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38427发布日期:2021-03-19 12:1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边坡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混凝土是一种能将工程防护和生态修复很好的结合起来的新型护坡材料。其主体以特定粒径骨料作为支承骨架,通过生态胶凝材料(因水泥具有强碱性,制备需用生态胶凝材料)和骨料包裹而成,具有一定孔隙结构和强度。其具备三个特点,①强度高,材料本身具有与普通混凝土相当的强度;②构造独特,具备类似于“沙琪玛”一样的骨架,具有较多的连通孔隙,能够为植物的穿透生长提供条件;③低碱环境,种植混凝土碱度较低,适宜植物生长,将其护砌至坡面,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够实现安全防护与生态绿化一体化,具备三重防护的功效。

目前,现有的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的做法通常是将含有植物种子的生态混凝土喷射至边坡,对其边坡在防护的基础上,通过植被的生长而进行绿化,生态混凝土虽然是可以作为植被生长的基质,但是,在喷射的过程中由于生态混凝土也是有低碱度胶凝材料制成,是容易板结,不利于种子的发育,另外,生态混凝土相对于普通混凝土来说强度还是弱一点,同时,对边坡的防护生态混凝土还是没有普通混凝土的牢固性以及耐久性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在防护网上设有多个等间隔布设的网格,并在网格内铺设种植毯,为植被种子的生长发育良好的基底,同时,在网格之间喷射普通混凝土层,加强了对边坡的防护,避免了整片种植毯铺设坡面,而降低了对边坡的防护功能,也避免了生态混凝土直接喷射于坡面容易板结,不利于种子的发育。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包括:

防护网,其铺设于坡面上;

多个网格,其沿着所述坡面从下至上等间隔布设于所述防护网上,每个所述网格包括四个网板,四个所述网板连续拼接形成顶面与底面均为敞口的框体,所述框体的四个底边固定于所述防护网上;

普通混凝土层,其喷射于相邻两个所述网格之间的所述防护网上,所述普通混凝土层将所述防护网所述固定于所述坡面上;

多个种植毯,均铺设于每个所述框体内的所述防护网上;

以及在所述普通混凝土层和每个所述种植毯上依次喷射第一生态混凝土层和位于所述第一生态混凝土层上的植被种子层。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框体之间距离均为20~30cm。

优选的,所述坡面的顶部和底部沿着坡面的走向均设有第一排水渠和第二排水渠。

更优选的,所述坡面上从上至下等列布设有渗水管,每列所述渗水管均设于所述普通混凝土层上,每个所述渗水管的底部出水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二排水渠内;每个所述渗水管的上半部均设有多个渗水通孔。

更优选的,每个所述种植毯以及每列所述渗水管上还铺设有整体的三维植被网,所述三维植被网位于所述第一生态混凝土层底部。

优选的,所述防护网还通过锚杆固定于所述坡面上,所述锚杆上的锚固端设于所述坡面的滑移面以内。

优选的,所述种植毯与所述防护网还喷射有第二生态混凝土层。

更优选的,所述第一生态混凝土层和第二生态混凝土层中的各原料的重量份均分别为砂壤土140~180份、水泥20~40份、种植基质10~20、添加剂0.5~1,水15~25份;

所述种植基质中的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缓释肥0.1~0.5份、稻壳和/或秸秆5~7份、保水剂0.05~0.2份、草炭土15~30;

所述添加剂枯草芽苞杆菌和或地衣芽孢杆菌。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平整坡面,并加工防护网,在防护网上等间隔布设多个网格;

s2、将s1加工的防护网铺设并固定于所述坡面上,并进行喷设普通混凝土于相邻两个所述网格之间形成普通混凝土层,将所述防护网所述固定于所述坡面上;

s3、在每个所述网格内铺设种植毯,并于所述防护网上;

s4、依次在普通混凝土层和每个所述种植毯上喷射第一生态混凝土层和位于所述第一生态混凝土层上的植被种子层。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混凝土中的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水泥9~12份,砂20~24份,碎石15~20份,速凝剂0.3~0.5,水4~6份;其中,所述碎石公称粒径为4.75~9.5mm,且公称粒径为4.75mm的过筛率为80~100%;

所述砂子的细度模数≥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该结构在防护网上设有多个等间隔布设的网格,并在网格内铺设种植毯,且在普通混凝土层及每个种植毯上依次喷射第一生态混凝土层和位于第一生态混凝土层上的植被种子层,种植毯上喷射的生态混凝土层为植被种子的生长发育良好的基底,避免了生态混凝土直接喷射于坡面容易板结,不利于种子的发育。本发明在网格之间喷射普通混凝土层,加强了对边坡的防护,避免了整片种植毯铺设坡面,而降低了对边坡的防护功能。

本发明将网格与防护网可以设置成一下整体,防护网在防护边坡的同时,也为网格内铺设种植毯而提供坚实的基础,将整体铺设于坡面的种植毯改进形成每个单元的种植毯,也便于后期的围护,若其中某些种植毯内的植被生长发育不良,可以将长势不良的植被所在的某个网格内的种植毯进行更换。

本发明还在种植毯以及每列水管上还铺设有整体的三维植被网,将三维植被网位于第一生态混凝土层底部,一方面,在第一生态混凝土层喷射的过程中,将生态混凝土有效的穿插于三维植被网中,进一步避免喷射于坡面上整体生态混凝土的板结,不利于种子的发育,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植被的成活率。另一方面,容易将饱和多余的雨水渗透于底部,顺着渗水管而导入边坡底部设有的第二排水渠,避免在植被层续存大量的雨水,而对边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提供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提供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中防护网及防护网上的网格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中垂直坡面的横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

一种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参见图1~3所示,包括:

防护网2,其铺设于坡面1上;

多个网格,其沿着坡面从下至上等间隔布设于防护网2上,每个网格包括四个网板,四个网板连续拼接形成顶面与底面均为敞口的框体21,框体21的四个底边固定于防护网2上;

普通混凝土层20,其喷射于相邻两个网格21之间的防护网2上,普通混凝土层20将防护网2固定于坡面1上;

多个种植毯211,均铺设于每个框体21内的防护网2上;

以及在普通混凝土层20和每个种植毯211上依次喷射第一生态混凝土层221和位于第一生态混凝土层221上的植被种子层。

为此,本实施例在防护网上设有多个等间隔布设的网格,并在网格内铺设种植毯,且在普通混凝土层及每个种植毯上依次喷射第一生态混凝土层和位于第一生态混凝土层上的植被种子层,种植毯上喷射的生态混凝土层为植被种子的生长发育良好的基底,避免了生态混凝土直接喷射于坡面容易板结,不利于种子的发育。本发明在网格之间喷射普通混凝土层,加强了对边坡的防护,避免了整片种植毯铺设坡面,而降低了对边坡的防护功能。

为了便于普通混凝土层的喷射以及增强防护网的刚性,在相邻的框体21之间距离均为20~30cm。

本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结构中,在坡面的顶部和底部沿着坡面的走向均设有第一排水渠12和第二排水渠13,主要是为了避免边坡顶部的水向边坡流入,同时,将边坡上的雨水汇集边坡底部的水渠中,具体的,坡面上从上至下等列布设有渗水管23,每列渗水管23均设于普通混凝土层20上,每个渗水管23的底部出水端均延伸至第二排水渠13内;每个渗水管23的上半部均设有多个渗水通孔。为此,通过每个渗水管将渗进边坡上的雨水,导入至第二排水渠内,避免雨水对边坡内部土体的冲刷,而提升边坡内部土体的稳定性。

较佳的,在布设渗水管时,位于边坡上下分别相邻的网格之间的间隔一一对应,这样就便于后期对渗水管的布设,若位于边坡上下分别相邻的网格之间的间隔未一一对应,怎在布设渗水管时,则位于边坡上下的相邻的网格之间会布设横向的渗水管,但是,每一个渗水管均是从边坡的顶部布设至底部的。

本实施例在每个种植毯211以及每列渗水管23上还铺设有整体的三维植被网22,三维植被网22位于第一生态混凝土层221底部。将三维植被网位于第一生态混凝土层底部,一方面,在第一生态混凝土层喷射的过程中,将生态混凝土有效的穿插于三维植被网中,进一步避免喷射于坡面上整体生态混凝土的板结,不利于种子的发育,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植被的成活率。另一方面,容易将饱和多余的雨水渗透于底部,顺着渗水管而导入边坡底部设有的第二排水渠,避免在植被层续存大量的雨水,而对边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将防护网2还通过锚杆3固定于坡面上,锚杆3上的锚固端31设于坡面1的滑移面11以内。进一步加强防护网的防护能力。

另外,本实施例在种植毯211与防护网2还喷射有第二生态混凝土层212。便于植被的根系从种植毯沿着第二生态混凝土层向边坡的土体延伸,增强了植被的稳定性,进而也增强了边坡的防护能力。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第一生态混凝土层221和第二生态混凝土层212中的各原料的重量份均分别为砂壤土140~180份、水泥20~40份、种植基质10~20、添加剂0.5~1,水15~25份;

种植基质中的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缓释肥0.1~0.5份、稻壳和/或秸秆5~7份、保水剂0.05~0.2份、草炭土15~30;

添加剂枯草芽苞杆菌和或地衣芽孢杆菌。

上述的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平整坡面,并加工防护网2,在防护网2上等间隔布设多个网格;

s2、将s1加工的防护网2铺设并固定于坡面上,并进行喷设普通混凝土于相邻两个网格21之间形成普通混凝土层20,将防护网2固定于坡面1上;

s3、在每个网格21内铺设种植毯211,并于防护网2上;

s4、依次在普通混凝土层20和每个种植毯上喷射第一生态混凝土层221和位于第一生态混凝土层221上的植被种子层。

具体的,普通混凝土中的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水泥9~12份,砂20~24份,碎石15~20份,速凝剂0.3~0.5,水4~6份;其中,碎石公称粒径为4.75~9.5mm,且公称粒径为4.75mm的过筛率为80~100%;

砂子的细度模数≥2.6。

本发明将网格与防护网可以设置成一下整体,防护网在防护边坡的同时,也为网格内铺设种植毯而提供坚实的基础,将整体铺设于坡面的种植毯改进形成每个单元的种植毯,也便于后期的围护,若其中某些种植毯内的植被生长发育不良,可以将长势不良的植被所在的某个网格内的种植毯进行更换。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该结构在防护网上设有多个等间隔布设的网格,并在网格内铺设种植毯,且在普通混凝土层及每个种植毯上依次喷射第一生态混凝土层和位于第一生态混凝土层上的植被种子层,种植毯上喷射的生态混凝土层为植被种子的生长发育良好的基底,避免了生态混凝土直接喷射于坡面容易板结,不利于种子的发育。本发明在网格之间喷射普通混凝土层,加强了对边坡的防护,避免了整片种植毯铺设坡面,而降低了对边坡的防护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采用的步骤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的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