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4986发布日期:2021-11-29 16:5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收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对水质净化或消毒的设备进入到公众的视野当中。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非常有限。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同时,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一旦超过排水能力,就会导致积水灾害的现象。比如严重内涝等现象。
3.有些地区降雨量偏少,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依靠雨水收集来补充,另外,降雨的时候由于单位时间降雨量较大,降雨比较急,土壤表层的蓄水能力饱和之后,雨水会顺着地表流入沟渠河沟,大量的雨水被浪费了,因此需要积极推行集雨工程,有效改善地表径流。地表的雨水往往都是汇集到一些天然的排水沟内,并且雨水会携带很多的泥浆与枯叶等杂物,对雨水的净化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包括集水槽与格栅,集水槽固定连接在坡面上侧,集水槽下侧的坡面上固定连接有一级沉淀池,一级沉淀池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格栅,格栅左端固定连接在集水槽右端,所述一级沉淀池下侧的坡面上固定连接有二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下侧的坡面上固定连接有过滤池,过滤池下侧的坡面上固定连接有蓄水池。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级沉淀池上端开放,且一级沉淀池右壁开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内固定连接有滤网,第一出水口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第一导管导通到二级沉淀池上端。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级沉淀池上端左侧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口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二级沉淀池前后壁上下交错固定连接有竖直向的导流板,二级沉淀池下端开设有若干出料口,出料口内固定连接有排污管,排污管导通到排污泵内,排污泵固定连接在坡面上,二级沉淀池右壁与右侧导流板右端上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滤片,二级沉淀池右端上侧开设有第二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池上端开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过滤池前后壁上固定连接有横向的过滤层,过滤池右端中部开设有第三出水口,第三出水口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水池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进水口,第三进水口内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管,蓄水池上端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搅拌轴上端固定了连接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箱内,电机箱固定连接在蓄水池上端中部,蓄水池上端右侧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上侧的蓄水池上固定连接有自动加料装置,蓄水池右端下侧开设有第四出水口,第四出水口上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固定连接有阀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格栅将集水槽内的较大的枝叶过滤下来,通过一级沉淀池将雨水中掺杂的污泥沉淀下来,并将较小的树叶枯草等杂物过滤,通过二级沉淀池将雨水中较细的污泥沉淀下来,并将一些微小的漂浮物过滤下来,通过过滤池对雨水进行过滤,通过蓄水池将处理的雨水存储,并通过自动加料装置加入消毒药剂对雨水进行消毒杀菌,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地面上过量的雨水净化并收集起来,以供居民日常使用。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中二级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中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中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

集水槽、2

格栅、3

坡面、4

一级沉淀池、41

第一出水口、42

滤网、43

第一导管、5

二级沉淀池、51

第一进水口、52

导流板、53

出料口、54

排污管、55

安排污泵、56

滤片、57

第二出水口、58

第二导管、6

过滤池、61

第二进水口、62

过滤层、63

第三出水口、64

第三导管、7

蓄水池、71

第三进水口、72

轴承、73

搅拌轴、74

搅拌叶、75

驱动电机、76

电机箱、77

自动加料装置、78

第四出水口、79

出水管、710

阀门、711

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8.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4,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包括集水槽1与格栅2,集水槽1固定连接在坡面3上侧,集水槽1下侧的坡面3上固定连接有一级沉淀池4,一级沉淀池4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格栅2,格栅2左端固定连接在集水槽1右端,所述一级沉淀池4下侧的坡面3上固定连接有二级沉淀池5,二级沉淀池5下侧的坡面3上固定连接有过滤池6,过滤池6下侧的坡面3上固定连接有蓄水池7。
19.所述一级沉淀池4上端开放,且一级沉淀池4右壁开设有第一出水口41,第一出水口41内固定连接有滤网42,第一出水口4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43,第一导管43导通到二级沉淀池5上端,通过一级沉淀池4将较重的泥沙沉淀。
20.所述二级沉淀池5上端左侧开设有第一进水口51,第一进水口51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43,二级沉淀池5前后壁上下交错固定连接有竖直向的导流板52,二级沉淀池5下端开设有若干出料口53,出料口53内固定连接有排污管54,排污管54导通到排污泵55内,排污泵55固定连接在坡面3上,二级沉淀池5右壁与右侧导流板52右端上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滤片56,二级沉淀池5右端上侧开设有第二出水口57,第二出水口5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58,
通过二级沉淀池5将较细的泥沙沉淀。
21.所述过滤池6上端开设有第二进水口61,第二进水口61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58,过滤池6前后壁上固定连接有横向的过滤层62,过滤池6右端中部开设有第三出水口63,第三出水口63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管64,通过过滤池6将雨水过滤。
22.所述蓄水池7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进水口71,第三进水口71内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管64,蓄水池7上端中部通过轴承72转动连接有搅拌轴73,搅拌轴73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74,搅拌轴73上端固定了连接在驱动电机75输出轴上,驱动电机75固定连接在电机箱76内,电机箱76固定连接在蓄水池7上端中部,蓄水池7上端右侧开设有进料口711,进料口711上侧的蓄水池7上固定连接有自动加料装置77,蓄水池7右端下侧开设有第四出水口78,第四出水口78上固定连接有出水管79,出水管79上固定连接有阀门710,通过自动加料装置77投放消毒剂。
23.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进一步的改进:考虑到过滤池6中的过滤层62长时间使用后过滤效果会降低,延长第三导管64,并在第三导管64下端加装水泵,通过水泵将水通过第三导管64抽到过滤池6内,对过滤层62进行反冲,延长过滤层62的使用寿命。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装置安装到有排水槽的坡面3上,并将集水槽1安装到排水槽内,在下雨天气来临时,雨水通过排水槽导入集水槽1内,通过格栅2将雨水中的较大的树枝枯草等杂物拦截下来,雨水进入一级沉淀池4内,雨水在第一沉淀池4内将较重的泥沙等物沉淀下来,并且通过滤网42将漂浮的树叶枯草等物拦截,雨水通过第一导管43导入二级沉淀池5内,通过导流板52将雨水流速降低,直径较小的泥沙在二级沉淀池5内沉淀,滤片56将过雨水中较小的漂浮物过滤拦截下来,雨水通过第二导管58导入过滤池6内,通过过滤池6内的过滤层62将雨水中的微小杂质过滤下来,雨水通过第三导管64导入蓄水池7内,蓄水池7上端的自动加料装置77通过进料口711向蓄水池7内加入消毒剂,同时启动驱动电机75,驱动电机75带动搅拌轴73与搅拌叶片74使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需要使用雨水时,将出水管79上的阀门710打开,即可使用净化后的雨水。
2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