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1037发布日期:2019-03-02 02:1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资源利用技术,具体为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日趋精细化,节约用水成为人人关注的话题。

目前在企业生产运行中,对厂矿生产需用的水资源,均由水厂通过水泵管路加压提供,需要额外的设备、电力和人工成本。没有有效地利用自然界的雨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对生产企业提供设备用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厂矿生产需用的水资源需要额外的设备、电力和人工成本等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自然界的水资源直接回收利用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汇聚器、蓄水池以及水泵,其中汇聚器设于建筑物顶部,汇聚器通过管线与蓄水池连通;蓄水池通过出水管经水泵组由输出管道与设备用水管路连通。

汇聚器包括集水器、导引管以及汇流管,其中集水器为多个,纵横相邻排布;每个集水器下方出口对应一个导引管,导引管竖直布设于建筑物顶部,各导引管出口与汇流管连通,汇流管与蓄水池连通。

集水器为漏斗状,集水器开口处设有滤网;下部出口与导引管插接、螺纹连接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集水器上部开口为正方形,过渡到圆管形的下部出口。

集水器为倒置的雨伞,伞尖部位剪口;导引管入口位置设计为与雨伞顶部形状相吻合的弧面,弧面形状的导引管里侧具有多个挂钩,伞尖剪口处的雨伞骨架通过挂钩与导引管入口位置固定。

伞尖部剪口位置设有滤网。

蓄水池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均设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雨水进行有效回收,为生产设备供水,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种结构的汇集器收集雨水,排布方式灵活,安装方便,制作成本低,充分体现了节能降耗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水回收系统回收流程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一个实施例中的汇聚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汇聚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雨水回收系统的动力系统图;

其中,1为漏斗式集水器,2为蓄水池,3为水泵,4为汇流管,5为输出管道,6为导引管,7为雨伞式集水器,8为挂钩,9为雨伞骨架,10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汇聚器、蓄水池2以及水泵3,其中汇聚器设于建筑物顶部(或地势高的山坡上),汇聚器通过管线与蓄水池2连通;蓄水池2通过出水管经水泵3由输出管道5与设备用水管路连通。

如图2所示,汇聚器包括集水器、导引管以及汇流管,其中集水器为多个,纵横相邻排布;每个集水器下方出口对应一个导引管,导引管竖直布设于建筑物顶部,各导引管出6口与汇流管4连通,汇流管4与蓄水池2连通。

本实施例中,采用漏斗状集水器1,漏斗状集水器1开口处设有滤网;下部出口与导引管6插接或螺纹连接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集水器上部开口为正方形,过渡到圆管形的下部出口。

漏斗状集水器1在建筑物(如厂房)顶部可以密集排布,也可以相间排布。密集排布时上部开口为正方形的集水器纵横相邻,布满厂房顶部。在雨量一定的情况下,各集水器开口面积之和越大,收集雨水的量就越多。下雨时,将分散的水资源经汇聚器导入回收系统的蓄水池中,再由离心泵将水打入生产产线。

由于建筑物顶部有一定高度,或者山坡本身有坡度,通过收集后,水直接流入蓄水池中保存。待生产需要时,使用水泵3加压将水灌入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对雨水收集有极高的利用效率。并且汇聚器本身带过滤效果,水池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均设有滤网,不易造成蓄水池2形成大量淤泥或者是引水渠及疏水管道堵塞。

本实施例中,水泵电机15KW,扬程25-20-11m,流量125-250-230m3/h

蓄水池2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处均设有滤网,进一步滤除水中的杂质,保证设备水管路不堵塞。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汇聚器中的集水器采用倒置的雨伞即雨伞式集水器7,伞尖部位剪口;导引管6入口位置设计为与雨伞顶部形状相吻合的弧面,弧面形状的导引管6里侧具有多个挂钩8,伞尖剪口处的雨伞骨架9通过挂钩8与导引管6入口位置固定。

伞尖部剪口位置设有滤网。

本实施例可收集多个旧雨伞,通过雨伞骨架9将伞布撑开,倒置于导引管6入口位置。将连接于弧面形状的导引管里侧的多个挂钩8取出,穿过伞尖剪口挂在雨伞骨架9上,并通过与挂钩8连接的弹簧10收紧,使雨伞尖部与导引管6牢固连接。

由于雨伞质量较轻,在风大无雨的非工作状态时,可将撑开的伞布收回成直杆,以减小风阻力。

本实施例采用旧雨伞改制成集水器,节约了大量的制作成本,制作过程简单,方便调整,经济实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