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高式阀门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6204发布日期:2020-02-21 20:39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高式阀门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是一种加高式阀门井。



背景技术:

阀门井是地下管线及地下管道(如自来水、油、天然气管道等)的阀门为了在需要进行开启和关闭部分管网操作或者检修作业时方便,就设置类似小房间的一个坑(或井),将阀门等安装布置在这个坑里,便于定期检查、清洁和疏通管道,防止管道堵塞的枢纽。这个坑就叫阀门井。

传统阀门井是砖砌结构,施工速度慢,强度低,易损坏;正在逐步被塑料阀门井取代。塑料阀门井是由高分子合成树脂制成,通常采用聚氯乙稀(pvc-u)、聚丙烯(pp)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通用塑料作为原材料,替代了红砖水泥,通过高温使原材料融化接着高压注塑成型。

塑料阀门井安装简便、重量轻、便于运输安装,性能可靠、承载力强、抗冲击性好,耐腐蚀,耐老化、与塑料管道采用柔性连接方式,连接方便、密封性好,有效防止污水渗漏、安全环保。

申请人在专利号为201410819861.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塑料阀门井结构,其包括井体和井盖,该塑料阀门井能够实现管道阀门与周围环境的有效隔离。然而,实际使用过程中,某些管道阀门的安装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较高,标准阀门井无法同时满足其隔离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高式阀门井,其通过在井体的上端加装加高框来调整阀门井的高度,从而拓展其通用性,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高式阀门井,其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的上端口设有井体隔水沿及向外延伸的井体翻边;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井体上的加高框,所述加高框的下端口设有与所述井体隔水沿相配合的加高框密封槽及与所述井体翻边相配合的向外延伸的加高框底部翻边,所述加高框的上端口设有加高框隔水沿及向内延伸的加高框顶部翻边;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加高框上的内盖,所述内盖的底面边缘处设有与所述加高框隔水沿相配合的内盖密封槽及与所述加高框顶部翻边相配合的内盖翻边,所述内盖的顶面上设有把手。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井体翻边和所述加高框底部翻边上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连接孔,所述井体翻边和所述加高框底部翻边的接触面之间垫设有密封条。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高框顶部翻边与所述内盖翻边上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连接孔,所述加高框顶部翻边与所述内盖翻边的接触面之间垫设有密封条。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井体为长方体结构,其中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管道接口。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高框底部翻边与所述加高框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加高框底部加强筋,所述加高框顶部翻边与所述加高框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加高框顶部加强筋。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井体、所述加高框及所述内盖由片状模塑料模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井体的上端加装加高框来调整阀门井的高度,从而满足更多类型的管道阀门的隔离需求,其大大地拓宽了塑料阀门井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井体在第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井体在第二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加高框在第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加高框在第二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加高框在第三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俯视图,其示出了内盖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包括井体1、加高框2和内盖3。其中:

如图2-3,所述井体1上端敞开、下端封闭,所述井体1内即为管道阀门的安装空间。所述井体1的上端口上设有一圈向上凸起的井体隔水沿12,以及位于井体隔水沿12外侧的向外延伸的井体翻边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体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井体1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管道接口13,管道阀门经贯穿管道接口13的管道与外部连通。当然,为了保证管道与管道接口13之间的密封度,一般需要在管道与管道接口13间设置密封圈。

如图4-5,所述加高框2上下开口,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井体1的上端。所述加高框2的下端口设有一圈与所述井体隔水沿12相配合的加高框密封槽24,以及位于所述加高框密封槽24外侧的向外延伸的并与所述井体翻边11相配合的加高框底部翻边21。所述加高框2的上端口则设有一圈向上凸起的加高框隔水沿22,以及位于所述加高框隔水沿22内侧的向内延伸的加高框顶部翻边25。

装配过程中,通过调整加高框2的角度,可以使得加高框密封槽24与井体隔水沿12卡合、所述加高框底部翻边21与所述井体翻边11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了加高框2与井体1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防止周围的污水经加高框2与井体1之间的连接处渗入至井体1内。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还可以在所述井体翻边11和所述加高框底部翻边21的接触面之间垫设一圈密封条。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为提升加高框2与井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方便拆卸,所述井体翻边11和所述加高框底部翻边21上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连接孔,将螺栓穿入至螺纹孔内即能实现加高框2与井体1的牢度连接。

如图7,所述内盖3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加高框2的上端。所述内盖3的底面边缘处设有一圈与所述加高框隔水沿22相配合的内盖密封槽(未图示),以及与所述加高框顶部翻边25相配合的向外延伸的内盖翻边31,所述内盖3的顶面上则设有把手32。所述把手32方便了内盖3的安装及拆卸,把手32采用已知的井盖把手结构,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专利号为201410819861.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所公开的把手结构。

装配过程中,通过调整内盖3的角度,可以使得内盖密封槽与加高框隔水沿22完全卡合、所述内盖翻边31与所述加高框顶部翻边25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了内盖3与加高框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防止周围的污水经内盖3与加高框2之间的连接处渗入至井体1内。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也可以在所述内盖翻边31与所述加高框顶部翻边25的接触面之间垫设一圈密封条。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为提升内盖3与加高框2之间的连接强度,并方便拆卸,所述加高框顶部翻边25与所述内盖翻边31上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连接孔,将螺栓穿入至螺纹孔内即能实现内盖3与加高框2的牢度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加高框2的强度,如图5所示,所述加高框底部翻边21与所述加高框2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加高框底部加强筋23,所述加高框顶部翻边25与所述加高框2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加高框顶部加强筋26。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井体1、所述加高框2及所述内盖3均由片状模塑料模压成型。其中所述片状模塑料采用已知材料,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专利号为201410819861.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所公开的片状模塑料。

通过上文实施例描述,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门井,其通过在井体的上端加装加高框来调整阀门井的高度,从而满足更多类型的管道阀门的隔离需求,大大地拓宽了塑料阀门井的通用性。

一般来说,实际生产过程中,井体为标准件,其高度是固定的,而加高框则为非标准件,其高度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选择设置。使用过程中,根据管道阀门井的安装位置,确定安装哪一种高度规格的加高框。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