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加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0660发布日期:2020-12-25 08:1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加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加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基坑是指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932353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上柔下刚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包括竖向支护构件、柔性拉锚构件、刚性支撑构件和立柱;柔性拉锚构件倾斜拉设在竖向支护构件上部;刚性支撑构件水平支设在竖向支护构件下部;该刚性支撑构件至少有两排;每排刚性支撑构件在同一水平面纵横交叉设置;最下排刚性支撑构件与基坑底部之间间距不小于3m,最上排刚性支撑构件设置在与承压水层相适应的区域内,最下排柔性拉锚构件与最上排刚性支撑构件之间间距为2到4m。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冠梁低于基坑外地坪高度,使得基坑边沿高于冠梁部分的土体靠近基坑一侧处于悬空状态,未受到竖向支护构件以及冠梁的支撑,易出现土体塌方坠落入基坑内,较为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加护结构,具有减小土体坠入基坑内概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加护结构,连接于竖向支护构件上部并位于土体一侧,包括竖墙,所述竖墙连接于竖向支护构件的顶部,所述竖墙的顶端高于土体上表面,所述竖墙一侧面贴合土体侧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竖向支护构件的上部连接竖墙,竖墙浇筑形成,竖墙一侧面贴合土体设置,由于竖墙顶部高于土体上表面,使得土体受到竖墙约束,土体受到竖墙约束而无法掉落至基坑内部,从而减小土体坠入基坑内的概率,提高基坑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墙上连接有第一锚杆,所述第一锚杆自竖墙伸入至土体内部,所述第一锚杆位于竖墙的上部,所述第一锚杆沿竖墙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锚杆沿竖墙长度方向分布。一端与竖墙连接另一端深入土体的第一锚杆能够增强竖墙上部的横向约束能力以及向土体提供预压约束应力,提高竖墙的承载能力以及提高土体的稳定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向支护构件的顶端表面设置凿毛形成的粗糙面;所述竖墙和竖向支护构件之间设置有拉结筋,所述拉结筋一端伸入竖墙内部,另一端伸入至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所述拉结筋沿竖墙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竖向支护构件的顶端表面凿毛形成粗糙面,以增加竖向支护构件和竖墙之间的连接性能;同时,两端分别伸入竖墙和竖向支护构件的拉结筋能够进一步提高竖向支护构件和竖墙之间的连接性能,拉结筋还能够提高竖墙的水平受力时的抗折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墙的底端靠近土体的一侧连接有承重柱,所述承重柱沿竖墙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承重柱自竖墙底端水平伸入至土体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柱一端与竖墙底端连接,另一端伸入至土体内部,使得承重柱受到土体的重力作用,承重柱承受的土体重力能够约束竖墙,能够抵消部分土体传递给竖墙的横向荷载,从而提高竖墙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重柱内设置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沿承重柱长度方向,所述连接筋一端部伸入至竖墙内并且设置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沿竖墙高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筋和弯折段能够增强承重柱和竖墙的连接性能,增强承重柱和竖墙连接位置之间的抗弯性能,从而增强承重柱和竖墙的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位于相邻承重柱上的弯折段之间设置有水平筋,所述水平筋位于竖向内部,所述水平筋沿竖墙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水平筋沿竖墙高度方向分布有多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筋能增强相邻两弯折段之间的连接性能,并且与弯折段连接形成钢筋网片,提高竖墙的整体性,从而提高本加护结构的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墙顶端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沿竖墙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盖板水平设置并且一侧面贴合土体的上表面,所述盖板一端设置锚桩,所述锚桩沿盖板的通长方向间隔分布多根,所述锚桩连接于盖板的下表面且竖向伸入至土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土体上表面浇筑形成盖板,盖板遮蔽土体上表面,盖板一端与伸入土体内的锚桩连接,另一端与竖墙顶端连接。在约束土体时,竖墙承受土体荷载,将荷载传递给竖向支护构件以及盖板,盖板将荷载传递给锚桩,锚桩将荷载传递会远离基坑的土体。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盖板的下表面还连接有多道附加梁,所述附加梁沿盖板的通长方向设置,所述附加梁伸入至土体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附加梁能够增加盖板下表面的粗糙度,从而增加盖板和土体之间的连接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竖向支护构件的上部连接竖墙,竖墙浇筑形成,竖墙一侧面贴合土体设置,由于竖墙顶部高于土体上表面,使得土体受到竖墙约束,土体受到竖墙约束而无法掉落至基坑内部,从而减小土体坠入基坑内的概率,提高基坑的安全性能;

2.承重柱一端与竖墙底端连接,另一端伸入至土体内部,使得承重柱受到土体的重力作用,承重柱承受的土体重力能够约束竖墙,能够抵消部分土体传递的横向荷载,从而提高竖墙的承载能力;

3.在土体上表面浇筑形成盖板,同时,盖板一端与伸入土体内的锚桩连接,另一端与竖墙顶端连接。在约束土体时,竖墙承受土体荷载,将荷载传递给竖向支护构件以及盖板,盖板将荷载传递给锚桩,锚桩会将荷载传递给远离竖墙的土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土体;2、竖向支护构件;3、竖墙;4、第一锚杆;5、承重柱;6、连接筋;7、水平段;8、弯折段;9、粗糙面;10、拉结筋;11、盖板;12、锚桩;13、附加梁;14、水平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加护结构,位于竖向支护构件2上部并位于土体1一侧,包括混凝土浇筑形成的竖墙3,竖墙3沿竖向支护构件2长度方向设置,竖墙3连接于竖向支护构件2顶端并且一侧面贴合土体1设置,竖墙3的顶端高于土体1上表面。使得土体1受到竖墙3约束,土体1受到竖墙3约束而无法掉落至基坑内部,减小土体1坠入基坑内的概率,提高基坑的安全性能。

竖墙3高度方向的上部连接有第一锚杆4,第一锚杆4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与竖墙3远离土体1的一侧,另一端深入土体1内部。第一锚杆4倾斜设置,第一锚杆4位于土体1内的一端低于连接于竖墙3上的一端。第一锚杆4能够增强竖墙3上部的横向约束能力以及向土体1提供预压约束应力。

竖墙3内部植筋设置,竖墙3内部植筋靠近土体1设置。竖墙3底端靠近土体1一侧连接有承重柱5。承重柱5一端与竖墙3固定连接,另一端水平伸入土体1内部。承重柱5受到土体1的重力作用,承重柱5承受的土体1重力并能够约束竖墙3,能够抵消部分土体1传递给竖墙3的横向荷载,从而提高竖墙3的承载能力。

承重柱5内设置有连接筋6,连接筋6包括水平段7和弯折段8,水平段7和弯折段8由连接筋6弯折形成。水平段7位于承重柱5内,并沿承重柱5通长方向设置,同时,水平段7一端伸入竖墙3下部。弯折段8连接于水平段7伸入竖墙3的一端,并沿竖墙3高度方向设置。弯折段8位于竖墙3内部植筋远离土体1的一侧,并且弯折段8和竖墙3内部植筋之间还固定连接有水平筋14。水平筋14能增强相邻两弯折段8之间的连接性能,并与弯折段8连接形成钢筋网片,提高竖墙3的整体性,还能够增强承重柱5与竖墙3之间的连接性能。

竖向支护构件2的上表面凿毛设置以形成粗糙面9,增大竖向支护构件2上表面的粗糙面9。同时,竖向支护构件2的顶端植入拉结筋10,拉结筋10竖向设置,拉结筋10还与水平段7伸入竖墙3的一端固定连接。拉结筋10一端位于竖墙3内部,另一端伸入竖向支护构件2的顶端。拉结筋10沿竖墙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现浇形成的竖墙3,在浇筑时由于粗糙面9和拉结筋10的设置,提高竖墙3和竖向支护构件2之间的连接性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本加护结构的施工步骤为,步骤一,土体1靠近基坑一侧进行水平钻孔并内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承重柱5,浇筑时植入连接筋6,并且将连接筋6靠近基坑一端向上弯折以形成弯折段8。

步骤二,对竖向支护构件2的顶部凿毛处理,同时进行竖向钻孔以植入拉结筋10。在后续浇筑竖墙时,能够提高竖墙和竖向支护构件的连接性能。

步骤三,浇筑竖墙3,令竖墙3一侧面贴合土体1靠近基坑一侧。使得土体1受到竖向的限制而无法坠入基坑内部。

步骤四,打设第一锚杆4,第一锚杆4穿过竖墙3伸入至土体1内部。第一锚杆4能够对土体1施加一个自竖墙3朝向土体1的力,从而提高竖墙3的承载能力并提高土体1稳定性能。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3、4所示,竖墙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盖板11,盖板11现浇形成。盖板11沿竖墙3长度方向设置,盖板11遮蔽土体1上表面。盖板11内部植筋设置并与竖墙3内部的植筋连接。

盖板11的下表面还固定连接有附加梁13,附加梁13间隔设置两道并且与盖板11一同浇筑成型。附加梁13凸出盖板11下表面并伸入至土体1内部。附加梁13的通长方向平行盖板11长度方向设置。附加梁13能够增加盖板11下表面的粗糙度,从而增加盖板11和土体1之间的连接性能。

盖板11远离竖墙3的一侧还设置有锚桩12。锚桩12固定连接于盖板11下表面,锚桩12内部的植筋与盖板11内部的植筋连接。在对应锚桩12位置机械成孔后,与盖板11一同用混凝土浇筑成型。锚桩12伸入土体1内部,锚桩12沿盖板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并且环绕基坑设置。竖墙3承受土体1荷载时,将荷载传递给竖向支护构件2以及盖板11,盖板11能够将荷载传递给锚桩12,锚桩12将荷载传递给远离竖墙3的土体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