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的沉淀污泥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8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水道的沉淀污泥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下水道等内部的沉淀污泥等泥状粘结物予以回收装置。
过去,为了回收下水道等内部的沉淀污泥,由于上述沉淀污泥等多半在下水道等内部固化,需要将固化着的沉淀污泥变成流动状态。因此要将喷嘴引导到下水道内部,使水从上述喷嘴中喷出成为射流状。
因此,过去在要回收沉淀污泥的现场,至少需要供水用车辆和回收沉淀污泥用车辆在一旁等待,而且通常由于耗水量大,还要增加车辆来补给用水,同时还由于在流动状态下回收的沉淀污泥含有水,以致容积极度增大(水占85%左右),这样即使回收到车辆以内,污泥回收罐会立刻呈充满状态,为了回收沉淀污泥,因而存在着上述的还需要增加车辆问题。
本发明利用过滤隔板将连接到沉淀污泥回收管的回收罐分成沉淀污泥室和水室,进一步将上述水室连接到二次污水柜内,通过水封式泵将上述污水柜连接到清水柜内,再通过泵使上述清水柜内的水从喷嘴喷出,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本发明中由喷嘴喷出的水使固体的沉淀污泥呈流动状态。沉淀污泥回收管将流动起来的沉淀污泥和水一起抽到沉淀污泥的回收罐内,这股被抽到沉淀污泥回收罐内的水再次通过过滤箱净化,经过污水柜进一步送到清水柜,最后由喷嘴喷出,因此在装置内水可循环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过去的关于供水问题,而且随着进行沉淀污泥作业,在沉淀污泥回收罐的沉淀污泥室中,渐渐除掉水分而提高深度的沉淀污泥逐步积蓄起来,因此本发明的装置在现场只用一台,就可以高效率地进行沉淀污泥的回收。
以下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图中标号1是喷嘴,2是沉淀污泥的回收管,3是沉淀污泥回收罐,通过过滤隔板4分成右侧的沉淀污泥室3′和左侧的水室3″。过滤隔板4在下侧呈没有孔眼的板状,只要在上侧开出通水的多数孔眼即可。
左侧的水室3″通过过滤箱5由管道5′连接到二次污水柜6内。
这个二次污水柜6的下侧通过最后的过滤箱7,上侧通过管7′,连接到水封式泵8上。水封式泵8是用叶轮使水循环,靠离心力将水排在外侧并将空气压缩在中心,而形成真空的泵。它可同时进行空气和水的抽吸。
水封式泵8的输出端连接到清水柜9内。
然后,清水柜9内的水由柱塞泵10通过高压管11从喷嘴1喷出。
在从家庭中排出的水流入下水道的情况下,下水道内当然有水,因此,回收罐3是空的,在两个水柜6和9内注水,开往现场。
然后先将回收管2通过检查井M放入下水道S内,使水封式泵工作。
回收罐3如上所述是空的,因此泵8通过管道5′要抽罐3里的空气,并通过过滤箱7吸水柜6里的水,再送入到水柜9内,所以罐3里就产生了真空,沉淀污泥和水便通过回收管被抽到罐3之内。
这样,水通过过滤隔板4存留在水室3″内,待达到一定的水位后,水位计12便工作起来,例如未在图中表示的旋转灯就表示它。因此得知水充足地存留在罐3的水室3″里,可以准备使水从柱塞泵10喷出。水柜6和9通过管道13相连,因而在这时以前通过泵8送到水柜9中的水便通过管道13回到水柜6内。
其次,将喷嘴1引到下水道S中,使柱塞泵工作起来,从喷嘴1的端部使水喷出。
喷嘴1由于喷射的推进力向前方进行,下水道里的沉淀污泥流动起来,向着检查井M的下侧方向流动。
由于从水封式泵8送出水的能力与柱塞泵10的能力相同,因此与流出的水量相同的水便不断地供给到清水柜9之内。
如上所述,水封式泵8是同时抽水和空气的泵,因此由于它的作用可以通过回收管2继续将水中所含沉淀污泥回收到罐3之内。
按照以上所述进行,水在本装置内循环,沉淀污泥回收罐3内沉淀污泥3′中的沉淀污泥的密度适当地增高起来,它通过图中没有表示的窗等或由液位计12′等来检测,并依靠蜂鸣器等来报知,回收作业这时即告结束。
要将高速公路等侧沟的砂土等予以回收时,就需要将水带到现场,因此这时要从最初将水放入回收罐中运到现场去,泵8和10也从最初就同时工作。
另外,利用柱塞泵10的输出的一部分来清扫设在本装置内的数处的过滤箱,还可以防止堵塞孔眼。
本发明是按照以上所述构成的,因此随着沉淀污泥的回收作业,水不断地在装置内循环,这样只用一台本发明的装置,就可以高效率地进行沉淀污泥等泥状粘结物的回收,而且在回收物中沉淀污泥的比率甚至可以达到大约80%。
权利要求
下水道的沉淀污泥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利用过滤隔板将连接沉淀污泥回收管的一个回收罐分成沉淀污泥和水室,进一步将上述水室连接到一个二次污水柜内,通过水封式泵将上述二次污水柜连接到一个清水柜内,再通过泵使上述清水柜内的水从喷嘴喷出。
专利摘要
发明介绍了一种下水道的沉淀污泥回收装置。该装置利用过滤隔板将连接沉淀污泥回收管的一个回收罐分成沉淀污泥室和水室,进一步将上述水室连接到二次污水柜内,通过水封式泵将上述二次污水柜连接到清水柜内,再通过泵使清水柜内的水从喷嘴喷出,从而解决了为回收下水道的沉淀污泥需要增加供水用车辆和回收污泥车辆的问题。
文档编号E03F9/00GK86104352SQ86104352
公开日1987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1986年6月24日
发明者那须基仁 申请人:那须基仁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