需同时满足以上两个公式的条件,然而,本实施例中无需验证同时满足以上两个公式。

当平均承载力作为控制因素时:a=lb,nk=fk+gk;

pk=(fk+gk)/(lb)(3);

pkmax=(fk+gk)/(lb)+m/w=(fk+gk)(1+6e/l)/(lb)(4);

fk表示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具体可以为: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gk表示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

l表示所述矩形地基的基础底面的第一长度;

b表示所述基础底面的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指所述基础底面的垂直于偏心方向的长度。

将式(1)中“≤”改为“=”,并将式(3)、式(4)代入式(1)、式(2),可得:

(fk+gk)/(lb)=fa(5);

[(fk+gk)(1+6e/l)]/(lb)=1.2fa(6);

将式(5)代入式(6),可得:e≤l/30。

通过以上推导可知:当x=e/l≤1/30=0.033时,平均承载力可作为控制因素,即:若平均承载力满足式(1),则最大压力必然满足式(2)。

同理可知,当x=e/l>1/30=0.033时,最大承载力可作为控制因素,即:若最大承载力满足式(2),则平均承载力必然满足式(1)。

可见,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为x。

以上公式的描述,主要为了阐述平均承载力与最大承载力之间具有关联性,即最大承载力与平均承载力之间在表征整体承载力上的关联性,也正基于此,本实施例才能够克服技术偏见,对承载力数据进行取舍。

进而,本实施例中各参数的获取,可并非仅通过以上公式获取,也可通过实测获取。

故而,在步骤s102之后,可包括:

s103: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阈值。

若步骤s103的判断结果为是,即,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x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实施步骤s104:根据所述矩形地基的平均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承载力要求。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均承载力是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与所述最小承载力确定的,例如最大承载力与最小承载力的平均值,也可利用以上式(3)确定。

若步骤s103的判卷结果为否,即:若所述比值x大于第一阈值,则实施步骤s105: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要求。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104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步骤s104可以包括:

s1041:所述平均承载力是否满足第一公式。

若步骤s1041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402: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s1403: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不满足所述承载力条件。

所述第一公式为:pk≤fa;即,也可理解为第一公式为式(1);

其中:

pk表示所述平均承载力;

fa表示预设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105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3,步骤s105可以包括:

s1051:所述最大承载力是否满足第二公式。

若步骤s1051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052: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s1053: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不满足所述承载力条件。

所述第二公式为:pkmax≤1.2fa;即,也可理解为第二公式为式(2);

其中:

pkmax表示所述最大承载力;

fa表示预设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请参考图6,根据该图版的示意可见,第一阈值可以取1/30,具体例如0.033,若x小于或等于0.033,则验证pk≤fa;若x大于0.033,则验证pkmax≤1.2fa。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考图2,步骤s102可以包括:

s1021:所述比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

若步骤s1021判断为是,即:若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可实施步骤s1022:根据第三公式,确定所述最大承载力,并根据第四公式,确定所述最小承载力;

所述第三公式为:

所述第四公式为:

若所述比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根据第五公式,确定所述最大承载力,并确定所述最小承载力为0;

所述第五公式为:pkmax=4n/[3a(1-2x)];

其中:

pkmax表示所述最大承载力;

pkmin表示所述最小承载力;

n表示所述载荷量;

a表示所述面积。

请参考图6,根据该图版的示意可见,其中的第一曲线301可表征第三公式,第二曲线302可表征第四公式,第三曲线303可表征第五公式;第二阈值可以取1/6,具体例如0.167。

若x小于或等于0.167,其可理解为承载力为小偏心的受压,则可利用第三公式确定最大承载力,具体的,可以利用第三公式直接计算,也可利用第一曲线301直观确定,其也可理解为根据第三公式确定的一种方式;同时,可利用第四公式确定最小承载力,具体的,可以利用第四公式直接计算,也可利用第二曲线302直观确定,其也可理解为根据第四公式确定的一种方式。

若x大于0.167,其可理解为承载力为大偏心的受压,则可利用第五公式确定最大承载力,具体的,可以利用第五公式直接计算,也可利用第三曲线303直观确定,其也可理解为根据第五公式确定的一种方式;同时,可确定最小承载力为0。

可见,若产生了图版,可利用图版直观、简单明了地获悉不同比值x对应的承载力数据。

此外,第三公式与第四公式的推导过程可参考如下理解: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梯形分布的基底压力的原理示意图。

请参考图7,当比值x=e/l≤1/6=0.167时,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则:

可见,根据以上推导,可得到:

同理,可得到: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三角形分布的基底压力的原理示意图。

请参考图8,当比值x=e/l>1/6=0.167时,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则:

由于故而:

e=lx。

将其代入前式,则有:

pkmax=4n/(3a-6xbl)=4n/[3a(1-2x)]。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包括:

s106:所述比值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

若步骤s106的判断结果为是,即若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可执行步骤s107:确定所述矩形地基对应的区域无脱空区。

若否,则可实施步骤s108:所述比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阈值。

若步骤s108的判断结果为是,即若所述比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则可实施步骤s109:确定所述矩形地基对应的区域中脱空区的占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比例阈值;

若步骤s108的判断为否,即若所述比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则可实施步骤s110:确定所述矩形地基对应的区域中脱空区的占比大于所述比例阈值。

具体实施过程中,请参考图6,所述比例阈值可以为15%,所述第三阈值可以为0.217。

其推导过程可理解为:若满足以下条件,则不存在脱空区:

3(l/2-e)b>(1-0.15)lb;

由于,e=xl,则可解得:x≤0.217。

并结合以上的描述,综上可见:

1)、当x≤0.033时,可通过验算平均承载力验算矩形地基的承载力;当x>0.033x≤0.033时,可通过验算最大承载力验算矩形地基的承载力。

2)、当x≤0.167时,承载力确定为小偏心受压,进而以计算最大承载力与最小承载力;当x>0.167时,承载力确定为大偏心受压,进而以pkmax=4nk/[3a(1-2x)]计算最大承载力,并确定最小承载力为0。

3)、当x≤0.217时,基底范围存在无脱空区(无拉应力)及小于15%的脱空区;当x>0.217时,地基底范围存在大于15%的脱空区,且不满足抗震规范。

对应的,可得到例如图6所示的版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方法,通过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矩形地基的平均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承载力要求;以及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要求,仅利用平均承载力或者最大承载力,即可完成承载力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判断,无需处理过多的承载力数据,进而,可有效简化数据处理量,降低数据处理的负担。同时,本实施例是基于其发现了最大承载力与平均承载力之间在表征整体承载力上的关联性,才能够克服技术偏见,对承载力数据进行取舍的。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请参考图9,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200,包括:

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所述矩形地基的偏心距、所述矩形地基的基础底面的第一长度、所述矩形地基上的载荷量,以及所述矩形地基的基础底面的面积;

承载力确定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偏心距、所述第一长度、所述载荷量,以及所述面积,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最大承载力与最小承载力;

要求满足模块203,用于:

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矩形地基的平均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承载力要求;所述平均承载力是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与所述最小承载力确定的;

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要求。

可选的,所述要求满足模块203,具体用于:

若所述平均承载力满足第一公式,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条件;

所述第一公式为:pk≤fa;

其中:

pk表示所述平均承载力;

fa表示预设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可选的,所述要求满足模块203,具体用于:

若所述最大承载力满足第二公式,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条件;

所述第二公式为:pkmax≤1.2fa;

其中:

pkmax表示所述最大承载力

fa表示预设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可选的,所述承载力确定模块202,具体用于:

若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根据第三公式,确定所述最大承载力,并根据第四公式,确定所述最小承载力;

所述第三公式为:

所述第四公式为:

若所述比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根据第五公式,确定所述最大承载力,并确定所述最小承载力为0;

所述第五公式为:pkmax=4nk/[3a(1-2x)];

其中:

pkmax表示所述最大承载力;

pkmin表示所述最小承载力;

nk表示所述载荷量;

a表示所述面积。

可选的,所述第二阈值为1/6。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为1/30。

本实施例提供的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通过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矩形地基的平均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承载力要求;以及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要求,仅利用平均承载力或者最大承载力,即可完成承载力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判断,无需处理过多的承载力数据,进而,可有效简化数据处理量,降低数据处理的负担。同时,本实施例是基于其发现了最大承载力与平均承载力之间在表征整体承载力上的关联性,才能够克服技术偏见,对承载力数据进行取舍的。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其均可理解为图9所示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请参考图10,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200,还包括:

无脱空区确定模块205,用于若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对应的区域无脱空区。

请参考图11,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200,还包括:

第一脱空区确定模块204,用于若所述比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对应的区域中脱空区的占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比例阈值。

请参考图12,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200,还包括:

第二脱空区确定模块206,用于若所述比值大于所述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矩形地基对应的区域中脱空区的占比大于所述比例阈值。

可选的,所述比例阈值为15%。

可选的,所述第三阈值为0.217。

本实施例提供的矩形地基承载力的验证装置,通过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矩形地基的平均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承载力要求;以及若所述偏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最大承载力,确定所述矩形地基的承载力满足所述承载力要求,仅利用平均承载力或者最大承载力,即可完成承载力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判断,无需处理过多的承载力数据,进而,可有效简化数据处理量,降低数据处理的负担。同时,本实施例是基于其发现了最大承载力与平均承载力之间在表征整体承载力上的关联性,才能够克服技术偏见,对承载力数据进行取舍的。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3,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30包括:处理器31以及存储器32;其中:

存储器3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存储器还可以是flash(闪存)。

处理器3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3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31集成在一起。

当所述存储器32是独立于处理器3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电子设备30还可以包括:

总线3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32和处理器3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电子执行执行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电子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