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渠道清淤的可调节式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6157发布日期:2018-09-11 19:5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和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渠道清淤的可调节式分流装置,该装置可在原渠道内进行部分截流、分部清淤,同时实现渠道清淤和不改变原渠道功能。



背景技术:

对渠道进行清淤是为了防止渠底淤积影响渠道正常使用功能,为方便清淤工作的开展,需减少渠内水量。一般的做法是沿原渠道走向在其附近开挖导流渠,但导流渠占地面积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存在征地问题;另外的做法是在源头处设置污水提升泵,但该做法改变了原渠道用水功能,尤其影响灌溉渠道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在不影响渠道用水功能的同时提供清淤工作面的便于渠道清淤的可调节式分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便于渠道清淤的可调节式分流装置,它包括设置于渠道源头两侧的两块固定挡板,两块固定挡板分别相邻且平行于渠道两岸垂直插入渠底,两块固定挡板的尾端均可与一块活动挡板的首端拆卸连接;所述活动挡板的尾端通过转轴与分流部件的首端连接,转轴底部垂直插入渠底;所述分流部件包括若干块横截面呈梯形的凹槽形板,各凹槽形板垂直插入渠底,通过其两侧斜边相互重叠后首尾连接成梯形波状。

具体的,所述固定挡板、活动挡板和分流部件采用不锈钢板制成。

具体的,两块固定挡板的尾端与活动挡板的首端对应预留有若干螺纹孔并通过螺栓连接。

具体的,分流部件的首端即第一块凹槽形板的首端斜边与活动挡板的尾端上下对应错开焊接有不锈钢管,各不锈钢管上下重叠后插入不锈钢棒作为转轴,使分流部件首端能绕转轴转动。

具体的,分流部件的第一块凹槽形板的尾端斜边上及其它凹槽形板的两侧斜边上对应预留有若干孔洞,各凹槽形板的两侧斜边相互重叠后,在预留孔洞中插入铆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在原渠道内进行部分截流、分部清淤,在不改变原渠道用水功能的同时提供渠道清淤工作面;该装置采用部件组合的方法,可根据渠道走向调节分流部件位置,活动挡板的设置实现在原渠道内部进行部分截流,同时满足渠道清淤和用水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分流部件首端与活动挡板尾端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分流部件各凹槽形板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设置于渠道源头1两侧的两块固定挡板2,两块固定挡板2分别相邻且平行于渠道两岸6垂直插入渠底,从图1中可见,上面这块固定挡板2的尾端与活动挡板3的首端连接;活动挡板3的尾端通过转轴4与分流部件5的首端连接,转轴4底部垂直插入渠底;分流部件5包括若干块横截面呈梯形的凹槽形板,各凹槽形板垂直插入渠底,通过其两侧斜边相互重叠后首尾连接成梯形波状。其中,固定挡板2、活动挡板3和分流部件5采用不锈钢板制成。从图1中还可见,两块固定挡板2的尾端与活动挡板3的首端对应预留有若干螺纹孔并通过螺栓连接,当上面这块固定挡板2的尾端与活动挡板3的首端连接时,由本装置的固定挡板2、活动挡板3和分流部件5将渠道分隔成下部的渠道用水部分和上部的渠道清淤部分;当上部的渠道清淤工作完成后,将上面这块固定挡板2的尾端与活动挡板3的首端的连接松开,再将下面这块固定挡板2的尾端与活动挡板3的首端的连接,此时由本装置的固定挡板2、活动挡板3和分流部件5将渠道分隔成上部的渠道用水部分和下部的渠道清淤部分,对下部的渠道进行清淤工作,从而实现在原渠道内部进行部分截流,同时满足渠道清淤和用水要求。

参见图2,分流部件5的首端即第一块凹槽形板的首端斜边与活动挡板3的尾端上下对应错开分别焊接有不锈钢管10和不锈钢管9,不锈钢管10和不锈钢管9上下重叠后插入不锈钢棒作为转轴4,使分流部件5的首端能绕转轴4在一定角度内转动。

参见图1、图3,分流部件5的第一块凹槽形板的尾端斜边上及其它凹槽形板的两侧斜边上对应预留有若干孔洞7,各凹槽形板的两侧斜边相互重叠后,在预留孔洞7中采用铆钉11固定连接,使活动挡板3与分流部件5形成梯形波状类似“门窗活页”的结构,且分流部件5的首端能绕转轴4在一定角度内转动,这样就能使分流部件5适应渠道的弯曲变化。

本实用新型采用部件组合、分部截流的方法,实现在原渠道内部进行部分截流,在不影响渠道用水功能的同时提供清淤工作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上述实施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改动,均应归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