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水明渠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89651发布日期:2021-07-16 19:3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水明渠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渠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水明渠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渠道大都通过人工挖掘后人工铺设混凝土层的方式进行建设,而人工铺设混凝土层的方式为了避免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均、混凝土层的表面不平整等诸多问题就需要人为进行反复的加工处理,耗时耗力。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渠道一次性成型机械【申请号:cn202010539374.6、公开号:cn111660406a】包括:渠道成型机械主体,渠道成型机械主体的内端底部设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上端位置处滑动连接有铺料架,铺料架的后端伸缩连接有提拉杆,提拉杆的侧端位置处套接有养护覆盖膜,铺料架包括支撑板、套杆架、刮板、输料座架、连通管座、料斗架和压力泵,输料座架设在铺料架的底端位置处,输料座架的上端位置处与连通管座相连通设置,连通管座的中心与料斗架的底端位置相连通设置,压力泵安装在料斗架的侧端上部位置处,连通管座和料斗架的底端位置与支撑板相固定连接。虽然该专利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高效的铺设混凝土层,但是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受自身结构的影响,当铺设一段后需要重新调节装置的位置,导致在实际铺设时只能采用阶段式铺设,因此,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水明渠施工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取水明渠施工装置,包括:压辊、铺料装置;压辊包括渠底压实部、渠壁压实部;渠壁压实部分别设置在渠底压实部的两侧;铺料装置设置在压辊的一侧,铺料装置与压辊相连接;铺料装置包括料斗,料斗呈u型,料斗上开设有多个排料口。
7.在已经挖好的渠道内预先铺设一定厚度、一定长度的混凝土层。其中,预先铺设的混凝土层厚度与渠道实际所需的混凝土层厚度相等,长度应至少与压辊的宽度相等。将压辊置于预先铺设的混凝土层上,将u型料斗置于已经挖好的渠道内,使得u型料斗上的排料口能够对准渠道的底面以及两侧的斜面。施工人员将混凝土填充至料斗内,使得混凝土能够通过料斗的排料口落在渠道的底面及两侧的斜面上。拉动本装置,使得压辊碾压落在渠道内的混凝土,通过渠壁压实部压实落在渠壁上的混凝土,通过渠底压实部压实落在渠底的混凝土。由于已经预先铺设了一段混凝土层,使得压辊与渠道的间距与预先铺设的混凝土层厚度相等,从而使得压辊碾压后所形成的混凝土层与预先铺设的混凝土层厚度相等,而多余的混凝土将在压辊重力的影响下被挤压至压辊的前方成为后续混凝土层的一部分。持续拉动本装置,即可使得混凝土层在预先铺设的混凝土层的基础上向压辊的运动方向延伸。综上,本实用新型可在预先铺设的混凝土层的基础上持续对混凝土层进行加工直至渠道的尾端,而非阶段式铺设,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对渠道混凝土层的施工。
8.进一步的,渠底压实部呈圆柱状;渠壁压实部呈圆锥状。
9.进一步的,渠壁压实部远离渠底压实部的一端还设置有转动轴;还包括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转动轴传动连接,以带动渠底压实部、渠壁压实部共同转动。
10.进一步的,当渠底压实部转动时,渠底压实部靠近渠底一侧切线的速度方向为由铺料装置指向压辊。
11.进一步的,动力装置上还设置有调高装置;调高装置包括两个摆动臂、滚轮,摆动臂的一端可摆动的与动力装置连接,摆动臂的另一端与滚轮连接。
12.进一步的,转动轴上还设置有拉杆,拉杆套接在转动轴上。
13.进一步的,铺料装置还包括拨动板,拨动板呈u型,拨动板固定设置在料斗靠近压辊的一侧。
14.进一步的,料斗的一侧还设置有加压泵;料斗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轮。
15.进一步的,铺料装置还包括挡泥板,挡泥板沿拨动板的长边设置,挡泥板与拨动板固定连接。
16.进一步的,铺料装置还包括连接臂,连接臂设置在挡泥板与压辊之间,连接臂的一端可摆动的与挡泥板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可摆动的与压辊连接。
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8.压辊能够与预先铺设的混凝土层充分接触,从而降低了压辊对混凝土层的压强,一方面使得压辊不会压散预先铺设的水层,另一方面可使得后续生成的混凝土层的厚度不会产生变化。由此,可通过压辊与铺料装置的配合可沿着渠道连续生成新的混凝土层,从而极大的方面了渠道混凝土层的铺设工作。
19.通过挡泥板可有效防止施工人员在向料斗填充混凝土的过程中,外溅的混凝土落在压辊与铺料装置之间的位置处,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外溅的混凝土对混凝土层的成型过程造成不良影响。
20.通过加压泵对料斗内的混凝土进行加压,一方面可避免混凝土在料斗内凝固,另一方面可使得料斗能够更加均匀的将混凝土喷射在渠道的底部及两侧的斜面。
21.通过拨动板,可对堆积在渠道上的混凝土进行粗成型,从而便于后续压辊的压实过程。
22.通过压辊的转动,可使得混凝土产生向压辊底部运动的倾向,从而使得压辊生成的混凝土层更加充实、平整。
23.通过调高装置可对动力装置进行支撑,从而通过转动轴对压辊进行支撑,进而进一步防止了压辊在运动过程中压辊与渠道之间的间距产生变化。
24.通过调节调高装置的两个摆臂之间的夹角,可对动力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通过转动轴对压辊与渠道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由此,以增大本装置的适用范围。
25.转动轴除了承担带动压辊转动的功能,连接连接臂的功能以及带动整个装置沿渠道运动的功能。可见,转动轴承担了多种功能,从而增强了本装置的集成性,简化了本装置的结构。
26.压辊自身的质量过大,因此,相较于通过拉动其他部件带动压辊,通过拉动拉杆直接带动压辊进而带动其他部件,可有效避免因拉力所造成的的其他部件的形变与损坏。
附图说明
27.图1:装置整体结构图。
28.图2:装置仰视图。
29.图3:装置右视图。
30.图中:1

压辊、11

渠底压实部、12

渠壁压实部、121

转动轴、1211

拉杆、2

铺料装置、21

料斗、211

排料口、212

加压泵、213

支撑轮、22

拨动板、23

挡泥板、24

连接臂、3

动力装置、31

调高装置、311

摆动臂、312

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2.一种取水明渠施工装置,包括:压辊1、铺料装置2、动力装置3。压辊1包括渠底压实部11、渠壁压实部12。渠底压实部11呈圆柱状。渠壁压实部12呈圆锥状。渠壁压实部12分别固定设置在渠底压实部11的两侧。渠壁压实部12远离渠底压实部11的一端还设置有转动轴121。转动轴121与动力装置3传动连接,使得动力装置3能够通过转动轴121带动渠底压实部11、渠壁压实部12共同转动。转动轴121上还设置有拉杆1211,拉杆1211套接在转动轴121上。
33.铺料装置2包括料斗21,料斗21上开设有多个排料口211,料斗21呈u型,使得料斗21上的排料口211能够对准渠道的渠底与渠壁。料斗21的一侧还设置有加压泵,料斗21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轮213。铺料装置2还包括拨动板22,拨动板22固定设置在料斗21上靠近压辊1的一侧。拨动板22呈u型以使得拨动板22能够与渠道的底部以及渠道的斜面相对应。铺料装置2还包括挡泥板23,挡泥板23沿拨动板22的长边设置,挡泥板23与拨动板22固定连接。铺料装置2还包括连接臂24,连接臂24设置在挡泥板23与压辊1之间。
34.在实际应用时,需要预先人工铺设一定厚度、一定长度的混凝土层,预先铺设的混凝土层厚度与实际需求相对应,混凝土层的长度应至少等于压辊1的宽度。铺设完成后,将料斗21置于渠道内,使得料斗21底部的支撑轮213与渠道的底部相接处并使得料斗21的排料口211对准渠道的底部以及斜面。同时,将压辊1置于混凝土层上方,由于压辊1包括渠底压实部11、渠臂压实部12两个部分,使得压辊1能够与预先铺设的混凝土层充分接触,从而有效的增大了压辊1与混凝土层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的降低了压辊1对混凝土层压强,有效的防止了因压辊1的重量过大压散预先铺设的混凝土层。此时,施工人员向料斗21内填充混凝土,在填充过程中,通过挡泥板23可有效阻挡外溅的混凝土落在压辊1与料斗21之间的位置处,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外溅的混凝土影响到后续的铺设工作。
35.混凝土填充完毕后,启动加压泵212,同时启动动力装置3。通过加压泵212对料斗21内的混凝土进行加压,一方面使得料斗21内的混凝土能够均匀的通过排料口211喷出,喷出后的混凝土将堆积在渠道的底部及两侧的斜面上,另一方面避免料斗21内的混凝土凝固。当动力装置3启动时,动力装置3将带动转动轴121转动,进而带动渠底压实部11、渠壁压实部12共同转动。持续拉动拉杆1211,使得拉力通过拉杆1211传递至转动轴121上,从而通过转动轴121带动连接臂24进而带动料斗21沿渠道运动,使得料斗21喷射的混凝土能够有效的覆盖整条渠道。同时,在料斗21运动的过程中,拨动板22将不断的拨动落在前方的混凝
土,使得混凝土更加均匀的堆积在渠道的底部以及两侧的斜面上,从而完成混凝土层的粗成型。
36.同时,在持续拉拉杆1211的过程中,转动轴121也将带动压辊1随铺料装置2共同运动,使得压辊1碾压堆积在渠道上的混凝土。其中,渠底压实部11将位于渠道底部的混凝土压实,渠壁压实部将位于渠壁的混凝土压实,从而形成新的混凝土层。由于已经预先铺设了一端混凝土层,使得压辊1与渠道之间的间距与预先铺设的混凝土层的厚度相等,从而使得压辊1碾压后所形成的混凝土层与预先铺设的混凝土层厚度相等。其中,通过料斗21的喷射,堆积在单位面积上的混凝土应大于形成单位面积混凝土层所需的混凝土,以避免因混凝土的不足造成后续形成的混凝土层的表面出现坑洼。同时,在压辊1沿渠道运动的同时,压辊1也在动力装置3的带动下不断的转动,且渠底压实部11靠近渠底一侧切线的速度方向为由铺料装置2指向压辊1,从而通过压辊1的转动作用,使得堆积在压辊1前方的混凝土产生向压辊1底部运动的倾向,从而使得通过压辊1形成的混凝土层更加的充实、平整。而多余的混凝土将在压辊1重力的影响下被挤压至压辊1的前方成为后续混凝土层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压辊1的转动作用不会使得后续产生的混凝土层的厚度变厚,原因在于,压辊1的重力足够的大,而压辊1的转动作用仅仅使得混凝土产生向压辊1底部运动的倾向,因此并不足以抵消压辊1的重力作用。由此,持续拉动拉杆1211,即可沿渠道不断形成新的混凝土层,进而使得混凝土层在预先铺设的混凝土层的基础上沿渠道延伸。
37.其中,动力装置3上还设置有调高装置31,调高装置31包括摆动臂311、滚轮312。摆动臂311的一端可摆动的与动力装置3连接,摆动臂311的另一端与滚轮312连接。在实际应用时,将调高装置31置于地面上,使得滚轮312与地面充分接触,从而通过调高装置对动力装置3进行支撑,进而通过转动轴121对压辊1进行支撑,以进一步避免压辊1在运动过程中压辊1与渠道之间的间距产生变化,从而进一步避免后续生成的混凝土层的厚度产生变化。同时,在滚轮312的作用下,可使得动力装置3随压辊1的运动更加流畅。当需要调节压辊1与渠道之间的间距时,则调节两个摆动臂311之间的夹角,从而调节动力装置3距离地面的高度,进而通过转动轴121调节压辊1与渠道之间的间距。而连接臂24的一端可摆动的与挡泥板23连接,连接臂24的另一端可摆动的与压辊1上的转动轴121连接。由此,可有效的避免对压辊1与渠道之间的间距调节时,造成铺料装置2倾斜。
3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