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92825发布日期:2021-01-01 13:3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加固纠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进行锚杆静压桩施工或顶升托换时,传统工艺钢梁只能横放或者直放。因此当施工工作面不足时,需对剪力墙或楼板破坏,费工费时。当锚杆弯曲或错位时,只能破坏后重新植入锚杆,耽误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托换装置或压桩架,可以在空间更小的位置使用,锚杆位置可灵活改动,钢横梁可多角度摆放,具有拆卸方便,应用灵活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包括一千斤顶、一钢横梁、两挑梁、多个锚杆组件和多个螺帽;所述钢横梁架设于所述千斤顶上;两所述挑梁间隔架设于所述钢横梁上;所述挑梁形成一锚杆孔和两卡槽,所述锚杆孔形成于所述挑梁的中部,所述卡槽形成于所述挑梁的两端并沿所述挑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一所述挑梁的所述卡槽内或所述卡槽和所述锚杆孔内穿设有所述锚杆组件,所述锚杆组件的底端种植于一建筑底板或承台,所述锚杆组件的顶端自所述卡槽或所述锚杆孔伸出并螺接所述螺帽,所述螺帽对所述挑梁限位;所述钢横梁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相邻所述锚杆组件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螺帽与所述挑梁之间。

优选地,所述锚杆组件包括一上部锚杆、一下部锚杆和一接驳器;所述下部锚杆的底端种植于所述建筑底板或承台;所述下部锚杆的顶端通过所述接驳器连接所述上部锚杆的底端;所述上部锚杆的顶端穿设于所述卡槽或所述锚杆孔内并螺接所述螺帽。

优选地,所述钢横梁的一端穿设于一所述挑梁对应的任意两相邻所述锚杆组件之间,所述钢横梁的另一端穿设于另一所述挑梁对应的任意两相邻所述锚杆组件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一传力杆,所述传力杆设置于一桩体上,所述千斤顶通过一底座设置于所述传力杆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钢横梁、挑梁和锚杆组件共同形成传力体系,成本低,可大范围使用。构件较小,拆卸方便,可适用于空间狭小位置。锚杆组件排列形式比较灵活,且不影响传力体系的使用。钢横梁可多角度摆放,具有拆卸方便,应用灵活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横梁与挑梁的第一连接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横梁与挑梁的第二连接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1~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特点。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包括一千斤顶1、一钢横梁2、两挑梁3、多个锚杆组件4和多个螺帽5;钢横梁2架设于千斤顶1上;两挑梁3间隔架设于钢横梁2上;挑梁3形成一锚杆孔31和两卡槽32,锚杆孔31形成于挑梁3的中部,卡槽32形成于挑梁3的两端并沿挑梁3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一挑梁3的卡槽32内或卡槽32和锚杆孔31内穿设有锚杆组件4,锚杆组件4的底端种植于一建筑底板或承台6,锚杆组件4的顶端自卡槽32或锚杆孔31伸出并螺接螺帽5,螺帽5对挑梁3限位;钢横梁2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相邻锚杆组件4之间。

还包括垫片7,垫片7设置于螺帽5与挑梁3之间。

本实施例中,锚杆组件4包括一上部锚杆41、一下部锚杆42和一接驳器43;下部锚杆42的底端种植于建筑底板或承台6;下部锚杆42的顶端通过接驳器43连接上部锚杆41的底端;上部锚杆41的顶端穿设于卡槽32或锚杆孔31内并螺接螺帽5。

钢横梁2的一端穿设于一挑梁3对应的任意两相邻锚杆组件4之间,钢横梁2的另一端穿设于另一挑梁3对应的任意两相邻锚杆组件4之间。

还包括一传力杆8,传力杆8设置于一桩体9上,千斤顶1通过一底座10设置于传力杆8上。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挑梁3可适用多种锚杆组件4排列形式及多种钢横梁2摆放角度。相对于传统的托换装置或压桩架,可以在空间更小的位置使用,锚杆组件4位置可灵活改动,钢横梁2可多角度摆放,具有拆卸方便,应用灵活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可重复利用。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千斤顶、一钢横梁、两挑梁、多个锚杆组件和多个螺帽;所述钢横梁架设于所述千斤顶上;两所述挑梁间隔架设于所述钢横梁上;所述挑梁形成一锚杆孔和两卡槽,所述锚杆孔形成于所述挑梁的中部,所述卡槽形成于所述挑梁的两端并沿所述挑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一所述挑梁的所述卡槽内或所述卡槽和所述锚杆孔内穿设有所述锚杆组件,所述锚杆组件的底端种植于一建筑底板或承台,所述锚杆组件的顶端自所述卡槽或所述锚杆孔伸出并螺接所述螺帽,所述螺帽对所述挑梁限位;所述钢横梁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相邻所述锚杆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螺帽与所述挑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组件包括一上部锚杆、一下部锚杆和一接驳器;所述下部锚杆的底端种植于所述建筑底板或承台;所述下部锚杆的顶端通过所述接驳器连接所述上部锚杆的底端;所述上部锚杆的顶端穿设于所述卡槽或所述锚杆孔内并螺接所述螺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横梁的一端穿设于一所述挑梁对应的任意两相邻所述锚杆组件之间,所述钢横梁的另一端穿设于另一所述挑梁对应的任意两相邻所述锚杆组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传力杆,所述传力杆设置于一桩体上,所述千斤顶通过一底座设置于所述传力杆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包括一千斤顶、一钢横梁、两挑梁、多个锚杆组件和多个螺帽;钢横梁架设于千斤顶上;两挑梁间隔架设于钢横梁上;挑梁形成一锚杆孔和两卡槽,锚杆孔形成于挑梁的中部,卡槽形成于挑梁的两端并沿挑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一挑梁的卡槽内或卡槽和锚杆孔内穿设有锚杆组件,锚杆组件的底端种植于一建筑底板或承台,锚杆组件的顶端自卡槽或锚杆孔伸出并螺接螺帽,螺帽对挑梁限位;钢横梁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相邻锚杆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物加固纠偏托换系统,可以在空间更小的位置使用,锚杆位置可灵活改动,钢横梁可多角度摆放,具有拆卸方便,应用灵活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郭俊杰;张勤羽;杨砚宗;刘华亭;王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6
技术公布日:2021.01.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