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5416发布日期:2018-12-14 22:32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背景技术

下沉式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在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不包括调节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

例如申请号:cn201610115141.7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沉式绿地灌溉系统,尤其是一种城市中道路两侧下沉式绿地灌溉系统。一种城市道路两侧下沉式绿地灌溉系统,所述下沉式绿地设置于道路与人行道之间,在道路边缘设置有与道路表面平齐的排水窗,所述排水窗连通道路与下沉式绿地;在所述下沉式绿地靠近人行道的边缘设置有与绿地表面平齐的排水窗,所述排水窗连通下沉式绿地与蓄水渠;在下沉式绿地上安装有灌溉装置,所述灌溉装置与蓄水渠连通。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2、减少了洒水车的出动次数,降低了对交通的影响,减少了尾气排放。3、节省了绿地的养护费用。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传统的下沉式绿地在较大降雨时,因种植土层的渗透率同溢水头低于蓄水高度的上涨率,使得下沉式绿地内蓄水过溢流出,导致增加地下水排水系统的压力;长时间段使用过后,下沉式绿地内的溢水头亦可能被杂物所附着堵塞,导致在降雨条件下时绿地中雨水外溢情况的发生。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以解决传统的下沉式绿地在较大降雨时,因种植土层的渗透率同溢水头低于蓄水高度的上涨率,使得下沉式绿地内蓄水过溢流出,导致增加地下水排水系统的压力;长时间段使用过后,下沉式绿地内的溢水头亦可能被杂物所附着堵塞,导致在降雨条件下时绿地中雨水外溢情况的发生问题。

本发明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包括侧沿石、倒角结构、矩形溢流孔、种植土层、砂砾层、海绵层、海绵条、第一圆形孔、土工布过滤层、第二圆形孔、矩形壳体、蓄水腔、圆孔、溢流井、地下水管渠、溢水头、圆筒、圆柱、矩形框架、帆布、轴承、毛刷板和毛刷;矩形状的所述侧沿石内端从上至下依次为所述种植土层、所述砂砾层及原状土层;所述侧沿石内端正中心位置设置有一道混凝土浇筑形成的所述溢流井;所述溢流井内腔与所述地下水管渠相连通;所述溢流井底端掩埋在原状土层内,其顶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溢水头,且溢水头位于种植土层的顶侧;所述侧沿石内端顶端边缘均为所述倒角结构,且侧沿石的四处所述倒角结构端面上均呈间隔排列状开设有若干处与所述侧沿石底端面相连通的所述矩形溢流孔;所述种植土层内部与砂砾层接壤部位设置有一层所述海绵层;所述海绵层正中心部位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一圆形孔,且海绵层通过所述第一圆形孔套接在所述溢流井外沿。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层顶端面相对应于所述侧沿石上所开设的若干处所述矩形溢流孔部位处均设置有与其为一体式结构的所述海绵条,且海绵条分别穿过所述种植土层插接在与其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矩形溢流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井相对于所述砂砾层内部中下部位处设置有通过混凝土浇筑相连接的所述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内部的所述蓄水腔与所述溢流井内腔相连通;所述矩形壳体顶端面开设有若干处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的所述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砂砾层内部中下部位设置有一层所述土工布过滤层,且土工布过滤层正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二圆形孔;所述土工布过滤层通过所述第二圆形孔套接在所述溢流井外沿,且所述土工布过滤层铺垫在所述矩形壳体顶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溢水头顶端面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圆筒,且圆筒内径通过一组所述轴承转动连接有一根所述圆柱。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顶端面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矩形框架,且矩形框架内端固定连接有一张与其内端尺寸相一致的所述帆布。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底端面中心偏左部位处固定连接有一根所述毛刷板;所述毛刷板尾部右端面镶嵌有若干与所述溢水头溢流口相接触的所述毛刷,当所述圆柱转动时,所述毛刷板尾部右端面所镶嵌的所述毛刷沿所述溢水头溢流口摩擦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层、土工布过滤层、矩形壳体的横向外轮廓尺寸均与所述侧沿石内端横向轮廓尺寸相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较大降雨时,侧沿石内蓄水高度不断上涨,因种植土层的渗透率同溢水头低于蓄水高度的上涨率,当侧沿石内蓄水高度即将超过侧沿石高度时,因侧沿石内端顶端边缘均为倒角结构,且侧沿石的四处倒角结构端面上均呈间隔排列状开设有若干处与侧沿石底端面相连通的矩形溢流孔,故即将溢出的大部分雨水将流入至矩形溢流孔内,与矩形溢流孔内的海绵条接触,通过海绵吸水的特性,进入的雨水将沿海绵条快速吸附至海绵层内,后续的吸附雨水从海绵层内流淌至砂砾层内,从而避免大量雨水外溢,起到相应的调蓄和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作用。

日常条件下,空气流动时,其风力可吹动帆布带动圆柱通过轴承沿圆筒转动,转动的同时,毛刷板尾部右端面所镶嵌的毛刷沿溢水头溢流口摩擦转动,从而将可能附着在溢水头溢流口的杂物等清除,避免杂物堵塞住溢水头溢流口,导致绿地中雨水外溢情况的发生,无需人工清理,利用自然界风的能量进行清理操作,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纵向剖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图1中溢水头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图1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海绵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土工布过滤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侧沿石,102-倒角结构,103-矩形溢流孔,2-种植土层,3-砂砾层,4-海绵层,401-海绵条,402-第一圆形孔,5-土工布过滤层,501-第二圆形孔,6-矩形壳体,601-蓄水腔,602-圆孔,8-溢流井,9-地下水管渠,10-溢水头,11-圆筒,12-圆柱,13-矩形框架,14-帆布,15-轴承,16-毛刷板,17-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包括侧沿石1、倒角结构102、矩形溢流孔103、种植土层2、砂砾层3、海绵层4、海绵条401、第一圆形孔402、土工布过滤层5、第二圆形孔501、矩形壳体6、蓄水腔601、圆孔602、溢流井8、地下水管渠9、溢水头10、圆筒11、圆柱12、矩形框架13、帆布14、轴承15、毛刷板16和毛刷17;矩形状的所述侧沿石1内端从上至下依次为所述种植土层2、所述砂砾层3及原状土层;所述侧沿石1内端正中心位置设置有一道混凝土浇筑形成的所述溢流井8;所述溢流井8内腔与所述地下水管渠9相连通;所述溢流井8底端掩埋在原状土层内,其顶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溢水头10,且溢水头10位于种植土层2的顶侧;所述侧沿石1内端顶端边缘均为所述倒角结构102,且侧沿石1的四处所述倒角结构102端面上均呈间隔排列状开设有若干处与所述侧沿石1底端面相连通的所述矩形溢流孔103;所述种植土层2内部与砂砾层3接壤部位设置有一层所述海绵层4;所述海绵层4正中心部位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一圆形孔402,且海绵层4通过所述第一圆形孔402套接在所述溢流井8外沿。

其中,所述海绵层4顶端面相对应于所述侧沿石1上所开设的若干处所述矩形溢流孔103部位处均设置有与其为一体式结构的所述海绵条401,且海绵条401分别穿过所述种植土层2插接在与其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矩形溢流孔103内,故即将溢出的大部分雨水将流入至所述矩形溢流孔103内,与所述矩形溢流孔103内的所述海绵条401接触,通过海绵吸水的特性,进入的雨水将沿所述海绵条401快速吸附至所述海绵层4内。

其中,所述溢流井8相对于所述砂砾层3内部中下部位处设置有通过混凝土浇筑相连接的所述矩形壳体6;所述矩形壳体6内部的所述蓄水腔601与所述溢流井8内腔相连通;所述矩形壳体6顶端面开设有若干处与所述蓄水腔601相连通的所述圆孔602,利于储蓄在所述砂砾层3内部雨水流入至所述蓄水腔601内,最终流淌入所述溢流井8内。

其中,所述砂砾层3内部中下部位设置有一层所述土工布过滤层5,且土工布过滤层5正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二圆形孔501;所述土工布过滤层5通过所述第二圆形孔501套接在所述溢流井8外沿,且所述土工布过滤层5铺垫在所述矩形壳体6顶端面上,通过所述土工布过滤层5防止所述砂砾层3中的细微砂砾堵塞住所述圆孔602,且通过所述土工布过滤层5材质的特性,也利于雨水的渗透。

其中,所述溢水头10顶端面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圆筒11,且圆筒11内径通过一组所述轴承15转动连接有一根所述圆柱12。

其中,所述圆柱12顶端面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矩形框架13,且矩形框架13内端固定连接有一张与其内端尺寸相一致的所述帆布14。

其中,所述矩形框架13底端面中心偏左部位处固定连接有一根所述毛刷板16;所述毛刷板16尾部右端面镶嵌有若干与所述溢水头10溢流口相接触的所述毛刷17,当所述圆柱12转动时,所述毛刷板16尾部右端面所镶嵌的所述毛刷17沿所述溢水头10溢流口摩擦转动,故日常条件下,空气流动时,其风力可吹动所述帆布14带动所述圆柱12通过所述轴承15沿所述圆筒11转动,转动的同时,所述毛刷板16尾部右端面所镶嵌的所述毛刷17沿所述溢水头10溢流口摩擦转动,从而将可能附着在所述溢水头10溢流口的杂物等清除,避免杂物堵塞住所述溢水头10溢流口。

其中,所述海绵层4、土工布过滤层5、矩形壳体6的横向外轮廓尺寸均与所述侧沿石1内端横向轮廓尺寸相一致。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较大降雨时,侧沿石1内蓄水高度不断上涨,因种植土层2的渗透率同溢水头10低于蓄水高度的上涨率,当侧沿石1内蓄水高度即将超过侧沿石1高度时,因侧沿石1内端顶端边缘均为倒角结构102,且侧沿石1的四处倒角结构102端面上均呈间隔排列状开设有若干处与侧沿石1底端面相连通的矩形溢流孔103,故即将溢出的大部分雨水将流入至矩形溢流孔103内,与矩形溢流孔103内的海绵条401接触,通过海绵吸水的特性,进入的雨水将沿海绵条401快速吸附至海绵层4内,又因海绵层4处于种植土层2与砂砾层3接壤部位,故当海绵层4内吸附雨水过溢时,雨水将沿砂砾层3流淌临时储蓄,从而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雨水的不断从海绵层4渗入至砂砾层3内后,雨水最终接触到铺垫在矩形壳体6顶端面的土工布过滤层5,因土工布过滤层5材质的特性,雨水可迅速渗透过土工布过滤层5通过圆孔602进入到矩形壳体6的蓄水腔601内,又通过土工布过滤层5阻挡,可避免砂砾层3的细微砂砾堵塞圆孔602,进入至蓄水腔601内雨水因蓄水腔601与溢流井8内腔相连通,故雨水流淌入溢流井8内,又因溢流井8与地下水管渠9相连通,故雨水最终排入地下水管渠9;

日常条件下,空气流动时,其风力可吹动帆布14带动圆柱12通过轴承15沿圆筒11转动,转动的同时,毛刷板16尾部右端面所镶嵌的毛刷17沿溢水头10溢流口摩擦转动,从而将可能附着在溢水头10溢流口的杂物等清除,避免杂物堵塞住溢水头10溢流口,导致绿地中雨水外溢情况的发生。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