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膜垂直贴合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5840发布日期:2019-11-05 23:4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渗膜垂直贴合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渗膜垂直贴合铺设装置。



背景技术:

出于工程的需要,垂直防渗止水技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环境修复工程中为防止污染物扩散而沿修复区域施作垂直向隔离防渗体,基坑工程中为防止地下水渗流到坑内而沿基坑边施工止水防渗体,地基处理中为保证真空度而沿施工区域外围施作隔离体等,垂直防渗体材料有水泥浆、混凝土等塑性材料,又有柔性防渗膜材料等,其中防渗膜因其经济环保效益显著而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青睐。

防渗膜在铺贴过程中,需要保证其与基坑面的贴合度,避免泥料或混凝土进入防渗膜与基坑面的间隙内,影响防渗膜的防渗效果。申请号为201520980965.1的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垂直防渗膜的铺设装置”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垂直防渗膜的铺设装置,所述铺设装置包括水平槽道以及垂直悬挂于所述水平槽道上的可移动式防渗膜卷轴;所述防渗膜卷轴包括轴杆、外管、防渗膜以及圆盘,所述外管套装于所述轴杆外周,所述防渗膜末端绕卷于所述外管上,所述圆盘固定设置于所述轴杆上端部,且所述圆盘可移动式支承于所述水平槽道上表面。

上述方案可以成卷铺设薄膜,连续作业,减少搭接接头,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然而上述方案需要先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开设沟槽,再安装水平槽道,整个操作过程较复杂,并且未将防渗膜压紧,防渗膜与基坑面之间容易存在间隙,导致泥料或混凝土进入间隙,影响防渗膜的防渗效果。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防渗膜垂直贴合铺设装置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渗膜垂直贴合铺设装置,该装置能够快速铺设防渗膜,并且保证防渗膜与基坑面压紧,避免泥料或混凝土进入防渗膜背面,影响防渗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渗膜垂直贴合铺设装置,包括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中心设置有安装座,且安装座上表面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杆两端对称设置有与升降杆垂直固定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一端固定有与安装杆同轴设置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上滑动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与安装杆端部之间设有将第一滑块向外推的第一弹簧;所述一对第一导杆上的第一滑块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贴膜辊,所述贴膜辊上设有防渗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防渗膜设置在贴膜辊上,贴膜辊两端通过轴承与第一滑块连接,第一滑块沿第一导杆滑动,且第一滑块与安装杆间设有第一弹簧;通过控制升降装置控制安装杆升降,从而带动贴膜辊工作;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贴膜辊始终与基坑面贴合,防渗膜在摩擦力作用下铺设在基坑面,并且在弹簧力作用下与基坑面贴紧,保证防渗膜与基坑面间无间隙;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迅速,无需开槽,成本较低,效率很高。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杆另一端固定有与安装杆同轴设置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上滑动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与安装杆端部之间设有将第二滑块向外推的第二弹簧;所述一对第二导杆上的第二滑块之间设置有导向杆,且导向杆上均布有导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安装杆另一侧设置导向杆,并且在导向杆上设置导向轮,在安装杆升降过程中,导向轮在第二弹簧作用下始终与另一侧的基坑面贴合,在相对作用力的作用下,进一步保证了贴膜辊与基坑面的贴合,同时也提高了整体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中心固定有与导向杆和所述安装杆垂直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顶端安装有第一导向轮,所述导向杆上相对导向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导向轮和两个第二导向轮构成三角形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表面均布有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导向轮表面均布有凸起,提高导向轮的抓力和摩擦力,进一步保证贴膜辊与基坑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端与所述安装座上表面连接的电动升降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杆外端以及第二导杆外端均固定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限位块避免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所示:

1、升降杆;2、安装座;3、电动升降支架;4、安装杆;5、第一导杆;6、第一滑块;7、第一弹簧;8、贴膜辊;9、防渗膜;10、第二导杆;11、第二滑块;12、第二弹簧;13、导向杆;14、导向座;15、第一导向轮;16、第二导向轮;17、凸起;1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渗膜9垂直贴合铺设装置,包括升降杆1,升降杆1中心设置有安装座2,且安装座2上表面连接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底端与安装座2上表面连接的电动升降支架3。

升降杆1两端对称设置有与升降杆1垂直固定的安装杆4,安装杆4一端固定有与安装杆4同轴设置的第一导杆5,第一导杆5上滑动有第一滑块6,且第一滑块6与安装杆4端部之间设有将第一滑块6向外推的第一弹簧7;一对第一导杆5上的第一滑块6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贴膜辊8,贴膜辊8上设有防渗膜9。

安装杆4另一端固定有与安装杆4同轴设置的第二导杆10,第二导杆10上滑动有第二滑块11,且第二滑块11与安装杆4端部之间设有将第二滑块11向外推的第二弹簧12;一对第二导杆10上的第二滑块11之间设置有导向杆13。

导向杆13中心固定有与导向杆13和安装杆4垂直的导向座14,导向座14顶端安装有第一导向轮15,导向杆13上相对导向座14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轮16。

第一导向轮15和两个第二导向轮16构成三角形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强度。

安装杆4另一侧设置导向杆13,并且在导向杆13上设置导向轮,在安装杆4升降过程中,导向轮在第二弹簧12作用下始终与另一侧的基坑面贴合,在相对作用力的作用下,进一步保证了贴膜辊8与基坑面的贴合,同时也提高了整体结构强度。

第一导向轮15和第二导向轮16表面均布有凸起17。

导向轮表面均布有凸起17,提高导向轮的抓力和摩擦力,进一步保证贴膜辊8与基坑面贴合。

第一导杆5外端以及第二导杆10外端均固定有限位块18。限位块18避免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11脱落。

本实施例防渗膜9设置在贴膜辊8上,贴膜辊8两端通过轴承与第一滑块6连接,第一滑块6沿第一导杆5滑动,且第一滑块6与安装杆4间设有第一弹簧7;通过控制升降装置控制安装杆4升降,从而带动贴膜辊8工作;在第一弹簧7的作用下,贴膜辊8始终与基坑面贴合,防渗膜9在摩擦力作用下铺设在基坑面,并且在弹簧力作用下与基坑面贴紧,保证防渗膜9与基坑面间无间隙;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迅速,无需开槽,成本较低,效率很高。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