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抗滑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5828发布日期:2019-11-05 23:4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排水抗滑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排水抗滑桩。



背景技术:

防滑桩工程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之一,在西南山区尤为重要,这是因为西南地区边坡滑塌事故频发,地质条件复杂,防护形式不一,且往往周围还涉及大型山体滑坡的施工,若不进行全面多角度的综合研究,很难保证边坡防护与山体滑坡的安全。

目前,在防滑桩工程中往往采用普通结构的抗滑桩,其结构单一,在雨季受到雨水冲击后极容易造成边坡滑塌的问题,不具有良好的抗滑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抗滑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抗滑桩在受到雨水冲击时容易造成边坡滑塌、难以起到良好的抗滑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排水抗滑桩,包括中轴沿上下方向设置且设有上下贯通的中心孔的桩体、设置于中心孔上部的吸水块、若干个贯穿桩体的侧壁且与中心孔连通的中部集水管以及设置于中心孔内的抽水组件。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桩体的外周设有用于包覆若干个中部集水管的外端的第一过滤网,中心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包覆若干个中部集水管的内端的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孔径小于第一过滤网的孔径。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排水抗滑桩还包括若干个贯穿桩体的侧壁且与中心孔连通的底部排水管,底部排水管位于中部集水管的下方,底部排水管的外端也设有第一过滤网,底部排水管的内端也设有第二过滤网。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中部集水管由外端向内端向下倾斜,底部排水管由内端向外端向下倾斜。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底部排水管的外端凸出于桩体的外壁。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抽水组件包括设置于中心孔下部的抽水泵以及与抽水泵的出口端相连且延伸至中心孔上端外侧的抽水管。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抽水泵设置于中心孔内的1/4-1/3高度处。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吸水块为吸水棉、吸水纱布或脱脂棉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中心孔内设有若干个用于分隔中心孔的分隔板,分隔板的下部还设有连通孔。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排水抗滑桩还包括控制器以及设置于中心孔上部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水位报警器,抽水泵上还设有电磁开关,电磁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通过在桩体中设置中心孔,并在中心孔的外周设置多个连通桩体外部的中部集水管,通过设置在桩体中的吸水块实现将桩体外部的水的吸附至中心孔内并沉降的效果,在中心孔内储存的水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抽水组件将水抽出桩体外部,避免了产生滑坡的危险,实现良好的抗滑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排水抗滑桩实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排水抗滑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排水抗滑桩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桩体;110、中心孔;111、分隔板;200、吸水块;300、中部集水管;310、第一过滤网;320、第二过滤网;400、底部排水管;500、抽水组件;510、抽水泵;520、抽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进行说明。排水抗滑桩,包括中轴沿上下方向设置且设有上下贯通的中心孔110的桩体100、设置于中心孔110上部的吸水块200、若干个贯穿桩体100的侧壁且与中心孔110连通的中部集水管300以及设置于中心孔110内的抽水组件50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通过在桩体100中设置中心孔110,并在中心孔110的外周设置多个连通桩体100外部的中部集水管300,通过设置在桩体100中的吸水块200实现将桩体100外部的水的吸附至中心孔110内并沉降的效果,在中心孔110内储存的水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抽水组件500将水抽出桩体100外部,避免了产生滑坡的危险,实现良好的抗滑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桩体100的外周设有用于包覆若干个中部集水管300的外端的第一过滤网310,中心孔110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包覆若干个中部集水管300的内端的第二过滤网320,第二过滤网320的孔径小于第一过滤网310的孔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通过在桩体100的外壁和内壁上分别设置用于覆盖中部集水管300的管端的方式,实现对进入中部集水管300中的水体的两次过滤,滤去水中内含有的大部分沙粒,避免后续经抽水泵510抽取时造成抽水泵510的使用故障的问题。

请参阅图1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排水抗滑桩还包括若干个贯穿桩体100的侧面设置且与中心孔110连通的底部排水管400,底部排水管400位于中部集水管300的下方,底部排水管400的外端也设有第一过滤网310,底部排水管400的内端也设有第二过滤网320。设置在桩体100底部的底部排水管400用于将桩体100的中心孔110中收集的水分有效的导引至桩体100下部外侧,水分流至非滑体区,不会对桩体100上部外周易产生滑坡不问的影响。因为在桩体100施工中,桩体100一般会打入较深的地层中,这些底部岩石的区域一般很稳定,即使有水存在,也不会对桩体100稳定产生影响,而如果在桩体100顶部的水量过多时,则会造成桩顶不稳,进而引起桩顶四周以滑坡位置的滑坡,使桩体100丧失了抗滑性能。

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部集水管300由外端向内端向下倾斜,底部排水管400由内端向外端向下倾斜。在进行中部集水管300的设置时,将其内端也就是靠近中心孔110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能够在吸水块200的作用下有效的将桩体100上部外侧滑体部位的水分导流至中心孔110中,实现水分的收集作用,而对于桩体100内部下方的水体则可以通过外端逐渐向下倾斜经底部排水管400导出至桩体100外部,无需启动抽水组件500进行抽水作用,节省了能源效果好,也延长了抽水组件500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部排水管400的外端凸出于桩体100的外壁。在底部排水管400可以采用凸出于桩体100外壁的形式,此时第一过滤网310则直接覆盖与底部排水管400的外端端面上,伸出桩体100外部能够有效的将水导出,提高导出效率。

请参阅图1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抽水组件500包括设置于中心孔110下部的抽水泵510以及与抽水泵510的出口端相连且延伸至中心孔110上端外侧的抽水管520。抽水泵510位于中心孔110下方,能够将下部积存且无法通过底部排水管400排出的水抽出,并通过抽水管520将上述水体抽出中心孔110上端外侧,利用与其他施工场合,避免桩体100顶端受到较多水体浸泡造成的倾倒,有效的保证桩体100的抗滑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抽水泵510设置于中心孔110内的1/4-1/3高度处。将抽水泵510设置在该高度处,能够在上方的水位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抽水泵510工作将中心孔110底部的水体抽出,水位报警器设置在中心孔上部2/3-3/4高度处,当水位较高时才会发出警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吸水块200为吸水棉、吸水纱布或脱脂棉中的一种或几种。吸水棉、吸水纱布或脱脂棉均具有良好的吸水效果,便于将桩体100上部外侧的水体进过中部集水管300引流至中心孔110中,避免水体在桩体100外侧造成对桩体100顶部稳定性的影响,提高抗滑性能。

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心孔110内设有若干个用于分隔中心孔110的分隔板111,分隔板111的下部还设有连通孔。根据桩体100外形的不同形状,中心孔110可以设置为多种不同的形状,在桩体100外部尺寸过大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内部中心孔110截面尺寸过大造成桩体100强度不足的问题,则利用分隔板111将中心孔110分为多个孔,且通过设置在分隔板111上的连通孔实现中心孔中的多个孔的下部连通,便于保持整个中心孔110中的水位一致,便于通过抽水泵510或底部排水管400将水体导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排水抗滑桩还包括控制器以及设置于中心孔110上部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水位报警器,抽水泵510上还设有电磁开关,电磁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设置在中心孔110中的水位报警器能够在水位达到其高度值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将该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中控制开启抽水泵510的电磁开关,实现对中心孔110中水体的导出。

排水抗滑桩的安装方法:

A.施工准备:将施工现场的杂物清除干净,开挖泥浆循环槽并安装泥浆循环泵,采用测量放样方法,准确定位桩体100中心并布设引桩;

B.制作桩体100:利用测量放样方法获得的滑坡深度等数据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桩体100、中部集水管300以及底部排水管400的位置结构图,并进行浇筑制造;

C.在桩体100内安装部件:在桩体100的内壁上设置用于覆盖中部集水管300的内端的第二过滤网320,在桩体100的外壁上设置用于覆盖中部集水管300的外端的第一过滤网310,在中心孔110的内部1/4-1/3高度处安装抽水泵510;

D.放置桩体100:打安装孔,并在安装孔内安装桩体100并掩埋,并测试桩体100的抗滑性能。

因为山体中的材质不一,加上雨水之后就容易引发滑动,这是产生边坡滑体的本质,将桩体100做成中部设有中心孔110的空心构件,在桩体100的外周侧壁上设置用于连通外部和中心孔110的中部集水管300,利用设置在中心孔110中的具有强吸水性的吸水块200对桩体100外部容易产生滑体的部分进行吸水,再沉降,最后利用抽水组件500将水抽走,进而从根本上防止山体滑坡。

在底部设置的底部排水管400,能够将一部分水渗透到桩体100的底部外侧的非滑体处,若遇到强降水,其排水能力不够,直至水位达到预设高度引发水位报警器报警,并将该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便控制抽水泵510上的电磁阀打开,利用抽水泵510进行抽水并从桩体100的上端排出,底部排水管400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将中心孔110中积存的水引出至非滑体处,也就是桩体100的外部岩层中,该设置有效的节省了施工成本,第一过滤网310设置在中部集水管300的外端能够将大粒径的沙粒进行有效隔离,第二过滤网320则进一步对水体中的细小沙沙粒进行进一步过滤,避免中心孔110中的水中还有大颗粒沙粒,造成影响抽水泵510后续工作的问题。在底部集水管400的内端设置第二过滤网320,在其外端设置第二过滤网320则能避免桩体100外部水体中的沙粒进入中心孔110中,进一步保证了抽水泵510的正常使用。

在桩体100进行设计制作前,需先探测处滑坡的易滑程度,进而设置不同数目的来决定中部集水管300和底部集水管400布设的密集程度以及吸水块200的放置数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抗滑桩,通过在桩体100中设置中心孔110,并在中心孔110的外周设置多个连通桩体100外部的中部集水管300,通过设置在桩体100中的吸水块200实现将桩体100外部的水的吸附至中心孔110内并沉降的效果,在中心孔110内储存的水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抽水组,500将水抽出桩体100外部,避免了产生滑坡的危险,实现良好的抗滑作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