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89496发布日期:2021-07-16 19:3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基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桩基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桩基作为支承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桩基进行固定。
3.现有技术中,对于桩基的固定大多是在地面开挖孔洞,将桩基嵌入至所挖孔洞中,然后填埋泥土并夯实,这种桩基的固定方式较为传统,存在桩基的固定效果差以及施工繁琐的问题,同时需要大量的前序以及后续工作,并且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桩基的施工进度较为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桩基固定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桩基固定装置,包括桩基、围撑部以及锁紧部;
7.所述围撑部设置在所述桩基外部,所述锁紧部设置在所述围撑部内侧,用于对所述桩基提供支撑并固定;
8.所述锁紧部包括支撑部、夹持部、调节部、顶撑部以及止回部;
9.所述夹持部至少设有一组,若干所述夹持部间隔分布在所述支撑部内侧,用于对所述桩基进行夹持限位;
10.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外侧,用于带动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夹持部转动;
11.所述顶撑部安装在所述围撑部内侧,在所述夹持部转动时,所述顶撑部用于驱使所述夹持部向所述桩基方向移动,以对所述桩基进行夹持固定;
12.所述止回部安装在所述围撑部内侧,用于阻止所述夹持部反向转动。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夹持部包括支撑辊以及撑杆,
14.所述支撑辊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内侧,且支撑辊与所述撑杆转动连接;
15.所述顶撑部包括安装在所述围撑部内壁的若干异形轨道,所述撑杆一端穿过所述支撑部并顶撑至所述异形轨道一侧;
16.所述支撑部转动时,撑杆可沿异形轨道一侧滑动,异形轨道可驱使撑杆向支撑部内侧移动,进而带动支撑辊同步移动以顶撑至所述桩基侧壁,实现桩基的夹持固定。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异形轨道一侧具有若干与所述撑杆一一对应的弧形面或斜面,所述撑杆一端顶撑至所述弧形面或斜面。
1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支撑部外侧固定设置有环形齿条,
19.所述调节部包括转轴以及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齿轮,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围撑部内侧,所述齿轮与所述环形齿条啮合。
2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支撑部外侧还固定设置有防滑部,所述止回部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围撑部内侧的支撑套筒以及与所述支撑套筒伸缩配合的止回杆,所述支撑套筒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止回杆的第二弹性体,
21.所述第二弹性体为所述止回杆提供弹性支撑,以驱使将所述止回杆远离所述支撑套筒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防滑部。
2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止回杆侧壁活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止回杆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体相连;
23.所述转轴上转动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一侧固定设置有柱筒,所述柱筒侧壁设置有若干拨杆,所述拨杆作用于所述凸起部,用于带动所述止回杆向所述支撑套筒内部移动;
24.所述调节块内壁开设有环槽,所述转轴侧壁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延伸至所述环槽内部并能够沿所述环槽转动。
2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环槽呈四分之一圆弧结构。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7.本发明实施例在对桩基进行安装时,通过调节部带动支撑部转动,进而带动若干夹持部同步转动,夹持部转动时,利用顶撑部驱使夹持部向桩基方向移动,进而利用夹持部作用于桩基侧壁,进而实现桩基的夹持固定;在桩基被固定在围撑部内侧后,通过止回部可阻止支撑部反向转动,进而阻止若干夹持部反向转动,以防止夹持部松动,提高桩基的固定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桩基安装效率高、桩基固定效果好以及稳定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28.图1为一种桩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30.图3为一种桩基固定装置中顶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一种桩基固定装置中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33.图中:1

桩基、2

围撑部、3

锁紧部、31

支撑部、311

顶撑部、312

撑杆、313

支撑辊、314

防滑部、315

卡槽、316

环形齿条、32

调节部、321

齿轮、322

转轴、323

调节块、324

柱筒、325

限位块、326

环槽、327

拨杆、33

止回部、331

支撑套筒、332

止回杆、333

第一弹性体、334

凸起部、34

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3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6.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7.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38.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桩基固定装置,包括桩基1、围撑部2以及锁紧部3;所述围撑部2设置在所述桩基1外部,所述锁紧部3设置在所述围撑部2内侧,用于对所述桩基1提供支撑并固定;所述锁紧部3包括支撑部31、夹持部、调节部32、顶撑部311以及止回部33;所述夹持部至少设有一组,若干所述夹持部间隔分布在所述支撑部31内侧,用于对所述桩基1进行夹持限位;所述调节部32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1外侧,用于带动所述支撑部31以及所述夹持部转动;所述顶撑部311安装在所述围撑部2内侧,在所述夹持部转动时,所述顶撑部311用于驱使所述夹持部向所述桩基1方向移动,以对所述桩基1进行夹持固定;所述止回部33安装在所述围撑部2内侧,用于阻止所述夹持部反向转动。
39.安装时,将桩基1竖放至围撑部2内侧,保证桩基1自支撑部31中间穿过,通过调节部32带动支撑部31转动,进而带动若干夹持部同步转动,夹持部转动时,利用顶撑部311驱使夹持部向桩基1方向移动,进而利用夹持部作用于桩基1侧壁,进而实现桩基1的夹持固定,实现桩基1的安装;在桩基1被固定在围撑部2内侧后,通过止回部33可阻止夹持部反向转动,以防止夹持部松动,提高桩基1的固定效果。
40.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包括撑杆312,所述顶撑部311包括安装在所述围撑部2内壁的若干异形轨道,所述撑杆312一端穿过所述支撑部31并顶撑至所述异形轨道一侧;所述支撑部31转动时,撑杆312可沿异形轨道一侧滑动,异形轨道可驱使撑杆312向支撑部31内侧移动,进而顶撑至所述桩基1侧壁,实现桩基1的夹持固定。
41.请参阅图2和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包括支撑辊313以及撑杆312,所述支撑辊313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1内侧,且支撑辊313与所述撑杆312转动连接;所述顶撑部311包括安装在所述围撑部2内壁的若干异形轨道,所述撑杆312一端穿过所述支撑部31并顶撑至所述异形轨道一侧;所述支撑部31转动时,撑杆312可沿异形轨道一侧滑动,异形轨道可驱使撑杆312向支撑部31内侧移动,进而带动支撑辊313同步移动以顶撑至所述桩基1侧壁,实现桩基1的夹持固定,由于支撑辊313与撑杆312之间转动配合,在支撑辊313初始接触桩基1侧壁时可沿桩基1侧壁进行适应性的转动,进而减小与桩基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桩基1侧壁刮伤。
42.请参阅图3,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异形轨道一侧具有若干与所述撑杆312一一对应的弧形面或斜面,所述撑杆312一端顶撑至所述弧形面或斜面,在撑杆312转动时,可沿所述弧形面或斜面移动,利用弧形面以及斜面的轮廓变化驱使撑杆312向支撑部31内侧移动,实现桩基1的夹持固定。
43.请参阅图2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1外侧固定设置有环形齿条316,所述调节部32包括转轴322以及安装在所述转轴322上的齿轮321,所述转轴322转动设置在所述围撑部2内侧,所述齿轮321与所述环形齿条316啮合。
44.固定桩基1时,可转动转轴322,转轴322带动齿轮321转动,利用齿轮321与环形齿
条316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支撑部31转动,进而带动若干夹持部转动,配合顶撑部311实现夹持部对于桩基1的夹持固定。
45.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32也可是电机等驱动结构,利用电机等驱动结构直接带动所述支撑部31转动,此处不做限制。
46.请参阅图2

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1外侧还固定设置有防滑部314,所述止回部33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围撑部2内侧的支撑套筒331以及与所述支撑套筒331伸缩配合的止回杆332,所述支撑套筒331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止回杆332的第二弹性体(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弹性体为所述止回杆332提供弹性支撑,以驱使将所述止回杆332远离所述支撑套筒331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防滑部314。
47.在转动转轴322以带动支撑部31以及夹持部转动时,止回杆332可适应性的向支撑套筒331内部移动,在夹持组件对桩基1夹持固定后,止回杆332被顶撑至防滑部314的两组齿牙之间,以实现支撑部31的止回操作,进而保证桩基1的稳定。
48.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1外侧还固定设置有防滑部314,所述止回部33包括设置在所述围撑部2内侧与所述防滑部314相配合的卡爪(图中未示出),通过卡爪与防滑部314之间的配合,以实现支撑部31的止回操作。
49.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部包括间隔分布的凸起或者间隔分布的凹孔。
50.请参阅图2、图4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回杆332侧壁活动设置有凸起部334,所述凸起部334与所述止回杆332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体333相连;所述转轴322上转动设置有调节块323,所述调节块323一侧固定设置有柱筒324,所述柱筒324侧壁设置有若干拨杆327,所述拨杆327作用于所述凸起部334,用于带动所述止回杆332向所述支撑套筒331内部移动;所述调节块323内壁开设有环槽326,所述转轴322侧壁固定设置有限位块325,所述限位块324延伸至所述环槽326内部并能够沿所述环槽326转动。
51.需要对桩基1进行固定时,正向拧动调节块323,在限位块325与环槽326的配合下,调节块323可带动转轴322同步转动,利用齿轮321与环形齿条316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支撑部31以及夹持部转动,夹持部转动时在顶撑部311的作用下对桩基1进行夹持固定,调节块323正向转动时,可带动柱筒324转动,进而带动拨杆327转动,拨杆327可作用于凸起部334,进而带动凸起部334向止回杆322方向转动,直至拨杆327越过凸起部334;当需要对桩基1进行拆卸时,反向拧动调节块323,此时调节块323可相较于转轴322转动一定角度,直至限位块325与环槽326另一端接触,此过程中调节块323可带动柱筒324反向转动,拨杆327可反向作用于凸起部334,进而带动止回杆332向支撑套筒331内部移动,以使得止回杆332从防滑部314处脱离,进而解除支撑部31的锁定状态,以便于转轴322能够顺利的带动齿轮321反向转动,以驱使夹持部从桩基1侧壁脱离,便于将桩基1从围撑部2内部取出。
52.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环槽326呈四分之一圆弧结构,以便于调节块323相较于转轴322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以将止回杆332从防滑部314一侧拉离,以解除支撑部31的锁定状态。
53.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体333与第二弹性体均可为弹簧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具有弹性功能的部件,此处不做限制。
54.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围撑部2呈筒型结构,以对所述桩基1提供支撑。
55.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1呈环形结构,且支撑部31外侧开设有呈环形结构的
卡槽315,所述围撑部2内壁还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撑块(图中未示出),所述撑块延伸至所述卡槽315内部并与所述支撑部31活动配合,以便于为支撑部31提供支撑,保证支撑部31能够平稳的转动。
5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撑部2侧壁开设有通道34,通过通道34的设置,以便于从围撑部2外部对调节块323进行拧动操作。
57.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辊313可相较于所述桩基1长度方向呈倾斜设置,通过倾斜设置的支撑辊313,使得支撑辊313作用于桩基1侧壁时,可对桩基1提供向下的预应力,进而提高桩基1的抗拉效果,进一步提高桩基的稳定性。
58.本发明实施例在对桩基1进行安装时,通过调节部32带动支撑部31转动,进而带动若干夹持部同步转动,夹持部转动时,利用顶撑部311驱使夹持部向桩基1方向移动,进而利用夹持部作用于桩基1侧壁,进而实现桩基1的夹持固定;在桩基1被固定在围撑部2内侧后,通过止回部33可阻止支撑部31反向转动,进而阻止若干夹持部反向转动,以防止夹持部松动,提高桩基1的固定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桩基1固定效果好以及稳定性强的优点。
59.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