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地基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1010发布日期:2019-02-26 18:1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地基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路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地基桩。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公路路基防沉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路基桩容易出现歪斜移位,整体的稳定性和稳固性差,导致路基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难以满足市场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地基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地基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凹槽内插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通过连接轴轴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侧底端卡接有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外壁内侧相卡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卡接有第一卡块,且第一卡块位于底座的底端,所述底座的底端凹槽内侧插接有第二卡块,且第二卡块的内侧一端延伸出底座,所述第二卡块位于第二连接杆的内侧,所述底座的顶端通过转轴轴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腔插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壁外侧从上至下均通过连接轴轴接有插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壁表面开设有与插杆的另一端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壁内侧上下两端均卡接有与第一支撑柱的内腔内侧表面开设有的凹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侧顶端卡接有矩形块,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套接有顶板,且顶板的底端与矩形块相卡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侧顶端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侧中心位置插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腔插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螺栓旋进螺孔内将第一支撑杆锁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卡接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连接轴轴接有与底座内侧表面开设有的滑槽相匹配的支撑块,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底端中心位置卡接有第三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底端与第一卡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块与底座内侧表面开设有的滑槽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插杆通过连接轴间隙排列在第二支撑柱的外壁外侧,且插杆之间的间距为30cm。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块呈“V”字形。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数量为四个,且底座之间组成“四棱锥”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公路路基防沉降地基桩,通过施加给顶板向下的力,使顶板带动第一支撑柱和底座推进土壤中,施加给第一支撑杆向下的力,使第三支撑柱向下运动使第一卡块脱离底座的外壁底端,通过支撑块挤压底座向两端移动挤压周围的土壤,施加给第二支撑柱向下的力,滑块带动第二支撑柱通过第一支撑柱外壁外侧的通孔移出插进周围的土壤当中,有效防止地基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歪斜移位现象,可以使地基桩更加稳固,提高了路基整体的抗震抗压性能,极大的降低了路基桩出现折断破裂以及路基发生沉降情况的几率,从而实现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支撑柱,3、转轴,4、插杆,5、第二支撑柱,6、滑块,7、第一支撑杆,8、第三支撑柱,9、连接杆,10、第二支撑杆,11、第三支撑杆,12、支撑块,13、顶板,14、矩形块,15、第一卡块,16、弹簧,17、第一连接杆,18、第二连接杆,19、第二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地基桩,包括底座1,底座1的数量为四个,且底座1之间组成“四棱锥”形,使地基桩更加稳固,底座1的底端凹槽内插接有第一连接杆17,第一连接杆17的顶端通过连接轴轴接有第二连接杆18,第二连接杆18的内侧底端卡接有弹簧16的一端,弹簧16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20N/CM,弹簧16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弹簧16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7的外壁内侧相卡接,第一连接杆17的底端卡接有第一卡块15,第一卡块15呈“V”字形,使第一卡块15更容易推进土壤中,且第一卡块15位于底座1的底端,底座1的底端凹槽内侧插接有第二卡块19,通过第二卡块19可以使第一连接杆17移出底座1的底端凹槽,且第二卡块19的内侧一端延伸出底座1,第二卡块19位于第二连接杆18的内侧,底座1的顶端通过转轴3轴接有第一支撑柱2,当底座1移动至土壤中后可以通过转轴3旋转使周围的土壤更坚实,第一支撑柱2的内腔插接有第二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5的外壁外侧从上至下均通过连接轴轴接有插杆4的一端,插杆4通过连接轴间隙排列在第二支撑柱5的外壁外侧,且插杆4之间的间距为30cm,第一支撑柱2的外壁表面开设有与插杆4的另一端相匹配的通孔,第二支撑柱5的外壁内侧上下两端均卡接有与第一支撑柱2的内腔内侧表面开设有的凹槽相匹配的滑块6,第一支撑柱2的外侧顶端卡接有矩形块14,第一支撑柱2的顶端套接有顶板13,通过顶板13可以使地基桩整体移动至土壤中,且顶板13的底端与矩形块14相卡接,第一支撑柱2的内侧顶端插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内侧中心位置插接有第二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0的内腔插接有第一支撑杆7,可以使第三支撑柱8向下运动距离的更深,第二支撑杆10通过螺栓旋进螺孔内将第一支撑杆7锁紧,第二支撑杆10的底端卡接有第三支撑杆11,第三支撑杆11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连接轴轴接有与底座1内侧表面开设有的滑槽相匹配的支撑块12,第三支撑杆11的底端中心位置卡接有第三支撑柱8,第三支撑柱8的底端与第一卡块15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块12与底座1内侧表面开设有的滑槽的距离,可以使第一卡块15脱离底座1后使底座1向两侧移动。

施加给顶板13向下的力,使顶板13带动第一支撑柱2和底座1向下运动至土壤中,向上移开顶板13,旋出螺栓,向上移出第一支撑杆7至合适的位置后,将螺栓旋进螺孔内,施加给第一支撑杆7向下的力,使第一支撑杆7带动第二支撑杆10、第三支撑杆11和第三支撑柱8向下运动,第三支撑柱8向下运动挤压第二卡块19向内侧移动,第二卡块19向内侧移动与第二连接杆18接触后挤压弹簧16向外侧收紧,第三支撑柱8继续向下运动与第一卡块15接触,推动第一卡块15带动第一连接杆17向下运动,第一卡块15脱离底座1后,第三支撑杆11带动支撑块12落入底座1内侧表面的滑槽内,第三支撑杆11带动支撑块12向下运动挤压底座1通过转轴3向两侧旋转移动,挤压两侧的土壤,使周围的土壤更坚实,当第一支撑杆7向下运动至与第一支撑柱2的顶端在同一平面时停止施加给第一支撑杆7的外力,施加给第二支撑柱5向下的力,第二支撑柱5带动滑块6在第一支撑柱2内腔的凹槽内向下移动,同时第二支撑柱5通过连接轴带动插杆4向下运动,插杆4的外侧一端通过第一支撑柱2外侧的通孔移出插入进周围的土壤中,通过插杆4与土壤接触可以对路基桩进行二次加固,有效防止路基桩在使用过程中沉降对公路造成损坏,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