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建筑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0314发布日期:2019-04-13 01:09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建筑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地建筑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山地建筑是一种特有的建筑设计形式,由于它独有的建筑形式还有良好的自然风光,满足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居住理念,使其在众多的建筑形式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下最为热门和流行的居住选择。由于山地资源的特殊的地形地势,导致山地建筑的外貌以及施工技术等都有别于平地建筑,也促进了山地建筑的独特性的形成。

传统的山地建筑在施工时,常常需要在山体位置挖一个深坑,然后在深坑内浇注混凝土,当混凝土完全凝固成型后,将凝固后的混凝土作为地基,然后再在地基上施工搭建房屋。

但是当建筑房屋搭建完毕后,由于建筑房屋的背侧靠近山体,因此当降雨时,雨水将沿着山体表面流至建筑房屋背侧。此时建筑房屋的背侧很容易出现漏水甚至坍塌现象,加重了建筑房屋的损坏,影响了建筑房屋的使用寿命,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地建筑的防水结构,具有降低建筑房屋损坏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山地建筑的防水结构,包括地基、设置于所述地基一侧的挡水坡,所述挡水坡背离所述地基的一侧倾斜设置有坡面,所述挡水坡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坡面上均布有若干连通所述空腔的透水孔,所述地基侧壁贯穿有若干排水孔,若干所述排水孔连通所述空腔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山地上建筑并使用上述防水结构时,将房屋搭建于地基上,并使得房屋的背侧抵紧于挡水坡。当降雨时,雨水沿着山体表面向下流动,当雨水撞击至坡面位置时,雨水直接沿着透水孔流入空腔内,然后再沿着空腔流至地基内的排水孔内,最后再沿着排水孔排出。进而利用透水孔、空腔以及排水孔对雨水进行引导,使得雨水可以完美的绕过房屋建筑后再进行排放,避免房屋出现漏水或坍塌,降低了建筑房屋的损坏。同时通过引导雨水,使得雨水按照规定的途径进行流动排放,避免房屋的两侧受到雨水的冲击,进一步降低了建筑房屋的损坏。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坡面上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呈圆弧状设置于所述坡面的上端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挡水板,当雨水冲击坡面后,部分雨水沿着坡面的表面向上流动,此时利用挡水板的下端面阻挡雨水,并对雨水进行倒流,迫使雨水沿着挡水板的下端面反向导流,并重新流至山体表面上。对雨水进行了阻挡,避免雨水越过挡水坡后冲击房屋,降低了建筑房屋的损坏。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孔的内壁铰接有密封板,所述坡面上设置有用于抵触所述密封板的挡块,所述透水孔内壁设置有固定于所述密封板侧壁的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流至坡面位置时,雨水的冲击力对密封板施加作用力,推动密封板沿着铰接处进行翻转,并压动扭簧压缩。当降雨停止且再无雨水流到时,扭簧弹开并推动密封板反向翻转,直至密封板抵触挡块后,利用密封板经透水孔进行密封。进而对外界的杂物进行隔离,避免外界内的杂物堵塞透水孔或排水孔。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呈长条状设置,并且所述空腔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四周设抵触于所述空腔的四周侧壁,所述挡水坡的上端面设置有驱动所述挤压板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结束后,利用驱动机构驱动挤压板向下运动,挤压板对空腔内的雨水施加挤压力,将雨水沿着排水管挤出。增大了空腔内雨水的排放速率,避免空腔内的雨水出现反渗现象而对房屋造成损坏,进而有效的降低了建筑房屋的损坏。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挡水坡上的支撑座、铰接于所述支撑座上端的压杆、铰接于所述压杆中部的连接杆;所述压杆的侧壁设置有圆弧状的限位板,所述支撑座上贯穿有供所述限位板滑移嵌入的限位孔;所述支撑座的侧壁贯穿有连通所述限位块的锁定孔,所述限位板的末端侧壁贯穿有用于连通所述锁定孔的连接孔,所述锁定孔以及所述连接孔内插接有用于固定所述限位板的锁定部;所述挡水坡的上端面的中部贯穿有连通所述空腔内部的滑动孔,所述挤压板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孔的滑动管,所述滑动管的上端铰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挤压板向下运动时,先将锁定部解除,然后推动压杆沿着铰接处向下转动,压杆推动连接杆同步运动,连接杆推动滑动管沿着滑动孔内壁向下滑动,同时滑动管推动挤压板向下运动,将空腔内的雨水挤出。当驱动挤压板向上运动时,拉动压杆反向转动,压杆带动限位板以及连接杆同步运动。直至限位板上的通孔与支撑座上的锁定孔相互对准时,挤压板完全复位,此时将锁定部安装于锁定孔以及连接孔内,实现限位板的锁定,同时实现挤压板以及整个驱动机构的复位锁定。驱动机构的结构简洁、操作方便,进而使得空腔内的雨水的挤出排放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部包括用于穿设所述锁定孔以及所述连接孔的锁定板,所述锁定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抵紧所述支撑座一侧侧壁的挡板,另一端设置有一对用于钩紧所述支撑座另一侧侧壁的弹性卡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紧锁定部时,将弹性卡钩插入锁定孔以及连接孔内,再推动挡板带动锁定板沿着锁定孔以及连接孔的内壁滑动,锁定板带动弹性卡钩同步运动。直至挡板抵触于支撑座的一侧侧壁时,弹性卡钩恰好脱离锁定孔,并弹开钩紧支撑座的另一侧侧壁,实现锁定部的锁紧。当解除锁定部时,按动一对弹性卡钩相互靠近,然后推动一对弹性卡钩嵌入锁定孔内后,再拉动挡板带动锁定板向外运动,锁定板带动弹性卡钩沿着锁定孔以及连接孔的内壁向外滑动。直至弹性卡钩完全脱离锁定孔时,实现锁定部的解除。锁定部的结构简单,并且锁定与解除过程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板与所述挡板的侧壁之间贯穿有连通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挡板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拉环,且另一端设置有一对拉杆,一对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杆,且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一对所述弹性卡钩的内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拆卸锁定板以及弹性卡钩时,拉动拉环带动固定杆向外运动,固定杆拉动一对拉杆的末端相互靠近,拉杆拉动一对弹性卡钩的端部相互靠近,直至弹性卡钩脱离支撑座外壁并嵌入锁定孔内时,即可拉动锁定板以及弹性卡钩向外运动,进而使得弹性卡钩的脱离过程更加方便。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杆背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与所述挡水坡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拉伸弹簧对压杆实现向下的拉力,利用对压杆的推力以及拉伸弹簧的回弹力,共同抵消空腔内的雨水的阻力,使得推动压杆向下翻转的过程更加省力,同时进一步使得空腔内的雨水的挤出排放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压板的内部设置圆形的凹腔,所述凹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挤压板上贯穿有若干连通所述凹腔的通孔,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通孔的导流孔,所述转动板的上端面的中部竖直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穿设过所述挤压板后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管内壁,所述滑动管的上端外壁水平设置有长条形的滑槽,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外壁设置有拨杆,所述拨杆穿设过所述滑槽后位于所述滑动管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过程中需要加快空腔内的雨水的排放速率时,利用驱动机构驱动挤压板向下运动,将空腔内的雨水挤出,同时部分雨水沿着透水孔流至挤压板上,并蓄积在挤压板上端面。当需要驱动机构驱动挤压板向上运动时,转动拨杆沿着滑槽内壁滑动,拨杆带动转动杆沿着滑动管内壁转动,同时转动杆带动转动板沿着凹腔内壁旋转。当拨杆抵触滑槽侧壁时,通孔与导流孔处于连通状态,此时拉动挤压板向上运动时,挤压板上蓄积的雨水或者重新流至挤压板上的雨水即可沿着通孔以及导流孔流至空腔的底壁。当需要再次挤压空腔内的雨水时,反向转动拨杆,利用拨杆带动转动杆以及转动板同步转动。当拨杆抵触滑槽另一侧的侧壁后,转动板上的导流孔与挤压板上的通孔处于交错状,实现导流孔与通孔的相对密封,进而使得整个挤压板处于密闭状,并再次对空腔内的雨水进行挤压排放。进而使得持续降雨时,仍然可以通过利用挤压板挤压空腔内的雨水,实现雨水的加速排放,避免空腔内的雨水出现积满溢出现象。从而降低了雨水的蓄积或浸泡时间,降低了整个结构以及建筑房屋的损坏。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挡水坡对雨水进行阻挡,并利用透水孔、空腔以及排水孔对雨水进行引导,使得雨水可以绕过房屋建筑后再进行排放,避免房屋出现漏水或坍塌,降低了建筑房屋的损坏;

2.通过设置挡水板对雨水进行导流,迫使雨水沿着挡水板的下端面反向倒流,避免雨水越过挡水坡后冲击房屋,降低了建筑房屋的损坏;

3.通过设置自动启闭的密封板,对外界的杂物进行隔离,避免外界内的杂物堵塞透水孔或排水孔;

4.通过设置挤压板将空腔内的雨水沿着排水管挤出,增大了空腔内雨水的排放速率,避免空腔内的雨水出现反渗现象而对房屋造成损坏;

5.通过设置可调节启闭的挤压板,使得持续降雨时,仍然可以通过利用挤压板挤压空腔内的雨水,实现雨水的加速排放,降低了雨水的蓄积或浸泡时间,降低了整个结构以及建筑房屋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挡水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的挤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的支撑座与压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的锁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地基;11、排水孔;2、挡水坡;21、滑动孔;3、坡面;31、透水孔;32、密封板;33、挡块;34、扭簧;4、挡水板;5、空腔;6、挤压板;61、滑动管;62、凹腔;63、转动板;64、通孔;65、导流孔;66、转动杆;67、滑槽;68、拨杆;7、驱动机构;71、支撑座;72、压杆;73、连接杆;74、拉伸弹簧;75、限位板;76、限位孔;77、锁定孔;78、连接孔;8、锁定部;81、锁定板;82、挡板;83、弹性卡钩;9、固定孔;91、固定杆;92、拉环;93、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山地建筑的防水结构,包括地基1、设置于地基1一侧的挡水坡2,挡水坡2背离地基1的一侧倾斜设置有坡面3,坡面3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圆弧状的挡水板4。

如图1、图2所示,挡水坡2内部设置有长条状的空腔5,坡面3上均布有若干连通空腔5的透水孔31。地基1侧壁贯穿有若干连通空腔5内部的排水孔11。透水孔31的内壁铰接有密封板32,坡面3上设置有用于抵触密封板32的挡块33,透水孔31内壁设置有固定于密封板32侧壁的扭簧34,本实施例中的扭簧34的材质为轻质塑料材质。

当在山地上建筑并使用上述防水结构时,将房屋搭建于地基1上,并使得房屋的背侧抵紧于挡水坡2侧壁。当降雨时,雨水沿着山体表面向下流动,当雨水撞击至坡面3位置时,雨水的冲击力对密封板32施加作用力,并推动密封板32沿着铰接处向透水孔31内翻转,此时密封板32压动扭簧34压缩。然后雨水即可沿着密封板32与透水孔31内壁的间隙流至空腔5内部。最后再沿着沿着排水孔11排出。

当雨水冲击坡面3后,部分雨水将沿着坡面3的表面向上涌动,当雨水撞击挡水板4的下端面时,利用圆弧状的挡水板4对雨水进行倒流,迫使雨水沿着挡水板4的下端面反向导流,并重新流至山体表面后,再沿着透水孔31流至空腔5内。

综上,还结构可以使得雨水按照规定的途径进行流动排放,进而使得雨水可以绕过房屋建筑后再进行排放,避免房屋出现漏水或坍塌,降低了建筑房屋的损坏。

如图1、图2所示,空腔5内壁竖直滑动连接有挤压板6,挤压板6的四周设抵触于空腔5的四周侧壁。挡水坡2的上端面贯穿有连通空腔5内部的滑动孔21,挤压板6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滑动孔21的滑动管61。挡水坡2的上端面设置有驱动滑动管61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7。

当降雨结束后,利用驱动机构7驱动滑动管61向下运动,此时滑动管61沿着滑动孔21的内壁向下滑动,并带动挤压板6沿着空腔5内壁向下运动。此时利用挤压板6对空腔5内的雨水施加挤压力,将雨水沿着排水管挤出,增大了空腔5内雨水的排放速率。

如图4所示,挤压板6的内部设置圆形的凹腔62,凹腔62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板63,挤压板6上贯穿有若干连通凹腔62的通孔64,转动板63上设置有用于连通通孔64的导流孔65。

如图4所示,转动板63的上端面的中部竖直设置有转动杆66,转动杆66转动连接于滑动管61内壁。滑动管61的上端外壁水平设置有长条形的滑槽67,转动杆66的上端外壁设置有穿设过滑槽67后位于滑动管61外部的拨杆68。

当强降雨过程中,若空腔5(参见图2)内的雨水来不及排放时,先利用驱动机构7(参见图1)驱动挤压板6向下运动,利用挤压板6将空腔5内的雨水挤出。当挤压板6向下运动的同时,部分雨水将沿着透水孔31(参见图2)流至挤压板6上后,蓄积在挤压板6上端面。

当需要驱动挤压板6向上运动时,先转动拨杆68沿着滑槽67内壁滑动,此时拨杆68带动转动杆66沿着滑动管61内壁转动,同时转动杆66带动转动板63沿着凹腔62内壁旋转。当拨杆68抵触滑槽67侧壁时,通孔64与导流孔65恰好处于完全连通状态。然后再拉动挤压板6向上运动,直至挤压板6的上端面抵触空腔5顶壁时,挤压板6停止运动。在挤压板6向上运动的同时,挤压板6上的雨水即可沿着通孔64以及导流孔65重新流至空腔5的底壁。

当需要再次挤压空腔5内的雨水时,反向转动拨杆68沿着滑槽67内壁滑动,此时拨杆68带动转动杆66以及转动板63同步转动,与此同时,刚刚重合在一起的通孔64与导流孔65逐渐远离,并且两者间的空隙逐渐缩小。当拨杆68抵触滑槽67另一侧的侧壁后,转动板63上的导流孔65与挤压板6上的通孔64处于交错状,即两者之间无连通间隙,进而实现导流孔65与通孔64的相对密封,进而使得整个挤压板6处于密闭状,并可以再次对空腔5内的雨水进行挤压排放。

因此使得持续降雨时,仍然可以通过利用挤压板6挤压空腔5内的雨水,实现雨水的加速排放,避免空腔5内的雨水出现积满溢出现象。从而降低了雨水的蓄积或浸泡时间,降低了整个结构以及建筑房屋的损坏。

如图1、图5所示,驱动机构7包括设置于挡水坡2上的支撑座71、铰接于支撑座71上端的压杆72,压杆72的中部铰接有连接杆73,连接杆73的下端铰接于滑动管61的上端。压杆72的末端与挡水坡2的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拉伸弹簧74。

如图5、图6所示,压杆72的侧壁设置有圆弧状的限位板75,支撑座71上贯穿有供限位板75滑移嵌入的限位孔76。支撑座71的侧壁贯穿有连通限位块的锁定孔77,限位板75的末端侧壁贯穿有用于连通锁定孔77的连接孔78,锁定孔77以及连接孔78内插接有用于固定限位板75的锁定部8。

当驱动挤压板6(参见图2)向下运动时,先将锁定部8从锁定孔77以及连接孔78内取出,实现锁定部8的解除。然后再推动压杆72沿着铰接处向下转动,此时拉伸弹簧74压缩并拉动压杆72同步运动。压杆72带动限位板75沿着限位孔76内壁滑动,同时压杆72推动连接杆73同步运动,连接杆73推动滑动管61运动,此时利用滑动管61推动挤压板6向下运动,将空腔5内的雨水挤出。

当驱动挤压板6向上运动时,拉动压杆72反向转动,压杆72带动限位板75沿着限位孔76内壁反向运动。同时压杆72带动连接杆73同步运动,并拉动拉伸弹簧74拉伸。直至限位板75上的通孔64与支撑座71上的锁定孔77相互对准时,机壳使得压杆72以及挤压板6完全复位,此时将锁定部8安装于锁定孔77以及连接孔78内,实现限位板75的锁定,同时实现挤压板6以及整个驱动机构7的复位锁定。

如图6、图7所示,锁定部8包括锁定板81、设置于锁定板81一端的挡板82、一对设置于锁定板81另一端的弹性卡钩83。锁定板81与挡板82的侧壁之间贯穿有连通的固定孔9,固定孔9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杆91,固定杆91的一端设置有拉环92且另一端设置有一对拉杆93,一对拉杆93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杆91,且另一端铰接于弹性卡钩83的内侧壁。

当锁紧锁定部8时,将弹性卡钩83插入锁定孔77以及连接孔78内,再推动挡板82带动锁定板81运动,使得锁定板81以及弹性卡钩83沿着锁定孔77以及连接孔78的内壁滑动。直至挡板82抵触于支撑座71的一侧侧壁时,弹性卡钩83恰好脱离锁定孔77,并弹开钩紧支撑座71的另一侧侧壁,机壳实现锁定部8的锁紧。

当解除锁定部8时,拉动拉环92带动固定杆91沿着固定孔9内壁向外运动,固定杆91拉动一对拉杆93的末端相互靠近,同时拉杆93拉动一对弹性卡钩83的端部相互靠近。直至弹性卡钩83脱离支撑座71外壁并嵌入锁定孔77内后,再拉动挡板82带动锁定板81以及弹性卡钩83向外运动。直至弹性卡钩83完全脱离锁定孔77时,实现锁定部8的解除。

工作原理:当降雨时,雨水沿着山体表面向下流动,当雨水撞击至坡面3位置时,雨水沿着透水孔31流入空腔5内,然后再沿着空腔5流至地基1内的排水孔11内,最后再沿着排水孔11排出。当需要加快空腔5内的雨水的排放速率时,利用驱动机构7驱动滑动管61向下运动,利用滑动管61带动挤压板6向下运动。此时利用挤压板6对空腔5内的雨水施加挤压力,将雨水沿着排水管挤出,机壳增大了空腔5内雨水的排放速率。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