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2363发布日期:2020-04-24 18:4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该地漏芯和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特别适用于安装在隔层排水系统的建筑物中。



背景技术:

地漏是接纳并传输地面积水至排水管道系统的装置。

在采用隔层排水系统的建筑物中,从地漏所在的地面到其下面的排水系统的排水横管的距离一般会在300mm以上,有的甚至会超过600mm。现有技术中的地漏有多种形式。其中,由地漏壳体和地漏芯采用分离结构设计构成的地漏是一种较好的结构形式。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1988296a的发明专利中公布的水封式地漏,具有排水顺畅,密封良好,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更优的结构。但其还没有充分利用排水系统中的排水竖管的内部空间,其排水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其通过在地漏芯中设置固定把手以便于取出地漏芯的做法,又会产生把手易挂毛发的问题。再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20007765.9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布的机械式密封地漏,其通过卡台与卡槽相配合锁定地漏芯的结构虽然可以起到锁定地漏芯进而可以当出现返水时防止地漏芯被顶脱的目的,但长期使用后,在需要取出地漏芯时,会十分困难,而防止返水倒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马桶、浴室柜等各个终端都有这个功能时,才可以实现防止返水倒流的目的。现在市场上只靠水封防臭的马桶依然占统治地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地漏芯及其地漏的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其的结构设计提高其排水速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增设地漏芯提手,提高地漏芯取出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通过增设地漏芯出水口密封防臭盖,使其多一种机械式密封防臭效果。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增设地漏芯专用密封件,提高地漏芯安装的密封性。

本发明最后一个目的是通过在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与地漏芯相接触的接口内预设安装升级地漏芯接口的空间,从而达到日后不需要更换地漏壳体,就可以对地漏芯升级,同时不会减小升级地漏芯的管径,不会降低升级地漏芯的排水速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地漏芯及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

现有技术中的地漏芯由凸台、第一导流管、第一过渡管、与第一过渡管竖向并列的出水口、水封隔板、过水通道和u型管按上下顺序依次相连而成,凸台由第一导流管顶端向外延伸的边缘构成,第一导流管呈圆管型,第一过渡管的管壁其上与第一导流管的管壁相连其下与u型管的管壁的半周和水封隔板相连呈变径圆弧结构,水封隔板位于u型管中间呈竖板型,过水通道位于u型管内的水封隔板下面,u型管竖向呈圆管型底部呈半球型,第一导流管的外直径>u型管的外直径,其地漏芯的长度<128mm。

为了提高地漏芯的排水速度,本发明地漏芯是在现有技术中的地漏芯的第一导流管和第一过渡管的接口处增设了一导流管。

本发明地漏芯的一个设置方案是增设了的导流管称之为第二导流管,其管径与第一导流管的管径相同,128mm≤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的长度≤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装在所述地漏中其底部达到排水系统的排水横管和排水竖管交接位置。

本发明地漏芯的另一个设置方案是增设了的导流管称之为第二过渡管和第二导流管,128mm≤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的长度≤所述增设了导流管后的地漏芯装在所述地漏中其底部达到排水系统的排水横管和排水竖管交接位置,第二过渡管呈变径圆弧结构,第二导流管呈圆管型,u型管的外直径≤第二导流管的外直径≤第一导流管的外直径减去第一导流管的外侧壁到排水竖管内侧壁的间距,通过对第一过渡管向排水竖管内侧壁的变形设置,使水封隔板的竖向中线相交的垂面与u型管相交的一外侧壁的交线成为与排水竖管的内侧壁的相内切线,设置水封隔板的竖向中线相交的垂面与u型管相交的一外侧壁的交线及其向上延长线在与所述垂面上位移排水竖管的内侧壁到第一导流管的外侧壁的间距后所得到的竖线成为与第一过渡管的部分外侧壁、第二导流管的外侧壁、第二过渡管的外侧壁和第一导流管的外侧壁的相内切线。

进一步,为了提高地漏芯取出的便利性,在第一导流管顶端向外延伸的凸台处设置一提手,设置所述凸台的截面呈台阶型,提手的半径与凸台内的凹槽结构相适应,提手与凸台间折叠连接。

进一步,为了使地漏芯多一种机械式密封防臭效果,在地漏芯的出水口处铰连设置一密封防臭盖,防臭盖在排水时可以打开,停止排水时依靠自然重力可以关闭。

进一步,为了提高地漏芯安装的密封性,所以在第一导流管的上部和凸台的外周设置一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截面整体呈台阶型。

本发明地漏由地漏壳体和本发明地漏芯组成。

现有技术中的地漏壳体由地漏箅子和地漏壳体主体组成,地漏箅子表面带有排水孔,地漏壳体主体由至少一个向上的接口端和一个向下的接口端按照上下顺序相连而成,地漏箅子盖在地漏壳体主体一个向上的接口端上构成所述地漏壳体,地漏芯依靠其上的凸台吊装在地漏壳体主体内再盖上地漏箅子构成现有技术中的地漏,现有技术中的地漏向下的接口端即地漏壳体主体向下的接口端再固定连接在其下的排水系统的排水竖管上。

在地漏芯采用插装的结构与地漏壳体主体接触时,虽然可以便于取出地漏芯,但没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20007765.9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布的卡固结构和螺接结构抵御返溢能力强。

为了保留其优点,同时为了日后当条件成熟时,可以在不需要更换地漏壳体的情况下,就可以对地漏芯升级成卡固结构和螺接结构。所以在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与地漏芯相接触的接口内预设了安装升级地漏芯接口的空间进而构成本发明地漏的地漏壳体。

预设安装升级地漏芯接口的空间具体的设置方式为:25mm≥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与所述地漏芯相接触的接口的高度≥12.8mm。所述地漏芯上的凸台的外径+4mm≥所述地漏壳体主体向上的与所述地漏芯相接触的接口的内径≥所述地漏芯上的凸台的外径+2mm。

本发明地漏芯和装有该地漏芯的地漏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提高了其排水速度,针对上述增设了同管径导流管的地漏芯,本人专门做了对比实验,相同量的水,流过现有技术中的地漏芯和本发明的加长100mm、加长200mm的地漏芯的用时分别是46秒、40秒、32秒,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隔层排水系统中的排水横管和排水竖管的交接位置距离其上的地面的高度差是不同的,有的会达到600mm以上,所以这样的对比试验是有实际意义的。

提高了地漏芯取出的便利性。

使其多了一种机械式密封防臭效果。

提高地漏芯安装的密封性。

日后当条件成熟时,只需要把原地漏芯取出,清洁地漏壳体主体后,在预设的接口内通过胶粘剂固定连接上一个卡固结构或者螺接结构的连接口,从而不需要更换地漏壳体,就可以对地漏芯升级,同时不会减小升级地漏芯的管径,不会降低升级地漏芯的排水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地漏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地漏芯第一个实施例安装在一地漏壳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地漏芯第一个实施例提手竖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地漏芯第一个实施例提手平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地漏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地漏芯第二个实施例安装在一地漏壳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地漏芯第二个实施例设置有防臭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地漏装有本发明地漏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现有技术中地漏芯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本发明的三具体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附图1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地漏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地漏芯由凸台21、第一导流管22、第一过渡管25、与第一过渡管25竖向并列的出水口26、水封隔板27、过水通道28和u型管29按上下顺序依次相连而成。凸台21由第一导流管22顶端向外延伸的边缘构成,第一导流管22呈圆管型,第一过渡管25的管壁其上与第一导流管22的管壁相连其下与u型管29的管壁的半周和水封隔板27相连呈变径圆弧结构,水封隔板27位于u型管29中间呈竖板型,过水通道28位于u型管29内的水封隔板27下面,u型管29竖向呈圆管型底部呈半球型。第一导流管22的外直径>u型管29的外直径,现有技术中地漏芯的长度<128mm。

附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地漏芯第一个实施例安装在一地漏壳体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所示的是本发明地漏芯第一个实施例提手竖立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所示的是本发明地漏芯第一个实施例提手平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4所示,本发明地漏芯是在如附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地漏芯的基础上,设置其凸台21的截面呈台阶型;并在凸台21上设置了提手212,提手212的半径与凸台21内的凹槽结构相适应,提手212与凸台21间折叠连接;在第一导流管22的上部和凸台21的外周上设置一密封件211,所述密封件211的截面整体呈台阶型;在第一导流管22和第一过渡管25的接口处增设一导流管,所述增设了的导流管称之为第二导流管23,第二导流管23的管径和第一导流管22的管径相同,使整个地漏芯的长度可以达到装在地漏壳体主体12中时距离排水系统3的排水竖管32和排水横管31的交接位置上30mm处。

附图5所示的是本发明地漏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所示的是本发明地漏芯第二个实施例安装在一地漏壳体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所示的是本发明地漏芯第二个实施例设置有防臭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7所示,本发明地漏芯是在如附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地漏芯的基础上,设置其凸台21的截面呈台阶型;在第一导流管22的上部和凸台21的外周上设置一套装密封件211,所述密封件211的截面整体呈台阶型;在第一导流管22和第一过渡管25的接口处增设一导流管,所述增设了的导流管称之为第二过渡管24和第二导流管23,第二过渡管24呈变径圆弧结构,第二导流管23呈圆管型,第二导流管23的外直径=第一导流管22的外直径减去第一导流管22的外侧壁到排水竖管31内侧壁的间距,通过对第一过渡管25向排水竖管31内侧壁的变形设置,使水封隔板27的竖向中线相交的垂面与u型管29相交的一外侧壁的交线成为与排水竖管31的内侧壁的相内切线,设置水封隔板27的竖向中线相交的垂面与u型管29相交的一外侧壁的交线及其向上延长线在与所述垂面上位移排水竖管31的内侧壁到第一导流管22的外侧壁的间距后所得到的竖线成为与第一过渡管25的部分外侧壁、第二导流管23的外侧壁、第二过渡管24的外侧壁和第一导流管22的外侧壁的相内切线,使整个地漏芯的长度可以达到装在地漏壳体主体12中时距离排水系统3的排水竖管32和排水横管31的交接位置处;在出水口26处铰连设置一密封防臭盖261,防臭盖261在排水时可以打开,停止排水时依靠自然重力可以关闭。

附图8所示的是本发明地漏装有本发明地漏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本发明地漏仍然由地漏壳体和地漏芯组成,所述地漏壳体由地漏箅子11和地漏壳体主体12组成,地漏箅子11表面带有排水孔111,地漏壳体主体12由三个向上的接口端、一个向下的接口端按照上下顺序相连而成,地漏箅子11盖在地漏壳体主体12一个向上的接口端上构成所述地漏壳体,所述地漏芯依靠其上的凸台21吊装在地漏壳体主体12内再盖上地漏箅11构成所述地漏,所述地漏向下的接口端即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下的接口端再固定连接在其下的排水系统3的排水竖管31上,其中,该地漏中装有如图5所述本发明的地漏芯;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与所述地漏芯相接触的接口122的高度=12.8mm,设置所述地漏壳体主体12向上的与所述地漏芯相接触的接口122的内径=所述地漏芯上的凸台21的外径+4mm进而构成本发明地漏的地漏壳体。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发明构思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