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危岩落石深路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9670发布日期:2019-08-27 20:4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危岩落石深路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特别涉及一种抗危岩落石深路堑结构。



背景技术:

危岩落石在艰险山区广泛分布,对危岩落石的防护主要措施有:支顶加固、被动防护网防护、拦石墙防护、帘式防护网导流等,防护效果均不十分理想,投资大且难以做到防护的万无一失,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大,如果以深路堑形式通过危岩落石坡体,则危岩落石的防护更加困难,故急需提出一种有效的抗危岩落石深路堑结构,并应具有危岩落石防护效果好、经济性好、施工方便、环保等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危岩落石深路堑结构,以使深路堑结构能有效防护危岩落石,且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危岩落石深路堑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路堑内侧加固桩和路堑外侧加固桩,对应纵向间隔设置在深路堑的上方侧、下方侧,相邻路堑内侧加固桩之间和相邻两路堑外侧加固桩之间布设加固土钉;连接横梁,水平设置于对应的路堑内侧加固桩、路堑外侧加固桩之间,一端与路堑外侧加固桩顶部固结,另一端与路堑内侧加固桩固结;盖板和缓冲层,盖板设置于相邻两连接横梁上,缓冲层设置于盖板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路堑内侧加固桩、路堑外侧加固桩与连接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可以抵抗深路堑的岩土压力,且将深路堑两侧的不利岩土压力转化为有利的支撑抗力,有效解决路堑加固的问题;连接横梁的设置有效改善了路堑内侧加固桩和路堑外侧加固桩受力形式和控制了结构的不利变形,从而节约了深路堑加固的工程投资;盖板作为上部缓冲层的受力支撑结构,其把力通过连接横梁3传递结路堑内侧加固桩和路堑外侧加固桩,有效解决了深路堑危岩落石防护的问题;缓冲层的设置可以大大减小危岩落石对盖板的冲击力,危岩落石快速通过深路堑的顶部向坡下移动,有效解决了深路堑加固及危岩落石防护的问题;并具有危岩落石防护效果好、经济性好、施工方便、环保等特点。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抗危岩落石深路堑结构的断面示图;

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路堑内侧加固桩1、路堑外侧加固桩2、连接横梁3、盖板4、缓冲层5、加固土钉6、路堑地基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危岩落石深路堑结构包括:路堑内侧加固桩1和路堑外侧加固桩2,对应纵向间隔设置在深路堑的上方侧、下方侧,相邻路堑内侧加固桩1之间和相邻两路堑外侧加固桩2之间布设加固土钉6;连接横梁3,水平设置于对应的路堑内侧加固桩1、路堑外侧加固桩2之间,一端与路堑外侧加固桩2顶部固结,另一端与路堑内侧加固桩1固结;盖板4和缓冲层5,盖板4设置于相邻两连接横梁3上,缓冲层5设置于盖板4顶面上。

所述缓冲层5由填筑土填筑而成,或者由废弃轮胎码砌而成,其顶面为向下方侧倾斜的斜面。

参照图1,对应设置的路堑内侧加固桩1、路堑外侧加固桩2与连接横梁3的两端固定连接,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可以抵抗深路堑的岩土压力,且将深路堑两侧的不利岩土压力转化为有利的支撑抗力,有效解决路堑加固的问题。连接横梁3的设置有效改善了路堑内侧加固桩1和路堑外侧加固桩2受力形式和控制了结构的不利变形,从而节约了深路堑加固的工程投资。盖板4作为上部缓冲层5的受力支撑结构,其把力通过连接横梁3传递结路堑内侧加固桩1和路堑外侧加固桩2,有效解决了深路堑危岩落石防护的问题。缓冲层5的设置可以大大减小危岩落石对盖板4的冲击力,其设置成斜坡状,利于危岩落石快速通过深路堑的顶部向坡下移动。设置在相邻的路堑内侧加固桩1和路堑外侧加固桩2之间的加固土钉6用于加固其间的边坡岩土体。该结构有效解决了深路堑加固及危岩落石防护的问题,并具有危岩落石防护效果好、经济性好、施工方便、环保等特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抗危岩落石深路堑结构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