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铣槽机用切削齿的装配结构及其配套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6295发布日期:2018-12-05 20:2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铣槽机用切削齿的装配结构及其配套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槽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铣槽机用切削齿的装配结构及其配套组件。



背景技术:

铣槽机作为目前基础施工较为先进的设备,正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其依靠铣轮的旋转进行破岩作业,铣槽机的铣轮通常焊接有多个齿座,齿座上有安装切削齿的安装孔,安装孔通常为U型。在实际应用中,切削齿直接参与破岩,工作条件非常恶劣,承受高冲击、高应力,使得切削齿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冲击齿座,使得齿座上的切削齿的安装孔不断磨损变形,当变形量大于一定值时该齿座就需要修整,而修整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对工期影响较大。

为了避免齿座的过快磨损,提高其工作寿命,现有技术对齿座的材料和热处理提出更高要求,而且为了避免安装初期切削齿与齿座的安装孔之间的配合间隙的不利影响(间隙越大,切削齿对齿座安装孔的冲击就越大,磨损就越快),则要求切削齿与齿座安装孔的加工精度非常高,这样虽然可以延缓齿座的磨损,但铣轮的生产成本会增加很多,且其使用寿命依然不理想。为了改变上述难题,现有技术采用在齿座和切削齿之间增加一个U型齿套,当U型齿套磨损后直接更换掉,这样虽然可延长工作装置的寿命,但齿座和U型齿套之间又会形成冲击和磨损,且齿座和U型齿套的加工难度更大;一旦齿座上用于装配U型齿套的安装孔磨损后其修复更加困难。

因此,本申请致力于提供一种铣槽机用切削齿的装配结构及其配套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铣槽机用切削齿的装配结构及其配套组件,在保证切削齿与齿座之间的连接紧固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切削齿和齿座的类U形槽之间的加工精度和加工难度;还保证了零件之间紧密配合,有效降低了切削齿作业时对类U形槽的冲击和磨损,从而延长了齿座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齿座的修整周期,保证了工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铣槽机用齿座,包括:

齿座本体,所述齿座本体开有用于容纳切削齿的类U形槽;

所述类U形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类U形槽沿其槽深方向渐缩;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类U形槽的槽深方向平行;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

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三通孔;

所述第二侧壁设有第一通孔。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齿座和切削齿之间设置楔形块,从而在保证切削齿与齿座之间的连接紧固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切削齿和齿座的类U形槽之间的加工精度和加工难度。第一连接件贯穿第三通孔保证了切削齿与齿座之间连接稳定性和牢固性,第三通孔的存在使得切削齿可预安装在齿座上,为切削齿、楔形块、齿座三者之间的安装和调整提供了方便(即为第二连接件贯穿第一通孔而实现楔形块和齿座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切削齿、楔形块、齿座三者之间的安装提供了便利);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存在保证了切削齿与齿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牢固性;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距限制了切削齿在其之间的摆动。更优的,类U形槽的渐缩结构的设置便于切削齿的安装和调整。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说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左右方向,即此时,切削齿不会左右摆动;更优的,零部件之间(切削齿和齿座之间、齿座和楔形块之间、楔形块和切削齿之间)的凹凸配合结构还有效限制了切削齿的前后摆动;且由于零部件之间的凹凸配合,进一步有效降低了切削齿的安装间隙存在,使得零件之间紧密配合,有效降低了切削齿作业时对类U形槽的冲击和磨损,从而延长了齿座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齿座的修整周期,保证了工期。

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二侧壁的延展方向依次排布。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通孔的多个设置,使得楔形块在切削齿使用过程中可朝向类U形槽的槽深方向推进,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通过贯穿更为靠近类U形槽的底面的且对应设置的第一通孔和楔形块上的第二通孔来保证三者之间的紧密安装状态,即使得三者之间紧密贴合而不存在安装间隙,进而避免了对齿座的修整,从而保证了工期,并大大保证了切削齿的安装稳固性,降低其工作时的摆动,保证了铣槽机的破岩位置的精度以及效率;还大大延长了齿座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铣槽机后期的维护成本、维修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为为V形结构;所述第一侧壁的尖端朝向所述切削齿设置;所述第二侧壁的尖端朝向所述切削齿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在实际应用中,V形结构可很好地收纳于与之临近设置的部件的凹槽内,使得各部件之间可实现无间隙安装(切削齿、楔形块和齿座三者之间实现无间隙安装);即类U形槽的小端(即槽底一侧)和楔形块的小端相匹配,类U形槽的大端(即开口一侧)和楔形块的大端相匹配,从而使得切削齿、楔形块和齿座三者之间实现无间隙安装,从而有效降低了因安装间隙的存在而对本装配结构的损坏,进而延长了本装配结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的值为0.5~15°。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铣槽机用切削齿的配套组件,包括: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齿座、楔形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切削齿和所述齿座;

所述楔形块用于夹设于所述切削齿和所述类U形槽的侧壁之间;

所述楔形块与所述切削齿的接触处设有第三凹凸配合结构;

所述齿座与所述楔形块的接触处设有第二凹凸配合结构;

所述第二凹凸配合结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楔形块和所述齿座。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齿座和切削齿之间设置楔形块,从而在保证切削齿与齿座之间的连接紧固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切削齿和齿座的类U形槽之间的加工精度和加工难度。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存在保证了切削齿与齿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牢固性;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距限制了切削齿在其之间的摆动,为了便于说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左右方向,即此时,切削齿不会左右摆动;更优的,零部件之间(切削齿和齿座之间、齿座和楔形块之间、楔形块和切削齿之间)的凹凸配合结构还有效限制了切削齿的前后摆动;且由于零部件之间的凹凸配合,进一步有效降低了切削齿的安装间隙存在,使得零件之间紧密配合,有效降低了切削齿作业时对类U形槽的冲击和磨损,从而延长了齿座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齿座的修整周期,保证了工期。

进一步优选地,用于设置在所述切削齿和所述楔形块之间的调整垫。

本技术方案中,调整垫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切削齿和楔形块之间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切削齿和楔形块的加工难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楔形块设于所述切削齿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使得所述切削齿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所述第二侧壁沿其延展方向依次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楔形块对应所述多个第一通孔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中心距大于与之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距;和/或,所述楔形块包括与所述切削齿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齿座连接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类U形槽的槽深方向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二预设角度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相邻的第一通孔的中心距比与其对应的相邻两个第二通孔的中心距要大,使得切削齿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延长,由于切削齿对楔形块、齿座的冲击和磨损,使得三者由初始的紧密张紧的安装状态(即三者之间无安装间隙的存在)逐渐变松,使得三者之间会存在安装间隙;为了避免因安装间隙的存在而使齿座、楔形块、甚至切削齿受到冲击和磨损,此时,可通过将楔形块朝向类U形槽的槽深方向推进,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通过贯穿更为靠近类U形槽的底面的且对应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来保证三者之间的紧密安装状态,即使得三者之间紧密贴合而不存在安装间隙,进而避免了对齿座的修整,从而保证了工期,并大大保证了切削齿的安装稳固性,降低其工作时的摆动,保证了铣槽机的破岩位置的精度以及效率;还大大延长了齿座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铣槽机后期的维护成本、维修成本。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的相等,使得类U形槽的小端(即槽底一侧)和楔形块的小端相匹配,类U形槽的大端(即开口一侧)和楔形块的大端相匹配,从而使得切削齿、楔形块和齿座三者之间实现无间隙安装,从而有效降低了因安装间隙的存在而对本装配结构的损坏,进而延长了本装配结构的使用寿命。

一种铣槽机用切削齿的装配结构,包括:

切削齿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铣槽机用切削齿的配套组件;

所述切削齿收容于所述切削齿的类U形槽内;

所述楔形块夹设于所述切削齿和所述类U形槽的侧壁之间;

所述切削齿与所述齿座的接触处设有第一凹凸配合结构;

所述楔形块与所述齿座的接触处设有第二凹凸配合结构;

所述楔形块和所述切削齿的接触处设有第三凹凸配合结构;

所述第一凹凸配合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使得所述切削齿和所述齿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二凹凸配合结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使得所述楔形块和所述切齿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齿座和切削齿之间设置楔形块,从而在保证切削齿与齿座之间的连接紧固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切削齿和齿座的类U形槽之间的加工精度和加工难度。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存在保证了切削齿与齿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牢固性;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距限制了切削齿在其之间的摆动,为了便于说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左右方向,即此时,切削齿不会左右摆动;更优的,零部件之间(切削齿和齿座之间、齿座和楔形块之间、楔形块和切削齿之间)的凹凸配合结构还有效限制了切削齿的前后摆动;且由于零部件之间的凹凸配合,进一步有效降低了切削齿的安装间隙存在,使得零件之间紧密配合,有效降低了切削齿作业时对类U形槽的冲击和磨损,从而延长了齿座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齿座的修整周期,保证了工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侧壁沿其延展方向依次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楔形块对应所述多个第一通孔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中心距大于与之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距;和/或,还包括调整垫,所述调整垫夹设于所述第三凹凸配合结构的接触间隙内。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相邻的第一通孔的中心距比与其对应的相邻两个第二通孔的中心距要大,使得切削齿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延长,由于切削齿对楔形块、齿座的冲击和磨损,使得三者由初始的紧密张紧的安装状态(即三者之间无安装间隙的存在)逐渐变松,使得三者之间会存在安装间隙;为了避免因安装间隙的存在而使齿座、楔形块、甚至切削齿受到冲击和磨损,此时,可通过将楔形块朝向类U形槽的槽深方向推进,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通过贯穿更为靠近类U形槽的底面的且对应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来保证三者之间的紧密安装状态,即使得三者之间紧密贴合而不存在安装间隙,进而避免了对齿座的修整,从而保证了工期,并大大保证了切削齿的安装稳固性,降低其工作时的摆动,保证了铣槽机的破岩位置的精度以及效率;还大大延长了齿座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铣槽机后期的维护成本、维修成本。

本技术方案中,调整垫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切削齿和楔形块之间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切削齿和楔形块的加工难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楔形块包括与所述切削齿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齿座连接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类U形槽的槽深方向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二预设角度约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且所述楔形块的小端靠近所述类U形槽的底面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的相等,使得类U形槽的小端(即槽底一侧)和楔形块的小端相匹配,类U形槽的大端(即开口一侧)和楔形块的大端相匹配,从而使得切削齿、楔形块和齿座三者之间实现无间隙安装,从而有效降低了因安装间隙的存在而对本装配结构的损坏,进而延长了本装配结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切削齿对应所述第一侧壁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使得所述第一侧壁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和/或,所述楔形块对应所述第二侧壁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使得所述第二侧壁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和/或,所述楔形块设于所述切削齿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使得所述切削齿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所述切削齿对应所述楔形块的位置设有第三凹槽,使得所述楔形块靠近所述切削齿一侧的端部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和/或,所述第一凹凸配合结构为斜面接触式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凹凸配合结构为斜面接触式连接;和/或,所述第三凹凸配合结构为斜面接触式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切削齿的一侧容纳类U形槽的其中一个侧壁,切削齿的另一侧容纳楔形块靠近切削齿一侧的端部,而楔形块的另一侧的端部则容纳类U形槽的另一个侧壁,三者之间的凹凸配合保证了本装配结构的紧固性;更优的,三者的接触处均为斜面接触,从而加大了三者中两两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了三者之间之间受力分布,从降低了因冲击力存在而对零部件的磨损程度,从而大大延长了本装配结构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更优的,斜面之间的相互卡合,进一步降低了切削齿的摆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铣槽机用切削齿的装配结构及其配套组件,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齿座和切削齿之间设置楔形块,从而在保证切削齿与齿座之间的连接紧固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切削齿和齿座的类U形槽之间的加工精度和加工难度。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存在保证了切削齿与齿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牢固性;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距限制了切削齿在其之间的摆动,为了便于说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左右方向,即此时,切削齿不会左右摆动;更优的,零部件之间(切削齿和齿座之间、齿座和楔形块之间、楔形块和切削齿之间)的凹凸配合结构还有效限制了切削齿的前后摆动;且由于零部件之间的凹凸配合,进一步有效降低了切削齿的安装间隙存在,使得零件之间紧密配合,有效降低了切削齿作业时对类U形槽的冲击和磨损,从而延长了齿座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齿座的修整周期,保证了工期。

2、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第一通孔的中心距比与其对应的相邻两个第二通孔的中心距要大,使得切削齿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延长,由于切削齿对楔形块、齿座的冲击和磨损,使得三者由初始的紧密张紧的安装状态(即三者之间无安装间隙的存在)逐渐变松,使得三者之间会存在安装间隙;为了避免因安装间隙的存在而使齿座、楔形块、甚至切削齿受到冲击和磨损,此时,可通过将楔形块朝向类U形槽的槽深方向推进,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通过贯穿更为靠近类U形槽的底面的且对应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来保证三者之间的紧密安装状态,即使得三者之间紧密贴合而不存在安装间隙,进而避免了对齿座的修整,从而保证了工期,并大大保证了切削齿的安装稳固性,降低其工作时的摆动,保证了铣槽机的破岩位置的精度以及效率;还大大延长了齿座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铣槽机后期的维护成本、维修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调整垫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切削齿和楔形块之间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切削齿和楔形块的加工难度。

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的相等,使得类U形槽的小端(即槽底一侧)和楔形块的小端相匹配,类U形槽的大端(即开口一侧)和楔形块的大端相匹配,从而使得切削齿、楔形块和齿座三者之间实现无间隙安装,从而有效降低了因安装间隙的存在而对本装配结构的损坏,进而延长了本装配结构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中,切削齿的一侧容纳类U形槽的其中一个侧壁,切削齿的另一侧容纳楔形块靠近切削齿一侧的端部,而楔形块的另一侧的端部则容纳类U形槽的另一个侧壁,三者之间的凹凸配合保证了本装配结构的紧固性;更优的,三者的接触处均为斜面接触,从而加大了三者中两两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了三者之间之间受力分布,从降低了因冲击力存在而对零部件的磨损程度,从而大大延长了本装配结构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更优的,斜面之间的相互卡合,进一步降低了切削齿的摆动。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铣槽机用切削齿的装配结构及其配套组件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铣槽机用切削齿的装配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中的2-1是本实用新型的齿座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中的2-2是图2中的2-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中的3-1是本实用新型的楔形块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中的3-2是图3中的3-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削齿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齿座,101.类U形槽,102.第二侧壁,103.第一子通孔,103'.第二子通孔,103”.第三子通孔,104.第一斜面,105.第一侧壁,106.第三通孔,107.第二斜面,2.第二连接件,3.楔形块,301.第一端,302.第二端,303.第四子通孔,302'.第五子通孔,303”.第六子通孔,304.第一V形槽,4.切削齿,401.第二V形槽,402.第四通孔,403.第三V形槽,404.切削部,5.第一连接件,6.调整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文中,上、下、左和右是指所描述的附图的上、下、左和右,并不完全代表实际情况。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和2所示,一种铣槽机用齿座,包括:齿座本体(图中未标示),齿座本体开有用于容纳切削齿4的类U形槽101;类U形槽1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05和第二侧壁102;类U形槽沿其槽深方向渐缩;第一侧壁105与类U形槽的槽深方向平行;第二侧壁102与第一侧壁105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第一侧壁105设有第三通孔106;第二侧壁102设有第一通孔(即第一子通孔103、第二子通孔103'和第三子通孔103”)。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通孔优选用于连接楔形块3,第三通孔106优选用于连接切削齿4,即第一连接件5贯穿第三通孔106而实现连接切削齿4和齿座1的连接,第二连接件2贯穿第一通孔而实现齿座1和楔形块3的连接。优选地,第一侧壁105至少设有一个第三通孔106,优选地,第三通孔106靠近类U形槽101的底面设置。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多个第一通孔沿第二侧壁的延展方向依次排布。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楔形块3可沿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推进而实现切削齿4、齿座1和楔形块3三者之间的无间隙安装,因此,相邻的第一通孔的中心距离应大于楔形块3上对应上述相邻设置的第一通孔的相邻两个第二通孔的中心距离;优选地,多个第一通孔优选等距分布于第二侧壁102上;当然,多个第一通孔也可以非等距来设置,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优选地,第三通孔106靠近类U形槽101的底面设置。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为V形结构;第一侧壁105的尖端(即第一斜面104和第二斜面107)朝向切削齿设置;第二侧壁102的尖端(即第一斜面104和第二斜面107)朝向楔形块设置。由于第二侧壁102为斜面结构,则此时多个第一通孔的圆心连线应与第二侧壁102平行,当然,当第二侧壁102与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平行时,则多个第一通孔的圆心连线也与第二侧壁102平行,多个第一通孔的圆心连线与槽深方向平行。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让楔形块3更好地与第二侧壁102的配合,楔形块3与第二侧壁102配合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楔形块3与切削齿4配合的第一端的端面所形成的夹角与类U形槽101的第一侧壁105和第二侧壁102形成的夹角大约相等,且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楔形块3的小端靠近类U形槽101的底面设置。优选地,第一预设角度为0.5~15°。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1-4所示,一种铣槽机用切削齿的配套组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齿座1、楔形块3、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5用于连接切削齿4和齿座1;第二连接件2用于连接楔形块3和切削齿4;齿座1开有用于容纳切削齿4的类U形槽101;楔形块3夹设于切削齿4和类U形槽101的侧壁之间;齿座1与切削齿4的接触处设有第三凹凸配合结构;齿座1与楔形块3的接触处设有第二凹凸配合结构;第二凹凸配合结构通过第二连接件2连接,使得楔形块3和齿座1通过第二连接件2连接。值得指出的是,当第二连接部为凸起结构时,则切削齿4对应设有凹槽结构;当楔形块3与切削齿4接触的部位(即第一端)为凹槽结构时,则切削齿4对应设有凸起结构。当齿座1与切削齿4接触的部位(即第一侧壁105)为凸起结构时,则楔形块3对应设有凹槽结构;当齿座1与切削齿4接触的部位(即第一侧壁105)为凹槽结构时,则楔形块3对应设有凸起结构。同样的情况也适用其它的凹凸配合结构。优选地,类U形槽101的侧壁为V形结构,包括第一斜面104和第二斜面107,且第一斜面104和第二斜面107在V形结构的尖端连接,且V形结构的尖端朝向类U形槽101的内部空间设置,优选地,第一通孔设于V形结构的斜边(即第一斜面104和第二斜面107)上。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通孔设置在靠右设置的第二侧壁102的斜边上;优选地,与第二侧壁102凹凸配合的楔形块3的第二端302为第一V形槽304,从而使得第一V形槽304与类U形槽101的V形侧壁相适配;优选地,楔形块3与切削齿4配合的的第一端301为V形结构,对应的,切削齿4的两侧均为V形槽。

在实施例五中,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楔形块3设于切削齿4和第二侧壁102之间,使得切削齿4靠近第一侧壁105设置;第二侧壁102沿其自身的延展方向依次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即第一子通孔103、第二子通孔103'和第三子通孔103”);楔形块3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即第四子通孔303、第五子通孔303'和第六子通孔303”);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中心距大于与之对应的相邻两个第二通孔的中心距。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定义沿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中类U形槽101的开口靠近上方设置,类U形槽101的底面靠近下方设置;类U形槽101的第一侧壁105靠近左侧设置,类U形槽101的第二侧壁102靠近右侧设置,第二侧壁102沿其自身的延展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子通孔103、第二子通孔103'和第三子通孔103”;对应的,楔形块3的右端(即第二端302)沿其自身延展方向依次设有第四子通孔303、第五子通孔303'和第六子通孔303”;其中第一子通孔103和第二子通孔103'的中心距为L1,第二子通孔103'和第三通孔的中心距为L2,第一子通孔103和第三子通孔103”的中心距为L3;第四子通孔303和第五子通孔303'的中心距为T1,第五子通孔303'和第六子通孔303”的中心距为T2,第四子通孔303和第六子通孔303”的中心距为T3;因此,L1>T1,L2>T2,根据不等式的运算法则可知,L3>T3。

在实际应用中,优选地,第一子通孔103和第四子通孔303为一对对应设置的通孔组,第二子通孔103'和第五子通孔303'为一对对应设置的通孔组,第三子通孔103”和第六子通孔303”为一对对应设置的通孔组;即在本装配结构的初始安装状态为:第二连接件2依次贯穿第一子通孔103和第四子通孔303从而实现楔形块3和齿座1的连接(此时第二子通孔103'和第四通孔402、第三子通孔103”和第六子通孔303”均处于不连接状态,即第二子通孔103'的中心轴线和第四通孔402的中心轴线、第三子通孔103”的中心轴线和第六子通孔303”的中心轴线均处于不同轴状态);且在切削齿4受到冲击时,由于切削齿4已通过第一连接件5安装在齿座1上,而齿座1是固设在铣轮上的,因此,本装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第二连接件2可对楔形块3施加预紧力,且第二连接件2的预紧力会迫使楔形块3朝向类U形槽101的底面运动,从而保证了本装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紧固性,从而保证本装配结构的零部件之间为无间隙安装,因此,其中一个通孔组处于连接状态时,沿着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通孔组中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的距离越来越大。但随着本装配结构的使用时间的延长,由于切削齿4作业过程的冲击下,本装配结构会出现安装间隙,使得本装配结构的各部件之间出现松动的现象,此时位于第一子通孔103和第四子通孔303之间的第二连接件2对楔形块3的预紧力为零,为了延长本装配结构的使用寿命,需要保证本装配结构的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贴合性;此时,可将楔形块3朝向类U形槽101的底面移动,使得第二子通孔103'与第五子通孔303'通过之前用来连接第一子通孔103和第四子通孔303的第二连接件2进行连接(此时,第一子通孔103和第四子通孔303、第三子通孔103”和第六子通孔303”均处于不连接),此时,位于第二子通孔103'和第五子通孔303'的第二连接件2可对楔形块3继续施加预紧力。随着本装配结构的使用时间的延长,依次这样将第二连接件2沿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移动,使得本装配结构维持始终可以维持在一个安装间隙的许可值内。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通孔的个数可为两个以上,同样的,第二通孔的个数也可为两个以上,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数量可为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可为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第一通孔对应设置一个以上的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之间可等距排布,也可不等距排布。进一步优选地,当其中一个通孔组处于连接状态时,此时至少还有一对不同轴设置的通孔组的中心轴线的间距(即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的间距优选小于等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半径)。

在实施例六中,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四或五的基础上,类U形槽101沿其槽深方向渐缩,第一侧壁105与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平行;第一侧壁105与第二侧壁102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楔形块3包括与切削齿4连接的第一端301和与齿座1连接的第二端302;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沿所述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第一预设角度约等于第二预设角度。优选地,第一侧壁105沿上下方向延展,切削齿4的左右两侧壁也都沿上下方向延展,第二侧壁102则为斜壁,且第二侧壁102靠近类U形槽101的开口端的端部朝向右侧倾斜;因此,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的形成其实是面的夹角;即第一预设角度是类U形槽101左右两内壁面之间的夹角,第二预设角度是楔形块3的第一端301的端面和第二端302的端面之间的夹角。由于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的近似(包括第一预设角度等于第二预设角度,以及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值范围内,如预设范围值为大于零,且不大于5°),既保证了切削齿4的垂直度,还保证了本装配结构安装时的适配性和卡合度。优选地,切削齿4的切削部404靠近第一侧壁105设置。

在实施例七中,如图1-4所示,一种铣槽机用切削齿的装配结构,包括:切削齿4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铣槽机用切削齿的配套组件;齿座1开有用于容纳切削齿4的类U形槽101;楔形块3夹设于切削齿4和类U形槽101的侧壁之间;切削齿4与齿座1的接触处设有第一凹凸配合结构;楔形块3与齿座1的接触处设有第二凹凸配合结构;楔形块3和切削齿4的接触处设有第三凹凸配合结构;第一凹凸配合结构通过第一连接件5连接,使得切削齿4和齿座1通过第一连接件5连接;第二凹凸配合结构通过第二连接件2连接,使得楔形块3和齿座1通过第二连接件2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在装配过程中,可先将切削齿4与齿座1进行预安装,切削齿4通过第一凹凸配合结构进行定位、限位,并通过第一连接件5两者进行初步固定,然后通过第二凹凸配合结构和第三凹凸配合结构将楔形块3插入类U形槽101和切削齿4之间,使得三者紧密贴合安装,以保证三者的无间隙安装,并通过第二连接件2对无间隙安装状态的进行锁定,从而保证了装配结构的紧固性和牢固性。更优的,零部件之间(切削齿4和齿座1之间、齿座1和楔形块3之间、楔形块3和切削齿4之间)的凹凸配合结构还有效限制了切削齿4的前后摆动;且由于零部件之间的凹凸配合,进一步有效降低了切削齿4的安装间隙存在,使得零件之间紧密配合。

在实施例八中,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还包括调整垫6,调整垫6夹设于第三凹凸配合结构的接触间隙内;由于凹凸配合结构的接触处为面面接触,因此,调整垫6优选为薄板状结构,且其刚度小于切削齿4和/或楔形块3之间。值得指出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楔形块3为条状结构,这样便于楔形块3插入楔形块3和切削齿4之间,且便于整个装配过程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应用中,楔形块3可只设于切削齿4与齿座1的一处接触处,即切削齿4和楔形块3沿一个方向依次收容于类U形槽101内,如图1所示,切削齿4和楔形块3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类U形槽101内。当然,切削齿4和楔形块3从右到左依次设置在类U形槽101内。且楔形块3还可设置在切削齿4与齿座1的两处接触处,即切削齿4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楔形块3。值得指出的是,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2在切削齿4、齿座1、楔形块3的两两接触处沿垂直于齿座1的表面(即类U形槽101的U形面)依次贯穿从而实现三者之间的两两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2分别设于类U形槽101的两侧侧壁上,更优的,通过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2还可使用三者之间的两两可拆卸式连接。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2可为相同或不同的连接件,如螺栓、螺钉、销、螺杆等,甚至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2优选为弹性件,可为实心或空心柱状连接件;当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2为弹性销时,弹性销优选为与其相适配的通孔(即第一子通孔103、第二子通孔103'、第三子通孔103”、第二通孔106、第四子通孔303、第五子通孔303'、第六子通孔303”、第三通孔402)过盈配合。

在实施例九中,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七或八的基础上,类U形槽1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05和第二侧壁102;楔形块3设于切削齿4和第二侧壁102之间,使得切削齿4靠近第一侧壁105设置;第二侧壁102沿其自身的延展方向依次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楔形块3对应多个第一通孔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中心距大于与之对应的相邻两个第二通孔的中心距。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中心距是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直线距离。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定义沿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中类U形槽101的开口靠近上方设置,类U形槽101的底面靠近下方设置;类U形槽101的第一侧壁105靠近左侧设置,类U形槽101的第二侧壁102靠近右侧设置,齿座1沿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在其第二侧壁102依次设有第一子通孔103、第二子通孔103'和第三子通孔103”;对应的,楔形块3沿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在其右端(即第二端302)依次设有第四子通孔303、第五子通孔303'和第六子通孔303”;其中第一子通孔103和第二子通孔103'的中心距为L1,第二子通孔103'和第三通孔的中心距为L2,第一子通孔103和第三子通孔103”的中心距为L3;第四子通孔303和第五子通孔303'的中心距为T1,第五子通孔303'和第六子通孔303”的中心距为T2,第四子通孔303和第六子通孔303”的中心距为T3;因此,L1>T1,L2>T2,根据不等式的运算法则可知,L3>T3。

在实际应用中,优选地,第一子通孔103和第四子通孔303为一对对应设置的通孔组,第二子通孔103'和第五子通孔303'为一对对应设置的通孔组,第三子通孔103”和第六子通孔303”为一对对应设置的通孔组;即在本装配结构的初始安装状态为:第二连接件2依次贯穿第一子通孔103和第四子通孔303从而实现楔形块3和齿座1的连接(此时第二子通孔103'和第四通孔402、第三子通孔103”和第六子通孔303”均处于不连接状态,即第二子通孔103'的中心轴线和第四通孔402的中心轴线、第三子通孔103”的中心轴线和第六子通孔303”的中心轴线均处于不同轴状态);且在切削齿4受到冲击时,由于切削齿4已通过第一连接件5安装在齿座1上,而齿座1是固设在铣轮上的,因此,本装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第二连接件2可对楔形块3施加预紧力,且第二连接件2的预紧力会迫使楔形块3朝向类U形槽101的底面运动,从而保证了本装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紧固性,从而保证本装配结构的零部件之间为无间隙安装,因此,其中一个通孔组处于连接状态时,沿着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通孔组中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的距离越来越大。但随着本装配结构的使用时间的延长,由于切削齿4作业过程的冲击下,本装配结构会出现安装间隙,使得本装配结构的各部件之间出现松动的现象,此时位于第一子通孔103和第四子通孔303之间的第二连接件2对楔形块3的预紧力为零,为了延长本装配结构的使用寿命,需要保证本装配结构的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贴合性;此时,可将楔形块3朝向类U形槽101的底面移动,使得第二子通孔103'与第五子通孔303'通过之前用来连接第一子通孔103和第四子通孔303的第二连接件2进行连接(此时,第一子通孔103和第四子通孔303、第三子通孔103”和第六子通孔303”均处于不连接),此时,位于第二子通孔103'和第五子通孔303'的第二连接件2可对楔形块3继续施加预紧力。随着本装配结构的使用时间的延长,依次这样将第二连接件2沿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移动,使得本装配结构维持始终可以维持在一个安装间隙的许可值内。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通孔的个数可为两个以上,同样的,第二通孔的个数也可为两个以上,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数量可为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可为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第一通孔对应设置一个以上的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之间可等距排布,也可不等距排布。进一步优选地,当其中一个通孔组处于连接状态时,此时至少还有一对不同轴设置的通孔组的中心轴线的间距(即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的间距优选小于等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半径)。

值得指出的是,第一通孔的数量也可为一个或多个,而第二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此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装配方式可与上述的安装方式(即靠近类U形槽101的开口端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并朝向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依次配合使用)相反,而是靠近类U形槽101的底面的第二通孔与靠近类U形槽101的开口端的第一通孔配合;同样的随着本装配结构的使用,楔形块3朝向类U形槽101的底面移动,使得位于上方的第二通孔和与位于其下方的第二通孔配合的第一通孔进行配合使用,从而实现本装配结构的无间隙安装。因此,此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数量关系可为一对多的关系;也可为多对多的关系。此种安装方式应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此种安装方式以楔形块3的安装不影响切削齿4的使用为准。

在实施例十中,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七、八或九的基础上,类U形槽101沿其槽深方向渐缩,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05和第二侧壁102;第一侧壁105与第二侧壁102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楔形块3包括与切削齿4连接的第一端301和与齿座1连接的第二端302;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沿类U形槽101的槽深方向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第一预设角度约等于第二预设角度,且楔形块3的小端靠近类U形槽101的底面设置。优选地,切削齿4和楔形块3从左到右依次设于类U形槽101内,其中,第一侧壁105沿上下方向延展,切削齿4的左右两侧壁也都沿上下方向延展,第二侧壁102则为斜壁,且第二侧壁102靠近类U形槽101的开口端的端部朝向右侧倾斜;因此,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的形成其实是面的夹角;即第一预设角度是类U形槽101左右两内壁面之间的夹角,第二预设角度是楔形块3的第一端301的端面和第二端302的端面之间的夹角。由于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的近似(包括第一预设角度等于第二预设角度,以及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值范围内,如预设范围值为大于零,且不大于5°),既保证了切削齿4的垂直度,还保证了本装配结构安装时的适配性和卡合度。优选地,切削齿4的切削部404靠近第一侧壁105设置。

在实施例十一中,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七、八、九或十的基础上,类U形槽1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05和第二侧壁102;切削齿4对应第一侧壁105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使得第一侧壁105收容于第一凹槽内;楔形块3设于切削齿4和第二侧壁102之间,使得切削齿4靠近第一侧壁105设置;楔形块3对应第二侧壁102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使得第二侧壁102收容于第二凹槽内;切削齿4对应楔形块3的位置设有第三凹槽,使得楔形块3靠近切削齿4一侧的端部(即第一端301)收容于第三凹槽内,优选地,类U形槽101的侧壁为V形结构,包括第一斜面104和第二斜面107,且第一斜面104和第二斜面107在V形结构的尖端连接,且V形结构的尖端朝向类U形槽101的内部空间设置,优选地,第一通孔设于V形结构的斜边(即第一斜面104和第二斜面107)上。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通孔设置在靠右设置的第二侧壁102的斜边上;优选地,与第二侧壁102凹凸配合第二凹槽为第一V形槽304;从而使得第一V形槽304与类U形槽101的V形侧壁相适配;优选地,第二侧壁102的斜边上还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连接件5的至少一个第三通孔,优选地,第三通孔靠近类U形槽101的底面设置。优选地,切削齿4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均为V形槽,即第一凹槽为第三V形槽403,第三凹槽为第二V形槽401,对应的,楔形块3的第一端301为V形结构,从而很好的与第三V形槽403相适配。值得指出的是,第一凹凸配合结构、第二凹凸配合结构和第三凹凸配合结构的搭配方式并不局限上述方式,还可与上述适配方式相反或部分相反均可,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