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巷道清淤器及井下巷道清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5333发布日期:2018-11-07 10:5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下巷道清淤器及井下巷道清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淤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井下巷道清淤器及井下巷道清淤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井下巷道水沟淤泥一般采用人工清淤,或者定点采用清淤泵清淤,但效果很不好,前者人工作业量大,劳动频率和劳动强度大,极大的影响了井下作业效率,后者清淤泵极易堵塞,并且清淤率低,经常造成水沟堵塞,并且耗电量大,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巷道清淤器,使用方便,清淤效果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巷道清淤方法,使用井下巷道清淤器,使用方便,清淤效果好。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井下巷道清淤器,包括板本体、端板和滤网;

板本体用于设置于井下巷道的内壁,端板的一端设置于板本体的一端部,另一端朝向远离板本体的方向延伸,使板本体与端板之间形成远离端板的一端具有开口的淤泥槽,端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滤网与端板的连接板本体的一侧抵靠且设置于板本体内。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底板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侧板的一侧和第二侧板的一侧,第一侧板的另一端和第二侧板的另一端均朝向远离底板的方向延伸,端板分别与底板的端部、第一侧板的端部和第二侧板的端部连接使第一侧板、底板、第二侧板和端板之间形成远离端板的一端具有开口的淤泥槽,滤网与端板的连接底板的一侧抵靠且设置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的内壁。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滤网的远离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抓手。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抓手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滤网的远离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连接环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内,第二连接环设置于第二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板本体还包括第二抓手,第二抓手的一端与第一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侧连接,第二抓手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侧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板本体还包括与第二抓手间隔设置的第三抓手,第三抓手的一端与第一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侧连接,第三抓手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侧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抓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环,第二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环,第一卡环卡设在第一卡槽内且第二卡环卡设在第二卡槽内使第二抓手相对于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转动。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板本体包括弧形板,端板与弧形板的端部连接使弧形板与端板之间形成远离端板的一端具有开口的淤泥槽,滤网与端板的连接弧形板的一侧抵靠且设置于弧形板的内壁。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端板和滤网的形状与弧形板的形状对应。

一种井下巷道清淤方法,在井下巷道内设置多个上述井下巷道清淤器,井下巷道从高到低处设置的井下巷道清淤器的滤网的孔径依次减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井下巷道清淤器的有益效果包括:

将井下巷道清淤器设置在井下巷道内,板本体与井下巷道的内壁贴合,混有淤泥的污水在井下巷道内流动,从淤泥槽的开口一端流进淤泥槽内,污水依次通过滤网和端板的通孔,而污水中的淤泥和杂物在淤泥槽内,一段时间后,将井下巷道清淤器从井下巷道内取出,并将淤泥槽内的淤泥取出,进行清淤。清淤更加方便、彻底,极大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井下巷道清淤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对井下巷道内的污水进行逐级过滤,达到清淤彻底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下巷道清淤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下巷道清淤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下巷道清淤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下巷道清淤器的第二视图。

图标:110-板本体;120-端板;130-滤网;111-开口;112-淤泥槽;121-通孔;113-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15-底板;131-第一抓手;116-第二抓手;117-第三抓手;118-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井下巷道清淤器包括板本体110、端板120和滤网130。

板本体110用于设置于井下巷道的内壁,端板120的一端设置于板本体110的一端部,另一端朝向远离板本体110的方向延伸,使板本体110与端板120之间形成远离端板120的一端具有开口111的淤泥槽112,端板12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21,滤网130与端板120的连接板本体110的一侧抵靠且设置于板本体110内。

将井下巷道清淤器设置在井下巷道内,板本体110与井下巷道的内壁贴合,混有淤泥的污水在井下巷道内流动,从淤泥槽112的开口111一端流进淤泥槽112内,污水依次通过滤网130和端板120的通孔121,而污水中的淤泥和杂物在淤泥槽112内,一段时间后,将井下巷道清淤器从井下巷道内取出,并将淤泥槽112内的淤泥取出,进行清淤。清淤更加方便、彻底,极大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将滤网130与端板120抵靠,可以对滤网130进行支撑,通过端板120承受污水的冲力以及淤泥的压力,避免损坏滤网130,延长井下巷道清淤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板本体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4和底板115,底板115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侧板113的一侧和第二侧板114的一侧,第一侧板113的另一端和第二侧板114的另一端均朝向远离底板115的方向延伸,端板120分别与底板115的端部、第一侧板113的端部和第二侧板114的端部连接使第一侧板113、底板115、第二侧板114和端板120之间形成远离端板120的一端具有开口111的淤泥槽112,滤网130与端板120的连接底板115的一侧抵靠且设置于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4和底板115的内壁。

井下巷道是方形,上述板本体110方便设置在方形的井下巷道内,设置在板本体110上的端板120和滤网130均为方形,从而对污水进行清淤。

可选地,滤网130的远离底板1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抓手131。可以通过第一抓手131将滤网130取出或者对滤网130进行安装,操作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第一抓手131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滤网130的远离底板1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连接环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内,第二连接环设置于第二安装孔内。

第一连接环能够在第一安装孔内转动,第二连接环能够在第二安装环内转动,需要使用第一抓手131的时候,手持第一抓手131,将滤网130提起或者放下;不需要使用第一抓手131的时候,由于第一抓手131的重力作用,第一抓手131能够转动至淤泥槽112内,不影响井下巷道的盖板的安装。

板本体110还包括第二抓手116,第二抓手116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13的远离底板115的一侧连接,第二抓手116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114的远离底板115的一侧连接。

板本体110还包括与第二抓手116间隔设置的第三抓手117,第三抓手117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13的远离底板115的一侧连接,第三抓手117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114的远离底板115的一侧连接。

板本体110和端板120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抓手116和第三抓手117的安装,可以将板本体110以及端板120提起或者放下,方便井下巷道清淤器的安装或者拆卸,以便清淤。

第二抓手116和第三抓手117的安装方式一致,第二抓手11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侧板113的远离底板1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环,第二侧板114的远离底板11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环,第一卡环卡设在第一卡槽内且第二卡环卡设在第二卡槽内使第二抓手116相对于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转动。

第一卡槽的设置,是第二抓手116的一端能够在第一卡环内转动,第二卡槽的设置,使第二抓手116的另一端能够在第二卡环内转动,需要使用第二抓手116的时候,手持第二抓手116,将板本体110和端板120提起或者放下;不需要使用第二抓手116的时候,由于第二抓手116的重力作用,第二抓手116能够转动至淤泥槽112内,不影响井下巷道的盖板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4、底板115和端板120均为钢板,滤网130的框架由钢筋焊接而成,保证了井下巷道清淤器的强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板本体110包括弧形板118,端板120与弧形板118的端部连接使弧形板118与端板120之间形成远离端板120的一端具有开口111的淤泥槽112,滤网130与端板120的连接弧形板118的一侧抵靠且设置于弧形板118的内壁。

井下巷道是圆形,上述板本体110方便设置在圆形的井下巷道内,端板120和滤网130的形状与弧形板118的形状对应,设置在板本体110上的端板120和滤网130均为弧形,从而对污水进行清淤。

可选地,滤网130的上端也可以设置上述第一抓手131,弧形板118的两侧也可以设置上述第二抓手116和第三抓手117,第一抓手131、第二抓手116和第三抓手117的安装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的一致。

本实施例中,板本体110的形状可以根据井下巷道的形状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做具体的限定,端板120和滤网130的形状与板本体110的形状相对应,只要能够进行清淤即可。

井下巷道清淤方法,在井下巷道内设置多个上述井下巷道清淤器,井下巷道从高到低处设置的井下巷道清淤器的滤网130的孔径依次减小。能够对井下巷道内的污水进行逐级过滤,达到清淤彻底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由于井下巷道存在高度差,井下巷道存在低洼处和高点处,低洼处容易聚集淤泥,所以,在低洼处设置的井下巷道清淤器的数量较多。

污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在流动的过程中,先使用滤网130孔径较大的井下巷道清淤器对污水进行第一次清淤,再逐渐使用滤网130孔径较小的井下巷道清淤器对污水进行第二次清淤、第三次清淤等,清淤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