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的无风管通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75488发布日期:2019-03-08 23:41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的无风管通风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的无风管通风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将水处理设施由露天转移到地下,具有封闭性强、环境友好,占地面积小,能够带动提升周边地块品质,与绿化、水景有机结合、美观性好等优点,得到各地政府和周边居民的认可,建设需求急剧增加,已成为城市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新方向。

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一般分三层:地面层通常包括若干通风井、出入口等,其余大部分为覆土绿化;地下一层为设备起吊及人员巡视检修空间,大部分区域与室外空间隔断,相对封闭;地下二层为污水池,通常为避免污水池散发的臭气影响地下一层人员巡视检修区的空气环境,将污水池恶臭区域上铺设盖板,形成封闭状态;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组成地下箱体结构。其中地下一层是人员主要逗留区,由于相对封闭,自然通风条件差,并且从污水池恶臭区域上方盖板会渗透出污染物,必须设置机械通风系统为大空间通风,保证空气质量。

目前我国已建的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中,机械通风系统除设置送排风机外,普遍布置大量送排风管吊装在地下一层结构顶板下部,由于地下一层需要考虑水处理设备起吊检修空间,一般具有面积大、净空高的特点,机械通风量大,所以风管断面尺寸较大,其宽度可达2~3m,高度0.5~1m。大断面风管占用了大部分管线空间,往往与电缆桥架、消防水管、再生水或给水管道、除臭管道交叉冲突较多,同时与地下一层结构顶板主次梁交叉,不易布置。为避免以上冲突矛盾并保证不同类型管道必要的管道间距,大断面风管往往造成整个地下箱体埋深增加1~2m,导致土建工程投资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的风管也会造成安装维修保养工程量大,施工吊装困难等难题。从通风效果来看,这种传统设置送排风管的通风方式普遍存在通风换气死区、通风均匀性差、运行能耗大、噪声大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取消风管系统,提供一种适用于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的无风管通风方法,具有通风效率与排污效率高、空气龄低、通风滞止区少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的整体埋深,降低风机压头,节省工程建设初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适用于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的无风管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包括送风廊道、设置于送风廊道两端的送风机和送风井、目标通风区域、排风机和排风井,送风廊道通过出口调节百叶与通风目标区域连通;

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开启送风机后室外新鲜空气进入送风井;

步骤2,新鲜空气经过位于送风井内的阵列消声器后进入送风机;

步骤3,新鲜空气经过送风机增压后至送风机出风口的阵列消声器;然后通过电动调节阀至送风廊道;

步骤4,调节送风廊道的出口百叶,通过送风廊道将进风单元的空气以单向活塞流的形式送至通风目标区域;

步骤5,在目标区域末端设置排风单元,通过排风机排出携带室内气态污染物的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廊道设置于通风目标区域的一侧,且沿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的宽度方向布置。

进一步地,送风廊道两端设进风单元,所述进风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送风廊道两端的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内设有送风机,进风通道通过送风井与室外连通;所述送风井侧面进风口设消声防雨百叶,送风机为大型轴流风机,变频立式安装,配套减震支座、集流器、扩压器及导流板。

进一步地,排风机为大型轴流风机,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地下一层的顶部设排风机支撑板,为提高通风效率,排风机通过减震器水平安装固定于支撑板。

进一步地,排风机下方为阵列消声筒,阵列消声筒通过可拆卸螺栓固定于排风井下方顶板上,阵列消声筒内含阵列消声器,阵列消声筒底部设双层百叶风口,步骤5中,空气依次通风双层百叶风口、阵列消声器、排风机、风井、消声防雨百叶排出。

进一步地,通风目标区域内若有构建筑物,为降低构建筑物背风处污染物浓度,则在该位置设置诱导风机。

本发明的优点是:(1)实现了该目标通风区域内的无通风管道布置,具备美观的同时又减少了地下式水处理厂的埋深,降低了土建初投资;(2)通过取消风管布置,避免风管与其他管道以及地下一层结构顶板主次梁的交叉冲突,在降低风管初投资的同时解决了风管安装维护难题;(3)通过减小风机压头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与风机运行噪声。(4)缩小了内部气流滞止区,实现了大空间内部的类单向活塞流;(5)降低了大空间内部巡检区域的空气龄与污染物(主要是h2s)浓度,提高了通风效率与排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整体布置图。

图2为图1的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中进风单元详图。

图4为本发明中排风单元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的无风管通风系统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其他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可参照本实施例设置。

如图1-4,图中标记1-17分别为:送风机1、弹簧减震器2、阵列消声器3、电动调节阀4、消声防雨百叶5、出口调节百叶6、运行检修人员7、污水潜水搅拌器8、双层百叶风口9、进风通道10、风井11、导流板12、排风机13、排风机支撑板14、排风机减震器15、阵列消声筒16、密封盖板17。

实施例: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的无风管通风系统,具有通风效率与排污效率高、空气龄低、通风滞止区少、送排风的均匀性好、运行能耗与噪声低等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的整体埋深,降低风机压头,节省工程建设初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如图3所示,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的无风管通风系统由进风单元、送风廊道、通风目标区域、排风单元组成。

进风单元含:送风机1、弹簧减震器2、阵列消声器3、电动调节阀4、消声防雨百叶5、进风通道10、风井11、导流板12。

送风机1为大型轴流风机,变频立式安装,配套减震支座、集流器、扩压器及导流板。

阵列消声器3需专业厂家定做以满足降噪要求及风井内安装要求。阵列消声器采用不锈钢支架模块化固定风井内,同时又能方便拆装清洗。

位于送风廊道两端的送风机向送风廊道内送入新鲜空气,送风方向为沿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的宽度方向。送风管廊作为静压箱,能够起到减小气流动压,增加气流静压,提高气流均匀性,降低噪音等作用。送风管廊朝向通风目标区域一侧设置出口调节百叶6,通过出口调节百叶6将进风单元的空气以类单向活塞流的形式送至通风目标区域。

排风单元包括:双层百叶风口9、阵列消声器3、风井11、排风机13、排风机支撑板14、排风机减震器15、阵列消声筒16、消声防雨百叶5。

排风机13为大型轴流风机,为提高通风效率,通过排风机减震器15水平安装固定于排风机支撑板14。

排风机下方为阵列消声筒16,该筒为防腐金属材质,通过可拆卸螺栓等固定于风井下方顶板上。阵列消声筒内含阵列消声器3及双层百叶风口9。

采用本发明的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的无风管通风系统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开启送风机1后室外新鲜空气通过消声防雨百叶5进入送风井11;

步骤2,新鲜空气经过位于送风井内的阵列消声器3后进入送风机1;

步骤3,新鲜空气经过送风机1增压后至送风机出风口的阵列消声器3;然后通过电动调节阀4至送风廊道;

步骤4,通过调节作为静压箱的送风廊道的出口调节百叶6,将两处进风单元的空气以类单向活塞流的形式送至通风目标区域;

步骤5,通风目标区域末端设置4处排风单元,空气依次通风双层百叶风口9、阵列消声器3、排风机13、风井11,消声防雨百叶5排出。

在该实例中,地下一层为设备起吊及巡视空间,地下二层为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顶部附图绿化。其中,地下式水处理构筑物为生物反应池及二沉池,为防止臭气溢出,池面上部加盖密封并设置臭气收集装置,池内内部相对通风目标区域为负压,在该实例中通风目标区域为水处理构筑物上方的设备起吊及巡视空间。当某格池清淤检修时,将所在区域的盖板打开,机械进风系统在打开的盖板处上方形成正压,将新鲜空气不断压入池子内部,同时除臭系统对池子内部进行抽风,使池子内部形成负压,使排空的池子内部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不会泄露至地下一层的空间内。对池子内部通风换气一段时间后,使用移动式仪表对池子内部环境进行检测,直到池子内部环境满足人员安全要求后人员方可进入。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1)实现了该目标通风区域内的无通风管道布置,具备美观的同时又减少了地下式水处理厂的埋深,降低了土建初投资;(2)通过取消风管布置,避免风管与其他管道以及地下一层结构顶板主次梁的交叉冲突,在降低风管初投资的同时解决了风管安装维护难题;(3)通过减小风机压头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与风机运行噪声;(4)缩小了内部气流滞止区,实现了大空间内部的类单向活塞流;(5)降低了大空间内部巡检区域的空气龄与污染物(主要是h2s)浓度,提高了通风效率与排污效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