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应力混泥土管桩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3861发布日期:2019-08-07 01:02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预应力混泥土管桩端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行业管桩安装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预应力混泥土管桩端板。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管桩端板是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使混泥土底座与混泥土钢筋构件相互连接的部件,主要用于建筑地基管桩的连接,其作用一方面主要用于制作高强度水泥管桩时涨拉钢筋骨架,使之产生预应力,另一方面在打桩时管桩端板需承受打桩机锤击,并起到两两管桩之间的连接作用,综上所述其是制作预应力高强度水泥管桩必不可缺的金属构件,而现有结构设计所使用的管桩端板,其制作高强度水泥管桩时涨拉钢筋骨架时,所产生的预应力达不到生产要求,同时连接两两管桩端板的定位孔设计不合理,导致相邻管桩端板之间连接不稳定和安装施工效率低,且现有结构的管桩端板生产加工原材料消耗较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相邻管桩端板之间连接不稳定和施工效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泥土管桩端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新型预应力混泥土管桩端板,包括管桩端板本体,所述管桩端板本体的外沿设有加强外圈,所述加强外圈与管桩端板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管桩端板本体的内圈设有加强内圈,所述加强内圈与管桩端板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管桩端板本体上设有若干主筋锚孔,所述主筋锚孔环绕着管桩端板本体均匀分布,每个所述主筋锚孔的一侧均设有钢筋孔,所述钢筋孔与相对应的主筋锚孔的内部相通,所述桩端板本体上设有若干弧形定位槽,所述弧形定位槽环绕着桩端板本体均匀分布,所述主筋锚孔位于弧形定位槽的外沿,所述加强内圈上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环绕着加强内圈均匀分布,所述桩端板本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钢筋孔的直径小于主筋锚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主筋锚孔的内壁上设有相应的螺纹。

优选的,所述主筋锚孔的数量介于8个到12个之间。

优选的,所述弧形定位槽的数量介于4个到6个之间。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介于4个到6个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泥土管桩端板,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加强外圈和加强内圈使得管桩端板使用时更加稳定,不易变形,从而增加了管桩端板的使用寿命;主筋锚孔和钢筋孔的设计,保证安装定位管桩连接的稳定性,而增加的限位孔进一步提升管桩连接安全性;弧形定位槽的设计,可以在管桩端板安装时卡入相应的弧形卡块,这样使得管桩端板定位安装更加简便和稳定,不易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泥土管桩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泥土管桩端板的剖视图。

图中:管桩端板本体1、加强外圈2、加强内圈3、主筋锚孔4、钢筋孔5、弧形定位槽6、限位孔7、中心定位孔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新型预应力混泥土管桩端板,包括管桩端板本体1,管桩端板本体1的外沿设有加强外圈2,加强外圈2与管桩端板本体1固定连接,管桩端板本体1的内圈设有加强内圈3,加强内圈3与管桩端板本体1固定连接,加强外圈2和加强内圈3使得管桩端板使用时更加稳定,不易变形,从而增加了管桩端板的使用寿命,管桩端板本体1上设有若干主筋锚孔4,主筋锚孔4环绕着管桩端板本体1均匀分布,主筋锚孔4的内壁上设有相应的螺纹,主筋锚孔4的数量介于8个到12个之间,每个主筋锚孔4的一侧均设有钢筋孔5,钢筋孔5与相对应的主筋锚孔4的内部相通,钢筋孔5的直径小于主筋锚孔4的直径,主筋锚孔4和钢筋孔5的设计,保证安装定位管桩连接的稳定性。

桩端板本体1上设有若干弧形定位槽6,弧形定位槽6环绕着桩端板本体1均匀分布,弧形定位槽6的数量介于4个到6个之间,主筋锚孔4位于弧形定位槽6的外沿,加强内圈3上设有若干限位孔7,限位孔7环绕着加强内圈3均匀分布,限位孔7的数量介于4个到6个之间,限位孔7可以进一步提升管桩连接安全性,桩端板本体1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定位孔8,弧形定位槽6的设计,可以在管桩端板安装时卡入相应的弧形卡块,这样使得管桩端板定位安装更加简便和稳定,不易发生偏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