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1065发布日期:2019-03-02 02:15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雨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园林景观内会设置有多个下水井,以避免水涝发生。雨水通过下水井流至市政下水道中,统一过滤净化并进行再次利用。园林景观没有独自的收集、循环系统,需要利用市政排水系统,市政排水管路的压力过大。同时园林景观人造溪流、池塘、喷泉等各部分之间往往相互独立,水没有流通,容易成为死水,滋生细菌,降低水质,影响园林景观的美感。

公告号为CN20338326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景观循环用水系统,包括设置于园林景区地面之下的雨水收集池、储水池和设置于地面之上的高位供水池;在园林景区路面的低位处设置有雨水收集孔,雨水收集孔通过管路连通雨水收集池;储水池位置低于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中部通过管路连通储水池顶部;储水池通过管路连通高位供水池,且该管路上设置有供水泵;高位供水池通过管路连通循环用水装置的入水口,循环用水装置出口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通过管路连通储水池;储水池通过管路连接喷水器,在该管路上设置有加压泵。

上述循环用水系统收集雨水的过程如下:雨水落于地面后往地势低处流动,再顺着雨水收集孔流入雨水收集池中。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园林景观内的落叶较多,随雨水从雨水收集孔处流入雨水收集池后,雨水收集池内的水会遭到破坏,加重过滤器的负担,并且雨水从雨水收集池流入储水池的过程中,落叶等垃圾容易堵塞管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落叶无法随雨水流入雨水收集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包括多个雨水收集通道,雨水收集通道开口从路面露出、底部连通有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通道开口处设置有截污篮,所述雨水收集通道截面呈圆形,所述截污篮包括呈锥台状的滤筒,所述滤筒侧面设置有若干滤孔,所述滤筒直径较大的一侧为进水口,所述滤筒于进水口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雨水收集通道开口处设置有供固定环卡入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落于地面后从雨水收集通道开口处流入,经过截污篮后进入雨水收集池,而落叶等垃圾通过截污篮时被挡住,无法随雨水流入雨水收集池。因此截污篮起到初步过滤雨水的作用,大大减轻过滤器的负担,同时雨水收集池内的雨水流至下一储水池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管路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筒于进水口处设置有半圆环状的提拉手,所述提拉手两端弯折成铰接杆,所述固定环相对两侧设置有供铰接杆卡入的铰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提拉手转动至竖直状态,工作人员便能通过提拉手轻易将截污篮从雨水收集通道中取出,进而便于倾倒截污篮内的污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截污篮上侧设置有卡入固定槽的雨水盖,所述雨水盖设置有若干雨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盖能够避免行人经过雨水收集通道时踩空而跌倒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绕其轴心线间隔设置有若干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处设置有顶杆,所述雨水盖下侧设置有供顶杆卡入的限位槽,所述顶杆的长度大于固定槽和限位槽的深度之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暴雨天气时,取出雨水盖,再将顶杆卡入限位孔,然后将雨水盖放在顶杆上端直至顶杆卡入限位槽,使得雨水收集通道的开口完全打开,增大雨水流量,保证路面的雨水及时排走,避免水涝的发生。同时雨水盖仍然起到警示和防止行人踩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槽槽底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顶杆的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暴雨停止时,将顶杆放置与容纳槽内即可,避免另寻地方放置顶杆以及顶杆丢失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位于容纳槽内时能够卡入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盖和截污篮均无法转动,进而避免磨损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朝向雨水盖的一端侧面设置有提拉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顶杆拔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远离雨水盖的端面边沿设置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暴雨停止时,转动截污篮直至容纳槽与限位孔连通,顶杆便能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掉入容纳槽,省时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截污篮的设置,落叶等污物无法随雨水一同流入雨水收集池,进而减轻过滤器的负担,并且避免管道堵塞的麻烦;

2.通过雨水盖的设置,避免行人踩空而跌倒的麻烦;

3.通过顶杆的设置,暴雨天时路面上的雨水能够及时排走,避免水涝的发生;

4.整个循环系统充分利用了雨水,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雨水收集通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雨水收集通道处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雨水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顶杆将雨水盖顶出固定槽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雨水收集通道;2、容纳槽;3、截污篮;31、滤筒;311、滤孔;312、进水口;32、固定环;321、铰接槽;322、限位孔;33、提拉手;331、铰接杆;4、固定槽;5、雨水盖;51、雨水孔;52、限位槽;6、顶杆;61、提拉槽;62、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包括多个设置在园林路面低处的雨水收集通道1,雨水收集通道1开口从路面露出、底部连通有有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底部通过管路连通有储水池,储水池低于雨水收集池。储水池通过管路连通有位于园林路面上方的高位供水池,且该管路上设置有供水泵。高位供水池通过管路与循环用水装置入水口连通,循环用水装置出口处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通过管路与储水池连通,循环用水装置为园林景观中的人造溪流、池塘、喷泉等景观设施。储水池通过管路连接有多个位于园林景观各植物区的喷水器,且该管路上设置有加压泵。

如图1、图2所示,雨水收集通道1开口处设置有截污篮3,雨水收集通道1截面呈圆形。截污篮3包括呈锥台状的滤筒31,滤筒31侧面设置有若干供雨水通过的滤孔311。滤筒31直径较大的一侧为进水口312、直径较小的一侧卡入雨水收集通道1内部。滤筒31于进水口312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环32,雨水收集通道1开口处设置有供固定环32卡入的固定槽4。雨水落于地面后从雨水收集通道1开口处流入,经过截污篮3后进入雨水收集池,而落叶等垃圾通过截污篮3时被挡住,无法随雨水流入雨水收集池。因此截污篮3起到初步过滤雨水的作用,大大减轻过滤器的负担,同时雨水收集池内的雨水流至下一储水池的过程中不容易造成管路堵塞。

如图2所示,截污篮3上侧设置有卡入固定槽4的雨水盖5,雨水盖5和固定环32的厚度之和等于固定槽4的深度,雨水盖5设置有若干雨水孔51。雨水盖5能够避免行人经过雨水收集通道1时踩空而跌倒的麻烦。

如图3、图4所示,滤筒31于进水口312处设置有半圆环状的提拉手33,提拉手33两端弯折成铰接杆331,固定环32相对两侧设置有供铰接杆331卡入的铰接槽321。提拉手33收纳时与固定环32内壁紧贴,不会影响雨水盖5的放置。截污篮3内的污物较多时,将提拉手33转动90度,直至竖直状态,便能轻松将截污篮3取出,进而便于倾倒截污篮3内的污物。

如图4、图5所示,固定环32绕其轴心线等间距间隔设置有六个限位孔322,限位孔322处设置有顶杆6,雨水盖5下侧设置有供顶杆6卡入的限位槽52,顶杆6的长度大于固定槽4和限位槽52的深度之和。暴雨天气时,取出雨水盖5,再将顶杆6卡入限位孔322,然后将雨水盖5放在顶杆6上端直至顶杆6卡入限位槽52,使得雨水收集通道1的开口完全打开(如图7所示),增大雨水流量,保证路面的雨水及时排走,避免水涝的发生。同时雨水盖5仍然起到警示和防止行人踩空的作用。

如图4、图6所示,固定槽4槽底设置有六个用于容纳顶杆6的容纳槽2,截污篮3能够转动至限位孔322与容纳槽2连通的状态,顶杆6远离雨水盖5的端面边沿设置有倒角62。暴雨停止时,转动截污篮3直至容纳槽2与限位孔322连通,顶杆6便能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掉入容纳槽2,进而无需寻找地方放置顶杆6,省时省力。顶杆6的长度等于容纳槽2、限位孔322、限位槽52的深度之和,容纳槽2的深度大于雨水盖5的厚度。顶杆6与容纳槽2槽底紧贴时能够卡入限位槽52,且雨水盖5不会被顶起,雨水盖5和截污篮3均无法转动,进而避免磨损的产生;顶杆6与固定槽4槽底紧贴时,雨水盖5会被顶起而与固定槽4分离。顶杆6朝向雨水盖5的一端侧面设置有提拉槽61,便于人手指卡入而将顶杆6拔出。

工作过程:

雨天,落叶等污物在雨水的带动下从雨水孔51处流入,雨水从滤孔311处流走而进入雨水收集池,污物则留在截污篮3内。

暴雨天,先将雨水盖5从固定槽4内取出,再将顶杆6取出,然后转动截污篮3直至限位孔322与容纳槽2错位,接着将顶杆6卡入限位孔322,最后将雨水盖5放上直至顶杆6卡入限位槽5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