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楼房的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7556发布日期:2019-05-28 20:2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楼房的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城市建筑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楼房的雨水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水源,对其的开发利用已成为许多节约用水的新途径,尤其是在城市小区中的雨水利用,受到普遍的关注。雨水收集利用是采用一系列人工的方法,对天然降水实施收集、存储并加以利用的过程,以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目前,在建筑与小区的设计当中,通常场地设计时主要考虑交通、建筑和景观设计,较少考虑雨水的生态自然排放。绿地设计时也以景观为主,当雨水降落至楼房的楼顶以及楼房的侧壁上时,仅设计了简单的雨水管道,将雨水排入至市政排水管网内,实现了对雨水的快速排放,而未对雨水进行充分的利用,降低了小区在建筑设计时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雨水进行收集且能进行利用的用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楼房的雨水系统。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楼房的雨水系统,包括楼体,所述楼体的侧壁上沿楼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集水槽,每个所述集水槽均沿楼体的周向位置设置,相邻的所述集水槽之间设置有多个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上端连接至上部的集水槽上,所述集水管的下端朝向下部集水槽内延伸设置,最下部的集水槽上与集水槽连通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远离集水槽的端部与导流管连通设置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延伸至集水箱外的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上设置有供水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雨时,雨水可降落至楼顶通过楼顶流动至集水槽内,部分雨水可直接降落至集水槽内,通过集水槽上的集水管流动至导流管所在的位置,此时雨水进入至集水箱内被收集,被收集的雨水可通过水泵和供水管排出用于浇灌树木等,使得建筑小区内的楼房可收集部分雨水,符合海绵城市建设,提高了建筑小区楼房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箱的底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隔板,所述隔板远离集水箱底壁的边缘与集水箱的顶壁之间留有供水通过的空间,所述隔板将集水箱分为沉淀空间和集水空间,所述导流管连通至集水箱上且位于沉淀空间所在的位置,所述水泵置于集水箱内且位于集水空间所在的位置,所述供水管连通至集水箱上且位于集水空间所在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进入至沉淀空间内后,可静置完成沉淀,使得雨水中的砂石等杂质沉淀至集水箱的底壁上,而上部清澈的雨水可通过隔板和集水箱顶壁的空间进入至集水空间内被收集,被沉淀后的雨水可去除部分悬浮物和其他杂质,提高了雨水的使用效果;采用隔板对雨水沉淀的方式其结构简单,并且对雨水中杂质的处理效果较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箱上且位于沉淀空间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储存混凝剂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远离集水箱的面上与储液箱连通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套设有橡胶封盖,所述储液箱上与储液箱连通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通至集水箱内且位于沉淀空间所在的位置,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出液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向储液箱内添加混凝剂,通过出液管向沉淀空间内的雨水中添加混凝剂,混凝剂可加速水中杂质的沉淀,能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污染物等杂质,提高了去除雨水中杂质的去除效率,进一步提高了雨水的回用效果,并且采用混凝剂其无毒害作用,成本低,符合实际生产应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液箱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观察窗,所述储液箱上且位于相邻于观察窗的位置设置有刻度,所述集水箱上且位于沉淀空间所在的位置设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二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观察窗和刻度的设置方便向沉淀空间内定量添加混凝剂,从而提高了混凝剂与雨水的反应效果,避免造成浪费;第二观察窗的设置方便观察集水箱内混凝剂与雨水的反应效果,并且方便观察沉淀空间内雨水的储存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箱内且位于沉淀空间所在的位置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横跨于集水箱内且位于沉淀空间内的多个位于同一高度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每个所述转动轴于集水箱外的端部均设置有齿轮,相邻的所述齿轮啮合设置,所述集水箱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一个转动轴转动的电机,所述集水箱的外壁上于电机和多个齿轮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将齿轮和电机罩设的保护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可带动集水箱内相邻的转动轴转向相反,从而使得转动轴带动搅拌叶片对混凝剂和雨水进行充分搅拌,使得雨水与混凝剂反应充分,并且提高了混凝剂和雨水的反应效果;采用齿轮啮合的方式驱动相邻的转动轴转向相反,其结构简单,驱动稳定;保护箱的设置可对电机和齿轮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电机和齿轮暴露在空气中生锈或损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箱内且位于沉淀空间所在的位置设置有排污板,所述排污板整体呈漏斗状设置,所述排污板的上部开口边缘朝向集水箱的内壁和隔板延伸设置有挡板,漏斗状的排污板的最底端设置有延伸至集水箱外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漏斗状的排污板可使得沉淀至排污板上的杂质可沿着排污板流动至排污板的最底端,从而通过排污板上的排污管排出至集水箱外,方便对集水箱内沉淀的杂质进行清理;挡板的设置可防止杂质流动至排污板和集水箱之间的间隙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远离集水箱底壁的边缘与集水箱的顶壁之间封设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的设置可防止混凝剂与雨水反应后形成的沉淀进入至集水空间内,从而防止沉淀对水泵和管道造成影响;采用过滤网的设置其结构简单,对沉淀的阻挡效果较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箱的外壁上且位于集水空间所在的位置设置有液位显示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显示器方便直接观察集水箱内集水空间内的雨水储存量,方便在集水空间内装满水时,对雨水进行及时的排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雨水通过集水槽进入至集水箱内的沉淀空间内进行沉淀,沉淀空间内上部较为清澈的雨水可通过隔板和集水槽的顶壁之间的空间进入至集水空间内,通过水泵将雨水泵入供水管内,使得雨水可被用于浇灌树木等,提高了建筑小区楼房的使用效果;

2.通过储液箱向沉淀空间内添加混凝剂,打开电机带动转动轴还是哪个的搅拌叶片对集水箱内的混凝剂和雨水搅拌,使得混凝剂与雨水反应,加速了雨水中杂质的沉淀,并且进一步减少了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提高了对雨水回用时的回用效果;

3.排污板的设置可使得沉淀至排污板上的杂质通过排污管排出,从而方便对沉淀后的杂质进行清理,提高了集水箱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集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集水箱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楼体;11、集水槽;12、集水管;13、导流管;2、集水箱;21、水泵;211、供水管;212、供水开关;22、隔板;221、沉淀空间;222、集水空间;223、过滤网;23、储液箱;231、进液管;232、橡胶封盖;233、出液管;234、出液开关;235、第一观察窗;236、刻度;24、第二观察窗;25、转动轴;251、齿轮;252、电机;253、搅拌叶片;254、保护箱;26、排污板;261、挡板;262、排污管;263、排污开关;27、液位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筑小区楼房的雨水系统,包括楼体1。

结合图1和图4,楼体1的侧壁上沿楼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集水槽11,每个集水槽11均沿楼体1的周向位置设置,相邻的集水槽11之间设置有多个集水管12,集水管12的上端连接至上部的集水槽11上,集水管12的下端朝向下部集水槽11内延伸设置,最下部的集水槽11上与集水槽11连通设置有导流管13,导流管13远离集水槽11的端部与导流管13连通设置有集水箱2,集水箱2内设置有水泵21,水泵21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延伸至集水箱2外的供水管211,供水管211上设置有供水开关212,在本实施例中,供水开关212设置为气动蝶阀。

当下雨时,部分雨水通过楼顶流动至集水槽11内,部分雨水直接降落至集水槽11内,通过集水槽11上的导流管13流动至最下部的集水槽11内,通过集水槽11上的导流管13流动至水箱内暂存,当需要对雨水使用时,打开水泵21通过气动蝶阀打开供水管211,使得雨水通过供水管211排出,从而使得建筑小区楼房可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利用,提高了建筑小区楼房的使用效果;在实际安装时,可将集水箱2安装至地下停车场内。

如图4所示,为了对雨水中的砂石等杂质沉淀,从而提高对雨水的使用效果,在集水箱2的底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隔板22,隔板22远离集水箱2底壁的边缘与集水箱2的顶壁之间留有供水通过的空间,隔板22将集水箱2分为沉淀空间221和集水空间222,导流管13连通至集水箱2上且位于沉淀空间221所在的位置,水泵21置于集水箱2内且位于集水空间222所在的位置,供水管211连通至集水箱2上且位于集水空间222所在的位置。

如图4所示,为了防止沉淀后的杂质通过隔板22和集水槽11顶壁之间的空间进入至集水空间222内,在隔板22远离集水箱2底壁的边缘与集水箱2的顶壁之间封设有过滤网223;过滤网223可对沉淀后的杂质起到阻挡的效果,并且可对雨水中的杂质起到过滤的效果,防止杂质进入至集水空间222内。

结合图2和图4,为了方便观察集水箱2内集水空间222内雨水的储存量,在集水箱2的外壁上且位于集水空间222所在的位置设置有液位显示器27;在本实施例中,液位显示器27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赘述。

当雨水通过导流管13进入至沉淀空间221内后,雨水位于沉淀空间221内可进行沉淀,从而使得雨水中的杂质沉淀至集水箱2的底壁上,而沉淀空间221内上部较为清澈的雨水可通过隔板22和集水箱2顶壁之间的空间进入至集水空间222内,从而减少了雨水中的杂质,提高了雨水的使用效果。

结合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减少雨水中的杂质,从而进一步提高雨水的使用效果,在集水箱2上且位于沉淀空间221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储存混凝剂的储液箱23,储液箱23远离集水箱2的面上与储液箱23连通设置有进液管231,进液管231上套设有橡胶封盖232,储液箱23上与储液箱23连通设置有出液管233,出液管233连通至集水箱2内且位于沉淀空间221所在的位置,出液管233上设置有出液开关234,在本实施例中,出液开关234设置为气动蝶阀。

当雨水进入至沉淀空间221内时,可通过打开出液开关234,使得储液箱23内的混凝剂进入至沉淀空间221内,使得混凝剂与雨水反应,加速雨水中杂质的沉淀,并且进一步减少了雨水中的杂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进入至集水空间222内雨水的洁净程度,提高了雨水的使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剂可选择液态的三氯化铁溶液。

结合图2和图3,为了方便定量向沉淀空间221内添加混凝剂,在储液箱23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一观察窗235,储液箱23上且位于相邻于观察窗的位置设置有刻度236。为了方便观察集水箱2内雨水与混凝剂的反应效果,在集水箱2上且位于沉淀空间221所在的位置设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二观察窗24(参见图4)。

结合图2和图4,为了进一步提高雨水与混凝剂之间的反应效果,在集水箱2内且位于沉淀空间221所在的位置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横跨于集水箱2内且位于沉淀空间221内的多个位于同一高度的转动轴25,转动轴25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253,每个转动轴25于集水箱2外的端部均设置有齿轮251,相邻的齿轮251啮合设置,集水箱2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一个转动轴25转动的电机252。

通过电机252带动转动轴25转动,使得相邻的转动轴25相互啮合,从而使得相邻的转动轴25转向相反,此时转动轴25可搅拌叶片253对沉淀空间221内的雨水和混凝剂搅拌,使得混凝剂与雨水充分反应,加速沉淀效率,提高了对雨水中杂质的处理效果。

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电机252和齿轮251暴露至空气中受损,在集水箱2的外壁上于电机252和多个齿轮251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将齿轮251和电机252罩设的保护箱254。

结合图2和图4,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对集水箱2内沉淀空间221内沉淀的杂质清理,在集水箱2内且位于沉淀空间221所在的位置设置有排污板26,排污板26整体呈漏斗状设置,排污板26的上部开口边缘朝向集水箱2的内壁和隔板22延伸设置有挡板261,漏斗状的排污板26的最底端设置有延伸至集水箱2外的排污管262,排污管262上设置有排污开关263,在本实施例中,排污开关263设置为气动蝶阀。

与雨水反应后产生的沉淀可移动至排污板26上,通过排污板26移动至排污管262所在的位置,当需要对沉淀的杂质进行清理时,通过打开排污开关263,使得沉淀后的杂质通过排污管262排出,方便操作人员对沉淀后的杂质一次性清理。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下雨时,雨水流动至集水槽11内,通过集水槽11上的导流管13进入至集水箱2的沉淀空间221内,此时打开储液箱23上的出液管233,使得储液箱23内的混凝剂加入至沉淀空间221内,此时打开电机252通过电机252带动多个转动轴25转动,使得转动轴25带动搅拌叶片253对雨水和混凝剂搅拌,使得混凝剂与雨水反应充分,将沉淀空间221内的雨水静置一段时间,使得沉淀后的杂质通过排污板26流动至排污管262内,通过打开排污管262上的排污开关263方便对沉淀一次性清理,沉淀空间221上部清澈的雨水通过过滤网223被再次过滤后进入至集水空间222内,当需要对集水空间222内的雨水使用时,通过水泵21将雨水通过供水管211输出即可,建筑小区楼房可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回用,提高了建筑小区楼房的使用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