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2772发布日期:2019-09-13 19:3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下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虽然地铁隧道与换乘车站是一个整体,但施工时各部分是有先后顺序的,当地铁隧道先期施工,换乘车站依附隧道位置设立时,就需要将非永久性的综合管廊片适时凿除,此时地铁隧道与换乘车站之间由于凿除而留下的空缺,必须做有效的结构连接和防水连接,以确保传力、防水等建筑整体性的要求。因而作为连接较刚性的主体结构与较柔性的管片结构的节点部位,就成为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扩建形成车站的关健结构部件,因此需要对扩建形成车站范围内的盾构管片和与车站结构的连接节点进行特殊设计。连接节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如遇变形缝破坏、漏水,可能需要破坏大片刚性保护层,维修成本高、工期长,施工非常困难。如何保证隧道使用过程后牢固耐用、防水优越、易于施工、方便维修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包括隧道主体、行车平台、承重柱、建筑第一层底板、顶部连接平台、顶面连接件、可拆卸止水系统、建筑第二层底板、建筑第三层底板、换乘区;

乘车区间主体由建筑第一层底板、建筑第二层底板、建筑第三层底板和若干个承重柱构成;建筑第三层底板布置在乘车区间主体最上层,建筑第一层底板布置在乘车区间主体最下层;建筑第二层底板布置在乘车区间主体中部,承重柱上端部与建筑第三层底板连接,建筑第一层底板和建筑第二层底板与承重柱中端部分围成换乘区;承重柱下端部延伸到乘车区间主体基础中;

隧道主体由三块弧形的隧道管片通过u型膨胀螺栓连接拼接而成;隧道主体上端部隧管片尾端布置顶面连接件;顶面连接件由连接件主体、l形接口两部分组成,其中:l形接口预制在连接件主体下端部;连接件主体上端部通过u型膨胀螺栓与隧道主体上端部的隧道管片连接;隧道主体上端部的l形接口通过建筑第二层底板两端预制的顶部连接平台连接,并用连接螺栓固定;

隧道主体下端部沿内侧管片上布置的行车平台,建筑第一层底板板端插入乘车区间主体两侧的行车平台上预制的底板安装槽内与行车平台连接,并在建筑第一层底板与行车平台的连接处上部安装可拆卸止水系统。

进一步地,连接平台主体设置在建筑第二层底板的左右两端,连接平台主体内部布置横向受力钢筋、纵向受力钢筋、其两者布置在建筑第二层底板横纵受力钢筋的上层;连接平台主体上端部沿外侧布置一个梯形外卡板,连接平台主体上端部内侧布置矩形内卡板,矩形内卡板上端中部预制一条螺栓槽;梯形外卡板与矩形内卡板围成一个梯形防水凹槽;设置的梯形防水凹槽形状与l形接口相匹配;梯形防水凹槽内部铺设防水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第一层底板内部布置底板横向受力钢筋、底板纵向受力钢筋、外伸连接钢筋;外伸连接钢筋沿底板左右端中部布置,由下端部的横向受力钢筋处延伸到建筑第一层底板外侧形成的;建筑第一层底板的板端由上到下呈阶梯形状布置板上拼接槽、板上注浆通道、凸起。

进一步地,行车平台的平台主体下端部设置成圆弧状并紧贴隧道管片内部布置,平台主体上侧为平面;平台主体的靠近建筑第一层底板的端部从上到下呈阶梯形状依次布置平台拼接槽、平台注浆通道、底板安装槽、底板承接平台;平台拼接槽与板上拼接槽形状大小相匹配且布置位置相对应,围成注浆拼接槽;

平台注浆通道与板上注浆通道形状大小相匹配且布置位置相对应,围成注浆通道;

建筑第一层底板左右板端的凸起插入底板承接平台上部匹配连接,底板安装槽内铺设防水层;外伸连接钢筋延伸到行车平台内部。

进一步地,可拆卸止水系统由固定钢脚、角钢垫层、封堵板、防水橡胶层、螺母、注胶导管、防水密封胶、七部分组成;固定钢脚预埋在行车平台和建筑第一层底板连接处的平台拼接槽与板上拼接槽内,固定钢脚外露端带螺纹;平台拼接槽与板上拼接槽上侧设有l型的角钢垫层,角钢垫层与平台拼接槽和板上拼接槽接触处做防水处理,角钢垫层下肢上侧设有防水橡胶层;防水橡胶层上侧设有封堵板,封堵板上等距布置螺母,封堵板、防水橡胶层、角钢垫层通过螺母与固定钢脚一端的螺纹固定在注浆拼接槽内;封堵板下侧放置注胶导管,注胶导管安放在注浆拼接槽里,防水密封胶通过注胶导管布置在注浆通道内。

进一步地,封堵板由密封垫板、密封弧形面板、固胶槽组成;密封垫板的两端均匀等距布置通孔,密封垫板中部预制成密封弧形面板,密封弧形面板下部为固胶槽;固胶槽与注浆拼接槽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隧道主体在乘车区间主体的左右对称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整体受力性能好、防水性能好、隧道管片上端部布置顶面连接件与顶部连接平台连接,使连接节点具有足够的刚度,并减小节点的变形,在底部拼接缝处安装可拆卸止水系统可保证拼接处防水构造老化时及时更换,解决了较刚性的换乘车站主体结构与较柔性的管片结构的连接处防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结构立面图;

图2为隧道主体与行车平台连接示意图;

图3为行车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部连接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5为顶面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建筑第一层底板一板端结构示意图;

图7为封堵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a处细节图;

图9为本发明b处细节图;

图10为本发明b处行车平台与建筑第一层底板搭接示意图;

图11为可拆卸止水系统细节图;

图12为隧道主体与顶面连接件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为隧道主体;2为行车平台;2-1为平台主体;2-2为平台拼接槽;2-3为平台注浆通道;2-4为底板安装槽;2-5为底板承接平台;

3为承重柱;4为建筑第一层底板;4-1为板上拼接槽;4-2为板上注浆通道;4-3为凸起;4-4为横向受力钢筋;4-5为底板纵向受力钢筋;4-6为外伸连接钢筋;5为顶部连接平台;5-1为连接平台主体;5-2为梯形外卡板;5-3为梯形防水凹槽;5-4为螺栓槽;5-5为矩形内卡板;5-6为横向受力钢筋;5-7为纵向受力钢筋;6为顶面连接件;6-1为连接件主体;6-2为l形接口;7为可拆卸止水系统;7-3-1为密封垫板;7-3-2为密封弧形面板;7-3-3为固胶槽;8为建筑第二层底板;9为建筑第三层底板;10为连接螺栓;11为防水材料;12为换乘区;13为注浆拼接槽;14为注浆通道;15为u型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富水区地铁隧道与乘车区间防水连接节点,包括隧道主体1、行车平台2、承重柱3、建筑第一层底板4、顶部连接平台5、顶面连接件6、可拆卸止水系统7、建筑第二层底板8、建筑第三层底板9、换乘区12;

乘车区间主体由建筑第一层底板4、建筑第二层底板8、建筑第三层底板9和若干个承重柱3构成;建筑第三层底板9布置在乘车区间主体最上层,建筑第一层底板4布置在乘车区间主体最下层;建筑第二层底板8布置在乘车区间主体中部,承重柱3上端部与建筑第三层底板9连接,建筑第一层底板4和建筑第二层底板8与承重柱3中端部分围成换乘区12;承重柱3下端部延伸到乘车区间主体基础中;

隧道主体1由三块弧形的隧道管片通过u型膨胀螺栓15连接拼接而成;隧道主体1上端部隧管片尾端布置顶面连接件6;顶面连接件6由连接件主体6-1、l形接口6-2两部分组成,其中:l形接口6-2预制在连接件主体6-1下端部;连接件主体6-1上端部通过u型膨胀螺栓15与隧道主体1上端部的隧道管片连接;隧道主体1上端部的l形接口6-2通过建筑第二层底板8两端预制的顶部连接平台5连接,并用连接螺栓10固定;

隧道主体1下端部沿内侧管片上布置的行车平台2,建筑第一层底板4板端插入乘车区间主体两侧的行车平台2上预制的底板安装槽2-4内与行车平台2连接,并在建筑第一层底板4与行车平台2的连接处上部安装可拆卸止水系统7。

连接平台主体5-1设置在建筑第二层底板8的左右两端,连接平台主体5-1内部布置横向受力钢筋5-6、纵向受力钢筋5-7、其两者布置在建筑第二层底板8横纵受力钢筋的上层;连接平台主体5-1上端部沿外侧布置一个梯形外卡板5-2,连接平台主体5-1上端部内侧布置矩形内卡板5-5,矩形内卡板5-5上端中部预制一条螺栓槽5-4;梯形外卡板5-2与矩形内卡板5-5围成一个梯形防水凹槽5-3;设置的梯形防水凹槽5-3形状与l形接口6-2相匹配;梯形防水凹槽5-3内部铺设防水材料11。

所述的建筑第一层底板4内部布置底板横向受力钢筋4-4、底板纵向受力钢筋4-5、外伸连接钢筋4-6;外伸连接钢筋4-6沿底板左右端中部布置,由下端部的横向受力钢筋4-4处延伸到建筑第一层底板4外侧形成的;建筑第一层底板4的板端由上到下呈阶梯形状布置板上拼接槽4-1、板上注浆通道4-2、凸起4-3。

行车平台2的平台主体2-1下端部设置成圆弧状并紧贴隧道管片内部布置,平台主体2-1上侧为平面;平台主体2-1的靠近建筑第一层底板4的端部从上到下呈阶梯形状依次布置平台拼接槽2-2、平台注浆通道2-3、底板安装槽2-4、底板承接平台2-5;平台拼接槽2-2与板上拼接槽4-1形状大小相匹配且布置位置相对应,围成注浆拼接槽13;

平台注浆通道2-3与板上注浆通道4-2形状大小相匹配且布置位置相对应,围成注浆通道14;

建筑第一层底板4左右板端的凸起4-3插入底板承接平台2-5上部匹配连接,底板安装槽2-4内铺设防水层;外伸连接钢筋4-6延伸到行车平台2内部。

可拆卸止水系统7由固定钢脚7-1、角钢垫层7-2、封堵板7-3、防水橡胶层7-4、螺母7-5、注胶导管7-6、防水密封胶7-7、七部分组成;固定钢脚7-1预埋在行车平台2和建筑第一层底板4连接处的平台拼接槽2-2与板上拼接槽4-1内,固定钢脚7-1外露端带螺纹;平台拼接槽2-2与板上拼接槽4-1上侧设有l型的角钢垫层7-2,角钢垫层7-2与平台拼接槽2-2和板上拼接槽4-1接触处做防水处理,角钢垫层7-2下肢上侧设有防水橡胶层7-4;防水橡胶层7-4上侧设有封堵板7-3,封堵板7-3上等距布置螺母7-5,封堵板7-3、防水橡胶层7-4、角钢垫层7-2通过螺母7-5与固定钢脚7-1一端的螺纹固定在注浆拼接槽13内;封堵板7-3下侧放置注胶导管7-6,注胶导管7-6安放在注浆拼接槽13里,防水密封胶7-7通过注胶导管7-6布置在注浆通道14内。

封堵板7-3由密封垫板7-3-1、密封弧形面板7-3-2、固胶槽7-3-3组成;密封垫板7-3-1的两端均匀等距布置通孔,密封垫板7-3-1中部预制成密封弧形面板7-3-2,密封弧形面板7-3-2下部为固胶槽7-3-3;固胶槽7-3-3与注浆拼接槽13相匹配。

所述的隧道主体1在乘车区间主体的左右对称布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