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推式地基路基沉降联合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4645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推式地基路基沉降联合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运输技术,尤其是一种下推式地基路基沉降联合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路基沉降测试装置,如沉降板、沉降磁环等往往影响路基施工,从而产生路 堤压实死角,而一些埋入式的测试装置往往价格昂贵。而目前测试地基内某点沉降的多为分 层沉降计,但为了测试绝对沉降,分层沉降计的下端必须位于路基影响区以外,需要打很深
的钻孔以安装沉降计,保证下端绝对沉降约为o。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量程大,测试方便,而且易加工, 成本低,路基地基沉降可同时测试,路基沉降测试不影响路基施工,地基内任意点的绝对沉 降测试不需要打很深的测试孔,只需在测试范围内打孔的下推式地基路基沉降联合测试方法 及测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下推式地基路基沉降联合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在地基上打测试孔,测试孔的深度为地基沉降测试范围;
b. 在测试孔内布设传统的分层沉降计,埋设完毕后,整平地基表面;然后安放隐式沉降 测试装置;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每隔1 2m埋设一个隐式沉降测试装置;
c. 当路基开始填筑时,开始测试路基和地基的沉降,由隐式沉降测试装置可测得路基和 地基表面的绝对沉降,而分层沉降计测得的是孔底和地面的相对沉降;设孔底和地面的相对 沉降为As,地面的绝对沉降为s。,则孔底的绝对沉降s为s = s。-Ay 。
由以上步骤可得地基和路基所有点的绝对沉降,这一过程属于下推式的,即已知路基和 地面的绝对沉降,然后向下推求地基内的沉降;而传统方法为上推式的,将测试孔打得很深, 孔底绝对沉降为0,由分层沉降计得到相对沉降,由下向上依次得到地基和路基各点的绝对 沉降。
本测试方法的优点是路基地基沉降可同时测试,路基沉降测试不影响路基施工,地基内 任意点的绝对沉降测试不需要打很深的测试孔,只需在测试范围内打孔。
一种隐式沉降测试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下部设置于底座上,筒体上端设有盖板,筒体 侧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注水嘴和出水嘴。所述筒体为圆筒,注水嘴和出水嘴分别焊接在圆筒侧面的下部和上部,底座和盖板分别 与圆筒焊接在一起。
使用时,首先将两根煤气橡胶管接在所述的两个水嘴上,然后用喉卡卡住使其固定且不漏 水。在要测量的工作面上方挖出一坑槽,槽深为沉降杯的2-3倍(60-90cni),坑槽直径半米即 可,将沉降测试装置放在要测量的位置(装置底用细沙找平),再从坑槽开始向路基外挖一深 槽,约一米深,橡胶管沿深槽引到路基以外(须保证连接出水嘴的橡胶管全长在整个沉降过程 中均不得高于出水嘴)。填平后即安装完毕。每次测量时将连接注水嘴的橡胶管抬高使其高于 圆筒顶端并注水,当连接出水嘴的橡胶管均匀稳定出水时停止注水,根据连通器原理,其出水 嘴处的高程(即沉降杯内的液面高)等于注水嘴连接的橡胶管内的液面高,再通过水准测量连 接注水橡胶管内液面的高程,即可得到沉降测量装置内液面的高程G;进行第二次测量,得到 第二次测量高程G,对比两次测量的高程即可知道沉降量C:
C=d-C2 (1 )
本沉降测量装置的量程M不小于出水嘴的高程e,减去其所连接的橡胶管最高处的高程e2,

M2:d2 (2) 本装置的精度取决于水位测试仪器(如水准仪)的精度。
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影响正常施工,价格低廉,精度高,能经受施工期间压路 机碾压,可长期使用,可靠性强。


图l是本发明联合沉降测试装置埋设简图; 图2是隐式沉降测试装置剖面其中l.路基,2.隐式沉降测试装置,3.分层沉降计,4.底座;5.出水嘴;6.盖板;7。圆筒;
8.注水嘴,9.橡胶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中, 一种下推式地基路基沉降联合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在地基上打测试孔,测试孔的深度为地基沉降测试范围;
b. 在测试孔内布设传统的分层沉降计3,埋设完毕后,整平地基表面;然后安放隐式沉降
测试装置2;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每隔1 2m埋设一个隐式沉降测试装置2;
c. 当路基1开始填筑时,开始测试路基1和地基的沉降,由隐式沉降测试装置2可测得
路基1和地基表面的绝对沉降,而分层沉降计3测得的是孔底和地面的相对沉降;设孔底和地面的相对沉降为&,地面的绝对沉降为& ,则孔底的绝对沉降s为s = & - 。
由以上步骤可得地基和路基1所有点的绝对沉降,这一过程属于下推式的,即已知路基 1和地面的绝对沉降,然后向下推求地基内的沉降;而传统方法为上推式的,将测试孔打得 很深,孔底绝对沉降为0,由分层沉降计得到相对沉降,由下向上依次得到地基和路基各点 的绝对沉降。
本测试方法的优点是路基地基沉降可同时测试,路基沉降测试不影响路基施工,地基内 任意点的绝对沉降测试不需要打很深的测试孔,只需在测试范围内打孔。
图2所示, 一种隐式沉降测试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下部设置于底座4上,筒体上端设 有盖板6,筒体侧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注水嘴8和出水嘴5。
所述筒体为圆筒7,注水嘴8和出水嘴5分别焊接在圆筒7侧面的下部和上部,底座4 和盖板6分别与圆筒7焊接在一起。
使用时,首先将两根煤气橡胶管9接在所述的两个水嘴上,然后用喉卡卡住使其固定且不
漏水。在要测量的工作面上方挖出一坑槽,槽深为沉降杯的2-3倍(60-90cm),坑槽直径半米 即可,将本沉降测试装置放在要测量的位置(装置底用细沙找平),再从坑槽开始向路基外挖 一深槽,约一米深,橡胶管沿深槽引到路基以外(须保证连接出水嘴的橡胶管全长在整个沉降 过程中均不得高于出水嘴)。填平后即安装完毕。每次测量时将连接注水嘴8的橡胶管9抬高 使其高于圆筒7顶端并注水,当连接出水嘴5的橡胶管9均匀稳定出水时停止注水,根据连通 器原理,其出水嘴5处的高程(即沉降杯内的液面高)等于注水嘴8连接的橡胶管9内的液面 高,再通过水准测量连接注水橡胶管9内液面的高程,即可得到沉降测量装置内液面的高程 C,;进行第二次测量,得到第二次测量高程C"对比两次测量的高程即可知道沉降量C:
C=C「C2 (1)
本沉降测量装置的量程M不小于出水嘴5的高程"减去其所连接的橡胶管9最高处的高 程&,即
1/>^一& (2) 本装置的精度取决于水位测试仪器(如水准仪〉的精度。
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影响正常施工,价格低廉,精度高,能经受施工期间压路 机碾压,可长期使用,可靠性强。
实施例在滨州-德州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粉喷桩复合地基和路基的沉降观测实验性采
用了本发明提出的方法。
在滨徳路二合同高填方路基施工中使用了粉喷桩地基处理技术,路基高度(含路面结构厚
度)为7m,粉喷桩长12m。为了对路基和地基沉降进行观测,在道路对称面上每隔50m埋设了沉降观测装置,如图1所示。粉喷桩复合地基分层沉降测试孔深12m,孔底正好位于复合地基 下卧层表面。路基、地面及下卧层表面沉降观测是主要观测任务。
在测试孔内安装完分层沉降仪后,从地面开始,每隔2m埋设隐式沉降观测装置。利用本 发明提供的方法,已知路基沉降和地面沉降,就可下推得到粉喷桩复合地基下卧层表面的绝对 沉降。
对7m高路基,传统沉降测试方法(一般是分层沉降仪+沉降板等)至少要钻30m的测试孔, 然后埋设分层沉降装置,沉降装置由沉降杆连接,从下到上依次得到下卧层表面和地面的绝对 沉降。进而由沉降板得到路基沉降。对30m深的测试孔和7m高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装置和沉 降板的观测杆都要很长,所以钻孔成本和设备费用都很大,也延长了施工周期。而且露在路基 外面的沉降杆会对施工产生影响,容易产生压实死角,有时施工还经常损坏沉降观测装置。而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仅需较少的费用,安装也快,而且因为是隐式观测,所以观测期间不影响施 工,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下推式地基路基沉降联合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地基上打测试孔,测试孔的深度为地基沉降测试范围;b.在测试孔内布设传统的分层沉降计,埋设完毕后,整平地基表面;然后安放隐式沉降测试装置;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每隔1~2m埋设一个隐式沉降测试装置;c.当路基开始填筑时,开始测试路基和地基的沉降,由隐式沉降测试装置可测得路基和地基表面的绝对沉降,而分层沉降计测得的是孔底和地面的相对沉降;设孔底和地面的相对沉降为Δs,地面的绝对沉降为s0,则孔底的绝对沉降s为s=s0-Δs。
2. —种隐式沉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筒体,筒体下部设置于底座上,筒体上端设有盖板,筒体侧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注水嘴和出水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式沉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圆筒,注水嘴和出水嘴分别焊接在圆筒侧面的下部和上部,底座和盖板分别与圆筒焊接在一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推式地基路基沉降联合观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地基上打测试孔,测试孔的深度为地基沉降测试范围;b.在测试孔内布设传统的分层沉降计,埋设完毕后,整平地基表面;然后安放隐式沉降测试装置;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每隔1~2m埋设一个隐式沉降测试装置;c.当路基开始填筑时,开始测试路基和地基的沉降,由隐式沉降测试装置可测得路基和地基表面的绝对沉降,而分层沉降计测得的是孔底和地面的相对沉降;设孔底和地面的相对沉降为Δs,地面的绝对沉降为s<sub>0</sub>,则孔底的绝对沉降s为s=s<sub>0</sub>-Δs。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隐式沉降测试装置。本发明在路基沉降测试不影响路基施工,地基内任意点的绝对沉降测试只需在测试范围内打孔。
文档编号G01B21/02GK101614535SQ200910017309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0日
发明者崔新壮, 车华桥, 青 金, 高发亮 申请人:山东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