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4858发布日期:2019-08-17 02:21阅读:7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标志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标志桩常用于电力、通信、燃气、自来水、铁路地埋管线路径指示标志,用于户外、绿化带、灌木丛、顶管两侧管线路径指示,起到警示作用。

水泥标志桩是传统的标志桩,近年来,塑钢标志桩和复合材料标志桩因为其实用性,更多的被采用,水泥标志桩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目前,地埋线缆标志桩普遍使用pvc材质,且为空心结构,相较以往的水泥标志桩更轻便易安装,但同时也经常由于各种人为原因被随意移动,影响线缆安全。当前,并未存在有效的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埋线缆标志桩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设计要求挖设安置线缆的基坑,找平所述基坑底部,加固所述基坑的相对设置的侧壁;

在所述基坑内按照设定距离铺设若干个柔性的连接履带,每个所述连接履带对称铺设在所述基坑内,所述连接履带的中部贴合铺设在所述基坑的底部,所述连接履带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所述基坑的侧壁上;

在所述基坑内沿线缆的轴向方向铺设线缆,所述线缆铺设在位于所述基坑底部的连接履带的上表面;

在所述基坑内竖直设置标志桩,所述标志桩设置在包覆在所述连接履带内的所述线缆的上表面;

将搭接在所述基坑侧壁上的所述连接履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标志桩的对应侧壁上;

回填所述基坑,将所述连接履带、线缆及位于所述基坑内的部分标志桩填埋在所述基坑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按照设计要求挖设安置线缆的基坑,找平所述基坑底部,加固所述基坑的相对设置的侧壁,具体还包括:将所述基坑的截面形状挖设为矩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按照设计要求挖设安置线缆的基坑具体包括:开挖基坑,使得所述基坑的底部距离地表面的距离范围为900mm-1000mm。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在所述基坑内按照设定距离铺设若干个连接履带之前,还包括:将所述连接履带裁切为长条形,在所述连接履带两条宽度边的两端分别分别开设一组第一开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在所述基坑内按照设定距离铺设若干个连接履带,每个所述连接履带对称铺设在所述基坑内,所述连接履带的中部贴合铺设在所述基坑的底部,所述连接履带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所述基坑的侧壁上,具体包括:将所述连接履带沿其宽度边方向与线缆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式铺设在所述基坑内,使得所述连接履带的两条宽度边分别搭接在所述基坑的侧壁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履带沿其宽度边方向与线缆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式铺设在所述基坑内,所述连接履带的两条宽度边分别搭接在所述基坑的侧壁上,具体包括:铺设搭接在所述基坑侧壁上的连接履带,使得连接履带的顶端距离地表面的距离范围为80mm-120mm。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将搭接在所述基坑侧壁上的所述连接履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标志桩的相对应侧壁上之前,还包括:在所述标志桩对应所述连接履带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开孔对应的第二开孔,并将所述连接履带移动到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一开孔对齐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标志桩的侧壁上对应所述连接履带的位置开设与所述第一开孔对应的第二开孔,并将所述连接履带移动到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一开孔对齐的位置之后,还包括:将位于连接履带外侧的带有螺纹的塑料卡扣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孔及第一开孔后,使得所述连接履带与标志桩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按照设计要求挖设安置线缆的基坑,找平所述基坑底部,加固所述基坑的相对设置的侧壁;在所述基坑内按照设定距离铺设若干个柔性的连接履带,每个所述连接履带对称铺设在所述基坑内,所述连接履带的中部贴合铺设在所述基坑的底部,所述连接履带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所述基坑的侧壁上;在所述基坑内沿线缆的轴向方向铺设线缆,所述线缆铺设在位于所述基坑底部的连接履带的上表面;在所述基坑内竖直设置标志桩,所述标志桩设置在包覆在所述连接履带内的所述线缆的上表面;将搭接在所述基坑侧壁上的所述连接履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标志桩的对应侧壁上;回填所述基坑,将所述连接履带、线缆及位于所述基坑内的部分标志桩填埋在所述基坑内。将连接履带将线缆与位于基坑内的部分标志桩连接在一起,能够保证标志桩始终与埋设在地面内的线缆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标志桩不能够被随意移动,进而起到警示提醒作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将搭接在所述基坑侧壁上的所述连接履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标志桩的对应侧壁上之前,还包括:在所述标志桩的侧壁上对应所述连接履带的位置开设与所述第一开孔对应的第二开孔,并将连接履带移动到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一开孔对齐的位置。所述标志桩对应所述连接履带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开孔对应的第二开孔,并将连接履带移动到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一开孔对齐的位置之后,还包括:位于连接履带外侧的带有螺纹的塑料卡扣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孔及第一开孔后,将所述连接履带与标志桩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卡扣可以实现连接履带与标志桩的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中s50的详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10、按照设计要求挖设安置线缆的基坑,找平所述基坑底部,加固所述基坑的相对设置的侧壁。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将基坑的截面形状挖设为矩形,矩形截面的基坑方便后续步骤连接履带与标志桩的固定连接。当基坑中需要安置多条线缆时,多条线缆依次竖直叠加放置在基坑内。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当基坑中埋设一条线缆时,所述基坑的底部距离地表面的距离范围为900mm-1000mm,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线缆的直径为200mm,线缆的顶端距离地表面的距离为700mm-800mm。为保证线缆顶端距离地表面的距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标准数据,当基坑中需要铺设多条线缆时,基坑的深度相比与一条线缆时深度需要相对应地加深。例如,基坑中铺设两条线缆时,基坑的底部距离地表面的距离范围为1100mm-1200mm。

s20、在所述基坑内按照设定距离铺设若干个柔性的连接履带,每个所述连接履带对称铺设在所述基坑内,所述连接履带的中部贴合铺设在所述基坑的底部,所述连接履带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所述基坑的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当基坑内竖直放置多根线缆时,连接履带将多根线缆兜接在连接履带内,连接履带宽度边的两侧对称地设置于线缆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连接履带设置为长条形,是以连接履带的宽度边方向与线缆的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连接履带,也即连接履带的宽度边对称设置在基坑的对侧侧壁上。

基坑中连接履带的设置间距根据设计要求,依据标志桩的设置间距及位置而定,一根标志桩对应一条连接履带。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搭接在所述基坑侧壁上的连接履带的顶端距离地表面的距离范围为80mm-120mm。以连接履带的顶端距离地表面的距离为100mm,线缆上表面距离地表面的距离为800mm,线缆直径为200mm为例,连接履带的长度为(800-100)*2+100+100+(3.14*200)/2=1914(mm)。

s30、在所述基坑内沿线缆的轴向方向铺设线缆,所述线缆铺设在位于所述基坑底部的连接履带的上表面。

当基坑内竖直叠加多条线缆时,贴合铺设在基坑底部的连接履带部分与基坑内最下层的一根线缆相接触,并将多条线缆均兜接在连接履带的内侧,也即连接履带将多条线缆包覆在其内侧,连接履带的两条宽度边对称位于线缆的两侧。

s40、在所述基坑内竖直设置标志桩,所述标志桩设置在包覆在所述连接履带内的所述线缆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标志桩为塑料材质的中空结构,传统的固定方式只是将标志桩对应线缆的位置单独地将其部分桩体埋设于地面内,由于塑料材质的标志桩质量较轻,暴露在地面部分的标志桩容易被随意移动,无法为埋设于标志桩地面下方的线缆对人们起到警示作用。

每根标志桩对应每条连接履带分别设置,并且竖直设置在包覆在连接履带内侧的线缆的上表面。

s50、将搭接在所述基坑侧壁上的所述连接履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标志桩的对应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将连接履带与标志桩固定连接在一起,具体包括:

s51、将连接履带两条宽度边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第一开孔。

s52、在标志桩的侧壁上对应连接履带的位置开设与所述第一开孔对应的第二开孔。

s53、将连接履带移动到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一开孔对齐的位置。

s54、位于连接履带外侧的带有螺纹的塑料卡扣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孔及第一开孔后,将所述连接履带与标志桩固定连接在一起。

s60、回填所述基坑,将所述连接履带、线缆及位于所述基坑内的部分标志桩填埋在所述基坑内。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申请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